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中国史:上古到南北朝(套装1-8册)

一看就懂的中国史:上古到南北朝(套装1-8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维俊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历史
  • 通史
  • 上古史
  • 先秦
  • 汉史
  • 魏晋南北朝
  • 历史普及
  • 历史故事
  • 文化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1215771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577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一看就懂的上古史

  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轩辕黄帝、伏羲造字、精卫填海……这些传说中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吗?了解华夏文明起源,体会远古先民智慧,简洁、有趣的上古史让你一看就懂!

  一看就懂的夏商西周史

  看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小人误国、贤臣辅主,更有商纣王真的因妲己美貌误国吗?姜太公真的用直钩钓鱼,愿者上钩吗?夏桀真的为了哄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吗?读懂了夏商周也就读懂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

  一看就懂的春秋史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群星辉映的浪漫时代,圣贤们辩论真理,国君们争夺称霸。以史实为根据,讲述春秋风云变幻,一看就懂的历史,不可错过的精彩!

  一看就懂的战国史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群星辉映的浪漫时代,圣贤们辩论真理,国君们争夺称霸。以史实为根据,讲述战国风云变幻,一看就懂的历史,不可错过的精彩!

  一看就懂的大秦史

  芈月、义渠、吕不韦、张仪、李斯、赵高、秦始皇……这些历史人物推进着大秦跌宕的历史,展现中国*个统一封建王朝的荣辱兴衰

  一看就懂的大汉史

  一部更真实的“大汉”情缘,秀丽江山,长歌当行,描绘汉家王朝*辉煌的盛世和*遗憾的衰落

  一看就懂的魏晋史

  清谈,饮酒,美男,名士:陶渊明,谢安、王羲之、王徽之以及竹林七贤, 这个时代的人,是不是个个都能“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来一趟无所顾忌的《逍遥游》

  一看就懂的南北朝史

  江山易主,衣冠南渡,终究全盘汉化,混乱时代的*后狂欢。干戈四起,治乱嬗变,对峙中的融合,中华民族的伟大洗礼。这个动乱而又生机蓬勃的时代,却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目录

一看就懂的上古史

|?第一章?|?从神开始

盘古开天辟地/003

女娲造人补天/009

有巢氏结庐避兽/014

燧人氏钻木结绳/019

伏羲氏造字立乐/025

神农氏遍尝百草/031

|?第二章?|?回到史实

由猿而人的转变/039

170万年前的中国人/044

开始直立行走/050

用火的能手/056

最稳定公平的时代/062

爱美的山顶洞人/066

一场伟大的工具革命/072

|?第三章?|?灿烂文明

稻作文化的发源地/079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铁证/086

以农耕为主的定居人/092

母系氏族开始瓦解/098

汉族的祖先/105

最珍贵的远古文化/111

|?第四章?|?不断革命

农业的产生/119

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122

手工业的兴起/127

商业的出现/133

最初的压迫/137

最早的邦国/142

|?第五章?|?已是传说

华夏第一战神/151

大无畏的代名词/157

华夏民族的开拓者/161

女娃精卫填海/166

善为水利常惹麻烦/171

制绳存火以代光明/177

|?第六章?|?五帝时代

炎黄的大融合/183

一场世纪大战/188

创立九州的大帝/194

农耕需要节气/198

禅位制的第一人/203

行孝友亲后巡视天下/210

潇湘斑竹中的爱情/216

一看就懂的夏商西周史

第一章?|?王权世袭

疏川导滞物华丰/003

伐三苗成就伟绩/006

涂山会罢王权立/009

有权必须有威/012

家天下的开启/015

伐有扈而享钧台/018

平西河自以为治/021

|?第二章?|?巩固王朝

远畋猎太康失国/027

因日食引发的战争/030

寒浞的贼子野心/033

遗腹子的天命/036

终使九夷来朝/039

|?第三章?|?大夏崩塌

内禅其实是个圆圈/045

第一暴君夏履癸/048

裂缯才是最美的音乐/052

太阳在鸣条沉落/055

夏遗民去哪儿了/059

|?第四章?|?商的由来

天命玄鸟封于商/065

相土驯马以为乘/067

冥勤其官而水死/071

有了王亥才有商人/074

上甲微为父报仇/077

|?第五章?|?天乙成汤

网开三面以仁灭葛/083

声威震主夏台囚/086

择良机商革夏命/089

好厨子也能当丞相/093

排非议仲虺作诰/096

真心为民舍身求雨/100

|?第六章?|?兴衰成曲

流太甲一片丹心/105

用伊陟太戊中兴/108

争代立九世之乱/111

立意决盘庚迁殷/114

奴为相傅说说命/117

这个国母是真将帅/120

知民苦武丁盛世/124

|?第七章?|?曲终商亡

无事不祭祀的国度/131

升王权武乙射天/135

商周矛盾帝乙归妹/138

在肉林下的酒池观炮烙/142

真有七窍玲珑心?/146

牧野之战商兵倒戈/149

微子去商箕子朝鲜/153

|?第八章?|?因农起周

周祖差点成了弃婴/159

回归本业公刘建周/161

避戎狄亶父迁岐/165

了父愿兄弟走吴/168

可惜因功而殁/171

|?第九章?|?文武定周

修德教文王治岐/177

羑里厄爱子遭烹/180

渭水河边访姜尚/183

在孟津做场演习/186

作牧誓武王伐纣/189

迁九鼎天下分封/192

|?第十章?|?成康之治

甘愿替死周公摄政/197

管蔡乱东征平叛/201

建成周分化殷顽/205

金縢策周公还政/209

勋难忘三朝耆老/212

|?第十一章?|?周氏衰微

盛转衰昭王征楚/217

穆天子周游天下/221

厉王止谤国人共和/224

宣王中兴昙花一现/228

幽王烽火戏诸侯/232

一看就懂的春秋史

|?第一章?|?乱世序幕:周室权威的衰落

平王东迁洛邑城/003

成也分封,败也分封/007

一部让乱臣贼子恐惧的史学巨著/011

熊通自立为王,楚国登上春秋舞台/015

昙花一现的郑国霸权/019

那一天,天子中了一箭/023

秩序失衡的缩影/027

|?第二章?|?管仲治齐:春秋第一霸主

小白即位,管仲为相/033

挥舞着的经济大棒/037

曹刿的理论性胜利/040

齐国的第一次“联合国”大会/043

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行动/046

不同选择的晋国内乱/049

假虞灭虢事件始末/053

葵丘会盟,桓公登顶/056

|?第三章?|?表里山河:晋国称霸中原

“霸”的权力和责任/063

不名誉地被俘/068

饿死的霸主/072

宋襄公兵败泓水/075

天然大国的发展/079

晋楚百年恩怨的开始/082

让秦人再哭五十年/086

争霸赛的第二轮/091

化装逃跑的齐顷公/095

|?第四章?|?双王并立:楚国崛起于南方

灭国狂人秦穆公/101

春秋小国被灭的样板事件/104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107

让我们学习敌人吧!/111

称一下国家到底有多重/114

无法磨灭的“赵盾弑其君”/118

“其无后乎”的诅咒/123

宋郑两国的不同遭遇/126

|?第五章?|?百年战争:战争带来文明飞跃

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初税亩改革/133

不是天子,也作六军/137

美女引起的大骚乱/141

鄢陵之战:一次百万规模的战争/144

你死我活的内部斗争/150

继承制度落后带来的国家衰败/154

|?第六章?|?黄金时代:士阶层的崛起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159

一顶绿帽引发的血案/164

“联合国和平大会”召开/168

三桓分鲁/173

又一个倒下的贵族栾氏/177

公开的法律才是好法律/181

士大夫和国君之间的政治博弈缩影/185

|?第七章?|?吴越争霸:春秋争霸的尾章

烈火烹油大楚国/191

柏举之战(上):吴国霸业的开端/194

柏举之战(下):楚国衰败的起点/198

晋国称霸战争的终点/202

槜李之战和夫椒之战:地缘决定的国家争斗/205

南北水运沟通的开始/208

|?第八章?|?列国分崩:古典中国时代结束

子贡一出动天下/213

后来居上的大越国/217

姑苏城里硝烟弥漫/221

勾践灭吴,霸业残响/225

圣人已死天下乱/229

一看就懂的战国史

第一章?礼崩乐坏大裂变

战国旭日,春秋残阳/003

百年分裂的终局/007

同仇敌忾晋阳城/010

士为知己者死/013

韩、赵、魏三家分晋/016

大楚锋芒再现/020

墨子的止戈之术/024

田陈八世掌齐国/027

|?第二章?战国乱世新秩序

文侯即位,李悝变法/033

魏国的最强“兵”器/036

武霸河西,文治邺城/039

武士之魂——聂政/042

将星陨落/045

邹忌谏齐王/048

|?第三章?强魏失势,七雄分庭

既生我何生你/053

浴火重生的复仇者/057

“天下第二”裹尸马陵/060

韩昭侯与申不害/063

秦国最“贵”的客人/067

商鞅变法,天下奠基/070

人已死、法常存/073

|?第四章?纵横派斩露头角

赌棍的活法/079

荣过苏秦佩印归/082

荣华富贵一张嘴/086

纵横家之间的对决/089

亚圣说四方/093

|?第五章?秦时明月照九州

六百里惊天骗局/099

司马错剑荡巴蜀/103

内乱带来的国家衰败/106

通王川,窥周室/110

胡服骑射武灵王/114

吞并中山/117

含恨沙丘宫/120

垂沙之战/123

孟尝君其人/127

鸡鸣狗盗办大事/131

|?第六章?诸国蜕变为争锋

战神的首秀/137

同心协力称帝王/140

宋康王的末日/143

燕昭王复仇/146

乐毅的悲伤结局/150

|?第七章?吞周夺鼎震寰宇

力挽狂澜——田单/155

渑池之会应谶语/159

鄢郢划秦川/162

永远的离骚/165

华阳之战/168

阏与大决战/172

新鲜血液注秦川/176

睚眦必报的范相国/182

列国血战长平/186

战国最大规模杀戮/190

邯郸受困千万重/194

信陵君窃符救赵/197

吞二周、夺九鼎/200

吕不韦的人生哲学/203

|?第八章?六国折戟,华夏一统

最后的反扑/209

客卿李斯/213

他是后院里的一把火/216

赵国最后的王牌/219

决绝与疯狂/223

地缘政治压缩了生存空间/227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230

摧枯拉朽,独占鳌头/234

一看就懂的大秦史

第一章秦国史略

襄公勤王立国封侯

穆公羊皮换贤百里奚

穆公三救晋难,结秦晋之好

废怀公,穆公迎立重耳

晋国崛起,秦晋全面合作

蹇叔哭师,穆公伐晋

穆公礼遇由余,智攻西戎

秦国衰落,孝公招贤图强

孝公招徕商鞅,变法强国

苏秦说六国合纵抗秦

张仪助秦连横破纵

魏冉芈氏争权助嬴稷

第二章帝国序幕

昭王远交近攻,称霸六国

奇货可居,质子异人

阳翟商人,吕氏春秋

……



《大唐风云录:盛唐气象与边塞烽烟》 作者: 王承恩 著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 装帧: 精装 全六册 字数: 约120万字 定价: 480.00 元 --- 内容简介 本书《大唐风云录:盛唐气象与边塞烽烟》是一部以中晚唐时期(约公元七世纪中叶至九世纪中叶)为核心,深度剖析唐代历史由盛转衰关键节点的鸿篇巨制。它并非单纯的事件罗列,而是力求在宏大叙事中捕捉历史的肌理,通过对政治制度的演变、社会结构的重塑、文化艺术的巅峰及其内在矛盾的揭示,构建一个立体、鲜活的“盛唐气象”全景图。 第一卷:贞观遗风与开元之治的序曲 (上册) 本卷聚焦于唐高宗朝至武则天掌权初期。深入探讨了“贞观之治”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以及在这一稳定基础之上,唐朝如何应对新兴的吐蕃崛起和东突厥残余势力的威胁。重点分析了武周取代李唐这一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权力更迭事件,并非将其简单视为篡位,而是剖析了其背后士族与寒门、关陇集团与新科举制度之间的复杂角力。武则天时期的人才选拔机制、对佛教的推崇及其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均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本卷力求展现,在看似集权的表象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已悄然发生微妙的变化。 第二卷:开元盛世的辉煌与裂痕 (中册) 此卷是全书的重中之重,集中描绘了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唐王朝所达到的巅峰状态——“开元盛世”。详细阐述了唐朝在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全方位领先地位。经济方面,分析了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在高峰期的运作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赋税负担的相对轻微。军事上,重点解读了唐朝对西域的控制力和对主要游牧民族的羁縻政策的成功之处。文化上,则描绘了诗歌、书法、绘画艺术的空前繁荣,如李白、杜甫的创作背景,以及唐代长安城的国际化都市风貌。然而,盛世的背后潜藏着结构性的危机,本卷后半部分开始铺陈了“三师”专权、藩镇割据的隐患、以及对边疆用兵过度带来的财政透支,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伏笔。 第三卷:马嵬坡的挽歌与藩镇的勃兴 (下册) 本卷聚焦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唐肃宗的流亡与平叛过程。我们不仅关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的军事才能,更深入剖析了这场内部叛乱如何彻底瓦解了唐初建立的中央集权体系。叛乱平定后,中央对藩镇的控制力急剧下降,使得中唐的政治格局从“中央集权”转向“藩镇割据”的过渡期。本卷详尽分析了各地节度使的权力结构,以及中央政府为维持统治而被迫采取的“重用宦官”和“仰仗外兵”的权宜之计,这些策略最终加速了帝国的衰落。 第四卷:中唐的政治博弈与宦官专权 (上册) 中唐时期(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是权力的多方角力场。本卷将重点剖析宦官集团的崛起及其对皇权的架空过程。不同于以往将宦官视为纯粹的腐败力量,本书考察了他们在军事指挥权(如神策军)和财政监察权中的实际作用,以及他们与朝臣(如牛李党争的背景)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展现了德宗试图“中兴”的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特别是与藩镇关系的僵持,以及吐藩在西北边境的长期威胁。 第五卷:牛李党争与晚唐的微弱回光 (中册) 本书将“牛李党争”置于社会阶层矛盾的框架下进行分析,探究了以牛僧孺、李德裕为代表的士族集团与占据行政主导地位的旧式官僚之间的深层冲突。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极大地消耗了朝廷处理实际问题的精力,使得对内解决藩镇问题和对外应对日益强盛的吐蕃和后来的沙陀势力的战略失焦。此外,本卷还回顾了唐宪宗时期短暂的“元和中兴”,分析其成功之处与局限性,并展示了中晚唐时期诗歌、文学在沉郁中走向新的成熟。 第六卷:黄巢之乱与帝国的黄昏 (下册) 全书的收官之卷,聚焦于晚唐社会矛盾的总爆发——黄巢起义。详细描绘了农民起义军的流动轨迹、社会基础以及其对唐朝统治秩序的毁灭性打击。重点剖析了唐朝后期财政体系的彻底崩溃(如两税法执行的困境),以及地方豪强、乡团的兴起对中央权威的进一步蚕食。最终,本书以黄巢攻陷长安、唐僖宗逃亡、朱温势力崛起为标志,为盛唐的辉煌画上一个沉重的句号,为五代十国的历史转换奠定了分析基础。 --- 本书特色 1. 宏大叙事与细节并重: 本书不仅梳理了重大历史事件,更注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如唐代的科举考试流程、藩镇的行政结构、宫廷的礼仪制度等,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2. 多元视角分析: 摒弃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线性叙事,对如武则天、杨贵妃、安禄山等历史人物的评价采取更加审慎、多维度的考察,探讨其行为背后的时代逻辑。 3. 政治、军事、文化交织: 深度探讨了唐朝的军事制度(府兵制到募兵制)、财政体系(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迁,以及这些制度变化如何反作用于文化与社会结构,体现了历史的整体性。 4. 边疆史观的引入: 重点分析了唐朝与周边民族(吐蕃、回鹘、奚、契丹)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将唐朝的兴衰置于更广阔的欧亚互动背景下进行审视。 《大唐风云录》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深刻且充满思辨精神的唐代中期历史画卷,理解一个伟大帝国如何达到顶峰,又如何在内生矛盾与外部压力下走向无可挽回的衰亡。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好的历史书不应该只是史料的堆砌,更应该是一种叙事的艺术。这套书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作者在梳理上古神话与信史的交界时,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非常自然地将读者带入了那个混沌初开的时代。他们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巧妙地引入了多方位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进行交叉印证,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历史的复杂性。叙事的节奏把握得极好,从早期部落的迁徙到夏商周的礼乐制度确立,过渡得行云流水,丝毫没有生涩感。尤其是在描写春秋战国风云变幻的时候,人物的刻画极其立体,不再是教科书上扁平化的标签,而是活生生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心路历程和政治角力。这种高超的叙事技巧,让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历史,仿佛触手可及。

评分

阅读完这套书的上古到南北朝部分后,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了我对“古代史沉闷”的固有印象。这种全新的解读视角,主要归功于它在史学观点上的“与时俱进”。作者明显吸收了近年来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比如在对某些历史事件的重新诠释上,就明显跳出了传统史学的框架,引入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视角。例如,对于早期宗教信仰和巫术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书中给出了比以往更具洞察力的分析,使得历史人物的行为逻辑更加可理解。这种学术前沿与大众普及之间的完美平衡,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更新和拓展,而不是停留在过去陈旧的认知上,这对于历史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下足了功夫,每一册的封面都用了那种略带哑光的纸质,摸上去手感非常棒。特别是色彩的运用,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审美的简洁。我特别喜欢他们对插图的选择和布局,那种既写实又带有艺术气息的版画风格,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古代史料变得生动起来。比如讲到商周青铜器的时候,那些纹饰的细节处理得极其到位,完全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插图能比的。而且,书脊的设计也考虑到了整体的协调性,即便只是随意摆放在书架上,也成了一道风景线。说实话,现在市面上很多历史普及读物,光是“颜值”上就已经输了一大截,但这一套书从内页的纸张选择到字体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那种翻开书页时淡淡的油墨香,真的能让人瞬间沉浸进去,感觉像是捧着一本精心制作的工艺品在阅读。对于我这种既注重内容深度又对书籍外观有要求的读者来说,光是这一点就值回票价了。

评分

对于一个对早期文明发展路径充满好奇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是令人惊喜的。它不仅仅停留在王朝更迭的表层,而是深入探讨了制度的起源和演变。比如,关于早期土地制度和宗法制是如何一步步塑造了中国早期社会的权力结构,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这种对“为什么会这样”的追问,比单纯记住“发生了什么”要重要得多。再者,在处理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复杂议题时,作者展现了非常审慎和客观的态度,既肯定了胡汉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带来的巨大活力,也客观描述了期间的冲突与张力。这种多角度的辩证分析,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

评分

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喜欢在阅读历史时,旁边随时能找到地图和时间轴做辅助对照。这套书在地图和图表的运用上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不同历史时期的疆域变化,用不同色块和清晰的标注展现得一目了然,即便是复杂的战役部署,也能通过精心设计的路线图迅速理解战略意图。更让我感到贴心的是,书后附带的“关键概念辨析”和“历史人物小传”这些补充材料,极大地弥补了正文叙述因篇幅限制而无法详述的部分。这些小小的设计,体现了编者对非专业读者的友好度,使得学习的路径更加顺畅,完全避免了因为查阅其他工具书而打断阅读连贯性的烦恼,真正做到了“一本通”的概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