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究协会(ISA)年度著作奖作品 罗伯特·杰维斯、理查德·内德·勒博赞誉推荐
用全新的社会演化理论范式揭示国际政治体系变化的驱动力
中文版前言
过去的许多年里,我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用英文写成的。这主要是因为我认为,中国自宋代以后对世界就几乎没有贡献过太多有用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而在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也许是中国为世界贡献一些普世性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时候了。但是,我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即便一些中国读者愿意读我的东西,我的研究成果与中国读者见面的时间反而会比和英语读者见面的时间要晚。这并不是我不关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我始终都知道,我的研究对中国有现实甚或未来的意义。但是,我也同样始终坚信,要想贡献一些普世性的社会科学知识,中国只能是我研究中的一个——但永远都不能是唯一的——观察点或者数据点。因此,我希望中国读者能够理解我的出发点和苦衷。
如果说我的第一本英文专著《我们时代的安全战略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是一部纯粹的国际关系学作品的话,我的第二本英文专著《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就已经是一部覆盖整个社会科学的作品。而现在您手中的这本《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至少也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关系学作品,因为它的支撑点和我的《制度变迁的广义理论》的支撑点一样都是“社会演化范式”。而我将在下一部英文著作《论社会演化》中详细阐述并宣称,“社会演化范式”是社会科学的终极范式,就如同达尔文的演化论是生物学中的能够溶解一切的“万能酸”(universal acid)一样。不仅如此,《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试图解决的一些实证和理论问题,特别是战争的起源及其对人类社会演化的深远影响,其实也是人类考古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些细心的读者可能也已经发现,我*近的许多研究已经不再是国际关系了。事实上,我正在逐渐“淡出”国际关系学界,因为我认为这个领域中*为根本性的宏大理论和实证问题已经被我解决(不管你们同不同意)。而我未来的研究领域基本上将集中于:比较政治学(现代化、族群冲突、政治转型)、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产业政策、社会科学哲学和方法论。事实上,我已经出版了一些有关以上领域的探索性作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我的个人网页下载或自行查阅。
许多人会问,我为何要这么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来都不是一个褒义词。我的回答是:当一个领域内*令我激动的问题已经被我解决之后,我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去另一个领域寻找*令我激动的问题,即便那个领域可能是我一开始不太熟悉的领域。我相信自己可以驾驭几个不同的领域,而且这才是真正本色的我。
记得10 多年前,我曾经和一位朋友说,我将是这个世纪*为重要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他觉得我是在开玩笑。也许他仍旧觉得我是在开玩笑,我却从未这么想过。无论是否能够达成这一目标,我一直在试图证明,我至少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目标。
自西方到来之后,中国的社会科学家(以及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学者)除了在中国自己的故纸堆里有点儿自信之外,在现代社会科学领域几乎没有任何超越中国或亚洲的学术野心和追求,当然也就没有世界视野的学术自信。这使得我们的大部分学生也同样没有任何超越中国或亚洲的学术野心和追求,当然也就没有世界视野的学术自信。我的努力确实是想证明,只要我们努力,中国其实完全可以产生世界一流的社会科学。这不是“科学民族主义”,而是我们每一个科学家都应该追求的境界.
说到这里,我还想特别指出,我的努力并不是想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我只是想在自己面前证明自己:我想看看,我的努力到底能够让我走多远。我不知道这种心态从何而来,但我大致知道从我10 岁的时候就开始有了。我很幸运,它一直在我心中。
2005 年年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许下“豪言壮语”——在10 年内写出4 本英文专著。当时上我的课的学生大概也觉得我是在开玩笑。很遗憾,直到2016 年年末我才写完我的第四本英文专著(当然,这期间我写了许多独立的研究文章,工作量恐怕不比写一本书少)。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截止日期”永远是被推后的——我的也一样。
在下一个10 年里,我将再写出4 本英文专著,第一部将会是《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我仍旧抱有希望,这一次,我的截止日期不会推后得太久。
本书的英文版非常幸运地获得了2015 年“国际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ISA) 的“ 年度*佳著作奖”(Annual Best Book Award),而我是第一位获得这一著作奖项的中国及亚洲学者。
本书中文版的出版是建立在许多人无私的辛勤努力上的。
首先,衷心地感谢董杰旻和朱鸣愿意承担这项烦琐的“(翻译)活儿”。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这本著作和中国读者见面的时间恐怕是未尽可知的。对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我无以回报,只能尽我*大的能力和他们一起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奋斗。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其次,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编辑,他们是本书能够与读者见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感谢我的妻子王琳。她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和我,使得我能够全心投入我的研究。她是我所有作品背后*重要的灵感和鼓励的源泉。她还通常是我的中文书稿付印前的*后一位读者。我还要感谢我的儿子潇雨,他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教会了愚钝的我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时光。这绝对是一个奇迹!
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的作品是完美的。因此,一个作者看到自己过去的作品总想做一定的修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维持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内容一致,我尽可能地克制了自己的这种冲动。部分原因也在于,再读本书的时候,我认为本书的基本内容依然成立:我现在也不会对本书做任何大的修正。(当然,我必须承认,我再读这部作品时,确实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写出了这部作品,因为写作的过程是异常艰难、漫长和痛苦的。我们总是说,写书如同“十年磨一剑”。这本书是真的写了10 年!)
但是,中文版和英文版确实有以下几点微略不同:
1. 一些注释、用词和排版上的错误得到了修正,而这些改动都被标记出来了。当然,这些修正丝毫未改变本书英文版中的原意。
2. 对一些我本人在英文版出版时还未出版的作品,中文版中做了更新。
3. *重要的不同是,在中文版中,我加入了一些新的注释(“作者中文版注”)。本书的译者(特别是董杰旻)也同样加入了一些新的注释(“译者注”)。而这些“译者注”都已经过作者本人的审定。这样做是为了利于读者考察作者的理论思考的演进。同样,这些新的注释丝毫未改变本书英文版中的论点。当然,书中存在的错误仍旧都是作者本人的责任。
唐世平 2017 年于上海
这本书的名字,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光是这个标题,就足以勾起我极大的阅读兴趣。它似乎预示着一场宏大叙事的展开,一场穿越漫长历史的旅行,去探寻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国际关系的深层动力。从那个遥远的史前时代,人类刚刚开始定居,形成最初的社群,到如今高度互联、瞬息万变的全球体系,这个跨度是何其惊人!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纳入其分析框架的。是不是会像一部史诗,描绘出部落间的冲突与合作,城邦的兴衰,帝国的崛起与瓦解,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最终全球化浪潮下国家间关系的复杂纠葛?“社会演化”这个词也很有意思,它暗示着政治并非一成不变的法则,而是受到人类社会组织方式、技术进步、文化观念等一系列社会因素不断塑造和重塑的过程。我好奇的是,在作者的笔下,这些社会因素是如何与国际政治的形态相互作用,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尤其是“未来”这个词,更是充满了想象的空间,是预言,是推测,还是对当前趋势的理性 extrapolating?它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启示,帮助我们理解当下,并对未来的国际格局进行更深刻的思考?我期待着作者能够提供一个连贯而富有洞察力的叙事,让我在阅读中获得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对世界运转模式的全新理解。
评分《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这个书名,立刻让我联想到那些试图在历史长河中寻找普遍性规律的宏大理论。我不禁开始想象,作者将如何描绘人类早期社群在地理环境、资源分配以及生存压力下的演变。比如,当人类从狩猎采集转向农业定居后,随之而来的剩余产品和人口增长,是否自然而然地导致了阶级分化和社会等级的出现?这些内部的社会结构变化,又如何投射到社群之间的关系上?是走向更加集权化的统治,还是形成松散的联盟?我尤其对“社会演化”这个概念在本书中的具体应用感到好奇。它是否意味着国际政治体系并非由偶然的政治事件驱动,而是由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模式的变迁所塑造?例如,人类的合作与竞争的本能,在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下,会演化出怎样的国际政治表现?是合作的策略越来越精妙?还是冲突的形式越来越复杂?而“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这个时间跨度,着实令人震撼。我期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索,将史前部落、古代文明、中世纪王国、近代民族国家以及当代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联系起来,展现出它们之间内在的演进逻辑。这本书会是一次思想上的冒险,一次对人类文明史和政治演化史的深刻梳理,我期待它能带来颠覆性的视角和深刻的启发。
评分《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史诗般的阅读体验的期待。它似乎在试图回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类社会是如何从最原始的集体生活,发展到今天如此复杂和庞大的国际政治体系的?我猜测,作者可能会从人类早期社群的形成开始,分析那些驱动他们从分散走向联合,从和平走向冲突的根本原因。也许,资源的稀缺性、生存的挑战、以及对外部威胁的感知,是推动早期社会组织演化的重要力量。然后,当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出现统治阶层、官僚体系以及更加精密的军事力量时,国家之间的互动模式又将如何演变?是会走向更加频繁的战争,还是会发展出更加成熟的外交和贸易机制?“社会演化”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种渐进的、非线性的变化过程,它并非简单地由个别伟人或事件驱动,而是由深层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特别期待作者如何处理“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这一巨大的时间跨度。他是否会提炼出一些贯穿始终的“演化规律”,能够解释不同历史时期国际政治现象的共性?尤其对于“未来”,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基于理性分析的展望,而非空泛的预测。这本书,对我来说,将是一次对人类文明和政治发展轨迹的深刻反思,一次探索我们所处世界根源的旅程。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书!”它所承诺的宏大视野和深刻探讨,预示着作者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去构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我设想,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要深入挖掘那些驱动国际政治变迁的根本性逻辑。或许,他会从人类早期社会结构的形成入手,例如游牧到农耕文明的过渡,如何催生了更大规模的社会组织,进而导致了早期形式的国家或政治实体?然后,这种组织形式的演变,又如何影响了群体间的互动模式?是更加频繁的贸易?还是更加激烈的领土争夺?而技术,尤其是农业技术、军事技术以及后来的信息技术,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们是否是加速或减缓社会演化的催化剂?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阐释清楚“社会演化”在国际政治语境下的具体含义。它是否意味着一种类似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即国际政治体系也在遵循着某种“适者生存”的规律?或者,它更侧重于人类集体行为模式的非线性、涌现式的变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的跨度,意味着作者可能需要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乃至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构建起一个横跨数千年的分析框架。这种跨学科的整合,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也是本书价值所在。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是如何在这种宏大的时空尺度下,找到那些恒常的规律和演变的轨迹,并为我们揭示国际政治的深层动力。
评分《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宏大的野心和深刻的洞察力。它似乎在宣告,国际政治并非一个孤立的、静态的领域,而是与人类社会本身的成长和变迁紧密相连。我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界定“社会演化”在国际政治中的具体内涵。是否意味着,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每一次重大变革,例如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都必然引发国际关系格局的相应重塑?我设想,作者可能会从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开始,比如部落联盟的形成、早期城邦的出现,分析它们在资源竞争、人口流动、技术传播等因素作用下的演变。然后,逐渐过渡到更复杂的政治实体,如帝国、民族国家,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外交、贸易和战争关系。我对“未来”这一部分尤其感到兴奋。这本书会不会尝试预测未来国际政治的走向?它会是基于对历史规律的 extrapolation,还是对当前趋势的深入分析?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套严谨的分析工具,帮助读者理解那些塑造国际政治的长期力量,而不仅仅是关注眼下的地缘政治风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次哲学性的探索,试图揭示人类社会与政治权力之间恒久而动态的关系。我期待着它能为我们理解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看着还是蛮有意思的,值得买
评分唐老师这部书里最厉害的一句话在序言里面,正文里diss了很多学者,但结论貌似还是有点不够硬?
评分书很经典,物流很快捷,满意!
评分内容好,送货快,性价比高
评分唐世平国关理论思考的又一部经典著作,读来受益匪浅
评分很棒的书!大神之作,值得收藏!
评分唐大神大作,必看。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感觉物超所值
评分唐老师这部书里最厉害的一句话在序言里面,正文里diss了很多学者,但结论貌似还是有点不够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