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

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任琪 著
图书标签:
  • 素描
  • 铅笔素描
  • 静物
  • 绘画
  • 艺术
  • 教程
  • 技法
  • 零基础
  • 组合静物
  • 修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5773
版次:2
商品编码:121893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本书内容的细密程度可比拟教学光盘,甚至高于光盘,在你学习绘画过程中注意到或者所忽视的内容,书中都有一一标注。
2.大量的步骤解说,提高我们对形象的肌理能力和默写能力,能给予我们在应试和创作中强有力的帮助。
3.内容由浅入深,案例丰富,避免初学者在开始接触绘画时挑剔几何体的畏难情绪。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着独特的表现魅力,学习素描是通往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本书是专为零基础读者编写的素描技法书,全书共分4章,内容包括素描工具介绍、素描基础知识、组合静物步骤解析及范例赏析与临摹。内容由浅入深,讲解言简意赅。书中的组合静物范例详细解析到每一物体的绘制技巧与质感的细腻表现,其细致程度堪比观看一张教学光盘,甚至弥补了观看光盘时容易遗漏的重点内容。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掌握铅笔素描的绘画要领并提高自身的素描造型意识,不仅适合那些希望轻松自学素描的读者阅读,也适合作为各美术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作者自幼学习绘画,后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造型艺术系,对艺术绘画有着很高的造诣,并一直从事绘画教育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至今已出版过多部畅销绘画技法教程

内页插图

目录

Contents目录
第1章 素描工具介绍
笔 6
铅笔 6
炭笔 6
炭精条 6
柳炭条 6
纸笔 6
自动铅笔 7
纸 7
素描纸 7
素描本 7
橡皮 7
硬橡皮 7
可塑橡皮 7
其他辅助工具 8
铅笔刀 8
卷笔袋 8
木质画板 8
速写板 8
图钉 8
夹子 8
胶带 8
木质画架 8
折叠画架 8
第2章素描基础
素描概论 10
素描的定义 10
素描的分类 10
持笔基础 10
横握 10
竖握 10
错误的持笔姿势 10
素描的技法 11
素描的颜色 11
颜色过渡 11
明度差异 11
线条的表现 11
线条的排列 11
水平与垂直排线 11
倾斜排线 11
疏密变化 11
明度变化 11
排线方法 12
单线排列 12
交叉排列 12
由深到浅 12
涂抹排列 12
涂抹 13
涂抹技法 13
涂抹的使用 13
光影原理 14
光影照射原理 14
光影形成原理 14
光影照射角度 14
基础透视15
透视法的意义 15
视平线 15
平行透视 15
视点 15
消失点 15
成角透视 15
构图原理17
素描静物的构图常识
单体与组合的关系
构图基础 17
素描静物的构图常识17
单体与组合的关系 18
构图基础 18
圆形构图 18
三角形构图 18
多边形构图 18
构图技巧18
三大面 19
五大调子 19
物体质感的表现20
固有色的表现 20
细节的刻画 20
绘画示范 20
第 3 章 素描组合静物
组合静物(一) 22
步骤全览 22
绘画要领 23
训练目的 23
完成图 117
组合静物(二) 118
步骤全览 118
绘画要领 119
训练目的 119
完成图 166
组合静物(三) 167
步骤全览 167
绘画要领 168
训练目的 168
完成图 182
组合静物(四) 183
步骤全览 183
绘画要领 184
训练目的 184
完成图 196
第 4 章 范例赏析与临摹
素描静物(一) 198
素描静物(二) 199
素描静物(三) 200
铅笔素描的诗意漫步:光影、形体与情感的深度对话 在艺术的广袤殿堂中,素描以其最纯粹、最原始的魅力,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它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而是艺术家捕捉瞬间、凝固情感、探索形体与光影奥秘的有力媒介。本书记载的,是一场关于铅笔素描艺术的深度探索,一次对静物写生的细致拆解,一次对视觉语言精妙运用的悉心梳理。 我们并非要从零开始,也并非要提供一套僵化的公式。本书的出发点,是对那些渴望提升素描技艺、理解素描背后逻辑的绘画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为深入的思考。它不是一套“秘籍”,而是通往理解的桥梁,是激发创造力的催化剂。我们将邀请您一同走进一个充满细节、充满变化的世界,在那里,每一根线条都承载着情感,每一块明暗都讲述着故事。 一、 铅笔的低语:工具的对话与技法的精炼 铅笔,这个看似平凡的工具,却是素描的灵魂所在。它的硬度、粗细、颜色深浅,都蕴含着无穷的潜力。本书将从铅笔的选择出发,深入探讨不同型号铅笔(如H、HB、B系列)的特性及其在画面中扮演的角色。我们不会满足于简单的“用B笔画暗部,H笔画亮部”的论断,而是会细致地剖析不同硬度铅笔在笔触、质感、以及表现力上的细微差异。例如,一支硬度适中的HB铅笔,如何在细腻的过渡中展现柔和的光泽?一支极软的B笔,又如何以饱满的笔触捕捉物体厚重的阴影,并赋予其生命力? 线,是素描的骨架。本书将对线条的运用进行系统性的解析。从起稿时的轻盈勾勒,到造型时的有力描绘,再到细节刻画时的精雕细琢,我们将探索线条的多种表现形式:流畅的曲线如何勾勒出物体的柔美弧度,短促的直线如何表现出物体的硬朗棱角,交叉的排线又如何构建出丰富的明暗层次。我们还将探讨不同排线方向和疏密程度对物体体积感、材质感以及空间感的塑造作用。例如,如何通过不同方向的排线来表现金属的冰冷光泽,或是如何用细腻的笔触叠加来模拟布料的柔软褶皱。 明暗,是素描的血肉。光影的运用是素描中最具魔力的部分。本书将深入研究光线是如何作用于物体,如何在物体表面形成高光、亮部、中部、暗部和反光的。我们将不仅仅是“涂黑”,而是要理解光线穿透、反射、吸收的物理过程,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对这些过程的观察和表现,来塑造物体的真实感和立体感。我们将学习如何捕捉那些微妙的灰阶变化,如何通过细致的明暗对比来区分不同材质的表面质感,例如,如何用细腻的过渡来表现玻璃的透明晶莹,又如何用强烈的明暗反差来刻画金属的反射光芒。我们还将探讨环境光、光源色等因素对明暗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来丰富画面的表现力。 二、 静物的对话:形体、结构与空间的深度解析 静物写生,是素描训练中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课题。然而,将平凡的物体组合提升为一幅引人入胜的素描作品,则需要对形体、结构和空间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本书将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静物组合为例,进行详细的解构分析。 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形”。每一个物体,无论是光滑的球体,还是棱角分明的几何体,亦或是形态各异的器皿,都拥有其独特的形体语言。本书将强调观察形体时,不仅要关注其表面的轮廓,更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结构。例如,一个苹果的圆形弧度,并非简单的圆,而是由多个不同曲率的表面构成;一个褶皱的布料,其形态的背后是力学原理的体现。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概括、简化和提炼,来抓住物体的基本形体,并在画面中准确地表现出来。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结构”。结构是物体能够成立的根本。对于静物中的瓶子、罐子、水果等,我们需要理解它们的内部构造、连接关系以及不同部分之间的比例。例如,一个花瓶的颈部、腹部和底座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如何影响其整体形态的?一个水果的切面,又是如何揭示其内部的纹理和结构?本书将通过讲解透视原理、比例关系以及节点连接,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物体结构更准确的认知。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通过对结构的理解,来准确地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和稳定感。 “空间”是静物画面的灵魂。三维的物体如何在一张二维的纸面上展现出立体感和纵深感?这离不开对空间关系的深入理解。本书将系统讲解空气透视、色彩透视(在素描中以明暗对比体现)、以及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如何共同营造出空间感。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调整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明暗对比和细节丰富程度,来引导观众的视线,感知到画面的深度。例如,画面前景的物体通常会比后景的物体更清晰、对比度更强,而远处的物体则会相对模糊、灰度更低。 三、 组合的和谐:构图、意境与情感的升华 静物组合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单个物体的精彩表现,更在于它们之间相互的呼应与和谐。本书将着重探讨如何进行富有表现力的构图。构图不是简单的“好看”,而是如何通过元素的安排,来引导观众的视线,突出主题,并传达情感。 我们将分析经典构图法则,如黄金分割、三分法、对称构图、不对称构图等,并探讨它们在静物写生中的实际运用。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将鼓励读者跳出刻板的法则,去探索更具个性的构图方式。如何通过物体的大小、形状、疏密、以及明暗的对比来打破画面沉闷?如何通过物体之间的摆放关系,来营造出故事感或意境?例如,一个倾倒的酒瓶,一个散落的水果,一组堆叠的书籍,都可以通过构图的巧妙安排,讲述一段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除了形式上的构图,本书还将引导读者关注画面的“意境”与“情感”。一幅优秀的静物素描,不仅仅是形体的描绘,更是艺术家对生活、对美的一种情感表达。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笔触的力度、线条的粗细、以及明暗的对比,来传达不同的情感。例如,轻柔的笔触和细腻的灰阶可以营造出宁静、柔和的氛围;而粗犷的线条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则可能表现出力量感或戏剧性。 我们将以一系列不同风格的静物组合为例,展示如何通过对光线、材质、形态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构图和笔触的精妙运用,来赋予画面生命力。无论是对古典写实的严谨追求,还是对现代表现力的探索,本书都将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素描的无限可能性。 四、 视角的拓展:从观察到表达的蜕变 本书的核心,并非提供一套“跟着做就能画好”的步骤,而是倡导一种“观察”与“思考”并重的学习方式。我们鼓励读者从被动的模仿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我们会引导读者去“读懂”画面,理解每一处线条、每一块明暗背后的意图。当您看到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时,不妨尝试去分析:作者是如何处理光线的?他运用了哪些线条技巧来表现材质?他的构图是如何引导你的视线?这种分析性的观察,是提升自身绘画能力的绝佳途径。 同时,本书也强调“自我表达”。素描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记录,而是艺术家内心的投射。在掌握了基础技法和理论之后,如何将个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融入画面,是迈向艺术创作的关键一步。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选择不同的静物题材,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本书的修订版,是在前一版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与梳理,力求在理论的严谨性与实践的可操作性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我们希望能帮助您在铅笔素描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用画笔描绘出内心的风景,用光影讲述属于您的故事。这场铅笔的诗意漫步,等待您的加入,共同探索那无尽的艺术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拥有一定绘画基础,但总觉得在静物素描方面停滞不前的画者,我怀着尝试的心态购买了《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我一直觉得,很多教程过于注重技法,而忽略了观察和思考。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我首先深入研究了关于“观察方法”的部分。作者强调了“读懂物体”的重要性,而不是简单地“照抄”。他引导读者如何去分析物体的基本形体、结构、比例、光影关系,甚至思考物体的材质和年代。这种分析性的观察方法,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画不像,不是因为技法不行,而是因为观察不够深入。例如,书中对一个老旧的铜壶的解析,作者不仅分析了它的几何体构成,还深入探讨了铜锈的质感、金属的光泽衰退、以及因为年代久远而产生的细微变形。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绘画习惯,是否过于流于表面,缺乏对对象本质的理解。另外,关于“笔触的运用与变化”的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提倡单一的笔触,而是强调要根据物体的不同属性,灵活运用干、湿、粗、细、轻、重等多种笔触,去表现不同的体积感、肌理感和氛围感。他详细地展示了如何用短促的笔触来表现粗糙的表面,如何用流畅的笔触来表现光滑的表面,以及如何通过笔触的叠加来营造深邃的阴影。这让我觉得,素描的笔触不再是简单的线条堆砌,而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评分

我是一名喜欢在闲暇时间进行艺术创作的都市白领,之前也尝试过一些绘画的零基础教程,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这本书,则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我最看重的是书中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它从最基础的素描工具介绍开始,到最基本的几何体练习,再到简单的物体组合,最后才过渡到复杂的组合静物。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方式,让我这个绘画初学者感到非常安心,不会因为一开始的难度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透视基础”的讲解,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示,把抽象的透视原理变得非常容易理解。我过去对透视一直是一知半解,总是在画物体时显得比例失调。这本书则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观察和测量,来准确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变化,让画面更加严谨。此外,关于“明暗关系与体积塑造”的章节,作者也做了非常细致的讲解。他通过大量的案例,演示了如何利用光线来区分物体的明暗,以及如何通过细致的排线和提擦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针对不同材质的物体,给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比如如何表现光滑的金属的反光,如何表现粗糙的木纹的质感等等。这些详细的指导,让我感觉就像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我一样。

评分

我是一名退休的教师,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就是能够系统地学习素描。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购买了这本《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作为一名老年学习者,我最看重的是书籍的易懂性和指导性。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符合我的需求。我最先学习的是“基础线条练习”和“几何体训练”的章节。这些基础练习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建立起对手的控制能力,以及对基本形体的认知。书中用大量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线条的走向、力度和粗细变化,让我能够有效地锻炼手臂和手腕的协调性。接下来,我被“静物组合的构图原则”所吸引。过去我总是随心所欲地摆放物体,导致画面显得杂乱无章。这本书则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构图方法,比如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三角形构图”等原则,来安排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从而让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稳定。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虚实对比”的讲解,如何通过清晰地刻画主体,而将背景或辅助物体适当地模糊处理,从而突出主体,并营造出空间纵深感。这让我觉得,素描的构图不仅仅是把东西画上去,更是要讲究艺术的取舍。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旅行,并且喜欢在旅途中用速写记录生活的人。虽然我的速写风格比较写意,但我一直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素描的本质,从而让我的速写更有力量。《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最开始被书中对“观察角度与透视变化”的讲解所吸引。作者强调,在进行素描创作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物体的“观看角度”,以及由此产生的“透视变化”。他通过大量的图例,演示了同一个物体,在不同角度下,其形状、比例和透视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速写之所以显得“不够真实”,是因为我没有准确地捕捉到物体的透视关系。此外,关于“笔触的叙事性”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作者不仅仅把笔触当作是一种技法,更看作是一种“语言”,用不同的笔触去表达物体的“情感”和“故事”。比如,在描绘一个老旧的物件时,作者如何运用粗糙、断续的笔触来表现其岁月的痕迹;在描绘一个新鲜的水果时,作者又如何运用流畅、细腻的笔触来表现其鲜嫩欲滴的感觉。这让我开始思考,我的速写是否也能通过笔触的变化,来传递更多的情感信息。

评分

作为一名对素描艺术一直充满兴趣,但苦于找不到系统学习途径的爱好者,我最近入手了这本《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清晰详尽的目录,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我最开始关注的是关于“光影与体积”的章节。我一直觉得素描中最难掌握的就是如何用铅笔线条去表现物体真实的立体感,以及光线照射下产生的明暗变化。书里用大量的图例,从最基础的光源方向、受光面、背光面、投影,到更复杂的反光、遮光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陈述,而是通过一步步的绘画过程演示,将抽象的光影原理具象化。比如,在描绘一个玻璃杯时,书中详细地展示了如何通过不同深浅的线条和明暗过渡来表现玻璃的晶莹剔透和内部折射的光线。我还特别留意了关于“材质表现”的部分。不同材质的物体,比如金属、布料、陶瓷、木材,它们表面的光泽、纹理、质感都截然不同,用同样的笔触去描绘是无法区分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用多种笔法和技巧,生动地展现了不同材质的特性。例如,描绘光滑的金属表面时,如何运用干净利落的线条和高光来表现其冰冷的光泽;描绘柔软的布料时,如何通过细腻的排线和褶皱的刻画来表现其蓬松的触感。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素描不仅仅是“画得像”,更是“画出质感”。

评分

我是一名在广告行业工作的创意人员,虽然日常工作与绘画关系不大,但我一直对视觉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通过绘画来放松和表达自己。在众多的素描书籍中,我选择了《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主要是被它的“超精解析”所吸引。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系统地提升我在素描方面的能力。我最先被吸引的是书中对“光影的深度解析”。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哪里亮哪里暗”的表面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光线的性质、光源的类型(比如点光源、面光源),以及不同光线照射下,物体所呈现出的微妙变化。我尤其喜欢关于“环境色”和“固有色”的讲解,作者如何通过观察和推断,来理解不同颜色物体在光线下的色彩倾向,以及周围环境对物体颜色的影响。这一点对于我理解色彩的微妙之处,以及在黑白灰的素描中如何去表现色彩的微妙差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关于“不同材质的笔触表现”的部分,也让我大开眼界。例如,在描绘光滑的金属时,作者如何运用干净利落的线条和强烈的反光来表现其冰冷坚硬的质感;在描绘柔软的布料时,作者如何运用细腻的排线和丰富的层次来表现其蓬松的触感。这些精细的技法演示,让我觉得素描不仅仅是线条的勾勒,更是一种对物体质感的精准捕捉。

评分

我是一名平面设计师,经常需要用到各种插画和手绘素材。虽然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数字绘画,但我一直觉得扎实的素描基础是所有视觉艺术的基石。《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温习和提升的机会。我最先深入研究的是关于“体积塑造的原理”的章节。作者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通过明暗层次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比如如何运用“高光”、“亮面”、“灰面”、“暗面”、“反光”和“投影”这几个关键元素,来营造出物体立体的感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反光”的讲解,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忽略反光,但恰恰是反光的细腻处理,才能让物体的质感更加真实。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演示了如何捕捉物体之间的反光,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线条和明暗变化来表现这些反光。此外,关于“材质的表现手法”的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用不同的笔触和技巧,生动地展现了金属的冰冷光泽、布料的柔软褶皱、木材的粗糙纹理、以及陶瓷的温润质感。这对于我今后在数字绘画中,需要模拟不同材质的表面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

评分

我是一名刚开始接触素描的大学美术生,在准备校考的过程中,我们老师推荐了这本《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坦白说,最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标题非常直接,而且“修订版”的字样也让我觉得内容会更加完善和有针对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先攻克的是关于“构图与空间感”的章节。我常常在画组合静物时,感觉画面杂乱无章,缺乏整体的和谐感,也难以营造出深远的视觉效果。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它详细讲解了黄金分割、三分法等构图原则,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根据被画对象的特点,巧妙地安排物体的疏密、大小、远近关系,从而让画面既有视觉焦点,又不失层次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虚实结合”的讲解,作者是如何通过清晰地刻画主体,而将背景或辅助物体适当地模糊处理,从而突出主体,并营造出空间纵深感的。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解决了长期以来我画面“平”的问题。此外,关于“透视原理”的讲解也十分到位。书中不仅解释了单点透视、两点透视等基本概念,还结合实际的静物组合,演示了如何准确地运用透视法则,让物体在画面中显得真实可信,而不是“漂浮”或“变形”。这对于我今后独立进行创作,把握画面的整体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评分

我是一名业余的插画爱好者,一直梦想着能画出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在众多的绘画书籍中,《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以其“超精解析”的特点吸引了我。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掌握素描的技巧。我最先深入研究的是书中关于“形体结构与比例的准确性”的讲解。作者强调,素描不仅仅是对物体表面的描绘,更是对物体内在结构的理解。他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将复杂的物体分解成基本的几何形体,以及如何通过准确的比例关系,来搭建起物体的基本骨骼。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描绘一个复杂的组合静物时,作者如何一步步地分析每个物体的基本形体,再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而和谐的整体。这让我意识到,要想画出逼真的物体,首先必须对它的“骨骼”和“肌肉”有清晰的认识。此外,关于“光影与体积的微妙变化”的章节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者不仅仅讲解了基本的明暗关系,还深入探讨了光线穿透物体时产生的丰富色彩变化,以及不同材质表面对光线的不同反射。这让我意识到,素描的魅力在于对光影细微之处的捕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微妙的变化来塑造物体的立体感。

评分

作为一个喜欢挑战自我,并且对写实主义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最近入手了《无师自通4:铅笔素描组合静物超精解析(修订版)》。我一直觉得,要画出逼真的静物,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细节的捕捉和对整体的把握。这本书在这两个方面都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我首先被书中对“细节刻画”的严谨态度所吸引。作者在描绘每一个物体时,都会放大局部,深入讲解纹理、接缝、划痕,甚至是物体表面细微的灰尘和污渍。例如,在描绘一个旧的皮箱时,书中细致地展示了如何通过不同的笔触和线条来表现皮革的磨损、褶皱、以及金属锁扣的锈迹。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看到了写实素描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也非常喜欢书中关于“整体观察与画面协调性”的讲解。作者强调,在描绘每一个局部之前,都要先对整个画面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包括物体的摆放、光线的方向、以及整体的明暗调子。他演示了如何通过统一的笔触和色调,来让画面中的各个物体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我过去常常在画局部时过于投入,而忽略了整体效果。这本书则让我意识到,细节的精彩表现,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画面的整体。

评分

很不错,非常适合零基础自学爱好者

评分

收到书了很满意

评分

适合初学者打好基本功

评分

收到书了很满意

评分

收到书了很满意

评分

不适合我吧!!还是网上图多些。

评分

不适合我吧!!还是网上图多些。

评分

收到书了很满意

评分

不适合我吧!!还是网上图多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