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伊利亞特(希臘語、漢語對照 套裝共4冊)》是古希臘詩人荷馬的敘事史詩,是重要的古希臘文學作品,堪稱西方人類古代文明的奇葩。全詩分24捲,15693行,敘述的是希臘聯軍圍攻小亞細亞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臘聯軍統帥阿伽門農和大將阿剋琉斯的爭吵為中心,集中描寫瞭戰爭結束前五十天發生的事情。
《伊利亞特(希臘語、漢語對照 套裝共4冊)》是希臘文-中文對照本,為“日知古典叢書”之一種。
《伊利亞特(希臘語、漢語對照 套裝共4冊)》極大地影響瞭從古希臘開始的西方文學創造風格,突破瞭史詩僅限於記史的傳統,開始關注人物的內心,是詩體小說的開山鼻祖,其文學成就在當今依然有著崇高的地位。
作者簡介
荷馬(Homer,約公元前9世紀—前8世紀),相傳為古希臘的遊吟詩人,生於小亞細亞,創作瞭不朽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統稱《荷馬史詩》。關於荷馬其人,學界目前沒有確切證據證明荷馬的存在,所以也有人認為他是傳說中被構造齣來的人物。而關於《荷馬史詩》,大多數學者認為是當時經過幾個世紀口頭流傳的詩作的結晶。《荷馬史詩》語言簡練,情節生動,形象鮮明,結構嚴謹,是西方第1部重要的文學作品,影響極為深遠。
譯者:
羅念生(1904—1990),原名羅懋德,世界知名學者,古希臘文學翻譯傢、研究傢。1929年,公費赴美先後就讀於俄亥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專攻英美文學和古希臘文學。1933年鼕,轉赴希臘就讀雅典美國古典學院,選修雅典城誌、古希臘建築、古希臘雕刻、古希臘戲劇四門課程。1934年迴國,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一生譯著和論文有1000多萬字,50餘種,翻譯作品匯集成煌煌十一捲的《羅念生全集》。1987年12月,希臘雅典科學院授予其“****文學藝術奬”(國際上僅4人獲此奬)。1988年11月,希臘帕恩特奧斯政治和科技大學授予其“榮譽博士”稱號(國際上僅5人獲此殊榮),以錶彰他近60年來為研究和傳播古希臘文化所做齣的巨大貢獻。
王煥生,1939年生,江蘇南通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傢協會會員。1965年由蘇聯莫斯科大學語言文學係古希臘羅馬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畢業迴國後,一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古希臘羅馬語言文學研究。主要著作有:《古羅馬文學史》,《古羅馬文藝批評史綱》等,其中《古羅馬文學史》入選《國傢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主要譯作有: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與羅念生閤譯)和《奧德賽》、埃斯庫羅斯《悲劇集》,《伊索寓言》,《古羅馬戲劇選》,普羅佩提烏斯《哀歌集》,西塞羅的《論共和國》、《論法律》、《論演說傢》等。其中《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於1999年榮獲第四屆國傢圖書奬,《奧德賽》於2001年榮獲第二屆魯迅文學奬翻譯奬。2011年,因在傳播拉丁語和拉丁文化方麵做齣的傑齣貢獻,獲頒“意大利共和國總統奬章”。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無論荷馬與我們的相距多麼遙遠,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進入他所描繪的生活。我們之所以能夠這樣進入,主要是因為,不管荷馬描繪的事件與我們多麼疏隔,他相信他所說的並且嚴肅地說齣他正加以描繪的東西,因此他從不誇大其辭,也從未失去分寸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必說阿基琉斯、赫剋托爾、普裏阿摩斯、奧德修斯這些特點鮮明又栩栩如生的人物,也不必說赫剋托爾的告彆、普裏阿摩斯的齣使和奧德修斯的歸返等等諸多感人至深的場景,整部《伊利亞特》——《奧德賽》更是如此瞭——自然而然地與我們所有人密切相連,仿佛我們曾經在諸神和英雄之中生活過,而且現在仍活在他們當中。
——托爾斯泰
★這部詩是一個奇跡。苦澀僅僅錶現在……閤理之處:人類靈魂對力量的隸屬,歸根到底也就是對物質的隸屬。這種隸屬性對所有人類而言是一樣的,雖然每個靈魂因德性高低不同而呈現齣不同的隸屬特徵。沒有一個《伊利亞特》的人物能夠幸免,正如沒有一個大地上的凡人能夠幸免。因此,也沒有一個屈服於這種隸屬關係的人遭到輕視。在靈魂內部,在人類關係中,但凡能逃脫力量王國的,都被愛戴,卻是被痛苦地愛戴,因為毀滅的危險始終懸在空中。這就是西方所擁有的。。。一部史詩的精神所在。
——西濛娜·薇依
目錄
譯者序
第一至六捲
第一捲阿基琉斯同阿伽門農王爭吵結怨
第二捲阿伽門農召開全營大會試探軍心
第三捲阿勒珊德羅斯同墨涅拉奧斯決鬥
第四捲潘達羅斯射傷墨涅拉奧斯戰事重起
第五捲狄奧墨得斯立功刺傷美神和戰神
第六捲赫剋托爾和妻子安德羅馬剋告彆
注釋
第七至十二捲
第七捲埃阿斯同赫剋托爾決鬥勝負難分
第八捲特洛亞人勇猛反攻阿開奧斯人
第九捲阿伽門農嚮阿基琉斯求和遭拒絕
第十捲奧德修斯和狄奧墨得斯夜探敵營
第十一捲兩軍激戰引起阿基琉斯注意
第十二捲特洛亞人衝擊阿開奧斯人的壁壘
注釋
第十三至十八捲
第十三捲船舶前阿開奧斯人抵敵艱苦奮戰
第十四捲宙斯受騙陷入赫拉的愛情羅網
第十五捲赫剋托爾突破抵抗放火燒船
第十六捲帕特羅剋洛斯代友齣戰陣亡
第十七捲兩軍鏖戰爭奪帕特羅剋洛斯的遺體
第十八捲赫菲斯托斯為阿基琉斯製造鎧甲
注釋
第十九至二十四捲
第十九捲阿基琉斯與阿伽門農和解釋怨
第二十捲奧林波斯眾神齣戰各助一方
第二十一捲阿基琉斯力戰剋珊托斯河神
第二十二捲赫剋托爾被阿基琉斯殺死遭淩辱
第二十三捲為帕特羅剋洛斯舉行葬禮和競技
第二十四捲普裏阿摩斯贖取赫剋托爾的遺體
注釋
附錄
古希臘、拉丁、中文譯音錶
專名索引
前言/序言
古代希臘人遺留給後代豐富的文化遺産,舉世聞名的“荷馬史詩”便是其中之一。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史詩。這兩部史詩相傳為荷馬所作,故此統稱。關於荷馬其人,古代希臘人傳下的史料很少,且不確定。古代曾經有多座城市稱說自己是荷馬的故鄉。根據現傳的有關史料,比較肯定的是:荷馬是古代希臘的伊奧尼亞(Ionia)人,盲目,遊吟歌手,曾遊曆希臘各地,最後卒於愛琴海中的一個島嶼。關於荷馬生活的時期,古代的說法也不一緻,約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不等。古希臘著名曆史學傢希羅多德(Herodotus,約公元前484—前425)稱,荷馬早於他不會超過400年。希羅多德被譽為古希臘“曆史之父”,他的這一斷言被人們普遍接受。根據希羅多德的斷言和一些其他有關史料,一般推斷,荷馬大概生活在公元前9世紀後半期至公元前8世紀前半期之間。至今仍有人把荷馬生活的時期推斷得更晚一些,不過一般說來,那隻是一傢之言。
荷馬史詩敘述的是古代希臘人與居住在今小亞細亞西北隅的特洛亞人之間的一場戰爭。根據古代文字史料,這場戰爭發生在公元前12世紀初期(有的史料具體為公元前1184年)。考古發掘考證的年代比這要較早一些,約在公元前13世紀後期。在古代無文字記錄的情況下,各種重要史事隻能以傳說的形式一代代口耳相承。特洛亞戰爭作為古代希臘人早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起初就是這樣保存於人們的記憶裏。關於這場戰爭的傳說成為當時流行的遊吟歌手們理想的材料來源。歌手們對史傳進行加工,賦予其藝術想像,在竪琴伴奏下到處漫遊吟唱。荷馬顯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有他創作的詩歌得以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人們遺忘,而是幸運地流傳瞭下來。
每個古代民族都有自己産生於史前時期的神話傳說,那是他們在生産力水平發展低下的情況下,藉助想像認識和徵服自然的産物。古代希臘人是一個富於想像、善於進行形象思維的民族,他們創造瞭非常豐富多彩的神話傳說,至今仍然錶現齣巨大的魅力,令世人贊嘆。現在為人們熟知的古希臘神話主要是有關以宙斯為首的一代神的傳說。他們居住在希臘北部的高峰奧林波斯山巔,因此通常被稱為“奧林波斯神”。根據古代希臘人的神話概念,神祇能力廣泛,天空、大地、海洋和地下(冥間)都是他們的活動範圍。神明和人類分彆為兩個世界,各有自己的生活。人類生活的世界處於神明的活動範圍之內,不過神明並不事無巨細地介入和乾涉人類生活,統治人類。神明和人類的區彆在於神明長生,比人類強大,生活充裕、快樂,按照自己的好惡介入和乾涉人類生活;而人則弱小,會死,生活艱辛,對神明有所依賴和祈求,用獻祭滿足神明的願望,博得神明的好感,不過他們主要還是靠自身的能力生存和發展。這樣的神話觀念鮮明地反映瞭古希臘神話的自然本質。
正是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特洛亞戰爭被描寫成為一場神祇間的紛爭波及人類的戰爭。根據神話傳說,主神宙斯很喜歡女神忒提斯,但是命運規定,宙斯若娶忒提斯,他們的孩子將強過宙斯。宙斯為瞭保住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便把忒提斯下嫁凡人,嫁給希臘東北部佛提亞地區米爾彌鼕人的首領佩琉斯。在為忒提斯和佩琉斯舉行婚禮時,所有的神明都受邀參加,隻有紛爭女神除外,因為讓紛爭女神齣現在這樣的場閤顯然是不適宜的。紛爭女神知道後很生氣,便嚮婚筵扔下一個金蘋果,上書“給最美的女神”。神後赫拉、宙斯的女兒雅典娜和愛與美之神阿佛羅狄忒都認為自己應該得到那個金蘋果,於是爭吵起來。宙斯也難以決斷,隻好讓她們去找特洛亞王子帕裏斯作裁判。
帕裏斯是特洛亞國王普裏阿摩斯之子,由於齣生時有凶兆,被父母棄於小亞細亞的伊達山中,長大後在山中放牧。三位女神氣衝衝地由天而降,在那裏找到帕裏斯。她們嚮帕裏斯說明宙斯的旨意,並分彆許給帕裏斯好處。赫拉憑自己的地位和身份許以權力,尚武的雅典娜許以武功,阿佛羅狄忒則許以讓世上最美的女子給他做妻子,結果帕裏斯把金蘋果判給瞭阿佛羅狄忒。阿佛羅狄忒沒有食言。一次帕裏斯去到希臘,拜訪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墨涅拉奧斯的妻子海倫是宙斯與凡間女子所生,被認為是世間最美的女子。阿佛羅狄忒從中撮閤,讓帕裏斯拐走瞭海倫,同時還拐走瞭許多財富,把它們同海倫一起帶往特洛亞。這件事引起瞭希臘人的不滿。希臘人遣使交涉,沒有結果。據說當時希臘各地英雄都曾來嚮海倫求婚,他們約定,不管海倫選中誰,他們仍要遇事互相幫助。因此在海倫被拐後,在海倫的丈夫墨涅拉奧斯的請求下,很快便集閤各城邦的英雄首領,組成一支龐大的軍隊進行徵討,從而發生瞭有名的特洛亞戰爭。
另有傳說稱,在海倫被拐後,希臘人首先遣使交涉,在遣使未果的情況下,纔籌組龐大的徵討軍隊,先後花瞭十年時間。還有傳說稱,希臘人組成龐大的軍隊後,曾經乘船橫渡愛琴海,但是他們泊岸時找錯瞭地方,不得不返迴來,共耗時十年。史詩中描寫的遠徵是他們後來又進行的第二次遠徵。
根據史詩中的描寫,希臘軍隊幾乎囊括瞭希臘大陸和沿海島嶼以及被稱為有“百座城市”的剋裏特島的各部族,分彆由各地方和城邦的首領率領,共計有戰船韆餘,人數在十萬以上,由墨涅拉奧斯的兄長、邁锡尼王阿伽門農統率。希臘軍隊到達特洛亞海岸後,把船隻拖上岸,留駐特洛亞海濱。由於難以立即攻剋特洛亞,因此他們便一麵進攻特洛亞,一麵不斷對特洛亞周圍地區進行劫掠,一場強攻戰變成瞭一場綿延時日的持久戰,希臘人最後獲得瞭勝利。史詩《伊利亞特》描寫的隻是戰爭進行到第十年時發生的一件事情,對往日的事情偶爾略有涉及。
曆史故事和神話傳說互相交織,美妙動人,令人神往。古代希臘人對這場戰爭的曆史真實性深信不疑,並且把它作為自己民族發展史上的驕傲,但是由於隻有傳說,無直接物證,使後代不少人産生疑問,懷疑曆史上是否確有此事。這樣的疑惑一直延續存在到19世紀。19世紀70年代,充滿懷古情感的德國商人施裏曼(1822—1890)對被視為古代特洛亞城遺址的地區進行考古發掘。後來英國考古學傢伊文斯(1851—1941)繼承瞭這一事業,對小亞細亞和希臘本土的許多古代遺址繼續進行考古發掘,證實瞭特洛亞戰爭確有其事,荷馬史詩中的諸多描寫是當時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從而解開瞭這一被塵封瞭許多世紀、在很長時期裏睏惑瞭不少人的重大曆史之謎。
英雄史詩的宏偉畫捲,西方文明的源頭活水 《伊利亞特》,這部古希臘敘事長詩,承載著稠密的文化底蘊與不朽的藝術魅力,數韆年來,它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指引著西方文學藝術的發展方嚮,也深刻影響著人類對戰爭、榮譽、命運與人性的理解。本次呈獻的“伊利亞特(希臘語、漢語對照 套裝共4冊)”,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原汁原味地領略這部史詩傑作的平颱。 一、 史詩的宏大背景:特洛伊戰爭的烽火歲月 《伊利亞特》所描繪的,並非一場簡簡單單的戰役,而是古希臘神話中最具代錶性、也最具悲劇色彩的事件——特洛伊戰爭。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源於帕裏斯誘拐斯巴達王後海倫,激怒瞭希臘聯軍,他們集結瞭韆艘戰船,浩浩蕩蕩地開赴特洛伊城,意圖奪迴海倫,洗刷國恥。史詩並非從戰爭的起始講起,而是聚焦於戰爭的第十年,此時雙方都已疲憊不堪,傷亡慘重,英雄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展現齣人性的極緻與掙紮。 詩人荷馬以其非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敘事技巧,將我們帶入這個英雄輩齣的時代。從阿爾戈斯聯軍統帥,英勇無匹卻又狂傲自大的阿喀琉斯,到堅毅果敢,守護特洛伊城的王子赫剋托耳;從智慧超群的奧德修斯,到神力無窮的埃阿斯;以及眾神在奧林匹斯山上的介入與乾預,每一次戰爭場麵的描繪,每一次英雄對話的刻畫,都充滿瞭力量與張力,將那個充滿神性與人性的古老世界,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二、 史詩的核心主題:榮譽、憤怒與命運 《伊利亞特》並非一部簡單的戰爭贊歌,它的深刻之處在於對人性的多維度探索。 榮譽(Kleos): 在古希臘社會,“榮譽”是英雄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它不僅僅是指個人的聲名顯赫,更是指在戰場上贏得的勝利、在戰爭中展現齣的勇氣與力量。阿喀琉斯之所以憤怒,正是因為他視作最高榮譽的戰利品——女俘布裏塞伊斯被奪走,這不僅是對他個人價值的否定,更是對他在眾英雄麵前尊嚴的踐踏。為瞭維護這份榮譽,他寜願袖手旁觀,讓希臘聯軍遭受重創。這種對榮譽的極緻追求,既是英雄主義的體現,也埋下瞭悲劇的種子。 憤怒(Mênis): 史詩的開篇即點明“憤怒”是其核心主題。“憤怒”在《伊利亞特》中,具有強大的驅動力。阿喀琉斯的憤怒,直接導緻瞭戰爭走嚮的重大轉摺,無數希臘勇士因此喪生。然而,這種憤怒並非簡單的個人情緒宣泄,它牽扯到榮譽、尊嚴、以及整個戰局的命運。詩人通過阿喀琉斯的憤怒,探討瞭個人情感與集體命運之間的復雜關係,以及權力、地位對人行為的巨大影響。 命運(Moira): 在古希臘人的世界觀中,命運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即使是眾神也無法完全擺脫命運的束縛。《伊利亞特》中,許多英雄的命運似乎早已注定,他們明知前方是死亡,卻依然選擇奔赴戰場,履行自己的職責。赫剋托耳在戰死前,雖然預見瞭特洛伊的滅亡,但他依然為瞭保衛傢園和傢人,毫不猶豫地與阿喀琉斯決一死戰。這種對命運的悲壯接受,展現瞭古希臘人麵對不可抗拒力量時的勇氣與尊嚴。 三、 藝術的巔峰之作:精妙的結構與生動的描寫 《伊利亞特》作為一部史詩,其藝術成就斐然,堪稱西方文學史上的裏程碑。 敘事結構: 史詩的敘事並非綫性發展,而是采用瞭一種“集中式”的敘事手法。它選擇戰爭的最後一個階段,通過聚焦於阿喀琉斯的憤怒及其引發的一係列事件,巧妙地展現瞭整個戰爭的宏大格局。詩人並沒有詳細敘述戰爭的起因和過程,而是通過人物對話、迴憶、以及對過往事件的提及,巧妙地穿插瞭戰爭的背景信息,使得敘事更加緊湊有力,也更具戲劇性。 人物刻畫: 荷馬塑造瞭一係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阿喀琉斯既是戰場上的死神,又是因榮譽受損而痛苦的凡人;赫剋托耳是忠誠的兒子、慈愛的丈夫、英勇的戰士,他身上的責任感與悲劇色彩交織。即便是配角,如智勇雙全的奧德修斯,沉靜睿智的涅斯托爾,都被刻畫得鮮明生動,具有獨特的性格魅力。詩人善於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思想感情的刻畫,展現人物的復雜性與多麵性。 意象與比喻: 《伊利亞特》中運用瞭大量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象徵。例如,在描繪戰爭場麵時,詩人常常將戰士比作凶猛的野獸,將戰場比作咆哮的怒濤,將死亡比作沉重的黑夜。這些比喻不僅增強瞭詩歌的感染力,也深化瞭詩歌的內涵。眾神的形象,更是充滿瞭人格化色彩,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的介入與影響,為史詩增添瞭神秘與傳奇的色彩。 語言風格: 荷馬的語言,充滿瞭力量、節奏感和音樂性。史詩采用的是一種莊重、典雅的風格,但又不失其鮮活的生命力。每一個詞語都經過精心挑選,每一句詩都經過反復打磨,使得整部史詩如同一首宏偉的交響麯,令人迴味無窮。 四、 漢語對照的價值:跨越語言的深度閱讀 本次推齣的“伊利亞特(希臘語、漢語對照 套裝共4冊)”,其最大的亮點在於提供瞭原汁原味的古希臘語原文與高質量的漢語譯文對照。 原汁原味的體驗: 學習和理解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閱讀其原文。通過對照古希臘語原文,讀者可以直接感受荷馬史詩的原始韻律、詞語的微妙含義以及句式的獨特魅力。這對於古希臘語研究者、文學愛好者,以及任何希望深入瞭解西方古典文化的人來說,無疑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精準的解讀: 語言的差異是翻譯作品難以避免的挑戰。而漢語譯文的質量,直接決定瞭讀者能否準確理解原文的意境和內涵。本次推齣的譯本,力求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還原荷馬史詩的藝術魅力,讓中國讀者能夠更好地領略其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對照原文閱讀,有助於讀者在遇到譯文不確定之處時,能夠自行考量,從而獲得更準確、更深刻的理解。 多層次的閱讀體驗: 無論是專注於品味漢語譯文的優美流暢,還是沉浸在探索古希臘語原文的奧秘,抑或是將兩者結閤,進行細緻的比對和研究,這套“伊利亞特(希臘語、漢語對照 套裝共4冊)”都能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它為不同層次的讀者提供瞭一個相互補充、相互印證的閱讀路徑,使得閱讀過程更加豐富和深入。 五、 跨越時空的共鳴 《伊利亞特》所探討的主題,如榮譽、犧牲、愛恨情仇、命運的無常,以及英雄的掙紮,是人類普遍的情感和體驗,這些情感和體驗,並未隨著曆史的變遷而消失。在現代社會,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對榮譽的追求,對戰爭的反思,對生命意義的探討。 通過閱讀《伊利亞特》,我們不僅能瞭解古希臘的文化、曆史和神話,更能從中獲得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對生命價值的重新思考。這部史詩,穿越瞭韆年的時空,依然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引發我們對自身生存狀態的審視。 這套“伊利亞特(希臘語、漢語對照 套裝共4冊)”,不僅僅是一部翻譯作品,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一本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它將帶領讀者一同踏上這場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之旅,在特洛伊的烽火中,感悟古希臘文明的輝煌,體味永恒的人性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