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八个哲学家》是一部学术专著,作者保罗·奥斯卡·克利斯特勒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国际知名的研究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学者。本书第一版于1964年问世,从1970年至1979年,每年重版,影响颇大,是对雅各布·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的补充。
这本书史料丰富翔实,引据了许多我国学者难以见到的第一手材料,甚至包括一些手稿,因此,它对我国有关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研究会有较大的帮助。正文共八章,分别介绍了彼特拉克、瓦拉、费奇诺、皮科、彭波那齐、特勒肖、帕特里齐、布鲁诺的生平和主要哲学思想,正文后还有一篇附录,介绍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想的中世纪前提。这本书由九篇独立的论文组成,但是作者力图把这些哲学家和哲学流派联系起来考察,追溯了他们的思想渊源,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指出他们对后来哲学家的影响。作者没有笼统地评价任何哲学家,而是具体地分析每一哲学体系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承认其相对价值和相对真理权。
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PAUL OSKAR KRISTELLER)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20世纪以来文艺复兴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他的著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八个哲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被译成中文,成为中国学者研究文艺复兴的经典参考读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涵盖了作者在这个领域较有影响力的论著,收录了他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思潮——人文主义、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等的诠释,以及对艺术近代体系形成的深入考察。此书不但改写了文艺复兴思想史,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欧美文艺复兴研究的方向,被西方学者誉为“每一位思想史研究者的范本”。
目 录
译者的话 / 7
序言 / 11
1 第一章 彼特拉克
20 第二章 瓦拉
39 第三章 费奇诺
56 第四章 皮科
75 第五章 彭波那齐
94 第六章 特勒肖
112 第七章 帕特里齐
131 第八章 布鲁诺
150 附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中世纪前提
167 保罗·奥斯卡·克利斯特勒的著作书目
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一点,在于它对“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深度挖掘和多维度呈现。作者并没有将人文主义简单地等同于对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深入剖析了它在伦理学、政治哲学乃至艺术理论中是如何扎根并开花结果的。通过聚焦于这八位不同背景的学者,我们看到了人文主义在不同领域所展现出的多样性面貌:有人专注于恢复古籍的文本纯洁性,有人则致力于将古典德行应用于世俗的政治实践,还有人则将人的能动性提升到了近乎神圣的地位。作者通过对他们各自著作中“人”的地位的探讨,成功地构建了一个从神权中心向人本中心过渡的宏大叙事。这种对单一概念的多元化阐释,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对那个时代思想变革深度的理解。它告诉我们,文艺复兴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繁荣,更是一场关于“我们是谁”的深刻哲学反思的觉醒。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这些历史人物的“相互关系”时,展现出了一种非凡的洞察力。它并非简单地将八位哲学家视为独立个体,而是通过细致的交叉引用和影响链的梳理,揭示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师承、竞争、乃至公开的论战关系。这种网络式的结构,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文艺复兴思潮”整体面貌的认知。例如,一位早期的柏拉图主义者对某个议题的初步界定时,作者会立刻在脚注或后续章节中,指出另一位稍晚的经院哲学家是如何继承、批判并最终发展了这一初始观点的。这种连续性和继承性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清晰地看到,思想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修正和批判的过程。这种对“思想谱系”的清晰勾勒,对于想要系统梳理那一时期知识发展脉络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避免了我们在阅读单个哲学家的作品时,因缺乏上下文而产生的困惑和偏差。
评分从阅读的舒适度和知识的消化效率来看,这本书的体例设计可谓是煞费苦心。作者似乎深知,面对如此专业的领域,过分学术化的语言会成为大部分爱好者的门槛。因此,全书的论述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在引用和解释关键的拉丁文或希腊文术语时,作者总是能够及时提供精准且易于理解的现代语境对照,使得读者在保持对原著敬畏感的同时,不会被语言的隔阂所阻挡。此外,书中对那些关键的历史背景资料和人物生平细节的处理,也显得极为克制和精准,绝不多余拖沓,每一个细节的引入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核心的哲学论证。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是了解了八位哲学家,更像是获得了一把钥匙,能够去开启更广阔的欧洲思想史画卷。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高深莫测的专业知识,转化成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文化探索之旅,让普通读者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眺历史的风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的质感,搭配着略微泛黄的纸张,仿佛一捧从历史的尘埃中小心翼翼捧出的珍宝。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的选择典雅而不失清晰度,让人在阅读那些晦涩的哲学思辨时,至少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享受。特别是章节之间的分隔页,常常会配上当时的一些艺术品插图,虽然我本意是想深入了解那些思想巨匠的学说,但这些视觉上的点缀,无疑为枯燥的文本注入了一股文艺复兴特有的生机与活力。可以说,光是捧着这本书,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学院气息和历史的厚重感。作者在选取这些哲学家进行讨论时,显然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他们不仅仅是名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条精心编织的线索,试图勾勒出那个时代思想变迁的宏大图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入每一位哲学家之前,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意大利城市邦国复杂政治环境的细致描摹,这为理解他们思想的根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将他们孤立地置于纯粹的理论真空之中。这本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对“文艺复兴”这一主题的致敬,体现了对知识载体的尊重,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对正文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极为灵动,它巧妙地避开了传统传记文学那种平铺直叙的冗长叙述,转而采用了更为精妙的“思想对话录”的结构。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策展人,将八位哲学家的核心观点,如同展品一般陈列出来,并辅以大量的历史考据和侧面的轶事来烘托气氛。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疲惫感,反倒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智力激荡。举例来说,当探讨某一派别的形而上学观点时,作者不会直接抛出定义,而是通过复述当时两个学派代表人物在佛罗伦萨某咖啡馆(或沙龙)里激烈辩论的场景,让读者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思想碰撞的火花。这种叙事上的“戏剧化处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趣味性,使得那些原本可能只吸引专业人士的理论,也变得鲜活起来,触手可及。而且,作者对于哲学思想的“翻译”工作做得相当到位,他深知,一个时代的术语体系与现代语境存在巨大的鸿沟,他所使用的语言既保持了对原意的尊重,又确保了现代读者能够迅速捕捉到其精髓,这需要极高的文字功底和对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评分很普通的一本小书,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
评分很普通的一本小书,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
评分很普通的一本小书,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
评分很普通的一本小书,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
评分很普通的一本小书,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
评分很普通的一本小书,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
评分很普通的一本小书,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
评分很普通的一本小书,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
评分很普通的一本小书,了解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