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

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斗斋 著
图书标签:
  • 古风
  • 水彩
  • 插画
  • 技法
  • 绘画
  • 手绘
  • 艺术
  • 教程
  • 中国风
  • 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95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6510
品牌:数艺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知识全面:从古风插画涉及的工具和基本技法讲起,到对人物、器物及景物绘制技法的介绍,讲解详细,内容全面。
案例丰富:详细讲解人物面部、发型、服装,以及器物、景物、花草的案例绘制,通过4个完整的古风插画案例,详细讲解了插画绘制、上色的过程,帮助读者掌握不同主题的绘制要点。
讲解详细:每一个案例均有详细的步骤介绍,将案例的每一个绘制步骤都详细的展示给读者,读者可以参考具体的步骤进行学习,学习更高效。

内容简介

一直想编写一本记录插画创作过程的书,不是乏味的说教,也不是严肃的授课,而是一本能让大家发自内心对绘画产生兴趣的书。此念积聚心中已久,终于得以实现。
绘画多年,有些微不足道的小心得、创作中的小美好想分享给同样爱好绘画的朋友们。抱持此心,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这本心得之书总算完成了。本书分为7章,从对古风插画的认识和绘画前的准备工作讲起,循序渐进地剖析了整个插画的创作过程,同时,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了拆解分析,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古风插画的精髓。这本书理论有之,技法有之,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相信都能从本书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以心为笔,描摹过去,勾画未来,小而美,乐而雅,如能使见者为之倾心一笑,观者为之微微颔首,也就圆满了。

作者简介

北斗斋:手绘插画师,LOFTER知名古风绘师,在古风水彩插画的创作上颇有经验,曾与国内多家杂志社如漫友、花火等合作。

目录

第一章 古风插画之美
1.1 古风插画的起源 6
1.2 古风插画的魅力 7
1.3 现代创作媒介的运用 8
第二章 绘画前的准备工作
2.1 工具篇 12
1.笔的种类及选择 12
2.纸的种类及其特点 17
3.不同品牌颜料的特点 19
4.其他辅助工具 24
5.推荐的搭配工具 25
2.2 不同材料的运用及质感表现 26
1. 用水彩媒介剂和其他材料
制作特殊纹理 26
2.墨的妙用 29
2.3 开始愉快的绘画之旅 30
1.光线对画面的影响 30
2.裱纸方法 32
第三章 古风水彩基础技法
3.1 构图篇 36
1.构图基本法则 36
2.构图范例解析 36
3.2 色彩篇 39
1.控水与色彩 39
2.基础调色技法 42
3.调色笔记 43
4.色表参考 46
3.3 线条篇 48
1.线条在古风插画中的重要作用 48
2.基础线条练习法 49
第四章 人物绘制技法
4.1 面部及妆容篇 52
1.常见脸型 53
2.女子五官 55
3.男子五官 58
4.桃花妆 60
5.娇梨妆 63
6.飞霞妆 65
7.面钿妆 68
8.额黄妆 71
4.2 发型及发饰篇 73
1.女子发型 73
2.男子发型 81
3.盘发示范 85
4.飘逸唯美的长发 90
5.精美多样的古代发饰 95
6.绘制一把木梳 95
4.3 服装篇 97
1.秦汉男女服装 97
2.唐宋男女服装 102
3.明清男女服装 107
4.庄重华丽的服饰 112
5.简洁灵动的服饰 115
第五章 器物及景物绘制
5.1 器物篇 121
1.流光溢彩的古代饰品 122
2.古朴的瓷器 124
3.剑与酒 128
4.茶之韵 131
5.文房之美 134
5.2 景物篇 138
1.山之诗 138
2.木石 142
3.亭台楼阁 143
4.植木之美 147
5.3 花草篇 150
1.梅之韵 150
2.幽兰 152
3.雪竹 156
4.桃之夭夭 158
5.夏荷 160
6.小鸟与玫瑰 162
7.紫藤 164
第六章 综合运用技巧
6.1 古风插画的整体创作流程 167
1.查找资料 167
2.人物设定 168
3.构图 168
4.画线稿 169
5.上色 169
6.2 《绿意》绘制过程 178
1.构思与画草图 178
2.用拷贝台制作线稿 179
3.上色 180
6.3 《茶花僧》绘制过程 183
1.自由的起稿方法 183
2.分步上色 183
6.4 《涟漪》绘制过程 188
1.自由的景物起草方法 188
2.色彩小稿的绘制 188
3.上色过程 189
第七章 其他要点
7.1 日常练习建议 197
1.养成随时画画的习惯 197
2.画你所想和基础练习 197
3. 珍惜每一张纸,认真对待每一幅画 198
7.2 常见问题解答 199
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东方文明孕育了无数瑰丽的艺术形式,其中,古风插画以其独特的东方韵味、诗意的想象和精湛的笔触,俘获了无数人的心。它们或描绘婉约的江南烟雨,或展现壮丽的山河画卷,或诉说缠绵的千古情缘,或寄托飘逸的仙侠梦境。这些画作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的艺术瑰宝。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风插画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水彩,作为一种轻盈、通透、富于表现力的绘画媒介,与古风题材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捕捉和传达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意境,营造出朦胧、梦幻、写意的氛围。从细腻的人物眉眼,到飘逸的衣袂,再到虚实相生的山水景致,水彩的晕染、叠加、留白等特性,都能为古风插画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本书,《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正是为了满足广大艺术爱好者、插画创作者以及对古风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而创作。我们深知,一幅优秀的古风水彩插画,离不开扎实的手绘基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水彩技法的熟练运用。因此,本书力求从技法与意境的融合出发,引导读者一步步掌握绘制精美古风水彩插画的核心要诀。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技法堆砌之作,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带着你穿越层层迷雾,领略古风水彩的独特魅力。我们不会仅仅罗列枯燥的步骤,而是会深入解析每一个环节背后的原理,探讨不同技法在表现不同题材时的适用性,并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让你在观摩与实践中获得真切的体悟。 在内容编排上,本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础的笔触、色彩运用,到人物、服饰、场景的绘制,再到意境的营造和整体画面的提升,层层递进,力求做到系统而全面。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能够: 深刻理解古风插画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质: 了解古风插画的渊源、发展脉络,掌握其在人物造型、服饰纹样、场景氛围等方面的独特表现手法。 熟练掌握水彩绘画的各项基础技法: 从水、色的调配,到笔触的运用,再到色彩的叠加、渲染、干湿画法等,让你对水彩媒介的特性了如指掌。 精准捕捉古风人物的灵魂与神韵: 学习绘制不同年龄、性别、气质的古风人物,注重五官神态、发型、肢体动作的刻画,让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 细腻表现古风服饰的华美与飘逸: 掌握如何通过水彩的晕染和笔触,表现丝绸的垂坠感、纹样的精致以及衣袂的灵动。 营造如诗如梦的古风场景: 学习绘制具有东方意境的山水、建筑、庭院等场景,掌握景物之间的虚实对比、光影变化以及氛围的烘托。 掌握构图与色彩的搭配艺术: 学习如何运用构图原理,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故事感;如何运用色彩语言,表达情感,营造氛围,提升画面的整体格调。 创造具有个人风格的古风水彩作品: 在掌握基础技法和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鼓励读者发挥想象,融入个人情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古风水彩插画。 本书的诞生,凝聚了我们团队对古风艺术的热爱与对水彩技法的潜心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你与古风水彩艺术之间的一座桥梁,让你在挥洒笔墨的时刻,感受到古韵的魅力,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翻开本书,愿你我一同沉浸在这片“行云流水”的古风水彩世界,用画笔描绘出心中那片属于你的诗意江山。 正文 第一章:初识古风与水彩的奇妙邂逅 在开始我们的技法探索之旅前,首先需要建立对古风插画的整体认知。古风插画并非凭空出现,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从唐代的仕女图,到宋代的山水画,再到明清时期的小说插图,都为现代古风插画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理解这些艺术遗产的精髓,有助于我们把握古风插画在造型、构图、色彩、意境等方面的基本原则。 1.1 古风插画的文化根源与审美意蕴 历史回溯: 简述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节点,如人物画、山水画的发展,以及对后世插画的影响。 风格演变: 分析不同朝代古风审美的差异,例如唐代的丰腴大气,宋代的清雅含蓄,明清的细腻华丽,理解这些风格如何在人物、服饰、道具中体现。 意境之美: 探讨古风插画所追求的“意境”,即情与景的交融,画外之音的联想,以及如何通过画面传递出悠远、宁静、空灵、凄美等东方特有的情感体验。 现代古风的传承与创新: 观察当代古风插画的流行趋势,分析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如何在题材选择、表现手法上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 1.2 水彩媒介的特性与古风插画的契合度 水彩的魅力: 介绍水彩作为一种绘画媒介的独特性,如其通透、轻盈、色彩晕染丰富的特点,以及易于表现细腻层次和朦胧光影的优势。 为何是水彩? 详细阐述水彩媒介为何如此适合表现古风插画。水彩的晕染效果能够完美地模拟江南烟雨的迷蒙、水墨山水的写意感;其透明性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肌肤的光泽、丝绸的轻柔以及花瓣的娇嫩。 水彩的挑战与机遇: 指出水彩绘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色彩的控制、水分的把握等,并强调通过学习和练习,可以将其转化为表现古风意境的强大工具。 1.3 准备工作:绘画工具与材料的选择 在正式动笔之前,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是成功的基石。 纸张: 推荐不同克数、纹理的水彩纸,以及它们在不同技法下的表现效果。例如,粗纹纸适合表现肌理感强的景物,细纹纸则适合绘制细腻的人物。 颜料: 介绍水彩颜料的分类(管装、块状),以及品牌选择上的建议。重点讲解一些常用于古风插画的色彩,如大地色系、青绿色系、淡紫色系等,以及如何根据画面需求调配出符合古风审美的颜色。 画笔: 推荐不同型号、材质的画笔(圆头笔、平头笔、散笔等),以及它们分别适用于绘制的画面元素(人物、景物、细节等)。 其他辅助工具: 如调色盘、海绵、遮盖液、喷壶等,介绍它们在水彩绘画中的具体用途。 第二章:水彩基础技法:点染晕染,勾勒诗意 本章将带领读者从最基本的水彩技法入手,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以古风题材中的常见元素为例,讲解并示范各种技法的运用。 2.1 水与色的调和:色彩的灵魂 基础色彩理论: 简要回顾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三间色、对比色、邻近色等,以及它们在古风画面中的应用。 色彩的冷暖与明暗: 讲解如何运用冷暖色调来营造氛围,例如用暖色系表现温馨祥和,用冷色系表现清冷孤寂。以及如何通过明暗变化来塑造立体感和空间感。 调色技巧: 三原色调色法: 强调如何通过三原色调配出丰富多彩的颜色,避免使用过多预调色。 色彩的叠加与透明度: 讲解水彩颜料的透明性,如何通过多层叠加来丰富色彩层次,以及不同透明度的颜色组合效果。 灰度的运用: 介绍如何通过添加互补色或黑色来降低色彩的饱和度,营造出沉稳、内敛的古风色彩。 示范: 使用基础色调绘制简单的古风背景,如淡雅的云雾、朦胧的远山。 2.2 笔触的运用:轻重缓急,形神兼备 笔触是连接画家情感与画面表达的重要桥梁,尤其在古风插画中,笔触的细腻与写意同样重要。 基础笔触练习: 干笔法: 强调笔触的清晰、质感,适合表现衣物的褶皱、人物的毛发等。 湿笔法: 强调色彩的流动、晕染,适合表现水汽、云雾、水面的柔和感。 干湿混合法: 结合干笔和湿笔的特点,既能保持笔触的清晰,又能利用水分的晕染营造柔和过渡。 线条的质感: 勾线: 讲解墨线与水彩的结合,如何通过不同粗细、力度的线条勾勒轮廓,表现服装的飘逸感。 擦染: 运用笔的侧锋或海绵进行擦染,模拟丝绸的肌理、树叶的纹理等。 示范: 分别用不同的笔触绘制飘逸的衣袂、柔和的云朵、以及带有肌理感的岩石。 2.3 水彩核心技法:晕染、叠加与留白 晕染(Wet-on-Wet): 全湿晕染: 在充分湿润的纸面上直接滴入颜料,让颜色自然扩散、融合,形成朦胧、柔美的效果,非常适合表现远山、云海、水雾等。 半湿晕染: 在纸面半干的状态下进行晕染,色彩扩散范围可控,边界清晰,适合表现水面的波光、花瓣的边缘。 示范: 绘制具有空气感的远景山峦,或表现湖面的平静。 叠加(Glazing): 干叠法: 等待底层颜料完全干燥后,再进行叠加,可以保持色彩的纯净和层次感,适合表现细腻的皮肤质感、金属的光泽等。 湿叠法: 在底层颜料未完全干燥时进行叠加,色彩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融合,产生更柔和的过渡效果。 示范: 绘制人物的面部肌肤,或表现服饰上复杂的纹样。 留白(Preserving the Whites): 直接留白: 依靠画笔对颜料的控制,直接在需要提亮的区域保留纸张的白色。 遮盖液留白: 使用遮盖液(Masking Fluid)保护需要保持白色的区域,待画面干燥后刮掉。 高光笔/白色颜料: 在画面完成后,用高光笔或白色颜料点缀高光,提亮画面。 示范: 绘制水面的粼粼波光,或表现人物的眼神光。 第三章:古风人物的绘制:一颦一笑,皆是风情 古风人物是古风插画的灵魂所在,也是最能体现创作者功力的地方。本章将重点讲解如何用细腻的水彩笔触,描绘出具有东方韵味的人物形象。 3.1 人物造型与比例:骨骼之美 人体结构基础: 简述人体基本比例,如三庭五眼,以及人物动态的重心,为后续的人物绘制打下基础。 古风人物特点: 分析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古风人物在体型、面部特征上的差异,例如唐代仕女的丰腴,宋代书生的清瘦,侠客的矫健等。 面部比例与五官刻画: 眼睛: 讲解如何通过眼型、眼神光、眼睑的描绘,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古风人物的“含情目”。 鼻子与嘴唇: 强调古风人物鼻子和嘴唇的曲线美,以及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其精致感。 脸型与轮廓: 讲解如何通过光影关系来塑造脸型的轮廓,表现人物的立体感。 示范: 绘制一张侧脸人物的五官,侧重表现眼睛的神采。 3.2 服饰的表现:丝绸锦缎,飘逸灵动 古风服饰是古风插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质、纹样、层次感都需要精细的描绘。 服饰结构与垂坠感: 讲解不同材质(丝绸、锦缎、纱)在水彩下的表现方式,如何通过明暗关系和褶皱的描绘,体现服饰的垂坠感和立体感。 纹样与图案的绘制: 基础纹样: 介绍一些常见的古风纹样,如祥云、龙纹、凤纹、花卉纹等,以及如何在水彩画中进行绘制。 纹样与底色的关系: 讲解如何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叠加,使纹样更加突出,并与底色形成和谐统一。 细节处理: 强调服装上的绣线、盘扣、流苏等细节的刻画,这些细节能够大大提升服饰的精致度。 衣袂的飘动: 运用湿笔法和流畅的线条,表现衣袂在风中飘动时的轻盈感和动感。 示范: 绘制一套飘逸的汉服,着重表现丝绸的质感和衣袂的流动。 3.3 发型与配饰:点睛之笔 发型和配饰能够极大地丰富人物形象,提升画面的整体美感。 古风发型: 讲解不同类型的古风发型(如高髻、垂髻、飞仙髻等),以及如何通过笔触表现发丝的质感、层次感和光泽。 发髻的装饰: 描绘发簪、发钗、步摇等饰品,注意其材质(玉石、金银)在水彩下的表现。 配饰的选择与搭配: 讲解耳坠、项链、手镯等配饰在整体造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和谐的搭配。 示范: 绘制人物的整体造型,包括发型、发饰和部分服装。 3.4 色彩的情感表达:定格瞬间的韵味 色彩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语言,古风人物的色彩运用尤为讲究。 肤色绘制: 冷暖色调的运用: 讲解如何运用不同倾向的冷暖色来表现人物的肤色,如偏暖的黄色系,偏冷的粉色系。 暗部与亮部的刻画: 强调在暗部加入对比色,在亮部保留纸张的白或使用暖色,使肤色更加通透有质感。 情绪色彩: 探讨如何根据人物的情绪选择相应的色彩搭配,例如用淡雅的色彩表现忧伤,用鲜艳的色彩表现喜悦。 环境色的影响: 讲解环境色如何影响人物肤色和服装色彩,使画面更加统一和谐。 示范: 绘制一张人物特写,重点表现肤色的细腻过渡和色彩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古风场景的绘制:山川锦绣,亭台楼阁 场景是烘托人物、营造氛围的关键,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能够极大地提升画面的感染力。 4.1 山水意境的营造:写意与写实 中国山水画的传承: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和表现手法,如“三远法”,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水彩创作。 水墨韵味在水彩中的体现: 讲解如何通过水彩的晕染、笔触的变化,模仿水墨画的写意感,表现山峦的起伏、云雾的缭绕、水的灵动。 景物的虚实对比: 近景: 强调细节的刻画,如树木的纹理、岩石的质感。 远景: 运用模糊、朦胧的处理手法,表现空间的纵深感和缥缈感。 示范: 绘制一幅具有东方意境的山水背景,如远山近水,云雾缭绕。 4.2 建筑与庭院的描绘:雕梁画栋,古朴典雅 古风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结构、色彩、细节都充满了艺术美感。 建筑结构与透视: 讲解古风建筑的基本结构,如斗拱、飞檐、屋顶等,并初步介绍透视的基本原理,使建筑看起来更加稳固。 材质表现: 如何通过色彩和笔触表现木材的纹理、石材的粗糙、屋瓦的质感。 庭院元素的构成: 描绘庭院中的假山、流水、花木、灯笼等元素,使其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富有诗意的空间。 示范: 绘制一座古朴的亭台楼阁,或是一个充满意境的江南庭院。 4.3 植物与自然元素:生机勃勃,点缀风情 花草树木是古风画面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它们能够为画面增添生机与活力。 常见古风植物: 介绍一些常用于古风插画的植物,如竹子、梅花、兰花、莲花、柳树等。 植物的形态与色彩: 讲解如何运用水彩表现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如竹子的挺拔、梅花的傲骨、柳树的柔美。 季节感的表现: 通过植物的形态和色彩,表现春的生机、夏的繁茂、秋的萧瑟、冬的静谧。 示范: 绘制一簇盛开的牡丹,或是一片随风摇曳的柳条。 第五章:构图与意境的升华:画龙点睛,情景交融 在掌握了基础的人物和场景绘制技法后,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赋予画面更深层次的意境,是提升作品质量的关键。 5.1 构图的原则与技巧:引导视线,突出主题 黄金分割与三分法: 讲解如何运用构图原理,使画面更具美感和视觉吸引力。 主体与陪体的关系: 强调如何突出画面主体,并利用陪体来衬托主体,丰富画面内容。 空间感的营造: 通过景物的虚实对比、明暗关系、色彩的远近变化,营造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动态构图与静态构图: 分析不同构图方式在表现不同故事和情绪时的作用。 示范: 绘制几个不同构图的草图,分析各自的优劣。 5.2 色彩的整体运用:奠定氛围,烘托情绪 主色调的选择: 讲解如何根据画面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情感,选择合适的主色调。 色彩的呼应与对比: 强调画面中色彩的相互呼应和对比,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同时又能突出重点。 光影的运用: 讲解如何通过光线的方向和强弱,来塑造画面中的明暗关系,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戏剧性。 示范: 绘制同一场景,但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观察其对画面氛围的影响。 5.3 意境的表达:情之所至,景由心生 留白与烘染的妙用: 讲解如何利用大面积的留白或柔和的烘染,营造虚无缥缈、引人遐思的意境。 故事性的注入: 引导读者思考画面所要讲述的故事,并通过人物的神态、场景的布置等细节来传达。 情绪的渲染: 探讨如何运用色彩、笔触、构图等多种手段,将创作者的情感融入画面,引起观者的共鸣。 示范: 绘制一幅完整的人物与场景结合的作品,重点在于表现整体的意境。 第六章:创作实践与风格探索:笔墨随心,画出自我 在掌握了基础技法和构图原则后,本书将鼓励读者进行独立的创作,并探索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 6.1 从临摹到创作的过渡:吸收精华,化为己用 为何临摹? 强调临摹在学习阶段的重要性,通过临摹优秀的作品,理解技法和构图的精髓。 如何有效临摹? 提供临摹的方法,不仅是照搬,更要思考其背后的原理。 从临摹到借鉴: 讲解如何从临摹中汲取养分,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6.2 选题与构思:心中所想,笔下所绘 灵感来源: 引导读者从诗词、传说、历史故事、自然风光中寻找创作灵感。 主题的确立: 如何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草图绘制与方案选择: 鼓励绘制多幅草图,反复推敲,选择最优的构图和表现方案。 6.3 实践案例分析:经典之作的创作过程 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古风水彩插画作品,详细解析其创作过程,包括: 选题与构思 草图与线稿 水彩上色过程(从整体到局部,从背景到人物) 细节刻画与调整 最终润色与意境升华 6.4 风格探索与个人特色: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风格的形成: 探讨风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思考和积累形成的。 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 鼓励读者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大胆创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 保持学习与进步: 强调艺术创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鼓励读者保持对新技法、新思路的探索。 结语 “行云流水”不仅仅是对水彩技法的描绘,更是对古风插画意境的追求。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掌握绘制精美古风水彩插画的核心技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灵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心中那片独一无二的诗意世界。愿每一位热爱古风与水彩的你,都能在这趟艺术之旅中,收获满满,笔下生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绝对是让人赏心悦目的!《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在视觉呈现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插图,每一幅都堪称精品,色彩饱和度恰到好处,细节处理得十分到位,而且风格统一,充满了古风的韵味。那些人物的眼神,眉梢眼角,衣物的飘逸,景物的层次感,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一看就心生喜爱。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教程部分,都配有清晰的步骤图和详细的文字说明,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每一个绘画步骤。作者没有采用过于复杂的术语,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每一个技法。而且,书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色块的划分和流程图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条理和高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光影效果”的讲解,作者通过不同的色阶和笔触,来表现不同光源下的物体,这种直观的示范,让我对光影的理解有了质的飞跃。而且,书中还会提供一些“失败案例”的分析,告诉我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反面教材”的运用,比单纯的正面讲解要更加有启发性。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到了完美结合,让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享受。

评分

《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本绘画书籍。它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法,更是让我体会到了“意境”的魅力。作者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画面整体的氛围营造,比如如何通过光影、色彩、笔触的配合,来表现出一种朦胧、飘逸、或者沉静的古风意境。我之前总觉得自己的画作缺乏一种“神韵”,画面显得比较“实”,不够“虚”,不够“灵动”。而这本书,则通过大量的范例,教会了我如何运用留白、晕染、以及干湿笔触的结合,来营造出那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美。例如,在绘制一幅描绘“水墨江南”的画面时,作者会运用大量的湿画法,让色彩自然晕开,形成朦胧的远山和模糊的景物,再用少量的干笔触来勾勒出近景的细节,这样就能很好地表现出水墨画特有的韵味。此外,书中关于“人物情感表达”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会通过人物的眼神、姿态、以及表情,来传递人物内心的情感,例如喜悦、悲伤、思念等。这种“以形写神”的绘画理念,让我更加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这本书让我明白,古风水彩插画,最重要的是要画出那种“韵味”,那种“意境”,那种“魂”。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绘画,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那个能够激发自己创作灵感的“火种”。《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这本书,就是我寻找已久的“火种”。它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是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古风世界的热爱和向往。书中描绘的那些古装美女,侠客,以及那些如诗如画的山水景致,都充满了东方的古典美,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作者在讲解技法的时候,也常常会穿插一些关于古风文化的小故事,或者引用一些古诗词,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画面所传达的情感。比如,在绘制一幅表现“红颜薄命”主题的插画时,作者会引用纳兰性德的词句,并讲解如何通过人物的眼神、服饰以及背景的色调,来传达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这种“情景交融”的学习方式,让我不仅仅是在学习绘画,更是在感受和体验古风文化。我尝试着模仿书中关于“描绘古代宫廷场景”的教程,从建筑的结构,到人物的服饰,再到整体的氛围,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最终完成的作品,让我自己都感到非常惊喜,仿佛真的完成了一幅属于自己的古风画卷。这本书让我明白,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化的理解。

评分

我之前对古风水彩插画一直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总觉得它太难了,需要天赋和多年的功底。但《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认知,它让我看到了古风水彩的亲切和易学。作者在书中,非常巧妙地运用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模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许多关键的绘画技巧。比如,书中一开始,就提供了许多简单的古风元素,像是荷花、竹叶、小桥流水等,并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讲解了如何用基本的水彩技法来表现它们。这些简单的练习,让我很快就建立了信心,并且熟悉了水彩的基本运用。随着学习的深入,书中又逐渐引入了人物的绘制、场景的构图以及复杂的光影处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绘制古代仕女图”的系列教程,从人物的比例、脸部特征,到服饰的绘制,再到整体的氛围营造,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作者还特别提到了如何通过观察和临摹来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并且提供了一些经典的古风绘画作品作为参考,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古风水彩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方法得当,用心去感受,每个人都能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行云流水”。

评分

《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是一本关于“审美”和“文化”的启蒙读物。作者在讲解绘画技法的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古风文化元素,让我一边学习绘画,一边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书中对于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古风风格,都有涉及,并且讲解了不同风格下的服饰、妆容、场景的特点。例如,在讲解唐风仕女图时,作者会提到唐代雍容华贵的服饰,以及她们丰满的体态;而在讲解宋风山水画时,又会强调宋代文人的清雅脱俗,以及他们对于自然意境的追求。这种跨文化的讲解,让我对古风插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主题,创作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古诗词、典故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古风画作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在绘制一幅描绘“月下独酌”的画面时,作者会引用李白《月下独酌》的诗句,并讲解如何通过光影、色彩和构图来表现那种孤独而又洒脱的意境。这种“诗画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的绘画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古风插画,不仅仅是模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评分

这本《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简直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作为一个对古风插画心生向往,却又总是被繁复的技法和色彩搭配搞得晕头转向的初学者,我捧着这本书,就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宝藏。首先,书中的开篇部分,对于水彩的特性和基本工具的介绍,真的是循序渐进,没有丝毫的生硬感。它不像其他一些入门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相反,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精美的图例,将水彩的“脾气”——比如它的晕染、叠加、干湿笔触的运用——一一剖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控制水分”的讲解,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以往我画水彩,总是要么水太多,颜色洇得一塌糊涂,要么水太少,画面干涩生硬,毫无灵动之感。《行云流水》则通过一系列细腻的示范,教会我如何根据纸张的吸水性、颜料的浓度以及笔触的力度,来精准地控制画面中的水分,从而达到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效果。这一点,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还特别提到了不同类型水彩纸的特点以及选择建议,这对于新手来说,避免了乱花冤枉钱的窘境。而且,那些插图,真的是美轮美奂,每一页都像一幅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光是翻阅,就足以让人心生创作的冲动。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画画,更是引导我进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古风世界,让我开始憧憬自己也能描绘出那样的意境。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一门艺术技法,最怕的就是空洞的理论和脱离实际的讲解。《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大量的实践案例相结合,让读者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能够立刻看到这些概念是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画面表现的。书中对于古风元素,例如人物的服饰、发髻、配饰,以及场景的建筑、植被、氛围的描绘,都有着非常细致的讲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表现古风人物的飘逸感”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画”,而是通过分析不同材质的衣料在风中的动态,以及不同姿势下衣物的垂坠感,来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通过笔触和色彩来传达这种轻盈飘逸的感觉。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比直接照搬教程要深刻得多。而且,书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风色彩讲究雅致、含蓄,不同于现代插画的鲜艳夺目,《行云流水》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书中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调配和运用莫兰迪色系、青蓝色系、以及一些暗调色彩的范例,让画面既有古韵,又不失生机。我尝试着模仿书中的一些色彩搭配,发现效果出奇的好,自己画的人物瞬间就有了那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古风韵味。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技法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到位,能够满足不同程度的学习者的需求。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尝试过不少水彩绘画教程,但很多都让我感觉“浮光掠影”,学完之后,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深入浅出,把很多看似复杂的技法,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色彩的运用”的章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颜色的名称,而是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色彩的冷暖、明暗、饱和度来营造不同的画面氛围。例如,在绘制一幅描绘“秋日落叶”的画面时,作者会运用大量的暖色调,如橙色、黄色、红色,并通过色彩的叠加和晕染,来表现落叶的丰富层次和生命力。这种对色彩的细腻把握,让我之前画出的“灰蒙蒙”的秋天,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构图”的讲解,例如如何运用三分法、黄金分割等构图原则,来让画面更具美感和故事性。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构图建议,来重新布局我的画面,发现整体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本书让我明白,水彩画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更是对色彩和构图的理解和把握。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简直是打破了“瓶颈期”的救星!作为一个已经尝试水彩画一段时间,却总觉得画面缺乏灵魂和故事感的人,《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启发。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是在引导读者去理解“意境”的营造。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通过光影、色彩、构图以及细节的处理,来传达一种古风的氛围和情感。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在水彩中表现朦胧的月光”的示范,让我明白了如何运用干画法、湿画法以及留白技巧,来营造出那种似有若无、如梦似幻的光影效果。这对于我之前总是画出“死板”光源的问题,简直是醍醐灌顶。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古风元素的绘制,也充满了匠心。比如,在描绘中国传统的庭院景致时,作者不仅讲解了建筑的结构和比例,更着重于如何通过水彩的晕染效果,来表现出古建筑的斑驳感和历史的沉淀感。那些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在作者的笔下,都栩栩如生,仿佛穿越了时空。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绘制水墨质感的松柏”的示范,那种苍劲有力又不失灵动的笔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古风插画不仅仅是线条和色彩的堆砌,更是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评分

我必须承认,《行云流水——古风水彩插画手绘技法》这本书,在细节的处理上,做到了极致,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曾经因为画不好细节而屡屡放弃的朋友,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福音。它不仅仅是讲解了整体的构图和色彩,更是在微观层面,对古风插画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之前总是觉得,古风插画的人物,尤其是一些精美的服饰,像是飘带、衣襟上的绣纹、以及发髻上的饰品,都很难表现出那种精致感。而这本书,则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通过水彩的笔触和色彩的叠加,来表现这些细腻的部分。比如,书中关于“如何绘制丝绸的褶皱感”的示范,就让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轻柔的笔触和渐变的色彩,来模拟丝绸光滑细腻的质感,以及在光线下产生的柔和反光。还有那些人物的眼妆、唇色,以及佩戴的玉饰、流苏,书中的讲解都充满了巧思,让我明白了如何用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神韵和饰品的灵动。我尝试着模仿书中关于“描绘古风女子发簪”的示范,通过点染结合的方式,真的画出了那种精巧华丽的感觉,让我非常惊喜。这本书让我明白,古风插画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之中。

评分

非常好,非常非常好

评分

很好的书,讲的详细

评分

开心!!!!!!!!!!!!!!!!

评分

特别棒,超级实惠值得购买

评分

好书,价格便宜,增长知识

评分

内容有点少啦 但是也挺好看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棒棒哒,古风满满

评分

京东就是给力!送货快,质量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