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寄余生为爱书人书虫先生近两年的书话文章结集,通过记录读书、买书、散书的故事,描绘作者记忆中那些书和人的美丽画面。
书海寄余生共收录作品四十篇,分为“人书俱老”“书窗漫笔”“西书风景”“书卷多情”四辑,既梳理了一个狂热爱书人三十多年的私人阅读史,回忆了一个家庭在平凡岁月中的书事日常,也追溯了众多中外经典作品的版本流变,以及作者在阅读中与他们产生的种种情愫,更介绍和普及了不少与书店、书市相关的趣事和掌故,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书人书事。
书虫,本名赵小斌,金融从业者,资深爱书人。1980年生于秦岭南麓,长居京城。三十余年坚持读书,家藏图书万余册,开设个人原创公号“书人书事”,两年坚持书话文章写作一百余篇,虽非大雅之作,但大都关乎阅读记忆与真情实感,分享之余,足慰平生。
“书虫”“书人书事”……从笔名和公号中都出现一个“书”字,足见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喜欢书的人不少,但像他这样痴迷书的似还不多。本书是他钟情于书,包括买书藏书读书的真切记录,展现了一个真正爱书人的心路历程。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子善
小斌兄的书话,不仅有趣味与知识,还写出了爱书人与现实碰撞的种种无奈,平易、真挚,读来格外亲切,读后则更为珍惜与书为伴的生活。
——作家 朱岳
蠹鱼三食神仙字
卷一人书俱老
父亲的行李箱
母亲的缝纫机
哥哥的铅笔盒
妻子的衣帽间
女儿的小书架
儿女四书
心远地自偏
书到搬时方恨多
吾家有女初长成——一个三岁女孩的读书单
年的记忆,家的味道
卷二书窗漫笔
传奇张爱玲
寻觅沈从文
志摩的鳞爪
语堂的母语
梁任公的身份
阅读鲁迅小史
董桥下午茶
如此星辰如此月:关于钱锺书和杨绛的阅读记忆
明月几时有
汪曾祺小说版本对照记
卷三西书风景
海明威的盛宴
福尔摩斯的“研究”
向乔治?奥威尔致敬
NeverGoneWiththeWind
当我谈村上春树时,我谈些什么
放下傲慢,丢掉偏见
麦卡勒斯的孤独
推开午夜之门
十年一觉企鹅梦
是谁传下这盏灯:兰登书屋九十年
外一篇:陈年佳酿,历久弥香:六十年的佳酿Vintage
卷四书卷多情
正在消失的书店和不曾消失的记忆
签名本风景
绣像与插图
香港访书记
苏州访书记
书市记忆二十年
书之归去来
袖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小开本情结
甲午书间事
乙未书间情
书市记忆二十年
在当下的电商时代,书市似乎越来越成了一种鸡肋般的存在。人山人海的环境和良莠不齐的书品已经很多年让人提不起兴趣,更重要的是像最初那种对书市无法期待的遭遇感和惊喜状早已不复存在,这才是这几年很少光顾北京书市的根本原因。毕竟对于一个喜欢淘书的人而言,人满为患和舟车劳顿并非借口,二十年来早已习惯。
对书市的美好回忆并不始于北京。
早在少年时代的家乡小城,作为唯一正规购书途径的新华书店就常在周六的店门口举办一种类似特价书市的活动,每周从库房里拿出一大批七八十年代的库存书六折出售,对于90年代初的我而言,十几年前的书打六折出售的确还是不小的诱惑。记得最早主要是淘一些散本的连环画,比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河北美术出版社的《西游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聊斋》,都曾经以一毛钱左右一本的价格淘到,只是惜乎不全。于是每到周六,早起出门一个人拿着两三块钱跑去新华书店门口换回十来本书就成了十岁前后的我最雷打不动的任务。
然而特价书市却不是风雨无阻的,天气不好或者也许是负责人心情不好的时候,父母总会在我出门半小时后看到空手而回的我那张悻悻的脸。好在尽管内心沮丧,也会对下一个周六充满期望,特价书市的周而复始,也就此成了我那些年的一个不小的动力。
大约是在上初二的时候,那个书市突然就悄无声息地终结了,此后再也不曾出现过。不知道是库存清理完毕了,还是书店经理换了人或经营理念了,总之,周六的淘书记忆便永远定格在一套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四世同堂》三部和曹禺的剧作两种,后者还曾在我初中班上被传看过。记得十三岁的我特别喜欢繁漪这个名字,还跟同学开过玩笑说,以后我要有女儿,就叫她繁漪。二十多年之后,我带孩子回老家聚会,还有同学问我女儿是叫繁漪吗,我说,对啊。
高中的岁月里尽管没有书市,却在连续两年去我出生的小县城里过暑假时发现了书库。
小县城的新华书店从来没有过特价书市,所以几乎整个80年代以来的库存书都积压在库房里。我寄宿的亲戚在书店有熟人,知道我爱书,就通融了让我每天下午去库房里挑书一两个小时,并按照原价结算。于是,这段岁月成了我高中时代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进过开架的书库,而且对方用钥匙打开尘封的大门之后,把我一个人留在里面徜徉,真是有种穿过大衣柜来到纳尼亚的感觉,兴奋得令人窒息。我在那里买到过群众出版社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五册、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的《随想录》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阿英的《小说闲谈》四种、三联书店杨绛的《干校六记》等后来一直特别钟爱并随身携带的书,它们中的很多也在1998年跟着我一起来到了北京。
十八岁的我,虽不曾去过北京书市,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不仅仅是在别人的书里见过,也在梦里去过。
那时候书市还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一年一度,所以叫作金秋书市。我刚到北京时,正好在报纸上看到书市的预告通知,才发现与学校的军训安排有了冲突,所以书市那些天,一直都在易水河畔狼牙山下流汗,成为大一那年的一大遗憾。不过从大二开始,直到毕业以后第七年的整整十年间,尽管书市已经从劳动人民文化宫移师到了地坛,而且一年一度成了一年两度乃至三度,我都不曾缺席过其中任何一场。在那些网购还不甚发达、库存书流通还不那么顺畅的岁月里,在书市上与一些期待已久的书相遇的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便是书市最大的诱惑。只不过逛书市当天的结果,便是在地铁上别人左拥右抱,我则左包右箱,到家自是早已疲惫不堪。然后就是把所有收获摆在一起拍照留念,再一册册摆上书架,像是一种神圣的仪式一般。
毕业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城的马尾沟发现了新华书店总店的库存书销售大厅。第一次走进去之后瞬间仿佛梦回了高中时代,唯一的区
别是当年小县城的库房其实有点像图书馆,所有书开架排列,而新华书店总店则真的摆成了库房仓储一样,不过品种之全、好书之多,也让刚毕业的我收获颇多:译林出版社的《追忆似水年华》的精装老版,现当代文学的几个丛书系,半数以上都是当年从这里淘的。之后马尾沟的新华书店总店库房还辗转搬去过马连道,挤在一堆茶城里面,很不好找,但也被我找到过,但不知为何,搬过去之后的书就没有以前好了,至于后来再搬回马尾沟,我就没再去过了。一是我已经离开了马尾沟附近展览路上的那家银行,二是我也先后发现了丰台的西南物流和朝阳的王四营,开着车去这两个地方采购,成了后期大规模买书的滥觞。
也不知道这些库存书集散地在我生活中的出现算不算告别书市的缘由,但2009年以后我就真的再也没专程去过书市,最后一次去还是为了组织豆瓣几个书友的聚会,想着书友相聚,恐怕一起逛书市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尽管最终大家收获各不相同,但过程还是精彩纷呈、其乐融融。再后来听说书市又搬到了朝阳公园,就更加没有兴趣,只是在今年书市开市那天路过进去瞅了一眼,规模比地坛时代小了不少,更与劳动人民文化宫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人流也不旺。只去了几家熟悉的店转转,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新蕾书店的库存摊上挑了十一本80年代一出一印的《故事大王画库》,算是有些别梦依稀的感觉。毕竟在我的童年时代,这套书还真是没少看,母亲还曾把其中一辑五册作为考班级第一名的奖励送我,想起来,满满都是温暖。
如今,女儿正慢慢长大,也越来越喜欢书,不知道以后再让我专程去书市的动力,会不会就是她了呢。
但愿如此吧。
……
“书海寄余生”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意味。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这个名字背后的深意。它似乎在暗示,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书籍,则是我们在这场旅程中可以依靠的港湾,是我们心灵可以栖息的余生。书中的文字,就像是为你指引方向的灯塔,在你迷失的时候,给你方向;在你疲惫的时候,给你力量;在你孤独的时候,给你陪伴。我喜欢书中的一种淡淡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并非冷漠,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一种不依附于外界的内心力量。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源自内心的丰盈,而非外界的认可。这本书让我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如何在人生的海浪中,找到那份宁静与安详。它不是一本能立刻给你答案的书,但它会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淡淡的水墨风格,配合着“朗朗书房轻阅读”的字样,瞬间就勾起了我对阅读的渴望。我一直很喜欢那种可以在午后阳光下,泡一杯清茶,随手翻开一本就能沉浸其中的书,它不沉重,但能触动内心深处,留下淡淡的余韵。收到这本书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页的质感很舒服,闻起来有淡淡的油墨香,这对于一个有仪式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加分项。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装帧上的用心,细节之处都能感受到对读者的尊重。这种“轻阅读”的概念,我觉得非常契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我们不需要每本书都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读,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出口,一个可以暂时逃离现实,去感受另一种情绪的契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在那里,我可以暂时放下烦恼,享受文字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它让我看到了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种对内心安宁的向往。
评分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乘着一叶扁舟,在文字的河流里缓缓漂流。没有固定的航向,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只是跟随内心的指引,随遇而安。书中的一些片段,让我陷入了沉思,关于时间,关于成长,关于生命中那些无可避免的失去。但这些思考并非带着悲伤,而是一种豁达的理解。作者并没有刻意渲染痛苦,而是用一种平静的姿态去呈现生活的起伏。这种淡然的态度,反而让我更加佩服。它教会我,即使面对生活的挑战,也可以保持内心的宁静,以一种更成熟、更智慧的方式去应对。书中的叙事方式也非常独特,有时像是片段式的回忆,有时又像是心灵的独白,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显得那么自然流畅。它让我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细小的片段组成的,正是这些片段,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我享受这种探索的过程,在字里行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共鸣。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一种温柔的力量所包裹。不是那种戏剧性的情节,也不是波澜壮阔的叙事,而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温情。作者的笔触就像是在轻声细语,娓娓道来,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触碰到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读到了一些关于日常琐事的描绘,但这些琐事在作者的笔下,却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那些平凡的瞬间,比如清晨的一缕阳光,一杯咖啡的香气,一次偶然的遇见,都被赋予了深沉的意义。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被我忽略的美好。有时候,我们总是忙着追逐远方的星辰大海,却忘记了脚下的芬芳花园。这本书就像是温柔的提醒,告诉我们要放慢脚步,去感受身边的一切,去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幸福。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段落,读起来就像是在和一位知心的朋友聊天,她理解你的喜怒哀乐,给你无声的支持和鼓励。这种治愈的力量,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能够触及我内心深处的情感,那些我可能连自己都没有完全意识到的地方。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渴望和不安。书中描绘的一些人物,虽然形象各异,但都拥有着令人动容的真实感。他们或迷茫,或坚定,或挣扎,或释然,他们的故事,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的缩影。我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从他们的选择中汲取了力量。作者在刻画人物时,非常细腻,能够捕捉到那些最微小的表情和情绪变化,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书中一些关于情感的描写,它们没有轰轰烈烈,却有着深刻的羁绊,那种不动声色的爱意,那种欲说还休的思念,都让我为之动容。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复杂与美好,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
评分快递小哥辛苦,东西不错!
评分这次的书很好,推荐购买,下次再来光顾
评分家里的书越多看书的可能性越大,我觉得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评分有幸抢购到一册book君的大作,要细细品赏
评分京东买书,成了我的爱好,便宜又实惠。
评分我说的书,不是那些政治文件、技术手册,也不是那些庸俗低下的粗制滥造的“地摊书”,更不是那些被称之为“谋略”、“智慧”、“商战技能”和“厚黑学”之类的书。
评分很不错的书,支持京东!!1
评分¥37.40
评分书很新,这次三本书就给用纸盒包装了,书没磕坏,快递很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