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

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未都 著,蘇徵樓 繪
圖書標籤:
  • 繪本
  • 幽默
  • 節日
  • 生活
  • 觀復貓
  • 漫畫
  • 可愛
  • 治愈
  • 輕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75633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2803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精裝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特種紙
頁數:204
字數:8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8個中外節日,30隻觀復萌貓
37幅原創手繪,29件傳世寶物
觀復貓為你講述節日背後的文化進程
帶你重溫節日的儀式感
體會貓樣人生的溫暖瞬間

內容簡介

節,古字寫“節”,與竹相關。竹節乃節字本義,竹節有隔,節節相連,由此啓發瞭古人,藉來用之,先是節氣,後是節日,凡前後關聯之點可以標注清楚者,均稱之為節。節氣為物候變化之點,作為農曆的補充,而節日作為情緒之點日積月纍,林林總總,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觀復貓是觀復博物館的成員,在每一個節日到來時,觀復貓都會煞費苦心地融入其中,把節日氣氛推至高潮。學富五車的馬霸霸在元宵節為觀復貓們準備瞭什麼燈謎?麻條條、雲朵朵、黃槍槍,觀復的仙女貓們在中鞦節穿上綾羅廣袖,仙氣裊裊要去哪?萬聖節“喵會玩”,觀復貓們都有什麼新花招?與節日有關的文物有哪些?《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讓這些超萌的觀復貓為我們展現中國傳統節日的風貌,帶我們感受外來節日的風情,重現節日的儀式感。

作者簡介

馬未都
觀復博物館創始人。1996年,馬未都創立新中國*傢民營博物館——觀復博物館,隨後陸續在杭州、廈門、上海等地開設地方館。
馬未都在文化領域非常活躍,齣版有《馬說陶瓷》、《中國古代門窗》、《馬未都說收藏》、《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紋》、《坐具的文明》、《百盒 韆閤 萬和》、《玉之器》、《觀復貓》等著作,並有《百傢講壇:馬未都說收藏》、《收藏馬未都》、《觀復嘟嘟》等經典文化節目。其博客訪問量近4億。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元旦 006
春節 016
迎財神 028
情人節 038
元宵節 048
龍抬頭 058
愚人節 068
清明節 076
母親節 086
博物館日 096
兒童節 106
端午節 116
父親節 126
七夕節 136
中鞦節 144
重陽節 154
萬聖節 164
聖誕節 174

精彩書摘

七夕節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縴雲弄巧》

這兩句詞如今可謂膾炙人口、四海皆知。這是一首詠七夕的詞。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據說牛郎織女每年此夜要在天河鵲橋相會。“夕”這裏泛指晚上,和除夕的“夕”、元宵節的“宵”一個意思,是中國傳統節日裏又一個晚上慶祝的節日。公曆2 月14 日,是西方的情人節,而“七夕”則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二者都曆史悠久,都為愛情主題而傳承、慶祝。不過七夕節的興起比西方情人節早瞭三四百年,節日傳說也更美麗。

節日起源
從西漢時起,古人開始過七夕節。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西漢的宮女七夕夜要登上漢宮裏的開襟樓,穿七孔針,嚮織女星乞巧。這一風俗西漢以後多有記載,內容也更加豐富。比如唐明皇李隆基時代,七夕已經開始拜牽牛織女星、拜月和穿九孔針。所以,就官方而言,七夕最初就是乞巧節。在這暑氣漸消鞦涼已至的好時節,一來享受初鞦清涼收獲之樂,二來倡導女子乞巧顧傢投入生産,這大概就是七夕節一直被曆代帝王重視的原因吧。從如今北京、山西、浙江等地仍存續的“巧娘”比賽中,我們仍可隱約看齣古人的這層意思。
在民間,先民們也在七夕乞巧,有喜蛛應巧、丟針驗巧等眾多風俗。當然瞭,七夕也是吃貨們的節日,這天要吃“巧果”。不過對平民百姓來說,七夕作為乞巧節的色彩隨著時代的演進越發淡化,人們更多地乞求對愛情的庇護,這從巧果巧酥的吉祥圖案中和曆代的文學作品中都可見一斑。從唐詩宋詞到宋元戲麯,再到明代小說、清代地方戲,隻要提及牛郎織女,主題多是愛情。時至今日,七夕基本已經成瞭中國的情人節。
仔細想來,倒也正常。古代農耕社會,徭役繁重,成年男子必須為政府服役,離傢一年半載是常事。統治者們為瞭皇糧,夏末鞦初也會放勞力歸鄉務農,離彆的夫妻們也就有瞭難得的相聚。牛郎織女的傳說大概就是古人基於生活的演繹和寄托。
“牛郎織女”的傳說由來已久,版本眾多,曆代不斷豐富完善。
西晉張華編的《博物誌·雜說下》曾記載:西漢時,海邊有人乘筏子探尋天河源頭,在天河見到瞭牛郎織女。
南宋陳元靚的《歲時廣記》引西漢劉安的《淮南子》的記載說:“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
宋末元初成書的《爾雅翼》中說:七月初七,喜鵲的頭頂突然都禿瞭,據傳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把喜鵲頭頂的毛踩掉瞭。這真是一個有趣的佐證。
明代硃名世則博采眾長,寫成瞭小說《牛郎織女傳》,頗有意思。簡述如下:牛郎本是玉帝身邊的第十二位金童,一日被派去取西聖母的珊瑚八寶溫玉杯,結果在瑤池遇見並愛上瞭玉帝的外孫女織女,他嚮織女錶達愛意並摘下織女頭上的一朵梅花。天庭因此怪罪,織女被罰繼續織錦。牛郎被罰下凡受苦,投胎牛員外傢,父母早亡,受盡惡嫂摺磨,幸有金牛星化作老牛相助,纔保住性命。十三年後,二人受罰期滿,玉帝賜婚。然而,二人貪戀愛情,荒廢天職,也忘瞭嚮西聖母謝禮,被西聖母告狀。玉帝罰二人分居天河東西,後經老君、太白金星求情,被準許每年七月初七相會一次,烏鴉、天鵲、龍鳳等在天河中連接成橋,助二人相會。
這個版本閤乎中國的古代曆史、風土人情,也更能體現中國人注重現實卻不乏浪漫的情懷,如今流傳的傳說和風俗,多與書中故事相閤。

馬未都說節日
古人如何錶達愛意?
在2 月14 日西方的情人節,人們習慣送玫瑰、巧剋力或者約個燭光晚餐,來錶達愛意,慶祝愛情這一人類永恒主題。那麼中國古人又是如何在七夕錶達愛意的呢?
應該說古人錶達愛意的方式跟現代人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彆,能說的時候一定說,不能說的時候就眉目傳情,暗送鞦波。詩歌裏都有這樣的記載,比如李商隱說“隔座送鈎春酒暖”,“隔座”就是跟那人隔著,心裏就有一種夠不上的感覺,所以他強調的是內心的感受。送小禮物也跟今天沒什麼區彆,比如送荷包、香囊、汗巾等。一般來說,定情物都不會太貴重,古人也是這樣,不會過於貴重,因為太貴重有買感情之嫌。比如我給你一個定情物,送你一輛大奔馳轎車,這就有點兒世俗,聽著怪怪的,不那麼純潔瞭。古人也認為感情當中要盡量少摻雜物質的因素,所以古人的定情物一般情況下都是可以隨身攜帶的,甚至是身體的某一部分,比如頭發、指甲,以錶示思念之情。
古代婦女的首飾就是一種重要的傳情之物。古代婦女對發型的要求比我們今天要復雜,尤其是地位高的婦女,她們在發型上的要求之高超齣我們的想象。從漢代、唐代直到宋代,每個朝代的發型都不一樣,所需要的首飾也不一樣,所以首飾在古代愛情故事中常常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戲麯裏有《碧玉簪》《拾玉鐲》等,《紅樓夢》裏有悲劇性的“金玉良緣”,都跟首飾有關。
如今,這些中國古人過七夕和錶達愛意的方式已經十分少見瞭。不過我倒覺得,七夕的那些風俗、儀式和禮物,比韆篇一律的鮮花、玫瑰、蠟燭和吃喝要有意思得多,似乎更有內涵,更能持久,更顯長情。

花前月下,嚮來都是海誓山盟的主要背景。縱明月淡漠,碧水澄清,也是佳境。要知道,羅衣翠袖,佳人做伴,這是多少青年的美夢。哪怕曾經韆般細草愁煙,隻一日相依相伴,曾經的浮生長恨,也是過眼雲煙。但牛郎織女過鵲橋相會,終是遙遠而又心酸的舊夢。“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眾所周知,這段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講的是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兩個情癡天人永隔後,大詩人白居易作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詠嘆。
唐明皇與楊貴妃馬嵬坡一彆後,化身觀復貓,續寫傳世之戀——唐明胖和楊玉環。美喵楊玉環身披飄揚的披帛,頭戴碩大的摺枝牡丹,華麗大方,充分體現齣女性之美的“盛唐氣象”。唐明胖和楊玉環代錶全體觀復貓,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貓館長的節日文物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著這樣的描述:
惟將舊物錶深情,鈿閤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閤一扇,釵擘黃金閤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在《長恨歌》的描述中,楊玉環將一隻金釵的兩股斷開,與唐明皇各拿一股,當作愛情的信物。
釵有兩股。今天婦女彆頭發很重要的一個東西叫卡子,它跟釵的原型很接近,彆頭發用的,起到固定的作用,就是在頭發盤起來後把它插進去,中間有一部分頭發會進到這個釵的縫裏,因此就固定住瞭。
這隻蝴蝶釵是純金嵌寶石,做工非常細緻;而且它有彈性,頭稍微一動,它就會不停地抖動。人的眼睛容易注意到移動的東西。物體稍稍有一點兒動靜,人的注意力就會到那上頭去,所以就齣現瞭這種可以晃動的簪。這叫“吸引眼球”。“雲鬢花顔金步搖” 是白居易《長恨歌》裏的詩句,就是描寫楊玉環這麼一個非常漂亮的女人,戴著這樣的首飾走動時的樣子。
“步搖”在漢代文獻《釋名》的“釋首飾”篇中有記載:“上有垂珠,步則搖也。”所謂“垂珠”就是小珠子,可能是瑪瑙的,也可能是珍珠的,人邁步的時候它就會搖動。由於它是懸垂的,所以人在走動時它的搖動幅度就會更大,這就是步搖。
在中國文化中,蝴蝶代錶愛情,也代錶一種心情。古代的畫片當中有一種圖案叫“歡天喜地”。怎麼錶達呢?就是畫滿瞭蝴蝶,蝴蝶上下翻飛,以此反映人的心情,很有意思。
七夕節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縴雲弄巧》

這兩句詞如今可謂膾炙人口、四海皆知。這是一首詠七夕的詞。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據說牛郎織女每年此夜要在天河鵲橋相會。“夕”這裏泛指晚上,和除夕的“夕”、元宵節的“宵”一個意思,是中國傳統節日裏又一個晚上慶祝的節日。公曆2 月14 日,是西方的情人節,而“七夕”則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二者都曆史悠久,都為愛情主題而傳承、慶祝。不過七夕節的興起比西方情人節早瞭三四百年,節日傳說也更美麗。

節日起源
從西漢時起,古人開始過七夕節。據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西漢的宮女七夕夜要登上漢宮裏的開襟樓,穿七孔針,嚮織女星乞巧。這一風俗西漢以後多有記載,內容也更加豐富。比如唐明皇李隆基時代,七夕已經開始拜牽牛織女星、拜月和穿九孔針。所以,就官方而言,七夕最初就是乞巧節。在這暑氣漸消鞦涼已至的好時節,一來享受初鞦清涼收獲之樂,二來倡導女子乞巧顧傢投入生産,這大概就是七夕節一直被曆代帝王重視的原因吧。從如今北京、山西、浙江等地仍存續的“巧娘”比賽中,我們仍可隱約看齣古人的這層意思。
在民間,先民們也在七夕乞巧,有喜蛛應巧、丟針驗巧等眾多風俗。當然瞭,七夕也是吃貨們的節日,這天要吃“巧果”。不過對平民百姓來說,七夕作為乞巧節的色彩隨著時代的演進越發淡化,人們更多地乞求對愛情的庇護,這從巧果巧酥的吉祥圖案中和曆代的文學作品中都可見一斑。從唐詩宋詞到宋元戲麯,再到明代小說、清代地方戲,隻要提及牛郎織女,主題多是愛情。時至今日,七夕基本已經成瞭中國的情人節。
仔細想來,倒也正常。古代農耕社會,徭役繁重,成年男子必須為政府服役,離傢一年半載是常事。統治者們為瞭皇糧,夏末鞦初也會放勞力歸鄉務農,離彆的夫妻們也就有瞭難得的相聚。牛郎織女的傳說大概就是古人基於生活的演繹和寄托。
“牛郎織女”的傳說由來已久,版本眾多,曆代不斷豐富完善。
西晉張華編的《博物誌·雜說下》曾記載:西漢時,海邊有人乘筏子探尋天河源頭,在天河見到瞭牛郎織女。
南宋陳元靚的《歲時廣記》引西漢劉安的《淮南子》的記載說:“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
宋末元初成書的《爾雅翼》中說:七月初七,喜鵲的頭頂突然都禿瞭,據傳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把喜鵲頭頂的毛踩掉瞭。這真是一個有趣的佐證。
明代硃名世則博采眾長,寫成瞭小說《牛郎織女傳》,頗有意思。簡述如下:牛郎本是玉帝身邊的第十二位金童,一日被派去取西聖母的珊瑚八寶溫玉杯,結果在瑤池遇見並愛上瞭玉帝的外孫女織女,他嚮織女錶達愛意並摘下織女頭上的一朵梅花。天庭因此怪罪,織女被罰繼續織錦。牛郎被罰下凡受苦,投胎牛員外傢,父母早亡,受盡惡嫂摺磨,幸有金牛星化作老牛相助,纔保住性命。十三年後,二人受罰期滿,玉帝賜婚。然而,二人貪戀愛情,荒廢天職,也忘瞭嚮西聖母謝禮,被西聖母告狀。玉帝罰二人分居天河東西,後經老君、太白金星求情,被準許每年七月初七相會一次,烏鴉、天鵲、龍鳳等在天河中連接成橋,助二人相會。
這個版本閤乎中國的古代曆史、風土人情,也更能體現中國人注重現實卻不乏浪漫的情懷,如今流傳的傳說和風俗,多與書中故事相閤。

馬未都說節日
古人如何錶達愛意?
在2 月14 日西方的情人節,人們習慣送玫瑰、巧剋力或者約個燭光晚餐,來錶達愛意,慶祝愛情這一人類永恒主題。那麼中國古人又是如何在七夕錶達愛意的呢?
應該說古人錶達愛意的方式跟現代人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彆,能說的時候一定說,不能說的時候就眉目傳情,暗送鞦波。詩歌裏都有這樣的記載,比如李商隱說“隔座送鈎春酒暖”,“隔座”就是跟那人隔著,心裏就有一種夠不上的感覺,所以他強調的是內心的感受。送小禮物也跟今天沒什麼區彆,比如送荷包、香囊、汗巾等。一般來說,定情物都不會太貴重,古人也是這樣,不會過於貴重,因為太貴重有買感情之嫌。比如我給你一個定情物,送你一輛大奔馳轎車,這就有點兒世俗,聽著怪怪的,不那麼純潔瞭。古人也認為感情當中要盡量少摻雜物質的因素,所以古人的定情物一般情況下都是可以隨身攜帶的,甚至是身體的某一部分,比如頭發、指甲,以錶示思念之情。
古代婦女的首飾就是一種重要的傳情之物。古代婦女對發型的要求比我們今天要復雜,尤其是地位高的婦女,她們在發型上的要求之高超齣我們的想象。從漢代、唐代直到宋代,每個朝代的發型都不一樣,所需要的首飾也不一樣,所以首飾在古代愛情故事中常常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戲麯裏有《碧玉簪》《拾玉鐲》等,《紅樓夢》裏有悲劇性的“金玉良緣”,都跟首飾有關。
如今,這些中國古人過七夕和錶達愛意的方式已經十分少見瞭。不過我倒覺得,七夕的那些風俗、儀式和禮物,比韆篇一律的鮮花、玫瑰、蠟燭和吃喝要有意思得多,似乎更有內涵,更能持久,更顯長情。

花前月下,嚮來都是海誓山盟的主要背景。縱明月淡漠,碧水澄清,也是佳境。要知道,羅衣翠袖,佳人做伴,這是多少青年的美夢。哪怕曾經韆般細草愁煙,隻一日相依相伴,曾經的浮生長恨,也是過眼雲煙。但牛郎織女過鵲橋相會,終是遙遠而又心酸的舊夢。“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眾所周知,這段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講的是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兩個情癡天人永隔後,大詩人白居易作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詠嘆。
唐明皇與楊貴妃馬嵬坡一彆後,化身觀復貓,續寫傳世之戀——唐明胖和楊玉環。美喵楊玉環身披飄揚的披帛,頭戴碩大的摺枝牡丹,華麗大方,充分體現齣女性之美的“盛唐氣象”。唐明胖和楊玉環代錶全體觀復貓,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貓館長的節日文物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著這樣的描述:
惟將舊物錶深情,鈿閤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閤一扇,釵擘黃金閤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在《長恨歌》的描述中,楊玉環將一隻金釵的兩股斷開,與唐明皇各拿一股,當作愛情的信物。
釵有兩股。今天婦女彆頭發很重要的一個東西叫卡子,它跟釵的原型很接近,彆頭發用的,起到固定的作用,就是在頭發盤起來後把它插進去,中間有一部分頭發會進到這個釵的縫裏,因此就固定住瞭。
這隻蝴蝶釵是純金嵌寶石,做工非常細緻;而且它有彈性,頭稍微一動,它就會不停地抖動。人的眼睛容易注意到移動的東西。物體稍稍有一點兒動靜,人的注意力就會到那上頭去,所以就齣現瞭這種可以晃動的簪。這叫“吸引眼球”。“雲鬢花顔金步搖” 是白居易《長恨歌》裏的詩句,就是描寫楊玉環這麼一個非常漂亮的女人,戴著這樣的首飾走動時的樣子。
“步搖”在漢代文獻《釋名》的“釋首飾”篇中有記載:“上有垂珠,步則搖也。”所謂“垂珠”就是小珠子,可能是瑪瑙的,也可能是珍珠的,人邁步的時候它就會搖動。由於它是懸垂的,所以人在走動時它的搖動幅度就會更大,這就是步搖。
在中國文化中,蝴蝶代錶愛情,也代錶一種心情。古代的畫片當中有一種圖案叫“歡天喜地”。怎麼錶達呢?就是畫滿瞭蝴蝶,蝴蝶上下翻飛,以此反映人的心情,很有意思。

前言/序言

序言
節,古字寫“節”,與竹相關。竹節乃“節”字本義,竹節有隔,節節相連,由此啓發瞭古人,藉來用之,先是節氣,後是節日,凡前後關聯之點可以標注清楚者,均稱為“節”。節氣為物候變化之點,是農曆的補充,而節日作為情緒之點日積月纍,林林總總,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我們的節日大緻有兩類:一類為傳統節日,存在韆年以上為常態;另一類為新興節日,外來的為多。傳統節日裏,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鞦節、重陽節都是大節日,古今基本都是百姓的假日。政府多寬鬆為懷,讓百姓在這一日裏享受節日之氣氛,促進該節日的文化內容。國人在文明的演進過程中,慢慢將其文化內容充實,讓節日不空洞,讓百姓能切身感受這一天與前後日子有所不同。
外來的節日興起是近些年的事。先是聖誕節,後是情人節,讓國人隔空感受外國節日,難免荒腔走闆。再加之後來又引進瞭愚人節、萬聖節等,國人的平靜生活摻進瞭躁動因素,青年人也樂於接受玩笑,接近鬼神。
於是,我們的生活中過節的日子就日趨頻繁,傳統老派的節日與時興新潮的節日互不乾涉,甚至還有比較。比如西方的情人節與中國的七夕節,送一枝玫瑰一定比買一個“摩睺羅”簡單易行,但弄一個摩睺羅送對方顯然比送一枝玫瑰花有文化情調。同樣是感情融和的節日,七夕節的故事纏綿,內容繁多;情人節的目的明確,單刀直入。
這就是各類東西方節日給予我們的啓迪。把它畫成漫畫需要一個主體,觀復貓就順理成章地擔當此任。觀復貓是觀復博物館的成員,其編製與員工相同,有館長有館員,每隻貓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要肩負一份責任。在每一個節日到來之前,觀復貓都會煞費苦心地融入其中,把節日氣氛推至高潮,嚮喜愛它們的讀者展示自己的專業與熱情,渲染烘托節日,認真修煉自身。
所以我們看到瞭這麼熱情奔放、魅力四射的觀復貓,又知曉瞭這麼多有關各類節日的知識。這本觀賞性讀物,老少鹹宜,讓讀者在領悟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能體會貓生如人生的哲學命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指的不是這書本,而是湊在一起的這麼多的不同節日。
是為序。
馬未都


《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套書,並非一本簡單的繪本,而是以其獨特視角,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溫情與哲思的觀復貓世界。書中,我們能看到一隻名叫“觀復”的貓,它並非尋常人傢的寵物,而是生活在著名的觀復博物館,與無數珍貴的文物為伴。 這套書的魅力,首先在於它極其細膩的筆觸和對生活細節的捕捉。觀復貓的日常,不再是簡單的吃喝拉撒,而是被賦予瞭獨特的生命力和觀察力。它會在晨光熹微時,悄悄地在展廳裏踱步,用好奇的目光審視那些沉睡瞭韆年的器物,仿佛在與古人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它會因為一縷陽光的角度變化而感到新奇,也會因為工作人員的一聲輕喚而竪起耳朵,尾巴輕輕搖擺。這些細微之處,都展現瞭生命最本真的喜悅和對周圍世界的敏感。 書中描繪的“過節”,更是超越瞭我們通常理解的節日概念。它不是指特定的某個法定假日,而是觀復貓與它身邊的“人”——那些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偶爾來訪的客人,甚至是被它視為夥伴的博物館裏的其他小動物——之間,所建立起來的一種情感連接的瞬間。這些“節日”可能是一次偶然的投喂,一次善意的撫摸,一次長時間的對視,或者是一段靜默的陪伴。在這些瞬間裏,觀復貓不再是冰冷的展品旁的生靈,而是有瞭溫度,有瞭情感,有瞭迴應。它渴望的“過節”,其實是對人與動物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那種溫暖、親近、被看見、被珍視的聯結的期盼。 這套書並沒有宏大的敘事,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它的價值在於,它能夠讓讀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慢下來,去感受那些被我們常常忽略的美好。通過觀復貓的眼睛,我們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事物,發現它們身上蘊含的詩意和哲理。比如,一隻貓在古董旁打盹,那一刻,時間的流逝似乎變得模糊,曆史的厚重與生命的鮮活在此刻交織。 此外,書中對於觀復貓的性格塑造也十分成功。它不是一隻隻會賣萌的貓,它有自己的脾氣,有自己的思考。它會因為某些事情感到不解,也會因為某些關懷而流露齣滿足。這種立體化的形象,使得讀者更容易對它産生共鳴,仿佛它就是我們身邊的某一個熟悉的存在。 《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更像是一本關於“存在”和“連接”的書。它提醒我們,即使在現代社會,即使我們被各種信息洪流包圍,最寶貴的東西依然是真摯的情感,是與他人、與世界建立真實的連接。觀復貓用它的方式,錶達著對陪伴的渴望,對溫暖的追求。它在自己的世界裏,也努力地與周圍的一切“過節”,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體驗和分享生活中的每一個美好瞬間。 這本書的文字,有時如同潺潺流水,細膩而富有韻律;有時又如一聲輕巧的嘆息,透露齣幾分貓咪特有的疏離與獨立。但無論何時,字裏行間都充滿瞭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它鼓勵我們,即使是在平凡的日子裏,也要嘗試去發現那些屬於自己的“節日”,去擁抱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 閱讀這套書,你會發現,原來一隻貓的視角,可以如此豐富,如此深刻。它不僅僅是一本童書,更是一本能夠引發成人思考的書。它讓你在莞爾一笑的同時,也能在心中泛起一絲漣漪,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以及內心深處對溫暖和陪伴的渴望。這便是《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帶給我們的,一份來自貓咪視角下的,關於生活最純粹的禮物。

用戶評價

評分

《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感和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我一直覺得,貓是一種非常具有靈性的動物,它們似乎能洞察人心,也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與世界交流。而“節日”,更是我們生活中充滿儀式感和情感寄托的時刻。所以,當這兩者被巧妙地組閤在一起,我便無法抑製內心的好奇。我開始想象,在這樣一個“節日”裏,觀復貓會帶來怎樣的驚喜?它們會用怎樣的語言,嚮我們訴說它們的心情?是會像朋友一樣,分享它們的快樂與憂愁,還是會用一種更含蓄、更內斂的方式,傳遞它們的情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溫度和溫情的世界,讓我能夠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去靜靜地感受那份屬於貓咪的節日情懷。我希望能在這書裏,找到一種治愈的力量,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這些小生命的深深眷戀。

評分

這次偶然翻閱到《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說實話,一開始吸引我的並非書名本身,而是那份淡淡的、充滿生活氣息的邀約。我一直覺得,那些被賦予情感和故事的貓,總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地方。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把我邀請進瞭一個溫馨的、帶著貓咪特有慵懶與靈氣的節日派對。我好奇,在這個“節”裏,觀復貓又會帶來怎樣的一場盛宴?是熱鬧非凡,還是靜謐溫馨?是充滿驚喜,還是迴歸本真?這種對未知體驗的期待,驅使我毫不猶豫地翻開瞭第一頁。我喜歡那種感覺,仿佛自己是一個被邀請的貴客,即將在一個陌生的世界裏,與一群特彆的朋友,一同經曆一段難以忘懷的時光。書頁翻動的輕柔沙沙聲,就像是序麯的低語,預示著一場奇妙的旅程即將展開。我期待著,在字裏行間,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溫暖與慰藉,也能在觀復貓的世界裏,找到一種久違的放鬆和治愈。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讓我充滿好奇和期待的讀物,它承諾瞭一個充滿可能性的“節日”,而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去探索。

評分

拿到《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本書,心情就變得格外舒緩。封麵設計很有巧思,那種淡淡的色彩和幾筆勾勒齣的貓咪形象,瞬間就把我拉入瞭一種寜靜而又充滿期待的氛圍。我總覺得,貓是一種非常懂得生活的生物,它們能輕易地找到最舒適的角落,享受最簡單的快樂。這本書,就像是把這種貓咪式的哲學,用一種溫和的方式傳遞給我。我忍不住想象,在那些被稱作“節日”的日子裏,觀復貓會如何度過?它們會不會像我們一樣,期待著團聚,期待著美食,期待著那些能夠讓心靈得到安撫的時刻?抑或是,它們有著自己獨特的節日慶祝方式,一種更純粹、更接近自然的方式?我喜歡這種對於“節日”的另類解讀,它讓我開始反思,在我們匆忙的生活中,是否錯過瞭太多本該好好享受的時光?這本書,或許就是一本關於如何找迴生活本真的指南,一本關於如何用一顆平靜的心去感受每一個“節日”的教科書。我渴望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藉鑒觀復貓的智慧,學習它們那種不疾不徐、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讓自己的生活也能夠多一份從容和自在。

評分

《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個書名一齣現,就自帶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和儀式感。我一直覺得,貓這種生物,它們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急不躁的哲學,仿佛它們懂得很多我們人類難以參透的道理。而“節日”,又恰恰是我們人類用來標記時間、錶達情感、製造儀式感的一種方式。將兩者結閤,這本書自然而然地激起瞭我強烈的好奇心。我忍不住想象,在那些特殊的日子裏,觀復貓會怎樣度過?它們是否會因為節日的到來而變得更加活躍,或者,它們會以一種更獨特、更內斂的方式去慶祝?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由貓咪視角構建的節日世界,讓我從它們的眼睛裏,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感受到不一樣的溫暖。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屬於貓咪的、關於“過節”的答案,一種能夠啓迪我,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生活方式的智慧。

評分

初翻《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一種久違的寜靜感便油然而生。我總是覺得,貓咪是這個世界上最懂得如何與生活和解的生物,它們能夠輕易地在喧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寜,在忙碌中享受一份悠閑。而“節日”,在我們人類的生活中,往往代錶著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對時光的珍視。當這本書將這兩者聯係起來時,我便充滿瞭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觀復貓會以怎樣的方式來“過”一個節?是會像我們一樣,期待著特彆的食物,或者與特彆的“傢人”相聚?還是它們會以一種更加超然、更加貼近自然的方式,去感受節日的意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角,讓我從貓咪的眼中,去觀察和理解“節日”的真諦。我希望能在這閱讀的過程中,找到一種心靈的慰藉,一種與貓咪同頻共振的默契,以及對生活更深層次的體悟。

評分

當我看到《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個書名時,內心深處湧起一股暖流。我一直認為,貓咪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點綴,它們的存在本身,就能為平淡的日子增添許多色彩和樂趣。而“節日”,更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載體,它承載著我們的期待、我們的迴憶、我們的團聚。所以,當這兩個美好的元素碰撞在一起時,我便充滿瞭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觀復貓會如何度過一個“節”?它們會以怎樣的方式,與我們分享這份節日的喜悅?是會像可愛的夥伴一樣,參與到我們的慶祝活動中?還是會以一種更為獨特、更為貼近自然的方式,去體驗節日的意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充滿溫情和驚喜的世界,讓我能夠從貓咪的視角,去重新審視和感受“節日”的美好。我希望能在這書中,找到一份久違的感動,一份對生活的熱愛,以及一份與貓咪之間,無需言語的默契。

評分

拿到《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本書,一種溫暖而又好奇的情緒便在心中悄然滋生。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捕捉生活細微之處的書籍情有獨鍾,尤其當這個“捕捉者”是一隻貓時,那份吸引力更是加倍。貓咪,在我看來,它們是沉默的觀察者,是慵懶的哲學傢,它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受著世界的變化,享受著歲月的靜好。而“節日”,又是人類生活中的重要節點,充滿瞭情感的寄托和儀式感的追求。我迫切地想知道,當這兩者結閤時,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觀復貓會如何看待人類的節日?它們又會如何去“過”一個節?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充滿貓咪氣息的節日場景,讓我仿佛置身其中,去感受那份獨有的寜靜與喜悅。我希望能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找到一種不被打擾的幸福,一種返璞歸真的快樂,一種與貓咪一同享受生活點滴的感動。

評分

《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個書名,簡直像一個溫柔的邀請,讓我心頭一暖。我一直對那些帶有“節”的概念的書籍充滿瞭興趣,因為我覺得,節日不僅僅是日曆上的一個標記,它更是一種情感的凝聚,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儀式感。而當這個“節”與“觀復貓”聯係在一起時,這份期待就變得更加獨特和迷人。我腦海中浮現齣各種各樣的畫麵:在某個節日裏,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闆上,一隻慵懶的貓咪蜷縮在角落裏,安詳地打著盹;又或者,在熱鬧的節日慶典中,貓咪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靜靜地觀察著人類的歡愉,偶爾發齣一聲輕柔的呼嚕,仿佛也在參與其中。這本書,似乎給瞭我一個機會,去窺探貓咪的內心世界,去理解它們是如何看待我們人類的節日,又或者,它們是否也有屬於自己的“節日”?我期待著,這本書能用它獨特的視角,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重新審視“節日”的意義,也重新認識這些同樣熱愛生活的小生命。

評分

《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個書名就好似一句輕柔的呼喚,瞬間將我的思緒拉嚮瞭一個充滿溫馨和期待的遠方。我一直對貓咪有著莫名的喜愛,它們身上那種獨立而又依賴,慵懶而又敏銳的特質,總能深深地吸引我。而“節日”,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浪漫與儀式。所以,當這兩者被巧妙地結閤在一本書裏時,我的好奇心便如同被點燃的火花,熊熊燃燒起來。我開始暢想,觀復貓會在怎樣的節日裏,發齣這樣的邀約?是寒冷的鼕日裏,需要圍爐取暖的某個時刻?還是春意盎然時,萬物復蘇的喜悅?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呈現一幅幅生動而有趣的畫麵,讓我跟隨觀復貓的腳步,去體驗一個與眾不同的節日。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屬於貓咪的、關於“過節”的獨特視角,一種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讓我重新審視生活與情感的智慧。

評分

初次邂逅《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腦海中便湧現齣無數個溫馨而寜靜的畫麵。我常常覺得,貓咪是這個世界上最懂得享受當下、最擅長將生活過成詩意的生靈。它們無需刻意去追求什麼,隻是靜靜地存在,便能為周圍帶來一份安寜與美好。而“節日”,在我看來,也同樣是生活中的一種儀式感,一種讓平凡的日子變得不平凡的魔法。《觀復貓:我想跟你過個節》這本書,就像是一張通往貓咪內心世界的邀請函,讓我有機會去探尋,當貓咪遇上節日,會碰撞齣怎樣奇妙的火花。我好奇,它們會如何去“過”一個節?是慵懶地曬著太陽,感受季節的變化,還是會因為某種特殊的日子,而多瞭幾分好奇與期待?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一種與貓咪同步的節奏,一種不被時間催促,不被俗世紛擾的寜靜。我期待,它能夠帶領我,重新發現生活中的那些細微的美好,那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卻又無比珍貴的瞬間。

評分

內容值得購買。

評分

dk係列的書必入,尤其是喜歡科普類的小男森。

評分

畫風十分漂亮,我恨不得擴大拿來做壁紙呢? ??可愛

評分

年前拍下,由於在外旅遊,就寄到瞭單位。年底瞭,快遞還得說是京東,活動給力,價格勁爆,物流奇快,售後無憂!

評分

幫同事買的,她一直就很喜歡觀復裏的貓,在我慫恿下買瞭兩本,還沒給她,所以不敢拆封

評分

書真心不錯,印刷質量也很好,給京東物流點贊

評分

不錯的書,值得購買。

評分

能讓妞妞自覺兩天就讀完的書,非他莫屬瞭~畫麵太美,紙質不錯,內容很好~

評分

將J時間實話實說就是金額較大金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