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1 刘裕拓跋珪卷

南北朝那些事儿.1 刘裕拓跋珪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云海孤月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南北朝
  • 刘裕
  • 拓跋珪
  • 历史小说
  • 通俗历史
  • 历史人物
  • 古代史
  • 历史故事
  • 架空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7777
版次:2
商品编码:1218105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公元386年,代国遗腹王子拓跋珪走马草原、横戈塞上,建立鲜卑魏国,揭开北朝大幕。公元420年,东晋名将刘裕接受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帝位,建立南朝刘宋,定都建康,相伴滚滚长江的六朝古都开始见证南朝的风雨沧桑。公元589年,北方五十万铁骑踏过长江,陈朝风流后主陈叔宝藏身景阳宫井,南北朝落下帷幕。《南北朝那些事儿》正是描绘了这203年神秘而又辉煌的历史。
  本卷从拓跋珪写起,至刘裕去世,讲述了南北朝前期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情景。鲜卑、匈奴争霸草原;拓跋鲜卑与慕容鲜卑角逐中原;羌人和氐人浴血关中;大英雄吕光远征西域;名士桓玄篡夺东晋皇位;皇帝杀手刘裕浮海渡河灭孙恩、破卢循,气吞万里,挥师北伐,斩首鲜卑,砍羌头,兵围广固城,大摆却月阵。

作者简介

  云海孤月,本名滕涛,喜爱并多年用力于魏晋南北朝历史,著有《鲜卑帝国》等。南北朝诸文网络连载后,天涯、新浪、搜狐历史论坛反响强烈,兴起一股探秘南北朝的写作热潮。

目录

楔  子
第 一 章 鲜卑第一帝
第 二 章 匈奴人最后的机会
第 三 章 食人魔与中山狼
第 四 章 西域征服者
第 五 章 征服蒙古高原
第 六 章 参合陂之战
第 七 章 虎步中原
第 八 章 帝国疑云
第 九 章 『昆仑』的儿子
第 十 章 门阀名士
第十一章 皇帝杀手
第十二章 赌徒与名士
第十三章 慕容鲜卑的衰落
第十四章 七兽闹凉州
第十五章 气吞万里如虎
第十六章 最大的奸雄

精彩书摘

  贺兰匈奴
  贺兰部是匈奴的一个部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匈奴人,是由匈奴人与高车诸部(关于高车族将在后面详谈)杂居共处繁衍生息而来。贺兰部非常强大,许多高车部落与它结盟。
  代国时,贺兰部与孤独部同为拓跋部的附属部落。拓跋部非常注重与贺兰部的关系,时有政治联姻。拓跋部首领拓跋郁律曾将女儿嫁给贺兰部首领贺纥。贺兰部传到贺野干时,他娶什翼犍的女儿辽西公主为妻并生下贺讷和贺氏,随后亲上加亲,贺氏又嫁给什翼犍的儿子拓跋寔。论起来,舅舅娶了外甥女,可见拓跋部的伦理关系和草原其他民族一样非常混乱。总之,拓跋部依靠通婚融合加强血缘关系,逐渐发展壮大。
  代亡后,贺讷接管贺兰部落。贺兰部虽然名义上归刘库仁统辖,实际是我行我素,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天王苻坚拿出对付草原民族的传统办法,封贺讷为将军。游牧民族没有定居点,逐水草而居,贺兰部早已远离贺兰山,来到阴山以北、西拉木伦河以西的草原上,聚居在大宁,即今天的内蒙古赤峰一带。
  随着宗主国前秦战败、刘库仁被杀,贺讷感到称霸草原的机会降临,于是起兵攻打独孤部。两大匈奴部落之间的战争,以贺兰部失败而告终。正在他懊丧不已的时候,拓跋珪到来了。贺讷非常高兴,隆重欢迎,并当面恭维拓跋珪说:“复国之后,当念老臣!”贺讷说这句话并非真心实意,不过是试探一下。从贺兰部意欲占领代北(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
  带)可以看出,贺讷有称霸草原的雄心。
  不管贺讷出于什么目的,我们这位心气高傲的十六岁少年拓跋珪却笑道:“果真像舅舅说的那样,外甥怎么敢忘记呢?”贺讷再没什么表示。拓跋珪的盛气凌人和招摇引起贺兰部众的不满,为什么只有你拓跋部才可以做草原主人呢?我们大匈奴才是草原和大漠真正的主人。
  以贺讷弟弟贺染干为首的一部分贺兰贵族开始谋划除掉拓跋珪,贺讷和贺染干不是一母所生,恐怕贺讷未必同意。因为贺讷是什翼犍之女辽西公主所生,拓跋珪的亲舅舅。要杀拓跋珪,不能让辽西公主和贺讷知道,最好是暗杀。
  为什么草原上强大的部族均欲置拓跋珪于死地呢?拓跋部自首领拓跋力微建立代国开始,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之乱,一直雄霸匈奴故地,经营草原近一个半世纪,通过互相联姻成为塞北草原最大的一支力量。虽说代国被前秦国灭亡,但根基雄厚,势力仍在,精神不散。其他部族想夺取草原霸权,绝对绕不开拓跋部这堵墙。拓跋珪是拓跋部的魂,是旗帜。
  拓跋珪寄居人下,本该做事低调,但他性格张扬,做事动作大。他与独孤部闹翻后,干脆大张旗鼓,召集故旧。草原上的拓跋人和原代国的部族纷纷投奔拓跋珪,其中包括刘显的很多附属部众。刘显很是气愤,大呼上当,派人抓捕贺氏,精明的贺氏逃奔到刘亢泥家,在供奉神像的车子中躲藏了三天。刘亢泥全家人为她求情,贺氏这才免于一死。贺氏保住儿子
  完成任务,没必要继续待在独孤部,便鼓动原代国中部大人庾和辰带领部族和她一起逃到贺兰部。
  拓跋珪的势力越来越大,贺染干迫不及待地要除掉他,指使匈奴勇士侯引七突实施暗杀。牧民尉古真告密,拓跋珪做好准备,营地戒备森严。侯引七突不敢贸然动手。贺染干怀疑尉古真泄露计谋,把尉古真抓起来审讯,用两个车轮夹他的头部,用刀刺伤他一只眼睛,尉古真拒不承认,贺染干无奈,只好释放他。
  ……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书名《南北朝那些事儿.1 刘裕拓跋珪卷》而撰写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 书名:《大唐风云录:贞观之治的盛世侧影》 作者:[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 ISBN:[虚构ISBN] ---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魏晋之际的南北对峙,亦不涉及刘裕开创的宋朝或拓跋氏的北魏早期历史。相反,它将时间线精准地拨回到中国历史上一个光芒万丈的时代——隋唐之变与初唐的峥嵘岁月。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公元七世纪,那个被称为“贞观”的黄金年代,旨在深入剖析一个伟大帝国的基石是如何被奠定,一个盛世的图景是如何在战火与权谋中徐徐展开。 《大唐风云录:贞观之治的盛世侧影》是一部关于“人”与“制度”交织的史诗。它不满足于罗列帝王的功绩,而是试图在历史的尘埃中,重新发掘那些塑造了唐帝国初期面貌的关键人物、制度革新及其背后的思想碰撞。 第一部分:玄武门下的刀光剑影与“新政”的酝酿 本书的开篇,避开了东晋末年的分裂纷争,直接进入到隋末唐初的剧烈变革。我们细致描摹了李世民如何从秦王到太子的艰辛历程,重点剖析了“玄武门之变”的政治逻辑,而非仅仅是表面的血腥。这次事件,不仅仅是兄弟间的权力倾轧,更是对初唐统治模式的一次残酷筛选与重塑。 随后,我们将详述唐高祖李渊退位后,李世民(唐太宗)如何迅速着手“新政”的部署。这部分内容将集中展示太宗的用人智慧——从房玄龄、杜如晦到魏征、长孙无忌,这些文臣武将并非仅仅是史书上被标签化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在初创的帝国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以何种方式影响了国家决策的走向?我们将探讨他们如何在经济凋敝、初定天下的艰难时刻,共同构建了租庸调制的雏形,并尝试恢复因长期战乱而衰败的北方农业生产。 第二部分:道德与法度的平衡——魏征的谏诤艺术 贞观之治成功的核心,在于君主的开明与臣下的直言不讳。本书用大量篇幅研究了魏征在太宗朝的独特地位。我们通过对《资治通鉴》及唐代相关文献的交叉比对,解析了魏征的“谏诤”并非单纯的反对,而是一种深刻的政治哲学——即“以人为本,以民为鉴”。 我们细致分析了数次著名的君臣对话,例如关于太子册立、边疆用兵以及宫廷用度的争论。这些对话背后反映的是儒家“民贵君轻”思想在唐初政治实践中的艰难落地。读者将看到,唐太宗是如何在刚愎自用与虚心纳谏之间完成自我克制,从而为后世君主树立了典范。 第三部分:西域的扩展与羁縻政策的初探 本书的叙事空间并未局限于长安的宫墙之内。贞观时期,唐朝的势力范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西延伸。我们详细描述了唐军在薛万彻、李靖等名将的率领下,如何击败东突厥,并使得各族君长“俯首称臣”。 重点在于,我们对唐初的羁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这套制度,区别于前代的简单武力征服,它更侧重于通过册封、和亲以及设立安西、北庭等羁縻府州,实现对广阔边疆地区的间接控制。本书认为,正是这种灵活的、适应性强的边疆治理模式,为唐朝日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天可汗帝国”奠定了基础。我们对比了唐朝对东突厥与吐谷浑的不同处理方式,揭示了唐朝外交政策的实用主义色彩。 第四部分:文化兼容与思想的宽松 贞观时期,文化领域呈现出空前的开放与包容气象。本书探讨了佛教与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在长安的传播情况。我们着重分析了唐太宗对佛道两家的审慎态度,以及他如何利用文化多样性来巩固其统治的合法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详述了玄奘西行取经事件的官方背景。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宗教活动,而是国家意志驱动下的文化“走出去”战略,旨在通过获取印度的先进文明成果,充实大唐自身的文化自信。 总结: 《大唐风云录:贞观之治的盛世侧影》是一部旨在还原初唐历史真实面貌的作品。它专注于李世民时代的制度建设、政治智慧以及文化融合的历程,力求描绘出一幅结构严谨、人物鲜活、内涵丰富的贞观图景。本书避开了南北朝晚期的纷乱叙事,将笔墨集中于一个统一帝国如何从草创走向强盛的决定性阶段。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最成功君主之一及其所处时代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扎实而又不失趣味性的全新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作品,如同一卷缓缓展开的历史长卷,将那些尘封在史册角落里的英雄与枭雄,再度唤醒。它没有那种教科书式的刻板说教,反而充满了叙事的张力与人物的鲜活。尤其是对那些关键历史节点的描摹,那种紧迫感和宿命感扑面而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去体会那个时代君王们运筹帷幄的艰辛,以及底层人民在乱世中的挣扎与希望。作者似乎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笔下的人物,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还是默默无闻的谋士,都展现出复杂的多面性,他们的抉择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时代的局限与个人的权衡,这种细腻的心理刻画,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让人在叹服于历史洪流的不可逆转之余,更能反思当下。

评分

我向来对那个由并立与对抗构筑起来的特殊年代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史实,更注重挖掘事件背后的驱动力与社会肌理的变化。叙述的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时而如疾风骤雨,描绘金戈铁马的壮阔场面,时而又如潺潺溪流,细致入微地剖析宫廷内部的暗流涌动与权力更迭的微妙之处。尤其欣赏作者在史料运用上的扎实功底,诸多细节的考证,让原本模糊的历史轮廓变得清晰起来,即便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阅读起来也毫无晦涩之感,反而因其详实的佐证而更添信服力。读完之后,对于那个群星璀璨又充满残酷的美学时代,我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

这本书的笔法,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匠人,将坚硬冰冷的史料,打磨成了温润如玉的篇章。我尤其喜欢那种时而跳跃,时而回溯的叙事结构,它使得历史不再是线性的、板直的,而是充满了回响与张力。它成功地捕捉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那种“新旧交替”的焦虑与勃发的力量。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精准捕捉,作者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如何交织作用的。读完之后,那种久久不能散去的历史回味,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力和对历史题材的驾驭能力,是一次非常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旅程。

评分

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在历史观上的成熟与克制。它没有急于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的褒贬,而是呈现出一个复杂多变的历史舞台,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和判断。作者似乎更倾向于展示“为什么会这样”,而非一味地强调“应该怎样”。这种尊重历史逻辑本身的写作态度,使得作品的厚度大大增加。对于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联盟、军事部署以及意识形态的冲突,作者都能用非常清晰的脉络将其梳理清楚,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思路清晰,不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感到混乱。这绝对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研读的佳作,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

说实话,开始翻阅时,我还有些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毕竟涉及的年代和人物跨度都很大,但出乎意料的是,文字的流畅度和感染力非常强。它成功地避开了许多同类书籍中常见的那种干巴巴的叙事腔调,转而采用了一种更接近于讲故事的方式,让那些遥远的人物仿佛拥有了呼吸和温度。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被一股强大的引力牵引着,想要知道下一个转折点会如何展开,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是很多历史著作所欠缺的。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宏大叙事之余,对一些边缘人物命运的关注,也使得整个历史图景更加丰满和立体,让人在惊叹于历史巨人的功业时,也能感受到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评分

66666666666666666

评分

内容不错,放假时读一读书

评分

66666666666666666

评分

内容不错,放假时读一读书

评分

66666666666666666

评分

66666666666666666

评分

内容不错,放假时读一读书

评分

66666666666666666

评分

6666666666666666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