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套装17-房龙写历史系列: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地球简史(套装全两册)

畅销套装17-房龙写历史系列: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地球简史(套装全两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房龙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人类学
  • 科普
  • 房龙
  • 文化
  • 社会
  • 通俗历史
  • 知识
  • 套装
  • 畅销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12153061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30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

  《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一书共有64章,作者从鸿蒙初辟一直讲到一战结束,对任何真正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件和细节均详加讲述,再现了人类发展史的浩荡长卷。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宏大的人类历史,从人性的角度来描述历史,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以及手绘插图,来讲述艰深难懂的人类发展史,使得全书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家学者,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阅读的快感。本书于1921年出版,多次再版重印,也是作者的成名之作。

  《地球简史》

  《地球简史》,原书名《房龙地理》,又译作《人类的家园》,出版于1932年,一经出版,便广受读者喜欢,随后又被翻译成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多个国家的文字。这本书并非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地理书,房龙并没有讲述某处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哪国地广人多……而是以一个人文主义者姿态站在历史的高度阐释了人与地球的关系,地球怎样为人类的活动提供载体,人类的活动又是怎样影响地球。此外,作者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趋势也有着自己的见解。所以,它是一本提供丰富的人文知识的有价值读物,不仅将枯燥的历史地理内容演绎成饶有兴味的生动文字,而且让人身处社会的迅速发展中,抚今追昔,感悟到历史的沧桑和厚重。


目录

《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

目 录

第一章 人类历史舞台的形成  / 001

第二章 人类最早的祖先  / 005

第三章 史前人类  / 008

第四章 象形文字  / 011

第五章 尼罗河流域  / 015

第六章 埃及的故事  / 018

第七章 美索不达米亚  / 020

第八章 苏美尔人  / 022

第九章 摩西  / 025

第十章 腓尼基人  / 028

第十一章 印欧人  / 029

第十二章 爱琴海  / 031

第十三章 古希腊人  / 034

第十四章 古希腊城市  / 036

第十五章 古希腊的自治  / 039

第十六章 古希腊人的生活  / 042

第十七章 古希腊的戏剧  / 045

第十八章 波斯战争  / 047

第十九章 雅典与斯巴达之战  / 051

第二十章 亚历山大大帝  / 053

第二十一章 回顾与概述  / 055

第二十二章 罗马和迦太基  / 057

第二十三章 罗马帝国的兴起  / 067

第二十四章 罗马帝国的故事  / 070

第二十五章 拿撒勒人约书亚  / 077

第二十六章 罗马的衰亡  / 081

第二十七章 教会的崛起  / 085

第二十八章 穆罕默德  / 091

第二十九章 查理曼大帝  / 095

第三十章 北欧人  / 099

第三十一章 封建社会  / 102

第三十二章 骑士制度  / 105

第三十三章 教皇与皇帝之争  / 107

第三十四章 十字军东征  / 112

第三十五章 中世纪的城市  / 116

第三十六章 中世纪的自治  / 125

第三十七章 中世纪的世界  / 130

第三十八章 中世纪的贸易  / 136

第三十九章 文艺复兴  / 142

第四十章 表现的时代  / 153

第四十一章 地理大发现  / 158

第四十二章 佛陀与孔子  / 170

第四十三章 宗教改革  / 178

第四十四章 宗教战争  / 186

第四十五章 英国革命  / 199

第四十六章 势力均衡  / 212

第四十七章 俄国的兴起  / 216

第四十八章 俄国与瑞典之争  / 222

第四十九章 普鲁士的崛起  / 226

第五十章 重商主义  / 229

第五十一章 美国独立战争  / 233

第五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 240

第五十三章 拿破仑  / 251

第五十四章 神圣同盟  / 261

第五十五章 强大的反动势力  / 270

第五十六章 民族独立  / 276

第五十七章 机器的时代  / 291

第五十八章 社会革命  / 299

第五十九章 奴隶解放  / 304

第六十章 科学的时代  / 309

第六十一章 艺术  / 313

第六十二章 殖民扩张与战争  / 323

第六十三章 一个崭新的世界  / 330

第六十四章 继往开来  / 337

漫画年表  / 338



《地球简史》


目 录

第一章 地球是人类的美好家园 / 001

第二章 什么是“地理学” / 006

第三章 我们的地球:它的特点、规律和情况 / 008

第四章 地图:人们学会在地球上寻找道路 / 032

第五章 四季的形成 / 048

第六章 海洋中的大陆 / 051

第七章 欧洲的发现:生活在这个大陆上的居民 / 058

第八章 楔子:你该如何使用本书 / 061

第九章 希腊:连接古亚洲和新欧洲的纽带 / 063

第十章 意大利:地理造就的海上或陆上强国 / 074

第十一章 西班牙:非洲与欧洲在这里交锋 / 090

第十二章 法国:应有尽有的国家 / 101

第十三章 比利时:几页文件创造的国家 / 115

第十四章 卢森堡:历史的捉弄 / 121

第十五章 瑞士:四种不同语言的民族统一国家 / 122

第十六章 德国:建国太晚的国家 / 129

第十七章 奥地利:无人喝彩的国家 / 137

第十八章 丹麦:小国也可以比大国优越 / 141

第十九章 冰岛:北冰洋上有趣的政治实验室 / 145

第二十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王国和挪威王国统治下的领地 / 148

第二十一章 荷兰:沼泽上的帝国 / 158

第二十二章 英国:人满为患的小岛 / 164

第二十三章 苏格兰 / 177

第二十四章 自由国度——爱尔兰 / 179

第二十五章 俄国:欧洲还是亚洲 / 184

第二十六章 波兰:波兰走廊带来的灾难和益处 / 198

第二十七章 捷克斯洛伐克:《凡尔赛和约》的产物 / 202

第二十八章 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作品 / 205

第二十九章 保加利亚:最正统的巴尔干国家 / 208

第三十章 罗马尼亚:一个有石油和王室的国家 / 211

第三十一章 匈牙利:或者说匈牙利的残存 / 213

第三十二章 芬兰:勤劳与智慧战胜恶劣环境的又一明证 / 216

第三十三章 亚洲的发现 / 218

第三十四章 亚洲与世界 / 222

第三十五章 亚洲中部高原 / 225

第三十六章 亚洲西部高原 / 230

第三十七章 阿拉伯:是不是亚洲的一部分 / 244

第三十八章 印度:人与自然在互动中成长 / 248

第三十九章 亚洲南部半岛的主人 / 257

第四十章 中国:东亚的大半岛 / 262

第四十一章 朝鲜与蒙古:前途未卜 / 275

第四十二章 日本帝国 / 279

第四十三章 菲律宾:曾是墨西哥的旧领地 / 290

第四十四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 / 293

第四十五章 澳大利亚:大自然的不经意之作 / 299

第四十六章 新西兰 / 307

第四十七章 太平洋群岛:居民不耕不织却照样生活 / 310

第四十八章 非洲:一块充满矛盾和差异的大陆 / 312

第四十九章 美洲:最幸运的大陆 / 345

第五十章 新世界 / 369


精彩书摘

  房龙的生平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WillemvanLoon),于1882年出生在荷兰的鹿特丹,从小家境较为富裕,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对历史、地理、船舶、绘画和音乐等都有所涉猎。1902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1905年获学士学位。1911年,又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学习,后获博士学位。

  早年,房龙的生活并不好,经济也比较捉襟见肘。在上大学期间,先后从事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的工作。因为经济的原因,他听说出书可以赚钱养家,便一头扎进出版圈。他热烈地期盼能出本畅销书维持生计,但一开始并不顺。他开始选择了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历史题材来写,他的的第一部著作《荷兰共和国的覆亡》,凭借其新颖的风格颇受书评界的欢迎,但读者却并不买账,销量非常不好,据统计销量只有不到700本。当时曾有出版商挖苦他说:“恐怕公交车司机都比你这个写历史的赚得多。”由于图书销量惨淡,房龙梦想以出书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现在也破灭了。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工作,努力赚钱。

  1920年,房龙应出版商的要求写作了《古人类》,销量比之前好了很多,但却并不足以扭转他的经济状况。这时,有书评家开始预言:“要是历史都这么写的话,不久,历史书将名列畅销榜。”有位可以说改变房龙命运的出版商——霍雷斯·利弗奈特——独具慧眼,也认可了这一观点,并与房龙签约,开始撰写《文明的开端》。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经出版,立即得到了市场的好评,销量大增。房龙的经济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自此,房龙便一发不可收拾,自1921年到1935年,陆续创作了多部畅销书,其中以《圣经的故事》《人类的故事》《宽容》等著名。

  在房龙与出版商合作的这十年中,房龙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写作也顺风顺水,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分别在美国和欧洲购置房产。由于不再受经济的制约,房龙开始从事自由创作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了,直到逝世。

  房龙这一生,结过三次婚。第一次是1906年,他与来自马萨诸塞州一位来自上流家庭的小姐结婚,育有两子。第二次是1920年,与第二任妻子(昵称“吉米”)结婚。之后,还有第三段婚姻,具体年份不祥。

  房龙身高达2.08米,非常胖,所以有“大象”的绰号。因长期从事写作,房龙患有神经衰弱。此外,也因为他身体太胖,使得他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最后死于心脏病发作。

  第一章人类历史舞台的形成

  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之下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要到哪里去?

  凭着坚韧的勇气与毅力,人类渐渐地将这个问题推向那遥远的边界,推向地平线之外,希望在那里,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可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未走远。

  我们知道的仍然不多,但是我们能以相当精确的程度,推测出很多事情来。

  在这一章,我要告诉你们,人类历史是如何搭建这个舞台的。如果我们以这样长的直线来代表动物生命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那么在它下面的这条短线则表示人类(或多少类似人类的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

  人类是最后出现在地球上的,却是最先学会用大脑去征服大自然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研究的是人类,而非猪、狗、马或其他动物的原因。尽管在这些动物身后,同样也有许多非常有趣的历史发展进程。

  最初,我们居住的星球(就目前所知),是一个燃烧着的巨大的火球。可相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它只不过是小小的烟云。几百万年过去了,星球的表面发生了爆炸,并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岩石层。在这片生机全无的岩石之上,雨水如无尽的洪流一样无休无止地下着,将坚硬的花岗岩慢慢地磨蚀掉,并把碎石尘屑带入了藏在冒着热气的高崖间的峡谷里。

  最后雨过天晴,太阳破云而出。就是这个可爱星球上的那些小水坑逐渐扩展成了东西半球的巨大海洋。

  随后某一天,最美妙的奇迹出现了。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孕育着新的生命。第一个活着的细胞漂浮在海水之中。

  它就一直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了几百万年,但是在此过程中,它慢慢地养成了自己的某些习性。这些习性使它在环境恶劣的地球上能够更好地存活下来。其中一些细胞觉得待在黑暗的湖泊和池塘的底部是最舒适的,于是它们在洪流从山上带下来的黏土中扎下根,成为植物。另外一些细胞则更喜欢四处游荡,它们长出了奇形怪状的像蝎子一样的腿,开始在海底爬行。在它们身边的是植物和白绿色的像水母一样的东西。还有一些细胞,身上覆着鳞片,它们凭借游泳似的动作四处游动,寻找食物。慢慢地,它们变成了海洋里繁若星辰的鱼类。

  与此同时,植物的数量也在不断滋长,于是它们不得不寻找新的居住地,而在海底已经没有更多的空间了。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开辟新的栖息地,在沼泽和山脚下的泥岸上安起了新家。每天早晚的潮汐浸泡着这些植物,让它们品尝到故乡的咸味。其他时候,它们只能学习如何适应不舒适的环境,争取在地球表面的稀薄空气里生存下去。经过几百年的磨炼,它们终于学会了如何在空气中生存,就像以前在水中一样。它们的体形也在长大,变成了灌木和树林。最后,它们还学会如何开出美丽的花朵,吸引忙碌的大黄蜂和小鸟儿来将自己的种子带到远方,使整个陆地都布满碧绿的原野和大树的浓荫。与此同时,一些鱼类也开始迁离海洋。它们学会如何用鳃和肺同时呼吸。我们称这些小动物为两栖动物,意思是,它们在水里和陆上都能自由地生存。你在路边看见的那只青蛙就可以告诉你有双重生存环境的两栖动物穿梭于水陆之间,是多么的快乐。

  自从离开了水,这些动物越来越适应陆地上的生活环境。其中的一些成了爬行类动物(那些像蜥蜴一样爬行的动物)。它们与昆虫一起分享森林的寂静。后来,为便于更迅速地在松软的土壤上行走,它们的四肢不断进化,体形也相应地长大,直到整个世界到处都是它们庞大的身躯。它们的身体通常有9~12米左右长,如果它们跟大象一起玩耍,就如同体形壮硕的大猫逗弄小猫仔一样。这些庞然大物在《生物学手册》中被称为鱼龙、斑龙、雷龙等,它们属于恐龙家族。

  后来,这些爬行家族的一些成员开始选择在树顶上生活。它们的腿不再用来行走,而是帮助它们在树枝间快速跳跃。跳跃已经变成了树上生活的必须技能。于是,它们身体两侧和脚趾间的部分皮肤逐渐变成一种类似降落伞的肉膜,这些薄薄的肉膜上又长出了羽毛。它们的尾巴也变成了方向盘。它们可以在树林间自由地飞翔,最终进化成真正意义上的鸟类。

  后来,一件神秘的事情发生了。所有这些庞大的爬行动物在短时间内全部灭绝了。我们不知道死亡的原因,也许是由于气候的突然变化,也许是因为它们的身体长得太大,以致行动困难,无法游泳、行走和爬行。它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肥美的蕨类植物和树叶近在眼前,却无法吃到,活活饿死。不管是什么原因,统治地球数百万年的爬行动物王国就这样覆灭了。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定制的图书简介,内容不涉及您提到的“畅销套装17-房龙写历史系列:人类简史:听房龙讲人类的故事+地球简史(套装全两册)”中的任何具体信息,力求详实自然。 --- 寰宇探秘:文明的轨迹与宇宙的宏图 书名:寰宇探秘:文明的轨迹与宇宙的宏图 作者: [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作者,如“群星文集组”或特定历史学家/天文学家的名字] 装帧: 精装/平装(视具体版本而定) 页数: 约 850 页(两册套装,独立章节设计)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一个虚拟或真实的出版社名称] --- 导言:在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回望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建立在对过往经验的深刻理解和对未知未来的谨慎探索之上。我们所站立的这片土地,其年龄远超我们短暂的生命所能承载的尺度;我们所构筑的社会结构,其复杂性正是数千年演化的沉淀。 《寰宇探秘:文明的轨迹与宇宙的宏图》是一部雄心勃勃的著作,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或罗列科学数据,而是试图构建一座宏大的叙事桥梁,连接起地球的深层地质变迁与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心智成熟的漫长历程。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各自独立成册,却又在宏大的时间轴上相互映照,共同描绘出一幅关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的壮丽图景。 第一册:大地之歌——地质深层与生命的黎明 主题核心: 探索地球形成至今的四个“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中的关键转折点,聚焦于非人类力量如何塑造了今日世界的物理基础。 第一章:混沌初开:太阳系的诞生与原始地球的熔融 本章深入追溯了太阳系形成初期,星际尘埃和气体云如何坍缩,以及地球如何在漫长而暴烈的撞击中,从一个炽热的岩浆球逐渐分化出地核、地幔和地壳。重点阐述了“大碰撞假说”在月球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早期地球大气层的成分与温室效应的首次展现。读者将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地球磁场形成的重要性,正是这无形的屏障,为后续复杂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二章:生命的曙光:从单细胞到寒武纪的爆发 本册的精华部分之一,详细剖析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起源——被认为是地球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奇迹。我们探讨了“生命的三域”理论(细菌域、古菌域、真核域)的初步分化,特别是光合作用的出现,如何永久性地改变了地球的化学平衡,导致了著名的“大氧化事件”。随后,笔锋转向元古宙末期的“雪球地球”事件,一个全球性的冰封期如何为之后生命形式的复杂化清除了旧有霸主,并最终迎接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绚烂开端。 第三章:大陆的漂移与生态的重塑:超级大陆的聚散 本章将地质学与生物演化紧密结合。通过详尽的板块构造理论解释,追溯了盘古大陆的形成、分裂及其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地理的连锁反应。重点描绘了二叠纪末期那场被称为“大死亡”的灾难性灭绝事件——一次由火山活动和气候剧变引发的物种浩劫,它如何为恐龙时代的崛起铺平了道路。本章强调了地质时钟的无情,每一个超级大陆的合并与解体,都是对现有生命格局的终极考验。 第四章:新生代的巨变:冰川、山脉与哺乳动物的崛起 聚焦于近六千六百万年来,小行星撞击事件如何终结了中生代的统治,以及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如何迅速填补生态位。本章重点阐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如何影响了亚洲季风系统,以及周期性的冰期与间冰期如何持续塑造了地表形态和动植物的适应性。这部分内容为第二册中“人类的出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地理和气候背景。 第二册:心智之光——文明的演进与智慧的探寻 主题核心: 从早期猿人到现代社会,考察人类心智的演化、社会结构的复杂化,以及技术、思想和制度的交互作用如何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第一章:认知革命的火花:工具、语言与心智的觉醒 本章不侧重于族谱式的迁徙记录,而是深入探讨了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关键:认知能力。重点分析了语言的出现如何使得大规模、灵活的合作成为可能。通过对史前岩画、早期工具制造技术的分析,展现了抽象思维和未来规划能力的萌芽。探讨了“非物质现实”——如早期宗教信仰或部落传说——如何开始构建起初级的社会认同感。 第二章:从定居到帝国:农业的悖论与城市的兴起 本册将目光投向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分析了农业革命的复杂性。它既是人口增长的基石,也带来了社会分化、疾病传播和对环境的首次大规模改造。本章详细考察了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流域等早期文明的起源模式,对比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灌溉系统、文字发明和官僚体系各自发展出的独特路径。重点讨论了早期法典的意义,它们是人类试图用理性约束野蛮的首次严肃尝试。 第三章:跨越藩篱:轴心时代与全球连接的序曲 “轴心时代”是本册的理论高地。本章研究了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间,在世界不同角落几乎同步出现的伟大思想流派——从希腊哲学到印度吠陀思辨,再到中国诸子百家。这些思想如何超越了地域限制,为后世构建了精神世界的基本框架。随后,章节过渡至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三大宗教的传播,展示了技术(如航海术、冶金术)如何加速了不同文明区域间的物质与思想交换,尽管伴随着冲突与征服。 第四章:科学的理性之剑与现代性的挑战 本章聚焦于近五百年来,以系统性观察和数学推理为核心的科学方法的兴起,以及它如何重塑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挑战了既有的权威结构。详细分析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爆炸性提升,以及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环境压力和全球化加速的后果。最后,本章以审慎的笔触展望了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科技伦理困境、资源分配不均以及人类文明在宇宙尺度下的未来定位问题。 --- 为何阅读《寰宇探秘》?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跨学科的视野和宏大的时间尺度。它不是教科书的替代品,而是一幅导航图。通过理解地球母亲的沉浮(第一册),我们能更好地体察人类文明(第二册)的脆弱与坚韧。它引导读者跳出日常琐碎,从数百万年的地质时间轴和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我们的现在与未来,是一份对所有热爱深度思考和广阔知识的读者的邀请函。 适合读者: 历史爱好者、自然科学入门者、哲学思辨者、以及所有对人类文明的终极命运抱有好奇心的人士。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五段 这是一部能够改变你世界观的书籍。它成功地做到了将深奥的科学原理和复杂的人类学、社会学观点融为一体,并且处理得极其流畅自然。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带偏见的观察视角,他以一种近乎超然的态度来审视人类文明的进程,既赞扬了我们的创造力,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们的局限性。阅读体验非常酣畅淋漓,文字节奏紧凑有力,几乎没有一处是废话或拖沓的。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赠予读者的“思维工具箱”,让你掌握了一套分析复杂问题的底层逻辑。合上书本,你会觉得自己的知识体系被彻底重塑了一遍,看待未来也多了一份清醒的乐观和深刻的理解。

评分

第二段 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毕竟“历史”和“简史”这两个词听起来就有点严肃和枯燥。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学术著作的沉重感,反而更像是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作者的笔触时而磅礴大气,描绘宇宙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时而又聚焦于微观的细节,探讨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和文明的兴衰。这种节奏的把控非常到位,让你在宏大的叙事中不会感到迷失,在细节的描摹中又不会觉得冗余。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仿佛原本模糊不清的历史脉络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把复杂深奥的道理,用最朴实、最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

第三段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有巧思,它不像传统史书那样按照年代线性铺陈,而是通过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来组织内容,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反而更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作者对某一现象的精辟总结。它迫使你去思考,那些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社会规范、技术进步,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而来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特别是对于早期人类如何形成社群、发展语言的那部分论述,简直是精彩绝伦,让人对我们这个物种的起源充满了敬畏。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刻地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因果关系的深度挖掘,才是它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

第一段 这套书绝对是那种让你一口气读完,然后合上书本陷入沉思的佳作。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场深入骨髓的对话,引导你去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高超,仿佛能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经历那些宏大的历史转折点。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都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刻。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独特解读角度,它不是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充满了洞察力和对人性的细腻捕捉。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一个宏大而又充满细节的故事,让你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激发你内心深处对未知的好奇心,让你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认知,而是渴望去探究事物更深层次的逻辑和联系。

评分

第四段 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世界感到好奇的人。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广阔的视角,将人类置于整个地球乃至宇宙的尺度下去衡量。当你从这个高度俯瞰历史时,那些曾经困扰你的个体得失、朝代更迭,都会显得渺小而又具有普遍意义。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鲜明,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人文的温度。读着读着,你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数百万年的生命力在涌动。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为你搭建了一个思考的框架,让你学会如何去提问,如何去连接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这对于提升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是极其有益的。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好书

评分

还没开始看,不做过多评价

评分

好书

评分

买书上京东,质好价更优。哈哈!好评!

评分

非常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