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4994
立体构成原理与实战策略+色彩构成原理与实战策略+平面构成原理与实战策略 3本
9787302454847定价:39元 9787302455585定价:39元 9787302454854定价:39元
第1 章 立体构成概论
1.1 形态的概念与分类.1
1.1.1 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1
1.1.2 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3
1.1.3 现实形态与概念形态.5
1.2 立体形态与构成简述.5
1.2.1 构成的基本概念.5
1.2.2 构成的演变历史.6
1.3 立体构成在当代艺术与设计中的关联.8
1.3.1 立体主义.8
1.3.2 包豪斯.11
1.3.3 构成主义.13
1.3.4 新造型主义.15
1.4 课后作业.16
第2 章 立体构成基本原理
2.1 立体构成原理简述.17
2.1.1 立体构成的观念.17
2.1.2 立体构成的特点.19
。。。。。。
第1 章 色彩随处可见
1.1 蒙德里安的色彩影响1
1.2 分形艺术 3
1.3 设计作品 4
1.4 课后作业 6
第2 章 从认识色彩开始
2.1 一起走近色彩 7
2.1.1 色彩在哪里7
2.1.2 色与光——不得不说的故事8
2.2 色彩的那些事 8
2.2.1 色彩三属性9
2.2.2 两种三原色 10
2.3 课后作业 11
第3 章 传统色彩与数字色彩
3.1 常用软件介绍.13
3.1.1 Adobe Photoshop 13
3.1.2 Adobe Illustrator 14
3.2 软件基本常识 15
。。。。。
第1章一起来热个身
1.1作品欣赏
1.2课后作业
第2章认识平面构成
2.1平面构成历史追溯
2.1.1构成主义
2.1.2风格派
2.1.3抽象派
2.1.4传说中的“包豪斯”
2.2定义平面构成
2.2.1构成是什么
2.2.2平面构成是什么
2.2.3平面构成与计算机
2.3心技术怎么玩
2.3.1Adobe Photoshop
2.3.2Adobe Illustrator
2.4软件基本功能介绍
2.4.1操作界面介绍
2.4.2基本常识介绍
2.5课后作业
第3章形的精髓
3.1跳跃的点
3.1.1点的概念
3.1.2点的构成实例
实例演示1:点的升腾感
。。。。。。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充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难以理解的术语,但没想到,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生动,读起来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导师在与你进行深入的对话,而不是冷冰冰的知识灌输。特别是关于“张力”和“韵律”的讨论,作者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定义上,而是通过大量世界经典案例进行剖析,让你明白这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在实际作品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留白”哲学的部分,那段文字的意境营造得极佳,读完之后,我立刻拿起画笔尝试重新构图,效果立竿见影。唯一的遗憾可能在于,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差异性探讨不够深入,很多案例似乎更偏向于西方现代主义的视角,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非常满意,这对于一本涉及视觉传达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纸张的磅数和光泽度都恰到好处,色彩的还原度极高,尤其是那些关于色彩明度和饱和度的对比图例,在纸质书上呈现出来的效果远胜于屏幕上的观看体验。作者在讲解色彩构成时,对人眼感知的非线性变化描述得非常到位,这对于从事品牌识别设计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参考资料。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增加一些关于“交互设计”中色彩和结构应用的前瞻性讨论。虽然它涵盖了基础,但面向未来的数字界面设计,似乎还有更多可以挖掘和探讨的空间,目前的篇幅略显保守。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扎实的质感。封面设计简洁却富有设计感,初次翻阅时,那些理论性的内容很快就被图文并茂的排版所吸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图示,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抽象的东西一下子就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在介绍空间关系时,那些巧妙的空间透视图,让我仿佛真的进入了那个三维结构之中,清晰地理解了体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当然,我也注意到,虽然理论基础讲得透彻,但对于一些非常前沿的数字工具应用,似乎还稍显保守,更多的是侧重于传统的设计思维和手工实现,这既是优点也是一个可以探讨的方向。总体来说,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坚实的设计基石,让我对如何“看”和“建构”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我最看重的部分,它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我是一名正在努力提升作品深度的独立设计师,这本书里的“策略”部分对我帮助极大。它不仅仅教你怎么画,更教你“为什么”要那样画。那些关于如何通过结构变化来引导观众视线流动的实战技巧,我已经应用到我最近的项目中了,反馈效果出奇地好,客户明显感觉到了作品的逻辑性和层次感提升。不过,我得指出,书中提供的许多“标准模板”或“最佳实践”在当今快速迭代的数字媒体环境中,可能需要使用者结合新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和灵活变通,毕竟时代在发展,单一的解决方案难免显得僵化。这本书更多的是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而非一套僵硬的行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从微观元素到宏观结构的完整认知体系。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一个看似随意的设计决策背后,都隐藏着一套严谨的逻辑和原则。作者在阐述“构成”这个核心概念时,并没有将它孤立起来,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设计意图和用户体验的背景之下进行考量。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启发性,不断激发我去审视自己过去的作品。唯一让我感到略微不足的是,在处理多学科交叉领域,比如建筑设计或工业设计中的构成应用案例时,篇幅略显单薄,期待未来增订版能拓宽这些领域的跨界深度分析,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构成原理的普适性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