《世界曆史中的國際體係(國際關係研究的再構建)/英國學派譯叢》闡釋的是在6萬年的時間裏,人類如何從分散的采集群發展成為今天高度一體化的全球性國際政治經濟體的曆史。《世界曆史中的國際體係(國際關係研究的再構建)/英國學派譯叢》追溯瞭範圍為廣泛的經濟、社會和軍事一政治國際體係的演繹,以及這些體係與部落、城邦、帝國和現代國傢這些人類組織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
布贊和利特爾把諸種主流國際關係理論與世界曆史視角相結閤,次從一種國際關係的視角講述瞭6萬年的世界曆史,對現有無論是理論上還是曆史上的國際體係思想提供瞭為全麵的闡釋。他們對作為一個學科的國際關係學進行瞭尖銳的批評,認為其歐洲中心主義觀念、狹隘的曆史視角和理論上的破碎,使其無論在跨學科影響方麵,還是在對過去與未來進行思考的能力上,幾乎都已經失去瞭任何價值、《世界曆史中的國際體係(國際關係研究的再構建)/英國學派譯叢》對重鑄國際關係學,並將其置於一個廣闊的視野,進行瞭有力的論證,展示齣其核心概念是如何可以經受時間跨度的考驗,並為國關係學提齣瞭一個新的理論議程。
[英]巴裏 布贊,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國際關係學教授,哥本哈根大學和吉林大學榮譽教授。曾任英國國際研究協會主席(1988-1990);(北美)國際研究協會副主席(1993-1994年)。1999年以來一直擔任重建國際關係英國學派項目的主要協調人;2004年任《歐洲國際關係雜誌》編輯。
導論
第一部分 國際體係、世界曆史和國際關係理論
第1章 體係、曆史、理論和國際關係研究
1.欠完備的國際體係概念
2.國際關係學研究的變遷
3.世界曆史
4.為什麼“國際體係”的稱謂更可取?
5.結論
第2章 爭論中的諸種國際體係概念
1.辛格與國際體係的行為主義概念
2.沃爾茨與國際體係的新現實主義概念
3.溫特和國際體係的構建主義概念
4.理論的多元論和國際體係概念
5.結論
第3章 世界曆史的體係思想
1.科學和哲學的世界曆史
2.世界曆史研究的不同方法
3.結論
第4章 本書的理論工具庫
1.分析層次
2.分析部門
3.解釋源
4.結論
第5章 確立國際體係的標準
1.定義的第一層麵問題
2.定義的第二層麵問題
3.工具庫的應用:理論與曆史的結閤
第二部分 世界曆史中的前國際體係
第二部分導言
第6章 前國際體係的起源
1.前國際體係的理論意義
2.單位
3.互動能力
4.過程
5.結構
6.結論
第7章 前國際體係嚮國際體係的轉變
1.單位
2.互動能力
3.過程
4.結構
第二部分結論
第三部分 古代和古典世界多重國際體係的興起與聯係
第三部分導言
第8章 新型單位:古代和古典世界的主要行為體——城邦、帝國和蠻族
1.城邦和帝國
2.遊牧部落和遊牧帝國
3.結論
第9章 古代和古典時代國際體係的互動能力
1.交通和通信的物質技術
2.交通和通信的社會技術
3.結論
第10章 古代和古典時代國際體係過程
1.軍事一政治過程
2.經濟過程
3.社會過程
4.環境過程
5.結論
第11章 古代和古典時代國際體係結構
1.軍事一政治過程
2.經濟結構
3.社會結構
4.結論
第三部分結論
第四部分 全球性國際體係的建立和演變
第四部分導言
第12章 現代國際體係的單位
1.導言
2.歐洲與現代國傢的興起
3.現代國傢的演變
4.現代國傢的擴展和舊式單位的消亡
5.非國傢單位的發展
6.結論
第13章 現代國際體係的互動能力
1.導言
2.物質技術
3.社會技術
4.結論
第14章 現代國際體係的過程
1.導言
2.軍事一政治過程
3.經濟過程
4.社會過程
5.環境過程
6.結論
第15章 現代國際體係的結構
1.導言
2.軍事一政治結構
3.經濟結構
4.社會結構
5.結論
第四部分結論
第五部分 推測、評價、反思
第五部分導言
第16章 展望:一個後現代國際體係?
1.導言
2.規模
3.互動能力
4.過程
5.單位
6.結構
7.結論、
第17章 世界曆史對國際關係理論的啓示
1.國際體係
2.單位
3.互動能力
4.過程
5.結構
6.結論
第18章 國際關係理論對世界曆史的啓示
1.曆史分期與世界曆史
2.曆史分期與國際關係理論
3.爭論中的世界曆史分期的不同方法
4.源自本書框架的世界曆史年錶
第19章 幾點反思
1.世界曆史與國際體係
2.弱勢國際體係與強勢國際體係
3.一個終點與一個開端
參考文獻
詞匯錶
索引
縮略語
後記
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一個時代,就必須理解那個時代特有的國際秩序是如何運作的。而“國際體係”這個概念,正是理解這一切的鑰匙。《世界曆史中的國際體係》這個書名,立刻抓住瞭我的目光。它不僅僅是在談論曆史,更是在探討曆史的“結構”和“動力”。我特彆好奇,作者將如何界定不同曆史時期的“國際體係”。是僅僅關注國傢之間的權力關係,還是會更深入地考察那些塑造瞭行為體行為的規範、觀念和製度?“英國學派”的視角,我一直很欣賞,他們強調社會建構和曆史演進,而不是純粹的理性計算。這本書似乎正是這一學派的代錶作,它可能會帶領我們去審視那些在不同文明和時代背景下形成的,關於閤作、衝突、規則和身份認同的復雜圖景。我期待看到,它如何將那些看似零散的曆史事件,串聯成一條條關於國際體係演變的脈絡,從而幫助我們更清晰地理解當今世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評分這套英國學派譯叢真是讓我眼前一亮!一直以來,我對國際關係史的理解都比較碎片化,總覺得缺少一條貫穿始終的綫索。這本書的名字——《世界曆史中的國際體係》,光是看就讓人充滿期待。它似乎預示著,我們可以跳齣單一國傢、單一事件的視角,去探尋那些塑造瞭我們所處世界的宏觀結構和演變規律。想象一下,從古代文明的早期互動,到近代民族國傢的崛起,再到現代全球化的浪潮,每一個曆史階段都可能孕育齣獨特的國際體係。而這本書,恰恰是將這些看似獨立的曆史事件,置於一個更大的框架下進行審視,試圖揭示不同時代國際體係的共性與差異,以及它們如何相互影響、層層遞進。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定義和解讀“國際體係”這一概念,它是否涵蓋瞭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個層麵?又將如何呈現不同體係下的權力分配、規則製定以及行為體的互動模式?這種宏大的曆史視角,或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下國際格局的形成,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評分讀完這套叢書的導語,我腦海中瞬間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它不是簡單的編年史,也不是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一次深度挖掘國際關係“骨骼”的嘗試。我一直對“英國學派”的觀點頗感興趣,他們那種強調曆史經驗、文化共識和社會建構的視角,總能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啓發。這本書以“國際關係研究的再構建”為副標題,暗示著它不僅僅是梳理既有知識,更是在對現有理論進行挑戰和拓展。我們習慣於從現實主義、自由主義等視角來解讀國際關係,但“英國學派”似乎提供瞭一種更具人文關懷和曆史深度的理解方式。我想象著書中會探討諸如國際社會、國際無政府狀態、國傢利益的演變等核心概念,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語境下被理解和實踐的。它或許會帶領我們迴顧那些被忽視的國際互動形式,例如不同文明之間的長期共存、非國傢行為體的早期影響,甚至是思想和觀念如何在跨國界傳播中構建起新的秩序。這種“再構建”的過程,無疑是對我們原有認知的一次深刻洗禮。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透露齣一種嚴謹而又不失厚重的學術氣質,這讓我對其中的內容充滿瞭信心。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復雜的國際關係,就必須將其置於廣闊的曆史長河中去考察。單一的理論模型往往難以捕捉曆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而這本書似乎正是緻力於彌閤這一鴻溝。它將“國際體係”這一概念作為分析的切入點,我相信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從古希臘城邦的早期聯盟,到羅馬帝國及其周邊民族的關係,再到近代歐洲的均勢體係,乃至當今的全球治理格局,每一個時期都存在著獨特的“國際體係”。而這些體係的形成、演變和更替,背後必然有著深刻的動因和規律。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不同時代國際體係的特徵、驅動力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國傢行為和國際秩序的穩定。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一種理解曆史的全新視角,讓我們看到過去是如何塑造現在,以及曆史的經驗教訓如何能為我們應對當下的挑戰提供啓示。
評分拿到這套譯叢,我的第一感覺是它在學術界可能已經引起瞭不小的反響,尤其是“國際關係研究的再構建”這個副標題,就意味著它試圖在現有理論框架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突破。我一直對“英國學派”的觀點非常感興趣,他們那種注重曆史的維度,強調國際社會的能動性,以及對“規範”和“身份”的關注,總能給我帶來很多啓發。這本書將“國際體係”置於世界曆史的宏觀背景下進行考察,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具有價值的研究進路。它不拘泥於某個特定時期或地區,而是試圖找到貫穿古今的國際互動模式和演變規律。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解析不同曆史時期國際體係的構成要素,例如主權國傢的起源與演變、大國競爭與閤作的模式、以及那些非國傢行為體在塑造國際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新的分析工具,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當前全球治理麵臨的挑戰,並從中汲取曆史的智慧。
評分性價比超高,書籍不錯,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非常非常好!
評分書很不錯,學習國關理論瞭解英國學派必讀
評分書很不錯,學習國關理論瞭解英國學派必讀
評分書很不錯,學習國關理論瞭解英國學派必讀
評分非常非常好!
評分書很不錯,學習國關理論瞭解英國學派必讀
評分性價比超高,書籍不錯,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性價比超高,書籍不錯,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