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2016-2017

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2016-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綦大鹏,徐弃郁,张弛 著
图书标签:
  • 国际战略
  • 国家安全
  • 中国
  • 战略形势
  • 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
  • 2016-2017
  • 安全研究
  • 军事战略
  • 外交政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653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417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7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倾心完成的年度战略评估报告,从2011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五年。本系类出版物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服务党和国家对外策略,服从国家对外舆论宣传的需要,塑造有利于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国际舆论。该出版物的基本定位是对本年度国际战略形势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中国立场的结论性观点。今年的蓝皮书在总论全球化危机下的世界纷争及中国战略选择的同时,评估了美国大选年的中美关系、俄美关系战略走向、中东反恐形势及其影响、拉丁美洲形势评估、网络空间战略形势等,并探讨了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国际战略选择。

作者简介

主编:綦大鹏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大校,军事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防部“军队外事咨询专家”、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国家安全政策、东亚地区安全和中国台湾问题。

副主编:徐弃郁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大校,国际政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防部“军队外事咨询专家”,主要研究中美关系、欧洲安全、亚太多边安全事务。

副主编:张 弛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讲师,中校,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学、国家安全政策、能源安全、中美关系等。


目录

 全球化危机下的世界纷争及中国战略选择

——本年度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总论??????????????????????????綦大鹏

美国大选年的中美关系???????????????? 曹先玉 徐弃郁

俄美关系战略走向评估???????????????????????? 杨 雷

中东反恐形势及其影响???????????????????????? 李小鹿

日本战略走向评估???????????????????????????? 吴怀中

朝鲜半岛战略形势评估???????????????????????? 鹿 音

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形势评析?????????????????? 汪曙申

东南亚战略形势评估?????????????????? 赵 毅 姚瑞卿

英国“脱欧”与难民问题对欧盟的影响????????? ?王 朔

拉丁美洲形势评估?????????????????????????? 吴洪英等

非洲安全形势特点?????????????????????????? 徐伟忠等

南海战略形势评估??????????????????????????? ?段克兢

国际网络空间战略形势评估???????????????????? 温百华

空间形势评估与空间治理?????????????????????? 陈国瑛

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国际战略选择???? 郑永年 张 弛

后 记?????????????????????????????????????????????


精彩书摘

全球化危机下的世界纷争及中国战略选择——本年度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总论

——綦大鹏


世界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包含着诸多并行不悖的趋势,还包含着诸多相互对抗的趋势,甚至是人们尚未充分意识却瞬息间奔涌而至的重大趋势。2008年,当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横扫世界经济的时候,国际社会未能认识到逆全球化正在快速蓄势,更不可能预见到一场正在迫近且空前严峻的全球化危机。待到2016年,当金融危机经过八年渗透,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蔓延,并最终引发一批西方和新兴市场国家国内政治危机时,人们才蓦然发现,逆全球化甚至反全球化趋势已经积流成江,汹涌澎湃,不仅引发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昔日全球化主力大国的国内政治分裂与冲突,也导致了西方国家间的经济与政治纷争,加重了世界大国间的战略竞争与对抗。随着2017年的到来,这种逆全球化的惊涛骇浪及其引发的国际政治骤变,让我们惊讶于一个熟悉的后冷战时代正在快速终结,而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令人忐忑的国际政治新时代正呼啸而至。


一、经济全球化顺行半个多世纪后遭遇重大危机

二战结束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经欧美启动、80年代中国开始融入、90年代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陆续加入,至新世纪初几乎席卷除极个别国家外的全球每一个角落。在此期间,“自由”、“开放”和“市场经济”成为普世价值,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国际金融实现一体化,国际贸易以超越世界经济的增速增长,一个开放、统一的世界市场日益形成。这些进步使得全球化获得了思想、技术、经济和政治等各方面的强大支持,达到了历史空前的繁荣景象。

然而,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2010年的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的世界经济动荡,点燃了今日全球化危机的导火索。尽管当时各国在金融危机中采取了一系列救助努力,延缓了经济危机向社会、政治危机转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进程似乎波澜不惊,但由于相关国家政府未从危机中认识到国内经济政治的不平等、不平衡在全球化条件下加速积累,没有听到危机敲响了“必须以公平为指向进行经济与社会制度改革”的警钟,最终导致全球化危机在2016年大爆发。当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失败等“黑天鹅事件”接踵而至,当法国国民阵线、德国新选择党(Alternative for Germany)、荷兰自由党(Party of Freedom)等极右翼政党在欧洲纷纷崛起,人们才恍然大悟几十年全球化发展积累下来的巨大经济不平等、不平衡,正在重塑欧美的国内政治生态,而逆全球化则借此成势。当特朗普就任后迅速兑现竞选诺言,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美墨边境修墙、颁布相关穆斯林国家公民移民美国的禁令、宣称将强力维护美国在贸易事务上的主权并不会受制于世贸组织裁决、阻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反对保护主义”写入公报,当英国宣布启动脱欧进程、法德等国极右翼政党在选举中首次具有上台执政的现实可能,我们发现逆全球化不仅已是西方大国国内政治的主题,而且正在成为一些欧美国家的政策。逆全球化不断汇聚的这种强大势能,使得本轮全球化在顺行半个多世纪后,陷入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


前言/序言


《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 2016-2017》 概述 《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 2016-2017》一书,深入剖析了2016年至2017年间错综复杂的国际战略格局,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国家安全挑战、机遇以及应对策略。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力求透过表象,探究战略演变的深层逻辑,揭示大国博弈的新特点,评估地缘政治的潜在风险,并重点聚焦于这些宏观因素如何具体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 第一部分:2016-2017年国际战略形势的演变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理解中国国家安全所处的大背景。这一时期,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都在发生深刻而快速的变化。 全球政治格局的重塑: 大国关系的动态调整: 本部分详细考察了中美关系在这两年间的起伏与互动。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动,如政府换届,对既有的全球战略产生了显著影响,其对华政策也出现了新的调整和侧重点。同时,中俄战略协作的深化,以及中欧关系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演变,都被置于显微镜下进行审视。作者力图描绘出一种多极化趋势下的新型大国关系雏形,以及其间存在的竞争与合作的微妙平衡。 地区热点与冲突的持续发酵: 叙利亚内战的长期化及其对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影响,ISIS等极端组织的兴衰与反恐形势的变化,朝鲜半岛的核问题僵局,以及南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都被纳入分析范围。这些热点问题不仅牵动着相关国家的神经,也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全球力量的分布与流动。 全球治理体系的挑战与变革: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保护主义情绪蔓延的背景下,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全球治理机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本书探讨了这一时期国际合作面临的困境,以及新的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如何迫使各国重新审视合作的必要性与方式。 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竞争: 伴随政治格局的演变,不同政治制度、发展模式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显现。本书关注了这一趋势如何渗透到国际关系中,并可能成为影响国家间互信和合作的重要因素。 全球经济与科技发展对战略态势的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的动能与风险: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在这一时期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然而,贸易摩擦、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都给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新的变数。本书分析了经济力量的此消彼长如何转化为战略优势。 科技革命的加速与战略意义: 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新材料等前沿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军事能力、经济实力乃至社会结构。本书着重探讨了科技创新在国家竞争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各国在科技领域的“赛跑”如何成为新的战略焦点,对国家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能源与资源的地缘政治: 能源价格的波动、关键矿产资源的争夺,以及对供应链安全的关注,使得能源与资源的地缘政治重要性愈发凸显。本书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在区域冲突和国际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军事领域的新发展与态势: 军事现代化的推进: 各主要国家都在加大军事投入,推进军队现代化。本书关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如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机技术、网络战能力等)如何改变战争形态,以及战略武器的部署与调整。 区域军事力量的均衡: 各区域军事力量的对比及其变化,例如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投射,中东地区的军事介入,以及欧洲的安全格局,都被置于宏观战略分析框架下。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蔓延: 网络攻击、信息战、恐怖主义、海盗行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扩散态势,对各国国家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 第二部分:2016-2017年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与机遇 在上述国际战略背景下,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转向中国。作者并非仅仅罗列中国面临的挑战,而是力求展现中国在应对这些挑战过程中所显现出的韧性、智慧与战略考量。 中国面临的主要安全挑战: 地缘政治压力与周边安全环境: 南海问题的复杂化: 外部势力在南海的活动,地区国家的立场分歧,以及军事化的风险,都给中国的海洋权益和区域稳定带来了挑战。 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动态: 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核试验的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地区军备竞赛和外交博弈,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安全。 中印边界问题及中缅关系: 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利益交织,以及两国周边战略环境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在南亚方向的安全考量。 中日关系中的敏感点: 历史问题、东海油气资源、钓鱼岛争端等,使得中日关系始终充满复杂性,并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影响。 大国竞争下的战略挤压: 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 贸易摩擦的升级,科技领域的限制,以及在意识形态和国际规则制定上的分歧,都使得中美关系成为中国面临的最重要的战略挑战之一。 “印太战略”的影响: 美国及其盟友提出的“印太战略”,以及其潜在的遏制意图,给中国的战略空间和区域影响力带来了新的压力。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严峻性: 网络安全挑战: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遭受攻击的风险,网络窃密,以及信息战带来的潜在威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挑战。 意识形态渗透与分裂势力的活动: 外部势力试图利用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以及境内外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对中国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 能源与资源安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能源供应通道的安全,以及关键战略资源的保障,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维度。 海外利益保护: 随着中国“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投资、人员和项目的安全保障成为一项日益紧迫的国家安全议题。 国内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平衡: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化解结构性矛盾,确保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以及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保障。 中国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 和平发展的大势: 尽管存在冲突,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流。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自身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的实践: 中国在联合国、G20、APEC等国际框架下积极发挥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也为自身赢得了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提供了拓展国际合作、深化互利共赢的广阔平台,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为相关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 科技创新的加速: 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和进步,尤其是在数字经济、5G、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为提升国家安全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构成了强大的国内市场,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三部分:中国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与展望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分析中国在此期间采取的具体应对策略,并对未来中国国家安全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中国国家安全的战略思维: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化: 本书会探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科技安全为支撑,以生态安全为根基,以网络安全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如何指导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国家安全实践。 战略定力与主动塑造: 分析中国在复杂形势下,如何保持战略定力,避免被外部干扰所裹挟,同时又积极主动地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具体应对举措的分析: 外交策略的调整: 灵活运用多边与双边外交,构建伙伴关系,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以及在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军事战略的现代化: 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升联合作战能力,构建现代化战略威慑体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源和资源供应,以及防范外部经济压力。 科技创新驱动安全: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为国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法打击分裂和颠覆活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风险预警与管控机制的建设: 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应对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未来展望: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未来: 展望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将继续深刻演变,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但机遇也同样存在。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提升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指出中国将持续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 《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 2016-2017》一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客观的视角,去理解和认识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国家安全所处的大环境、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采取的应对之道。它不仅仅是对过往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国家安全战略进行深刻思考的重要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理解“战略”这两个字的时候。它让我明白,战略并非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紧密结合现实的国际环境,并且要考虑到长远的未来。2016-2017年,正是全球秩序经历深刻变革的时期,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博弈,传统大国之间的竞争,新兴大国的崛起,都在重塑着世界的格局。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这些复杂的战略迷雾之中。它细致地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这一时期的战略考量和行动,以及这些行动对中国国家安全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我不仅仅是从书中学习到了关于国际政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一个国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位置,如何去评估风险,以及如何去制定和调整自己的战略。这本书让我对“大国崛起”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对中国如何在全球变局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拿到这本《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国家安全2016-2017》的时候,我最先感受到的是它那股子“硬核”的味道。封面设计算不上花哨,但透着一股沉稳和专业,字体也选择得很大方。翻开目录,我就被一股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所震撼。它将国际战略形势进行了细致的划分,从地缘政治的博弈,到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再到科技竞争的新态势,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课题,但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2016-2017年间那个复杂的战略图景。我尤其喜欢它分析问题的方式,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叙述,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关键事件的背后,去挖掘其根源,分析其演变路径,并最终落脚到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上。例如,在讨论某个地区的热点问题时,它会追溯到历史渊源,分析各方势力的利益诉求,然后判断这种冲突在中国周边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这种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的分析方法,让我对许多原本感到模糊不清的国际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国家安全”这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中国国家安全”这一核心议题的探讨,是站在一个非常宏大和长远的视角进行的。作者并没有将国家安全仅仅局限于军事层面的对抗,而是将其延伸到了经济、科技、意识形态、甚至文化等多个维度。对于2016-2017年这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及国际关系格局加速调整的关键时期,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及时的梳理和总结。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分析,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以及中国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它也深入探讨了科技竞争的演进,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国际战略中的作用,以及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安全构成的潜在风险。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国家安全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概念,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应对。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身处的国际环境,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动态得多。2016-2017年这段时期,真的是风起云涌,充满了各种变数和不确定性。这本书就像一幅巨大的地图,为我勾勒出了当时全球各个角落正在发生的战略博弈,以及这些博弈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对中国这个庞大而重要的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并没有回避一些敏感和棘手的问题,而是以一种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呈现和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中国外交政策和战略选择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描述中国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些选择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还是为了应对外部挑战。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解读方式,让我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

这本书,我最早是在一个比较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的。当时我刚开始对国际政治和宏观战略这些话题产生一些兴趣,身边一些朋友也在讨论当下的国际局势。有位老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了这本书,说它能提供一个相当全面的视角来看待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化,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而言,理解外部环境至关重要。我当时就觉得,这本书听起来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它聚焦在“2016-2017”这个时间段,这个时间点在全球范围内都发生了很多令人瞩目且影响深远的大事,比如美国大选带来的政策转向,欧洲面临的一些内部挑战,以及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动态等等。我当时就想,如果能有一本书系统地梳理这些事件,并且深入分析它们对中国国家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那对我的理解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后来我找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事实,而是试图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件中找到逻辑线索,解读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将其与中国所处的宏观战略环境相结合,这种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的。

评分

可以可以可以

评分

老顾客了,一直在这里购买。

评分

感谢京东物流

评分

东西很好,物流很快,一次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

可以可以可以

评分

评分

东西很好,物流很快,一次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

很好,满意!

评分

老顾客了,一直在这里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