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最盛行的莫过于文化旅游,这是一种高层次、高要求、高水平的寓乐于游的美育活动,包括美食、建筑风格、民间艺术、传说故事、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使用和传承的习俗。海南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海,独特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汉族、黎族、苗族和回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
本书可供学生、教师、中外导游、文化工作者、翻译爱好者、外国游客及民俗研究者使用,有利于向大中学生及普通民众普及海南民俗旅游文化,以便于国外游客了解、体验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全面建设。
在多方协助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资料收集、整理、翻译和校对,本书《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顺利完成。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参观了海南省博物馆、海南民族博物馆,骑楼、蔡家大院等建筑物,潭门贝雕、根雕及各类海产品,走访了海南各大街小巷、庙宇禅寺,亲身体验了黎族、苗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潭门“赶海”活动,观看了在黎族、苗族举行的“竹竿舞”“招龙舞”“射弩”“顶棍”“拉乌龟”“拔河”“割橡胶”等竞技型娱乐活动,以及琼海潭门“祭海仪式”,深入了解了海南印尼菜、文昌鸡、加积鸭、烤乳猪,各类美味海鲜及海南各类传统杂粮和小吃,目睹了黎族黎锦、苗族苗绣的制作工艺及各类生产、生活工具的使用等。这些丰富的体验与经历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和相关精美图片。
课题组成员根据家人、朋友讲述的民间故事、宗教信仰、生活禁忌,以及自身经历的诞生、满月、周岁、结婚、祝寿、丧葬等礼仪,提供了详实的照片和丰富的民俗材料。我们还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国内外网站的相关内容,难以逐一鸣谢,在此谨向相关作者和版权所有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共12章,包括:概述、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建筑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劳动生产民俗、信仰崇拜民俗、海洋民俗、民间艺术民俗、传统竞技民俗、礼仪禁忌民俗,对准确传达跨文化意象、保持民族文化身份、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全面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由朱兵艳、刘士祥、郭汉英编著,朱兵艳、刘士祥负责全书的策划、修改与统稿,以及附录和参考文献整理。本书内容的撰写与翻译具体分工如下:朱兵艳负者撰写翻译第1章、第6章、第11章、第2章的前两节,第9章的前三节;刘士祥撰写翻译第1章、第3章、第9章的3-7节;郭汉英撰写翻译第8章、第12章;王燕撰写翻译第7章;姚立佳老师撰写翻译第10章;蒋秀娟撰写翻译第5章;吴丽老师撰写翻译第4章;吴婧聆撰写翻译第2章3-6节;林天宇撰写了第9章前3节的部分汉语书稿,在此对以上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的感谢。
作为项目研究成果,本书获得2014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翻译现状与规范化研究”(编号:HNKY2014-99)立项及资助,也获得了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及资助;加拿大外籍朋友Francis Rupert Legge、新西兰外籍朋友Farr Bassari、我院宾惠老师等同事审读书稿,提出了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苗族朋友李运坚女士提供了许多苗族服饰、竞技活动等精美图片;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黄丽华副教授提供附录3汉语材料;琼海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王太宁和陈美川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了诸多便利;课题组成员家属的协助和鼓励,我们才有时间和精力投入书稿的撰写与校对中;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本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邮箱:zhubingyan9@163.com),不甚感激。
2016年7月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我一直对“慢生活”和“在地文化”有着强烈的向往,而海南正是这样一个充满魅力的目的地。《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这本书,让我深深着迷于海南那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生活方式。书中对海南渔民的捕鱼习俗、农耕民族的耕作技巧、以及黎族人民的传统住房和生活用具的描述,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我仿佛能够闻到海的味道,听到田间地头的劳作声。书中关于海南传统医药和养生习俗的介绍,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自然疗愈力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文化,更是在传递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对于我这样渴望寻找心灵慰藉的读者来说,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读物。
评分最近几年,我一直关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特别是那些拥有独特地域文化的地方。《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大量关于海南乡村民俗旅游的宝贵信息。书中对海南各个地区,如琼北、琼南、琼中的民俗文化特色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介绍,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海南文化的多元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鲜为人知的小型民俗活动和传统村落的介绍,这些地方往往是体验最地道海南风情的好去处。书中提供的旅游信息,如交通、住宿、特色体验项目等,也十分实用。英文部分的翻译,更是为吸引国际游客,推广海南乡村民俗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本书对于我从事相关研究和项目策划非常有启发。
评分作为一名在海南生活多年的外国人,我一直觉得海南不仅仅是阳光沙滩,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吸引力。《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探索海南内心世界的需求。书中关于海南岛上不同民族的语言、习俗、音乐和舞蹈的描述,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关于黎族婚俗的章节,了解了“串亲”和“换亲”等独特的婚姻形式,这与我原来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但却展现了人类社会多样性的魅力。书中关于海南民俗节庆的介绍,比如开斋节、中秋节等,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节奏和价值观念。英文翻译的质量很高,让我能够用最熟悉的方式理解这些异域文化,这对于我在海南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非常有帮助。
评分在阅读《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的过程中,我被书中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海南人民的热情和淳朴所深深打动。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文化介绍的书籍,更是一份充满人情味的生活画卷。书中关于海南人民的家庭观念、邻里关系、以及他们对待客人的热情好客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关于海南民间故事和人物的片段,这些故事虽然朴实,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展现了海南人民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英文部分的翻译同样细致入微,能够准确传达这些情感和信息,这本书让我对海南有了更深的归属感,也让我更加期待有机会亲自去体验这份独特的人情文化。
评分我是一位对传统手工艺有着狂热追求的收藏家,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各地民间技艺的资料。《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对海南黎族织锦、苗族银饰、椰雕等传统工艺的详细介绍,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不仅仅展示了这些工艺品的精美外观,更深入地剖析了其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以及蕴含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关于黎族织锦中不同图案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苗族银饰在人生重要时刻的佩戴讲究,都让我对这些技艺有了更深的敬意。书中还附有大量的精美图片,让我能够近距离欣赏这些充满匠心的作品。英文对照的翻译,也使得这些宝贵的民族艺术能够被更广泛的国际群体所了解和欣赏。
评分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尤其钟情于那些能够展现地方风情的作品。《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这本书,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描绘了一幅海南民俗文化的绚丽画卷。书中对海南民间故事、传说、谚语的收集与解读,让我看到了海南人民朴素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那些关于龙宫、海神的故事,充满着奇幻的色彩,也反映了海南人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对当地社会结构、家庭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探讨,让整个文化展现得更加立体和饱满。英文部分的翻译同样精彩,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境,即使是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的外国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海南民俗的独特魅力。
评分最近去海南旅游,想在游玩的同时,也想多了解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朋友推荐了《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游客量身定做的!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把我带入了海南丰富多彩的民俗世界。书中关于海南独特的饮食文化,从早茶的点心到海鲜的烹饪,都写得绘声绘色,让我还没去就垂涎欲滴。还有对海南各地的特色民居的介绍,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古老的黎族船屋和苗族吊脚楼,感受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书中的地图和路线建议也非常实用,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探访书中提到的那些充满故事的村落和景点。最棒的是,书里的英文翻译非常准确,以后带外国朋友来海南,这本书就是最好的导游兼文化讲解员了!
评分作为一个对海南充满好奇的旅行者,我一直渴望能深入了解这片神奇土地的文化魅力。这本书,《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无疑是满足了我这一愿望的宝藏。翻开它,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海南古老岁月的窗户。书中对海南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习俗的描绘,细致入微,图文并茂。尤其是关于黎族“三月三”歌圩的介绍,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份载歌载舞的欢乐与浪漫。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习俗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渊源,让我对海南人民的智慧和坚韧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的英文翻译也很到位,确保了国际读者也能无障碍地领略海南文化的精髓,这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不只是一本旅游指南,更是一本关于海南灵魂的百科全书,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要深度体验海南文化的朋友们。
评分我是一名对民族学和民俗学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生,在寻找关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化资料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了《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事风格,深深吸引了我。作者在书中对海南地区传统信仰、民间艺术、节庆习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梳理,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和地方文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海南民俗文化的权威参考。书中关于黎族神话传说、苗族建筑风格的详尽阐述,以及对当地传统手工艺如黎族织锦、苗族银饰制作的介绍,都充满了学术价值。更难得的是,书中将这些内容以汉英对照的形式呈现,极大地便利了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研究。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海南民俗文化的研究填补了重要的空白,也为我撰写论文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评分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国际文化交流的专业人士,我深知文化理解是跨国合作的基础。《海南民俗旅游文化(汉英对照)》这本书,以其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特点,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海南文化的绝佳平台。书中对海南地区各种节庆活动的描述,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更深入地探讨了这些节庆背后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宗教信仰以及历史演变。例如,书中关于海南端午节的习俗,以及各地不同的庆祝方式,就展现了文化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汉英对照的模式,使得这本书能够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促进海南与世界的文化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