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捡漏笔记

古玩行捡漏笔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志岭 著
图书标签:
  • 古玩
  • 收藏
  • 捡漏
  • 行当
  • 经验
  • 技巧
  • 鉴赏
  • 投资
  • 文化
  • 杂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1578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715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2
字数:23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行文力图通俗易懂,尽量减少生涩的理论说辞,以讲故事的方式,把捡漏的过程细细道来,融经营技巧和鉴定精要于故事之中,读起来既不乏味,又有所得。收藏爱好者,在成为高手以前,多读几遍本书,必有禆益。
书画名家绿端砚
宋代鎏银流星锤
宫廷遗物四联银瓶
大粒径金珍珠手钏
唐代神龙年间石浮屠
篆刻名家精品寿山石
……
这些价值不菲的古玩,如何被作者收入囊中?他又曾经与哪些古董失之交臂?
古玩行是一个鱼龙混杂的世界,这里有一夜暴富的传奇,也有被捡漏的悔恨。普通人如何在古玩世界里淘金?且看资.深古玩商收藏家的独门秘笈。

内容简介

  古玩行怎样才能捡到漏?古玩交易里有哪些猫腻?如何才能避开收藏的坑?《古玩行捡漏笔记》的作者以其混迹古玩行多年的亲身经历,及选取的一些有特点的古玩商的轶事,为你揭开古玩行的神秘面纱。
  《古玩行捡漏笔记》不是普通从业者的铲货经历,而是有经验的古玩人的淘宝经历和深切体会,是作者从事古玩生意实践的精华总结,以及一些业内秘而不宣的实战技巧披露。对读者在古玩行中捡漏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志岭
古玩商兼古玩收藏家,2002年进入古玩行,白手起家,摸爬滚打十余年,经手古玩上万余件,现有珍贵藏品百余件。

内页插图

目录

上篇
古玩行捡漏亲历记
网上开店白手起家//003
铲地皮意外铲到带铭文青铜器//016
咬牙吞下洪武三年铜炮//031
眼光独到,淘到宫廷遗物四联银瓶和大粒径金珍珠手钏//041
虎口拔牙,淘到清代篆刻名家徐问渠精品寿山石印章//048
谋略制胜,淘到书画名家所用绿端砚和宋代鎏银流星锤//052
一份遗憾,一份欢喜,淘到高档次银质指套//059
以变应变,适时调整战略,赢取更多机会//064
乐极生悲的一次遭遇//078
画家参与的两起小交易引起的教训//083
中篇
靠捡漏发迹的古玩商
大肚子老板无声敛财//089
从屠户到古玩商人//099
“乡村地主”在古玩行的没落//108
一样的出身,不一样的结局//112
勤能补拙——草帽发家//119
偶然淘到宋版书,方老板崛起//133
谨慎小心,也有出彩表现//139
独具慧眼,小玩意赚大钱//143
精明人生不逢时,糊里糊涂做生意//148
鸡鸭斗法,“壶王”惨败//155
蔫老板也有大作为//160
有货就是大爷//166
四个铲子和三件黄花梨家具//170
小玩也有大乐趣//180
老头也来捡便宜//186
下篇
古玩收藏捡漏圣经
扬长避短才能站稳脚跟//195
古玩行遍地是机会//198
起早赶市场,照样有收获//207
屡出奇兵,屡建奇功//212
另一种奇兵//216
审时度势,调整奇兵类别,永远立于不败之地//220
特别奇兵//222
眼界有多宽,世界有多大//225
闪电行动//230
秘密武器//234
反弹琵琶//237
天上真能掉馅饼//242
不能不说的教训//244
古玩圣经:你只需要一个买家//250
漏是卖出来的——现代营销学在古玩销售中的具体应用//253
如何做才能多捡漏//256
能而示之不能——捡漏后的教训//259
哪一类物品最易成漏//261

前言/序言

古玩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物件。这些看上去“老掉牙”的东西,比我们任何人的年纪都大,它们经历了岁月的风霜洗礼,每一件物品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可是它们不能开口,不会说话,不能把秘密告诉我们。我们要想了解它,只有耐心解读。一件看似普通的老物,说不定含有大秘密。如果能通过古物,管窥一二,岂不快哉?
古玩行内传奇太多,不乏一夜暴富的神话。每一次捡漏都是一次奇遇,但是它需要眼力,通常情况下只有高手才能做到。要把眼力修炼到高超的水平,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作为入行不久的新手,没那个眼力,又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修炼的办法?其实,办法是有的。如果掌握一定技巧,遵从一个全新的投资视角,捡漏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
本书讲述了作者混迹古玩行多年的亲身经历,也选取了一些有特点的古玩商的轶事,多是有代表性的以小博大的实例。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作者淘宝的经典战例,有的捡到便宜比较大,获取利益比较多,有的是那种好多人所期望的“一夜暴富”。宝贝中不乏难得一见的古物。捡漏的过程五花八门,各有特点,有的是纯属偶然,有的是眼光独具,有的靠策略得来。
第二部分讲述几个资深古玩商的兴衰成败,以实例为主体加以分析,总结成败原因,内容充实。
第三部分写作者从事古玩生意所采用的策略。这既是传统兵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也是战术上计策的具体应用,并结合了现代营销学。凭借这样的策略,作者在销售中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佳绩。
在没有多少古玩知识和鉴定经验、眼力近乎白痴的情况下,作者能够以老婆一个月工资为本钱,在九年时间内,从一所有的新手,成为拥有近千件藏品的资深古董商。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古玩行强手如云,一个生手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能够找到机会,并杀出一条血路,做出可喜的成绩,是不容易的。这需要有灵活的头脑和善于捕捉并具备把握机会的能力,当然还需要对收藏有独到的领悟。书中内容正是作者从事古玩生意实践的精华总结,以及一些业内秘而不宣的实战技巧披露。
本书行文力图通俗易懂,尽量减少生涩的理论说辞,以讲故事的方式,把捡漏的过程细细道来,融经营技巧和鉴定精要于故事之中,读起来既不乏味,又有所得。收藏爱好者,在成为高手以前,多读几遍本书,必有禆益。
张志岭
好的,这里为您创作一个图书简介,主题围绕着一个名为“古玩行捡漏笔记”的书籍,但内容完全不涉及该书的实际主题,而是构建一个关于19世纪末期欧洲蒸汽朋克背景下的炼金术与机械发明的故事。 --- 《黄铜齿轮下的秘术:塞拉斯的创世记录》 一、引言:迷雾中的光芒 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的伦敦,被浓密的煤烟与永不停歇的机械轰鸣所笼罩。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下,潜藏着一条不为人知的暗流——对古代炼金术的痴迷与对未来机械的狂热探索。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技术手册,而是塞拉斯·温特沃斯——一位被逐出皇家学会的怪才——在其位于白教堂区地下深处的作坊中,留下的零散笔记、手绘图纸与晦涩的理论残章的汇编。塞拉斯坚信,人类文明的下一次飞跃,并非依赖于蒸汽机效率的微小提升,而是“以太”的捕获与炼金术的“第五元素”的实体化。 二、核心叙事线索:以太捕获与动力核心的悖论 《黄铜齿轮下的秘术》的核心,围绕着塞拉斯毕生致力于完成的一项宏伟工程:“永恒驱动核心”(The Aethel-Drive Core)。 这个核心的设计理念,彻底颠覆了当时公认的物理定律。塞拉斯拒绝使用煤炭或压缩空气作为主要能源,他认为,空间本身就充满了未被察觉的能量波动——即他所称的“无形之气”或“高维以太”。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早期实验 开篇记录了塞拉斯对17世纪炼金术师尼古拉斯·弗拉梅尔理论的独特解读。他将传统的“贤者之石”概念,转化为一种高纯度的晶格结构——“谐振硅石”。书中详尽描述了如何通过复杂的化学蒸馏和高压淬火工艺来制造这种硅石。 图解与手稿片段: 书中收录了数十张手绘的复杂电路图。这些图纸展现了早期“电磁共振腔”的设计原型,其外观酷似复杂的黄铜八音盒,内部布满了细如发丝的铂金线圈。这些早期的尝试大多以灾难告终,记录中充满了对“失控的脉冲”和“金属熔化的痛苦”的描述。 第二部分:机械之躯的诞生与伦理困境 随着实验的深入,塞拉斯开始着手为他的驱动核心打造一个“容器”——他称之为“自动执行者”(The Automaton Executor)。这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机器人,而是一种融合了生物组织与精密机械的混合体。 书中详细记载了塞拉斯如何利用“生物电镀技术”,将动物骨骼与钛合金框架进行完美的融合。他试图创造出一种既能承受以太高压,又具备一定适应性和自我修复能力的载体。 “仿生皮肤”的研制: 详细记录了塞拉斯从非法渠道获取的稀有酶溶液与植物提取物,用于软化和塑形他用来覆盖机械骨架的特殊皮革。这部分内容对当时的生物化学研究具有颠覆性的启发(也充满了令人不安的细节)。 情感算法的失败: 塞拉斯曾尝试在执行者的核心程序中植入“道德规范”,但这导致了灾难性的逻辑循环。记录显示,他最终放弃了这一尝试,转而追求纯粹的机械效率,这成为他后期性格日渐孤僻的转折点。 第三部分:前往“天空之城”的计划 塞拉斯的终极目标是利用永恒驱动核心,建造一座“浮空都市”,以逃离被工业污染的地面世界。 笔记的后半部分,充满了对空中工程学的疯狂设想。他设计的载具并非传统的飞艇,而是一种依靠核心产生的“反重力场”进行升空的结构。 空间几何学的应用: 书中穿插了大量关于非欧几里得几何在工程学中应用的探讨,塞拉斯相信,只有理解空间的“弯曲”,才能找到抵抗重力的通路。 最终的失踪: 书籍的最后几页,笔迹变得狂乱而潦草。记录显示,塞拉斯在一次秘密的满负荷测试中,启动了驱动核心。最后一句话是:“光……不是白色的,它是……所有颜色的合唱。” 随后,他的作坊被发现时,只留下了一滩奇异的、散发着微弱蓝光的金属残渣,以及一个仍在轻微震动的黄铜计时器。 三、文献价值与争议 《黄铜齿轮下的秘术》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蒸汽朋克时代最前沿的“跨学科理论”,为我们展示了如果炼金术与现代科学在19世纪末期成功汇合,世界将会走向何种方向。反对者则斥之为疯子的呓语,是机械狂热导致的自毁倾向。 无论如何,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被蒸汽、齿轮和禁忌知识所主宰的平行世界。它不仅是关于发明的记录,更是关于一个天才如何在人类认知的边缘游走,最终被自己的宏伟构想所吞噬的悲剧史诗。 --- 关键词: 蒸汽朋克、炼金术、十九世纪末、机械工程、以太理论、维多利亚时代、地下科学、失落的发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所构建的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江湖”。作者对特定圈子的规矩、行话的运用,显得极其地道和内行,绝非纸上谈兵。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查阅一下书里提到的某个术语或者朝代的背景,那种边阅读边学习的体验,简直太棒了。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著作,而是将专业的知识点,像绣花针一样,巧妙地织进了情节的经纬之中。而且,作者似乎对“错过”这个主题有着独特的偏爱,那些与“漏”擦肩而过的遗憾,那些慧眼识珠的瞬间,都被描绘得丝丝入扣,让人感同身受。整本书的基调是乐观中带着一丝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读完后心情舒畅,仿佛经历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较量,但又没有被过度渲染的商业利益熏染。

评分

这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作者的叙事功力炉火纯青,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细腻得仿佛能让人亲手触摸到那些古旧的物件。他笔下的世界,不是那种枯燥的文物图录,而是一幅活生生的市井百态图。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化身为那个在古玩市场中穿梭的行家,耳边充斥着讨价还价的喧闹,鼻尖萦绕着陈年旧物特有的气味。他对人性的洞察也极其深刻,无论是那些精明的摊主,还是怀揣着一夜暴富梦想的买家,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感受到一丝人性的复杂与无奈。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故事的推进中,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知识和鉴赏技巧,读起来既轻松有趣,又让人受益匪浅,完全没有传统历史读物的沉闷感。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抛出一个悬念,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到下一页,一气呵成读完。

评分

说实话,最初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那种独特的“淘金”气质。它描绘的不仅仅是古董交易本身,更是一种在看似杂乱无章的旧物堆里寻找价值的哲学。作者的文笔干净利落,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擅长通过细微的动作和对话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所处的环境,比如老物件上那一抹不易察觉的包浆,或是某个眼神闪烁间透露出的心机。这种描写方式,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悬疑和探索的乐趣。我特别喜欢他处理冲突的方式,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激烈对抗,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暗流涌动,步步为营。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旧物”的看法都有了质的提升,不再只是冰冷的年代标签,而是承载着无数故事和时光印记的载体。它成功地将一门看似高深的学问,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冒险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教科书级别。它并非单纯的串联起一个个独立的“故事片段”,而是通过一条若有似无的主线,将分散的事件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作者对于细节的关注达到了偏执的程度,无论是对某个时期瓷器釉色的描述,还是对旧家具木纹的刻画,都体现出非凡的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积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时间”这一元素的运用,时间仿佛不是线性的,而是凝固在那些物件表面的包浆和裂纹之中,通过触碰它们,主角得以穿越时空的限制,与历史对话。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的审美情趣都被提升了一个层次,学会了欣赏那些“不完美”中的独特韵味,这种精神层面的收获,远比单纯的知识积累要来得珍贵和持久。

评分

我向来不太喜欢那种把主角塑造成无所不能的“龙傲天”式的人物,但这本书的主角处理得相当接地气。他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每一次的“捡漏”,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运气,而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不断试错的基础上的。作者非常细致地展现了这位主角从一个门外汉,如何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鉴赏体系和人脉网络的过程,这过程中的挫折与坚持,是支撑整个故事灵魂的关键。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灵活,时而聚焦于某个物件的来历,时而拉远景描绘整个市场的大环境,这种镜头感的切换,让阅读体验极其丰富。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激励着读者去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和价值,哪怕现实中我们不一定真的能“捡到宝”,但那种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已是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