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仿制药蓝皮书(2016版)

中国仿制药蓝皮书(2016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 编
图书标签:
  • 仿制药
  • 医药行业
  • 中国医药
  • 药品政策
  • 医药市场
  • 行业报告
  • 蓝皮书
  • 医药经济
  • 药品研发
  • 医疗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90784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377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6
字数: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仿制药蓝皮书(2016版)》全面分析了我国仿制药产业发展外部和内部现状,产业外部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医药产业整体发展背景和概况,解析了医药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经济和整体市场规模;产业内部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仿制药整体市场规模、主要疾病领域细分市场情况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了中国仿制药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行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目录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医药产业整体发展背景及概况
一、产业发展环境解析
二、中国医药工业经济
三、中国药品市场规模

第二部分 中国仿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整体规模
二、主要细分市场状况
三、目前我国仿制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 中国仿制药产业发展机遇及相关建议
一、仿制药产业发展机遇
二、产业发展相关问题与建议
三、未来展望

附录一 2018年底需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289个品种批准文号数量情况表
附录二 我国进口化学药物专利到期品种及治疗类别概况

前言/序言

  国内外仿制药对于人民健康的保障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仿制药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并依然以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创新药增长速度的两倍。美国是仿制药替代率最高的国家,从美国仿制药学会发布的报告来看,2015年美国仿制药在处方量当中的占比是89%,金额只占27%,2015年仿制药为美国整个医疗系统节省了2270亿美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仿制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质量合格的仿制药是我们国家人人享有健康保障的重要支撑之一。在医改的关键时期,逐步提高我国仿制药的质量,并增加其处方占比,节约医药费用,提高用药可及性,是影响医改的重要因素。
  仿制药也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仿制药研发能够提高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质量,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升级、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实现进口药品的替代。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编制主持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中国仿制药研发的历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积累了良好的条件完成《中国仿制药蓝皮书》。在农工党中央的倡导下,经过约一年的中国仿制药产业发展数据查询、调研、分析和整理,编制组深入研究和阐述了中国仿制药产业发展状况和主要发展趋势,揭示了当前仿制药行业发展状态、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为行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以促进我国仿制药产业发展。
《中国仿制药蓝皮书(2016版)》图书简介 《中国仿制药蓝皮书(2016版)》并非一本实体书籍,而是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行业分析报告。作为一份深入剖析中国仿制药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市场动态以及未来趋势的权威性报告,它为所有关注中国医药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企业决策者、投资者以及研究者提供了一份不可或缺的洞察指南。 报告内容聚焦与核心价值: 本报告以2016年为时间节点,全面梳理并分析了中国仿制药产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脉络。其核心内容并非具体的药物研发、生产流程或临床试验数据,而是侧重于宏观层面的行业生态、政策导向以及市场格局。 政策解读与影响分析: 2016年是中国医药行业政策调整的关键一年。报告深入解读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启动与推进、医保政策的调整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报告将重点分析这些政策如何深刻影响着仿制药企业的研发策略、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市场准入以及竞争格局。它将揭示政策的导向性作用,以及企业如何应对和抓住政策红利。 市场规模与结构分析: 报告将提供2016年中国仿制药市场的整体规模估算,并对市场结构进行细致划分。这包括按疾病领域(如心血管、抗肿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市场份额分析,按药物剂型(片剂、胶片、注射剂等)的分布情况,以及按企业类型(本土企业、合资企业、跨国公司仿制药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评估。通过对数据的呈现和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当时中国仿制药市场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态势。 企业竞争力评估与发展趋势: 报告将重点评估在2016年,中国仿制药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群像。这并非对具体企业的详细介绍,而是基于市场份额、研发投入、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合规性以及市场拓展等综合维度的分析。报告将识别出在一致性评价、新药研发、国际化拓展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并探讨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报告还将对仿制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例如一致性评价将如何重塑市场格局,技术创新(如缓控释制剂、靶向药物仿制)将扮演何种角色,以及企业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求新的增长点。 产业挑战与机遇剖析: 报告将客观分析中国仿制药产业在2016年面临的主要挑战,例如日益严格的质量标准、激烈的市场竞争、专利悬崖的临近以及国际化进程中的壁垒等。同时,报告也将深入挖掘产业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对安全有效、价格可及的仿制药需求持续增长;国家对创新和仿制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中国医药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开放程度。 数据与案例支持: 报告将广泛引用来自权威部门、行业协会、市场研究机构以及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并可能通过一些典型的行业案例,来佐证和阐释其分析观点。这些案例将侧重于揭示行业发展规律、企业战略选择的成败经验,而非对具体药物的描述。 读者价值: 《中国仿制药蓝皮书(2016版)》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客观的行业观察视角。对于企业而言,它是一份重要的战略决策参考,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定位、识别竞争对手、把握政策机遇、规避风险,并制定有效的市场推广和研发策略。对于投资者而言,它提供了评估投资价值、发掘潜在增长点的依据。对于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而言,它是一份珍贵的行业现状数据和发展趋势分析,有助于理解政策执行效果并优化未来监管。 总之,《中国仿制药蓝皮书(2016版)》是一份关于中国仿制药产业生态的“画像”报告,它描绘了2016年中国仿制药行业在政策驱动、市场演变和技术进步等多重力量下的复杂图景,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导航图”。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非常关注,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而这本书,虽然标题点明了“仿制药”,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视角,将目光聚焦在了仿制药在整个中国医药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价值和战略意义。它没有回避仿制药在质量、技术等方面曾面临的争议,反而坦诚地揭示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详细阐述了近年来行业在提升仿制药质量、加速一致性评价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不同类型仿制药的分类和解读,这让我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药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还深入探讨了仿制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可负担的治疗选择,从而在保障公众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整本书的论述逻辑严谨,数据翔实,分析透彻,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仿制”的意义,认识到在追求创新之外,如何把已有的药物做得更好、更经济、更可及,同样是中国医药发展的重要课题。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务实”和“前瞻”。它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以扎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勾勒出中国仿制药行业在2016年前后的真实图景。书中对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技术瓶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都基于详实的调研和深刻的洞察。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部分,它清晰地展示了中国仿制药企业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寻求机遇,又如何应对来自国际巨头的挑战。作者并没有回避行业的痛点和难点,例如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而是客观地呈现了这些挑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国的仿制药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未来充满了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它让我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中国制药人所肩负的使命。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关于“工匠精神”在制药行业传承与发扬的史诗。它没有过多的宏大叙事,而是将焦点放在了那些默默耕耘、追求卓越的制药企业和技术人员身上。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我看到了中国药企如何从模仿走向超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攻克技术难关,提升药品质量。书中对研发过程的描绘,对生产工艺的解析,都充满了细节和专业性,让我这个非行业人士也能够大致理解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将目光仅仅停留在商业利益层面,而是反复强调了药品安全与疗效的根本重要性,以及制药企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读完之后,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制药行业在过去几年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他们对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定承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行业报告,更是一部关于信念、坚持和责任的励志篇章,让我对国产药物充满了信心。

评分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清晰的政策导向和完善的市场环境。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了中国仿制药政策演变的复杂迷宫。从早期鼓励仿制到如今强调质量与创新,每一次政策的调整都对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详细解读了国家在药品审评审批、质量控制、专利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变化,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政策如何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一致性评价”的部分,作者不仅解释了其目的和意义,还生动地描绘了企业为达到评价标准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这对提升中国仿制药整体水平的关键作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抽象的政策语言转化为具体的行业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政策落地后的实际效果。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政府监管的意图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这对于我作为一名关注行业动态的普通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虽然是“中国仿制药蓝皮书(2016版)”,但实际内容却让我大开眼界,完全超出了我对一本关于药品行业的“蓝皮书”的固有印象。首先,它并非一本枯燥的行业报告,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娓娓道来中国医药产业的成长史。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仿制药从萌芽、发展到如今面临挑战与机遇的整个过程,其中穿插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人物故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政策法规演变对仿制药市场影响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不只是简单罗列条文,而是详细解释了每一次政策调整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以及这些调整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行业的格局。作者的笔触细腻,既有宏观的行业洞察,又不乏微观的细节描绘,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环节的运作和每一个决策的影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中国医药产业的变革,对这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行业信息,更激发了我对中国医药未来发展的无限遐想,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后续的《蓝皮书》会有怎样的精彩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