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基础医学概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正常人体形态学、中篇为正常人体机能学、下篇为人体疾病学基础,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内容。其编写特色如下:
1.遵循医学规律,精编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融合性,对基础医学各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优化和有机融合,淡化课程内容间的界线,减少各学科知识的重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论述严谨,学有所用。注重教材的"三基""五性",编写力求科学规范、文字逻辑性强,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强化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形态特征、生理现象、病原病因、病理变化等基础知识,使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得到完整、系统、必要的医学知识教育,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联系临床,学有所用。
3.插图精美,图文并茂。结合教材编写内容,制作、插入大量的彩色图像(模式图、线条图、仿真图、镜下图、示意图、原理图、流程图、照片等),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并对图中主要结构加以注释,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记忆。
4.三大模块,便于教学。编写内容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学时、不同需求的教学应用,各篇重点阐述了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便教学所用。教学注重吐故纳新,适当介绍目前基础医学领域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学生开拓更广泛的学习空间。
5.教材中的专业名词用黑体字标出。书后附有索引,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查阅,同时为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6.配套数字化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一、基础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二、基础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基础医学的分支学科
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上篇 正常人体形态学
第一章 细胞与组织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细胞的大小与形态
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第二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膜
二、细胞质
三、细胞核
第三节 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的增殖方式
二、细胞的增殖周期
三、减数分裂和配子发生
四、细胞增殖与肿瘤
五、干细胞
第四节 基本组织
一、上皮组织
二、结缔组织
三、肌组织
四、神经组织
第:章器官与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人体的组成及分部
二、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
第二节 运动系统
一、骨
二、骨连结
三、各部骨及其连结
四、骨骼肌
第三节 消化系统
一、消化管
二、消化腺
第四节 呼吸系统
一、呼吸道
二、肺
三、胸膜与纵隔
第五节 泌尿系统
一、肾
二、输尿管
三、膀胱
四、尿道
第六节 生殖系统
一、男性生殖系统
二、女性生殖系统
第七节 循环系统
一、心脏
二、血管
三、淋巴系统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
一、甲状腺
二、甲状旁腺
三、肾上腺
四、垂体
五、松果体
第九节 感觉器官
一、视器
二、前庭蜗器
第十节 神经系统
一、概述
二、脊髓和脊神经
三、脑和脑神经
四、内脏神经系统
五、神经系统的主要传导通路
第三章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殖细胞的发生、成熟和受精
一、精子和卵子的发生、成熟
二、受精
三、试管婴儿
第三节 胚胎早期发育
一、卵裂、植入
二、胚层的形成
三、胚层的分化
四、胚胎外形的变化
五、胚胎龄及预产期的推算
第四节 胎膜和胎盘
一、胎膜
二、胎盘
第五节 双眙、多胎和联胎
一、双胎
二、多胎
三、联胎
第六节 先天性畸形
一、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
二、致畸敏感期
三、先天性畸形的预防
中篇 正常人体机能学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五、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节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二、核酸的种类
三、核酸的一级结构
四、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五、核酸的合成
第三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
一、酶的分子结构
二、酶的分类
三、酶的功能
第五章 物质代谢
第一节 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
二、糖的分解代谢
三、糖原代谢
四、糖异生作用
第二节 脂类代谢
一、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二、甘油三酯代谢
三、胆固醇代谢
第三节 核苷酸代谢
一、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三、核苷酸的抗代谢物
第四节 氨基酸的代谢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
下篇 人体疾病学基础
前言/序言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基础医学概论》,是根据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宏观指导下,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建设、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及高等医药院校联合编写的、供医学相关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
《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贯通基础医学各学科的综合性极强的医学课程,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教材编写人员均来自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知识面广,责任心强,专业基本功扎实;编写中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原则,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于一体。本教材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为正常人体形态学、中篇为正常人体机能学、下篇为人体疾病学基础,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内容。其编写特色如下:
1.遵循医学规律,精编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融合性,对基础医学各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优化和有机融合,淡化课程内容间的界线,减少各学科知识的重复,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论述严谨,学有所用。注重教材的“三基”“五性”,编写力求科学规范、文字逻辑性强,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强化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形态特征、生理现象、病原病因、病理变化等基础知识,使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得到完整、系统、必要的医学知识教育,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联系临床,学有所用。
3.插图精美,图文并茂。结合教材编写内容,制作、插入大量的彩色图像(模式图、线条图、仿真图、镜下图、示意图、原理图、流程图、照片等),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并对图中主要结构加以注释,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记忆。
4.三大模块,便于教学。编写内容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学时、不同需求的教学应用,各篇重点阐述了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便教学所用。教学注重吐故纳新,适当介绍目前基础医学领域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学生开拓更广泛的学习空间。
5.教材中的专业名词用黑体字标出。书后附有索引,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查阅,同时为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6.配套数字化教材。本教材数字化工作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资助展开的。该项目(编号GJYJS16126)由刘黎青具体负责,全体编委会成员共同参与完成。
本教材的编写分工:绪论及第三章由刘黎青编写;第一章第一、二节由刘向国编写,第三、四节由王媛编写;第二章第一、九、十节由金昌洙编写,第二、五节由刘润编写,第三、七节由王光辉编写,第四节由常加松编写,第六、八节由刘建春编写;第四章由张皓云、王艳杰编写;第五章由彭岳编写;第六章由王艳杰编写;第七章第一、七、九、十节由朱大诚编写,第二、三、四节由饶芳编写;第五、六、八节由蔡青编写;第八章由翟羽编写;第九章由蔡洪信编写;第十章第一、二、三节由王晓宁编写,第四、五节由杨玥编写;第十一、十二章由王谦编写;第十三、十四章由范婕编写;第十五章第一、二、四节由郭军鹏编写,第三节由王谦编写。
《现代医学基础》 本书概述 《现代医学基础》是一部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医学入门教材,旨在为初学者构建坚实的现代医学知识体系。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前沿成果,对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原则等核心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内容涵盖了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各个层面,从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同时,本书也对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及基本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了介绍,为后续更深入的医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特色 1. 体系完整,内容精炼: 本书严格遵循医学教育的学科设置,涵盖了基础医学中的主要分支,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并通过整合性的视角,展现了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确保内容全面性的同时,力求精炼,避免冗余,使读者能够高效地获取核心知识。 2.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 本书配有大量高质量的插图、图表和照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体结构、生理过程和病理变化。这些视觉辅助材料能够有效帮助读者克服抽象概念的理解障碍,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医学影像和模型联系起来,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3. 科学严谨,更新及时: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内容严格依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前沿性。对于一些快速发展的领域,如分子生物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本书也进行了重点介绍。 4. 强调能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读者的科学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通过引导读者思考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理解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为将来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打下基础。本书也关注医学伦理、人文关怀等重要议题,体现了现代医学的整体观。 主要内容 本书共分为若干个主要章节,逐一展开对现代医学核心知识的介绍: 第一部分:人体结构基础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以及遗传的基本规律,为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奠定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 阐述人体各种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受精卵发育形成完整人体的过程,揭示了人体从整体到部分、从微观到宏观的结构形成。 人体解剖学: 详细介绍人体各大系统的宏观和微观解剖结构,包括骨骼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系统以及感觉器官等。本书通过清晰的图示和准确的描述,帮助读者建立立体的空间认知。 第二部分:人体生理功能 生理学: 深入探讨人体各个系统在正常状态下的生理功能,包括物质代谢、能量转换、神经调节、体液平衡、免疫应答、感觉与运动等。本书强调各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与整体调节,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奥秘。 第三部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病理学: 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基本规律,以及疾病在组织、器官、系统层面引起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重点介绍各种常见的病理过程,如炎症、损伤、水肿、肿瘤、缺氧、循环障碍等,使读者理解疾病的本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介绍致病微生物的形态、致病性、传播途径以及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为理解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寄生虫学: 介绍常见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以及预防控制方法。 第四部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基础 药理学: 介绍药物的基本作用原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常见药物的分类、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为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诊断学基础: 介绍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常用技术,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使读者掌握疾病诊断的基本思路。 外科学基础: 介绍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常用手术原则、无菌技术及术后处理等,为理解外科治疗提供基础。 适用对象 本书适用于医学院校各专业低年级本科生、专科生,以及对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有需求的广大读者,包括但不限于: 医学类院校学生: 作为入门教材,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等医药院校教师: 提供教学参考和教研素材。 临床医务人员: 用于知识巩固和更新。 对医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帮助了解自身健康和疾病的相关知识。 结语 《现代医学基础》是一扇通往丰富多彩的医学世界的大门。本书力求以最清晰、最系统的方式,为读者呈现现代医学的宏伟蓝图,激发对生命科学的探索热情,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建立起对现代医学的深刻理解,为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或深化医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