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琴考级曲集

中国扬琴考级曲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艳芳 编
图书标签:
  • 扬琴
  • 中国传统乐器
  • 考级曲集
  • 乐谱
  • 民族乐器
  • 音乐教材
  • 艺术教育
  • 技能提升
  • 初级
  • 中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6676974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265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扬琴考级曲集》是一本供我国各地“扬琴考级”使用的全面的乐曲辅导教材。主编者赵艳芳及黄河、李玲玲、许月宁、吴军、许学东等均是我国杰出的教授与国家一级演奏家,并长期从事全国的扬琴考级活动。他们针对我国扬琴考级活动及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逐一研究,科学分析,历时多年,精选曲目,终于编定这一选本。《中国扬琴考级曲集》更大的优势是:一、所选曲目都具有“经典性”;二、对各级别的曲目安排均作了“技术上细致而又客观、科学的认定”,使整本曲集串成一条进行科学学习与科学考级的“进级路线”。每首曲目后的“演奏要领”,是这些扬琴名师手把手式的指导,只要细心研读,定能让学习者进步神速。

目录

初级(一级~四级)
一级
1. 五声音阶进阶练习
2. 七声音阶模进练习
3. 我是快乐的小叮铃
4. 美丽的新疆
5. 外婆的澎湖湾
6. 丰收之歌
7. 喜洋洋
8. 春天在哪里
9. 杨柳青
10. 剪羊毛
二级
1. 八度双音练习
2. 节奏型双音练习
3. 歌声与微笑
4. 拖拉机来了
5. 步步高
6. 青春舞曲
7. 金蛇狂舞
8. 小猫钓鱼
9. 采蘑菇的小姑娘
10. 天黑黑
三级
1. 轮竹练习曲
2. 衬音练习曲
3. 风车
4. 喜讯
5. 跳吧跳吧
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7. 少女波尔卡
8. 达坂城
9. 井冈山上太阳红
10. 晚会
四级
1. 快速交叉练习曲
2. 速度练习
3. 欢乐的新疆
4. 珠落玉盘
5. 几内亚舞曲
6. 火车向着韶山跑
7. 欺骗
8. 欢乐歌
9. 春节序曲
10.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中级(五级~七级)
五级
1. 左竹练习
2. 二声部练习
3. 幸福泉
4. 雨打芭蕉
5. 塔什瓦依
6. 大 象
7. 邮递马车
8. 连环扣
9. 阿莱黛依
10. 春到沂河
六级
1. 急速分解练习
2. 小音乐会练习曲
3. 弹词三六
4. 欢乐的火把节
5. 天山之春
6. 将军令
7. 海岛新貌
8. 春到清江
9. 杜鹃啼
10. 我爱我的台湾岛
七级
1. 复调练习(小步舞曲)
2. 红河的春天
3. 节日的天山
4. 映山红
5. 阿斯图里亚斯的传说
6. 打虎上山
7. 天山晚会
8. 碧落夜歌
9. 焰 火

高级(八级~十级)
八级
1. 音乐会练习曲
2. 龙船
3. 土家摆手舞曲
4. 草原随想曲
5. 野蜂飞舞
6. 木兰辞
7. 拉萨行
8. 查尔达什舞曲
9. 美丽的非洲
九级
1. 综合练习曲(海鸥)
2. 离骚
3. 风暴
4. 文成西行
5. 川江韵
6. 马刀舞曲
7. 天山诗画
8. 黄河
9. 瑶山夜画
十级
1. 大跳练习
2. 黄土情
3. 竹林涌翠
4. 金翎思
5. 古道行
6. 凤凰于飞
7. 俄罗斯主题幻想曲
8. 流 水
9. 鸟之舞
附:扬琴常用演奏技法符号表
弦歌雅韵:中国传统乐器合集与演奏实践指南 导言:寻根溯源,探究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 《弦歌雅韵:中国传统乐器合集与演奏实践指南》是一部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解析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中核心乐器及其演奏技艺的权威性著作。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乐器(如扬琴)的考级体系,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致力于为所有对中国民族音乐怀抱热忱的学习者、演奏家、教育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个系统化、多维度的学习平台。我们深信,理解中国音乐的精髓,必须建立在对各个主要乐器体系及其内在联系的透彻把握之上。 本书的编写历程历时数载,汇集了国内数十位资深民族音乐学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界的翘楚的心血结晶。它力求在学术严谨性与艺术实践指导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旨在成为一本既能登上专业殿堂,又贴近演奏者日常训练的案头必备之书。 --- 第一部分:中国民族乐器学概论——历史的脉络与分类的艺术 本部分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石,首先对中国传统乐器的历史演变进行了宏观的梳理。我们追溯了从上古时期的石、骨、土、匏、丝、竹、革、金八音体系的形成,直至近现代乐器改革的漫长历程。 第一章:八音体系的今昔与传承 详细探讨了“八音”分类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与演变,并将其与现代国际通用的分类法(如胡西翁分类法)进行对比,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清晰的乐器家族认知框架。重点分析了古代典籍中对乐器声音和形制的描述,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第二章:主要乐器家族的体系构建 本书将中国民族乐器划分为四大主要家族:弹拨乐器组、拉弦乐器组、吹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弹拨乐器组(丝竹之声): 深入剖析了古琴、古筝、琵琶、阮咸、柳琴等核心乐器的形制演变、音域特性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地位。例如,对古琴减字谱的系统性解读,以及对琵琶“二十四品”结构与演奏技法(如轮指的精细控制)的专门论述。 拉弦乐器组(弓弦之歌): 聚焦于二胡、板胡、京胡、高胡等弓弦乐器。本章着重探讨了不同地域和剧种对弓弦乐器音色与演奏风格的独特需求,并对弓法、揉弦等核心技巧进行了详尽的图文解析。 吹管乐器组(气韵之流): 涵盖笛子、箫、笙、唢呐等。特别强调了竹制乐器(如笛子)的选材、开孔对音准和音色的决定性影响,以及笙在和声应用上的潜能挖掘。 打击乐器组(节奏之魂): 不仅涵盖了鼓类(堂鼓、大鼓)和钹、锣等金属件,还深入探讨了用于戏曲和说唱的伴奏性小型打击乐器的组合方式与节奏模进规律。 --- 第二部分:核心乐器演奏技法精讲——从入门到精深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它提供了针对各主要乐器(非局限于某一考级曲目)的系统性、分阶段的演奏技术指导。 第三章:弹拨乐器的高级技巧研习 此章针对初、中、高级演奏者,分别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模块。 古筝: 涵盖了基础的摇指、琶音练习,深入探讨了如“散板”、“滑音”在不同流派(如河南筝派与潮州筝派)中的表现差异。提供了关于音准控制和踏板使用的专业建议。 琵琶: 详细分解了“轮、撮、扫、弹”等基础指法在快速音群中的应用,并对武曲中常见的“扫弦”变化和文曲中的“按竹”、“吟猱”的力度控制进行了详细示范说明。 第四章:弓弦乐器的发声艺术 本章以二胡为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发声-控制-表现”体系。 弓法控制: 区分了“快弓”、“慢弓”、“分弓”、“连弓”在表现不同情绪(如忧郁、激昂)时的细微差别,并特别提出了如何避免“狼毫声”的技巧。 指位与音准: 讲解了基于人体工学和听觉训练的指位校正方法,以及在复杂把位转换中保持音准稳定的秘诀。 第五章:管乐器的气息与音色塑造 对于吹管乐器,气息是生命的源泉。 气息的深度管理: 教授腹式呼吸法的进阶应用,包括“长音保持”、“气息的瞬间爆发与收敛”,尤其针对唢呐的高音区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口型与气压调节方案。 音色的个性化处理: 探讨了笛子“贴膜”技术的差异性选择,以及如何通过“吹孔角度”和“口风”变化,在同一把位上演奏出多个具有明确个性色彩的音色。 --- 第三部分:民族音乐的演奏实践与鉴赏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读者进入更广阔的音乐世界。 第六章:民族管弦乐队的配置与合奏艺术 系统介绍了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现代标准配置,并着重分析了各声部之间的平衡与配合。 和声布局: 探讨了传统五声音阶体系下如何构建丰富的层次感,以及如何处理现代配器中引入的转调和半音关系。 指挥与排练技巧: 提供了针对民族管弦乐队排练中常见的节奏不齐、音色不统一等问题的实战解决方案。 第七章:民族音乐的风格流派与赏析 本书精选了中国不同地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为分析范例,但这些范例涵盖了如广东音乐(如《赛龙夺锦》的节奏处理)、江南丝竹(如《雨打芭蕉》的织体特点)、陕北民歌(如信天游的粗犷与自由)等多元风格。 作品深度解析: 对所选作品的结构、调式、技法运用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理解“风格”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演奏手段体现出来的。 现代创作与发展: 简要概述了中国民族音乐在二十世纪末至今的创新方向,如与西方交响乐的融合、电子音乐元素的试验性应用等,引导读者不拘泥于传统,探索未来。 结语: 《弦歌雅韵》旨在提供一把开启中国传统音乐宝库的钥匙,它关注的是音乐本体的规律、演奏技法的普适性以及文化传承的广度。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些核心乐器群体的全面学习和深入实践,学习者将能建立起坚实、全面的民族音乐素养,并能更好地在各自的演奏领域中,实现个人的艺术飞跃与创新。本书不提供现成的考级答案,而是致力于培养能够独立理解、阐释和再创造中国音乐的艺术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曲集简直是民乐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古筝演奏技巧的精选集,里面的内容简直是宝藏。首先,它对基础指法的讲解细致入微,从最基本的轮指、按音、滑音,到更复杂的扫弦、摇指,都有非常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我发现很多我之前一直困惑的揉弦力度问题,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它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让我对古筝的演奏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书中还收录了不同流派的演奏风格对比,比如川派的刚劲有力与客家派的细腻婉转,让我对古筝的表现力有了更广阔的认识。对于像我这样自学多年的琴人来说,这种系统性的提升是极其宝贵的。书中的选曲也很有品味,不仅有耳熟能详的经典名曲,还有一些较少见的民间乐曲改编版,拓宽了我的曲目库。每一首曲子的排版都非常清晰,便于阅读和跟谱练习。可以说,这本书在提升演奏技能和拓宽音乐视野方面,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评分

我最近接触了一本关于打击乐器——尤其是马林巴和颤音琴——的演奏技巧入门读物,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做。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可操作性”极强。它从最基础的握槌姿势讲起,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的握槌法(如 Burton式、Traditional式),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握法的优缺点以及适合的演奏曲目。关于四槌、六槌技巧的介绍尤其实用,书中设计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练习,比如著名的“交叉练习”和“扩张练习”,它们不仅提高了我的双手协调能力,也让原本看起来复杂的高难度段落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望而却步。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音色控制的秘密,比如如何通过击打木槌与胶皮槌在不同软硬度下的击打点,来模拟出木琴般的清脆或柔和的音色。对于刚刚接触木琴类乐器的新手来说,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第一本教科书来使用,它将复杂的演奏技术拆解成了易于理解和实践的小模块,让人充满学习的信心。

评分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关于小提琴弓法与音色控制的专业教材,简直让我醍醐灌顶。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过多纠缠于复杂的乐理知识,而是聚焦于“声音”本身。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不同弓位、不同触弦角度对音色产生的细微变化,比如如何拉出“歌唱性”的旋律线,如何处理断奏的颗粒感。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换弓技巧的章节,它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通过慢速、逐次加速的练习,有效地解决了我在快速换弓时声音的拖沓问题。书中的配图和剖析图也非常到位,清晰地展示了运弓时手臂、手腕、手指的协调发力点。对于追求极致音色的演奏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箱。它鼓励我们打破常规,去探索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声音色彩,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前人。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听觉解剖”,收获远超预期。

评分

最近我沉迷于一本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田野调查报告集,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美声唱法的固有认知。这本书收集了我国不同地域的多个少数民族的歌唱传统,比如藏族山歌的宽广胸腔运用、维吾尔木卡姆的快速换气技巧,以及侗族大歌的自然共鸣方式。作者的记录非常细致,不仅有大量的音高、节奏转写,更重要的是,她记录了这些歌唱形式背后的文化仪式和情感表达逻辑。例如,书中提到在某些祭祀场合,歌手必须将声音送达到一个特定的混响空间,这种要求直接塑造了他们特有的喉位和气息支持方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歌唱技巧的“标准”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深深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之中。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了那些偏远的山村和热闹的节日庆典,聆听到了最原始、最纯粹的人声艺术。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人声潜力”的理解,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和学术深度的佳作。

评分

我对西方古典音乐史研究类的书籍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最近读到的一本关于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发展的专著,简直是学术盛宴。这本书的论证逻辑极其严密,从早期奥尔加农到晚期赋格的演变,作者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具体乐谱进行交叉验证。它深入探讨了卡农、模仿、对位等核心技法在不同作曲家(如帕莱斯特里纳、巴赫)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和风格差异。最让我赞叹的是,作者并没有陷入纯粹的理论堆砌,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解释了为什么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复调音乐会达到其艺术的巅峰。书中对于巴赫《赋格的艺术》的分析尤其精彩,不仅有乐曲结构层面的剖析,更有对“完美对位”哲学思考的解读。对于想要进行深度音乐研究的学者或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和全新的研究视角,阅读过程虽然需要高度集中精神,但每一次深入,都能感受到知识的厚重与美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