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協會(ISA)年度著作奬作品 羅伯特·傑維斯、理查德·內德·勒博贊譽推薦
用全新的社會演化理論範式揭示國際政治體係變化的驅動力
中文版前言
過去的許多年裏,我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用英文寫成的。這主要是因為我認為,中國自宋代以後對世界就幾乎沒有貢獻過太多有用的自然和社會科學知識,而在一韆多年之後的今天,也許是中國為世界貢獻一些普世性的自然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時候瞭。但是,我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即便一些中國讀者願意讀我的東西,我的研究成果與中國讀者見麵的時間反而會比和英語讀者見麵的時間要晚。這並不是我不關懷中國的命運和前途:我始終都知道,我的研究對中國有現實甚或未來的意義。但是,我也同樣始終堅信,要想貢獻一些普世性的社會科學知識,中國隻能是我研究中的一個——但永遠都不能是唯一的——觀察點或者數據點。因此,我希望中國讀者能夠理解我的齣發點和苦衷。
如果說我的第一本英文專著《我們時代的安全戰略理論:防禦性現實主義》是一部純粹的國際關係學作品的話,我的第二本英文專著《製度變遷的廣義理論》就已經是一部覆蓋整個社會科學的作品。而現在您手中的這本《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至少也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國際關係學作品,因為它的支撐點和我的《製度變遷的廣義理論》的支撐點一樣都是“社會演化範式”。而我將在下一部英文著作《論社會演化》中詳細闡述並宣稱,“社會演化範式”是社會科學的終極範式,就如同達爾文的演化論是生物學中的能夠溶解一切的“萬能酸”(universal acid)一樣。不僅如此,《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試圖解決的一些實證和理論問題,特彆是戰爭的起源及其對人類社會演化的深遠影響,其實也是人類考古學的核心問題之一。
一些細心的讀者可能也已經發現,我*近的許多研究已經不再是國際關係瞭。事實上,我正在逐漸“淡齣”國際關係學界,因為我認為這個領域中*為根本性的宏大理論和實證問題已經被我解決(不管你們同不同意)。而我未來的研究領域基本上將集中於:比較政治學(現代化、族群衝突、政治轉型)、製度經濟學(經濟增長的製度基礎)+産業政策、社會科學哲學和方法論。事實上,我已經齣版瞭一些有關以上領域的探索性作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從我的個人網頁下載或自行查閱。
許多人會問,我為何要這麼做——“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從來都不是一個褒義詞。我的迴答是:當一個領域內*令我激動的問題已經被我解決之後,我就會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去另一個領域尋找*令我激動的問題,即便那個領域可能是我一開始不太熟悉的領域。我相信自己可以駕馭幾個不同的領域,而且這纔是真正本色的我。
記得10 多年前,我曾經和一位朋友說,我將是這個世紀*為重要的社會科學傢之一,他覺得我是在開玩笑。也許他仍舊覺得我是在開玩笑,我卻從未這麼想過。無論是否能夠達成這一目標,我一直在試圖證明,我至少很認真地對待自己的目標。
自西方到來之後,中國的社會科學傢(以及文學、曆史、哲學等人文學科的學者)除瞭在中國自己的故紙堆裏有點兒自信之外,在現代社會科學領域幾乎沒有任何超越中國或亞洲的學術野心和追求,當然也就沒有世界視野的學術自信。這使得我們的大部分學生也同樣沒有任何超越中國或亞洲的學術野心和追求,當然也就沒有世界視野的學術自信。我的努力確實是想證明,隻要我們努力,中國其實完全可以産生世界一流的社會科學。這不是“科學民族主義”,而是我們每一個科學傢都應該追求的境界.
說到這裏,我還想特彆指齣,我的努力並不是想在彆人麵前證明自己,我隻是想在自己麵前證明自己:我想看看,我的努力到底能夠讓我走多遠。我不知道這種心態從何而來,但我大緻知道從我10 歲的時候就開始有瞭。我很幸運,它一直在我心中。
2005 年年末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我許下“豪言壯語”——在10 年內寫齣4 本英文專著。當時上我的課的學生大概也覺得我是在開玩笑。很遺憾,直到2016 年年末我纔寫完我的第四本英文專著(當然,這期間我寫瞭許多獨立的研究文章,工作量恐怕不比寫一本書少)。但是,大傢都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截止日期”永遠是被推後的——我的也一樣。
在下一個10 年裏,我將再寫齣4 本英文專著,第一部將會是《經濟增長的製度基礎》。我仍舊抱有希望,這一次,我的截止日期不會推後得太久。
本書的英文版非常幸運地獲得瞭2015 年“國際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ISA) 的“ 年度*佳著作奬”(Annual Best Book Award),而我是第一位獲得這一著作奬項的中國及亞洲學者。
本書中文版的齣版是建立在許多人無私的辛勤努力上的。
首先,衷心地感謝董傑旻和硃鳴願意承擔這項煩瑣的“(翻譯)活兒”。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這本著作和中國讀者見麵的時間恐怕是未盡可知的。對於他們的無私奉獻,我無以迴報,隻能盡我*大的能力和他們一起為中國社會科學的發展而奮鬥。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
其次,感謝中信齣版社的編輯,他們是本書能夠與讀者見麵的*重要原因之一。
*後,感謝我的妻子王琳。她操持傢務,照顧孩子和我,使得我能夠全心投入我的研究。她是我所有作品背後*重要的靈感和鼓勵的源泉。她還通常是我的中文書稿付印前的*後一位讀者。我還要感謝我的兒子瀟雨,他隻用瞭兩年多的時間就教會瞭愚鈍的我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時光。這絕對是一個奇跡!
沒有一個人敢說自己的作品是完美的。因此,一個作者看到自己過去的作品總想做一定的修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為瞭維持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內容一緻,我盡可能地剋製瞭自己的這種衝動。部分原因也在於,再讀本書的時候,我認為本書的基本內容依然成立:我現在也不會對本書做任何大的修正。(當然,我必須承認,我再讀這部作品時,確實有點兒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寫齣瞭這部作品,因為寫作的過程是異常艱難、漫長和痛苦的。我們總是說,寫書如同“十年磨一劍”。這本書是真的寫瞭10 年!)
但是,中文版和英文版確實有以下幾點微略不同:
1. 一些注釋、用詞和排版上的錯誤得到瞭修正,而這些改動都被標記齣來瞭。當然,這些修正絲毫未改變本書英文版中的原意。
2. 對一些我本人在英文版齣版時還未齣版的作品,中文版中做瞭更新。
3. *重要的不同是,在中文版中,我加入瞭一些新的注釋(“作者中文版注”)。本書的譯者(特彆是董傑旻)也同樣加入瞭一些新的注釋(“譯者注”)。而這些“譯者注”都已經過作者本人的審定。這樣做是為瞭利於讀者考察作者的理論思考的演進。同樣,這些新的注釋絲毫未改變本書英文版中的論點。當然,書中存在的錯誤仍舊都是作者本人的責任。
唐世平 2017 年於上海
《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從公元前8000年到未來》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宏大的野心和深刻的洞察力。它似乎在宣告,國際政治並非一個孤立的、靜態的領域,而是與人類社會本身的成長和變遷緊密相連。我好奇的是,作者將如何界定“社會演化”在國際政治中的具體內涵。是否意味著,人類社會組織方式的每一次重大變革,例如農業革命、工業革命、信息革命,都必然引發國際關係格局的相應重塑?我設想,作者可能會從人類最早的社會形態開始,比如部落聯盟的形成、早期城邦的齣現,分析它們在資源競爭、人口流動、技術傳播等因素作用下的演變。然後,逐漸過渡到更復雜的政治實體,如帝國、民族國傢,以及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外交、貿易和戰爭關係。我對“未來”這一部分尤其感到興奮。這本書會不會嘗試預測未來國際政治的走嚮?它會是基於對曆史規律的 extrapolation,還是對當前趨勢的深入分析?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套嚴謹的分析工具,幫助讀者理解那些塑造國際政治的長期力量,而不僅僅是關注眼下的地緣政治風雲。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像是一次哲學性的探索,試圖揭示人類社會與政治權力之間恒久而動態的關係。我期待著它能為我們理解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從公元前8000年到未來》這個書名,給我一種史詩般的閱讀體驗的期待。它似乎在試圖迴答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人類社會是如何從最原始的集體生活,發展到今天如此復雜和龐大的國際政治體係的?我猜測,作者可能會從人類早期社群的形成開始,分析那些驅動他們從分散走嚮聯閤,從和平走嚮衝突的根本原因。也許,資源的稀缺性、生存的挑戰、以及對外部威脅的感知,是推動早期社會組織演化的重要力量。然後,當社會結構變得更加復雜,齣現統治階層、官僚體係以及更加精密的軍事力量時,國傢之間的互動模式又將如何演變?是會走嚮更加頻繁的戰爭,還是會發展齣更加成熟的外交和貿易機製?“社會演化”這個詞,讓我聯想到一種漸進的、非綫性的變化過程,它並非簡單地由個彆偉人或事件驅動,而是由深層的社會結構、文化觀念以及技術進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特彆期待作者如何處理“從公元前8000年到未來”這一巨大的時間跨度。他是否會提煉齣一些貫穿始終的“演化規律”,能夠解釋不同曆史時期國際政治現象的共性?尤其對於“未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種基於理性分析的展望,而非空泛的預測。這本書,對我來說,將是一次對人類文明和政治發展軌跡的深刻反思,一次探索我們所處世界根源的旅程。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從公元前8000年到未來》。光是這個標題,就足以勾起我極大的閱讀興趣。它似乎預示著一場宏大敘事的展開,一場穿越漫長曆史的旅行,去探尋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國際關係的深層動力。從那個遙遠的史前時代,人類剛剛開始定居,形成最初的社群,到如今高度互聯、瞬息萬變的全球體係,這個跨度是何其驚人!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如此廣闊的時間和空間納入其分析框架的。是不是會像一部史詩,描繪齣部落間的衝突與閤作,城邦的興衰,帝國的崛起與瓦解,民族國傢的形成,以及最終全球化浪潮下國傢間關係的復雜糾葛?“社會演化”這個詞也很有意思,它暗示著政治並非一成不變的法則,而是受到人類社會組織方式、技術進步、文化觀念等一係列社會因素不斷塑造和重塑的過程。我好奇的是,在作者的筆下,這些社會因素是如何與國際政治的形態相互作用,推動著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尤其是“未來”這個詞,更是充滿瞭想象的空間,是預言,是推測,還是對當前趨勢的理性 extrapolating?它會給讀者帶來怎樣的啓示,幫助我們理解當下,並對未來的國際格局進行更深刻的思考?我期待著作者能夠提供一個連貫而富有洞察力的敘事,讓我在閱讀中獲得一種曆史的縱深感和對世界運轉模式的全新理解。
評分《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從公元前8000年到未來》這個書名,立刻讓我聯想到那些試圖在曆史長河中尋找普遍性規律的宏大理論。我不禁開始想象,作者將如何描繪人類早期社群在地理環境、資源分配以及生存壓力下的演變。比如,當人類從狩獵采集轉嚮農業定居後,隨之而來的剩餘産品和人口增長,是否自然而然地導緻瞭階級分化和社會等級的齣現?這些內部的社會結構變化,又如何投射到社群之間的關係上?是走嚮更加集權化的統治,還是形成鬆散的聯盟?我尤其對“社會演化”這個概念在本書中的具體應用感到好奇。它是否意味著國際政治體係並非由偶然的政治事件驅動,而是由更深層次的社會結構和人類行為模式的變遷所塑造?例如,人類的閤作與競爭的本能,在不同的社會組織形式下,會演化齣怎樣的國際政治錶現?是閤作的策略越來越精妙?還是衝突的形式越來越復雜?而“從公元前8000年到未來”這個時間跨度,著實令人震撼。我期望作者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時間綫索,將史前部落、古代文明、中世紀王國、近代民族國傢以及當代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係聯係起來,展現齣它們之間內在的演進邏輯。這本書會是一次思想上的冒險,一次對人類文明史和政治演化史的深刻梳理,我期待它能帶來顛覆性的視角和深刻的啓發。
評分當我第一次看到《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從公元前8000年到未來》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絕對不是一本輕鬆的書!”它所承諾的宏大視野和深刻探討,預示著作者投入瞭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去構建一個復雜的理論體係。我設想,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要深入挖掘那些驅動國際政治變遷的根本性邏輯。或許,他會從人類早期社會結構的形成入手,例如遊牧到農耕文明的過渡,如何催生瞭更大規模的社會組織,進而導緻瞭早期形式的國傢或政治實體?然後,這種組織形式的演變,又如何影響瞭群體間的互動模式?是更加頻繁的貿易?還是更加激烈的領土爭奪?而技術,尤其是農業技術、軍事技術以及後來的信息技術,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們是否是加速或減緩社會演化的催化劑?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闡釋清楚“社會演化”在國際政治語境下的具體含義。它是否意味著一種類似於生物進化論的觀點,即國際政治體係也在遵循著某種“適者生存”的規律?或者,它更側重於人類集體行為模式的非綫性、湧現式的變化?“從公元前8000年到未來”的跨度,意味著作者可能需要運用考古學、人類學、曆史學、社會學乃至政治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構建起一個橫跨數韆年的分析框架。這種跨學科的整閤,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也是本書價值所在。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在這種宏大的時空尺度下,找到那些恒常的規律和演變的軌跡,並為我們揭示國際政治的深層動力。
評分。
評分。
評分質量還不錯,希望以後自己用的住
評分喜歡看書喜歡買書,已經掉進坑瞭 。沒辦法,就有這喜好。
評分東西收到瞭~,是正品,質量很好,價格也不錯,包裝很好~,運送過來也沒有磕碰,配送速度 給力,京東快遞小哥服務態度好,下次還來買,推薦給大傢哦~~
評分唐大神大作,必看。
評分唐世平國關理論思考的又一部經典著作,讀來受益匪淺
評分老子不想評價
評分他的方法事實上就是一個好的思想:如果有好朋友的話,將促進國際關係的演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