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医学影像学读片诊断图谱:骨肌分册》为一套内容全面实用,读者群广泛的指导日常影像诊断工作的图书;《医学影像学读片诊断图谱:骨肌分册》由全国近40家大学附院专家共同精诚合作、知名前辈审稿把关,具有很强影响力。
《医学影像学读片诊断图谱:骨肌分册》分为三部分,第1部分:以新断层解剖和影像所见为依据,对每一系统的组织和器官进行详细的解剖表述,使读者方便学习和复习影像诊断的基础知识;图片选择典型层面、标注所有重要结构,简洁明了,构架完整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对每一系统的读片方法和分析诊断思路进行讲解,使读者学习到正确的、直接的、全面的、详尽的读片方法和诊断思路;第三部分:对每一疾病总结归纳诊断要点,便于读者掌握和理解。同时配备典型的疾病图片,指导学习。并辅以接近的鉴别诊断,扩大诊断思路。从基础解剖、读片方法、诊断思路、疾病诊断要点、典型图片和鉴别诊断环环相扣,为读者打造了完整、全面学习的影像诊断指导图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骨关节正常影像表现与变异
第一节 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
第二节 骨关节正常CT表现
第三节 骨关节正常MRI表现
第四节 骨关节常见变异
第二章 骨关节发育畸形
第一节 四肢畸形
第二节 躯干骨畸形
第三章 骨关节发育障碍
第一节 软骨发育不全
第二节 石骨症
第三节 成骨不全
第四节 颅锁骨发育异常
第五节 马方综合征
第六节 神经纤维瘤病
第四章 常染色体畸变综合征
第一节 三染色体综合征
第二节 猫叫综合征
第五章 黏多糖贮积症
第一节 黏多糖贮积症I型
第二节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
第三节 黏多糖贮积症Ⅳ型
第六章 骨与关节创伤
第一节 创伤性骨折
第二节 应力性骨折
第三节 病理性骨折
第四节 关节创伤
第七章 骨坏死与骨软骨病
第一节 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
第二节 股骨头缺血坏死
第三节 剥脱性骨软骨炎
第四节 骨梗死
第五节 腕月骨缺血坏死
第六节 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第八章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第二节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第三节 化脓性关节炎
第四节 化脓性脊椎炎
第九章 骨关节结核
第一节 脊椎结核
第二节 关节结核
第三节 骨结核
第十章 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第一节 骨瘤
第二节 骨样骨瘤
第三节 骨母细胞瘤
第四节 骨肉瘤
第五节 骨软骨瘤
第六节 内生软骨瘤
第七节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第八节 软骨母细胞瘤
第九节 软骨肉瘤
第十节 骨化性纤维瘤
第十一节 非骨化性纤维瘤
第十二节 韧带样纤维瘤
第十三节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第十四节 骨血管瘤
第十五节 骨脂肪瘤
第十六节 多发性骨髓瘤
第十七节 单发浆细胞瘤
……
第十一章 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十二章 内分泌性骨病
第十三章 慢性关节病
第十四章 脊椎病变
第十五章 软组织病变
前言/序言
2009年我作为引进人才从河北医科大学到了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从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的参与者转变为负责者,对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关注和思考也多了起来。尽管医学影像学的本科及7年制、8年制的教材都编写的很好,并配备了相应的图片光盘,但由于受到教学大纲的课时限制,教材中病例图片较少。学生们通过光盘学习的频率很低,甚至相当多的学生直到课程结束,那张配套的图片光盘也从来没有打开过,这种现象在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中更是普遍存在。通过纸质教材学习仍是大多数学生的首选,与同学们交流过程中也体会到同学们对相关教学辅导用书的渴望。为了对教学工作尽一点微薄之力,产生了编写一本配套教材的想法。
这种想法得到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影像科王霄英主任的支持,在2010年济南的全国放射年会期间,王霄英主任将此想法与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们探讨,得到了宋彬主任及多数委员的赞同。于是此项工作出乎意料地变成了全国青年放射委员的一个集体活动,委员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自选内容,经过整合和微调后开始编写。当时的设想是以本科教材及7、8年制教材的目录为基础,对教材中涉及的疾病按照每个病种一套典型图片的体量,以典型图片、简要病史、图片说明、诊断要点和相近的鉴别诊断进行组织材料,力求简洁明了,便于学习和使用。
编写工作得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支持,并列入出版计划。姚冰编审认真细致地审阅了编写的各项事宜,对编写做了非常重要的建议和重大的编写调整,将原来的《医学影像学诊断图谱》变成了《医学影像学读片诊断图谱——头颈分册》《医学影像学读片诊断图谱——胸部分册》《医学影像学读片诊断图谱——腹部分册》《医学影像学读片诊断图谱——骨肌分册》四本一套的丛书,并将读者范围从医学生扩展到住院医师和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提升了图书的使用价值。编写内容也相应做了适当的扩充。
在编写过程中,由于人员众多,编写工作的协调变得十分困难,出版的周期较长,为此对及时完成书稿而不能见书的专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在统稿和修稿过程中,陈勇、张泽坤等医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编写工作得到了杭州师范大学的出版资助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由于水平有限,加上作者众多,缺点和差错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精准诊断,洞悉骨骼肌病变——《骨骼肌影像诊断图谱》 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影像学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骨骼肌系统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准确、及时的影像学解读,往往是决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prognosis 的关键。然而,骨骼肌系统解剖结构的复杂性、病变的多样性,以及影像表现的细微差异,常常给临床医生带来挑战。一本全面、系统、图文并茂的影像学参考书,对于提升诊断的精准度和效率至关重要。 《骨骼肌影像诊断图谱》正是这样一本为骨骼肌疾病的诊断而生的权威著作。本书汇聚了众多经验丰富的影像学专家和临床医生的智慧与心血,旨在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且易于理解的骨骼肌影像诊断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个诊断的思维导图,帮助读者从纷繁复杂的影像表现中,抽丝剥茧,直击病灶。 内容概览:体系化、立体化呈现骨骼肌影像诊断 本书的内容编排,以其严谨的科学体系和清晰的逻辑结构,力求将骨骼肌影像诊断的知识体系完整地呈现给读者。我们深知,骨骼肌系统的结构复杂,病变类型繁多,因此,本书在内容设计上,采取了体系化、立体化的编排方式,覆盖了骨骼肌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的方方面面。 一、解剖基础与影像对应: 任何精准的诊断都离不开扎实的解剖学基础。本书的开篇,首先详细阐述了骨骼肌系统的精细解剖学知识,包括骨骼、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血管等关键结构的定位、形态、毗邻关系等。更重要的是,本书将这些解剖结构与其在各种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如X线、CT、MRI、超声)进行了逐一对应和详细描述。 X线成像: 详细介绍X线在骨骼、关节及部分软组织病变中的应用,包括骨折、脱位、关节炎、骨肿瘤、骨质疏松等常见病变的影像特征,以及各种投照体位下的正常解剖表现。 CT成像: 深入解析CT在显示骨骼细节、钙化、骨髓病变、关节内结构以及部分软组织病变方面的优势,重点讲解不同层面的CT图像阅读技巧,以及增强CT在评估肿瘤、炎症等方面的应用。 MRI成像: 这是本书的重头戏之一。MRI在软组织分辨率上的巨大优势,使其成为骨骼肌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的“金标准”。本书将详细介绍T1WI、T2WI、STIR、DWI等序列在骨骼肌成像中的作用,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变,如肌腱损伤、韧带撕裂、肌肉撕裂、关节软骨损伤、滑膜病变、骨髓水肿、肿瘤等,提供详尽的MRI征象分析。 超声成像: 突出超声在评估浅表软组织、肌腱、滑膜囊、关节积液等方面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介绍动态超声在评估肌腱活动性和完整性方面的价值,以及在高频探头下的细微结构显示。 通过对不同影像模态下正常解剖结构的清晰呈现,读者可以建立起扎实的影像解剖基础,为后续的病变识别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常见病变的系统阐述: 在建立了影像解剖基础后,本书将重点聚焦于骨骼肌系统中各类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为了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本书将疾病按照解剖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划分,并逐一进行详尽的阐述。 创伤性病变: 骨折: 涵盖骨折的定义、分类、X线、CT、MRI下的影像表现,包括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骨不连、畸形愈合等。特别会强调骨折线、骨折移位、骨折类型(如嵌压性骨折、撕脱性骨折)的影像学评估。 关节损伤: 重点讲解关节脱位、半脱位、关节囊损伤、关节韧带损伤(如十字韧带、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撕裂、关节唇损伤等的MRI和超声表现。 软组织损伤: 包括肌肉撕裂(不同程度)、肌腱断裂、肌腱炎、肌腱周围炎、腱鞘囊肿、滑膜囊炎等的影像学诊断。 退行性与炎症性病变: 骨关节炎: 详述骨关节炎在X线、CT、MRI上的表现,如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软骨下囊性变、骨硬化等。 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炎症性关节病: 阐述其影像学特征,如关节滑膜增生、骨质侵蚀、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等。 肌腱炎与肌腱病: 详细描述肌腱钙化、肌腱增厚、肌腱信号改变的影像学征象。 滑膜炎与滑膜囊炎: 重点讲解滑膜增生、积液、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感染性病变: 骨髓炎: 详细介绍急性、慢性骨髓炎的X线、CT、MRI表现,如骨膜反应、骨质破坏、死骨形成、软组织脓肿等。 化脓性关节炎: 讲解关节积液、关节腔内异常信号、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等影像学征象。 软组织感染: 如蜂窝织炎、脓肿的MRI和超声表现。 肿瘤性病变: 良性肿瘤: 详述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纤维瘤、囊肿等良性骨肿瘤的影像学特点。 恶性肿瘤: 重点讲解骨肉瘤、尤文氏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等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骨质破坏类型、软组织侵犯、病灶边界、钙化、血供等。 转移瘤: 介绍骨骼转移瘤的常见部位、影像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 代谢性与先天性病变: 骨质疏松症: X线、CT在评估骨密度方面的作用,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 佝偻病、骨软化症: 介绍相关影像学表现。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X线、超声诊断。 其他先天性畸形: 如多指(趾)、并指(趾)等的影像学表现。 其他特殊病变: 风湿性疾病: 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详细介绍其在骨骼肌系统的影像学表现。 神经源性病变: 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重点阐述MRI和超声在神经受压诊断中的作用。 血管源性病变: 如血肿、动静脉畸形等。 三、影像图谱与病例分析: 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其海量的、高质量的影像学图片。每一章节都配有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涵盖了上述所有病变类型。这些图片,或来自临床实践中的真实病例,或通过精心制作的图示,都力求清晰、准确地反映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图文对照,直观易懂: 每幅图片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清晰地标示出病变部位、影像学征象、鉴别诊断要点等。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理解和记忆。 典型与非常规病例结合: 除了经典的典型病例,本书也收录了一些不常见但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拓宽读者的诊断视野,提高对疑难病例的诊治能力。 多模态影像对比: 对于同一病变,本书常常会呈现不同影像模态下的图像,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优劣势,以及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进行诊断。 循证案例分析: 书中精选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从影像学表现、临床信息、病理结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引导读者掌握从影像学线索到最终诊断的思维过程。 四、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 精准的诊断离不开清晰的诊断思路和准确的鉴别诊断。本书在讲解具体病变的同时,始终强调诊断思维的构建。 “象”与“病”的关联: 引导读者思考影像学征象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从而建立起“影像所见”与“疾病本质”之间的深刻联系。 鉴别诊断策略: 对于相似的影像学表现,本书会详细列出可能的鉴别诊断,并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影像学特征、临床信息、辅助检查等进行区分。 “排除法”与“肯定法”: 结合不同的临床情境,指导读者如何运用排除法缩小诊断范围,或运用肯定法确诊。 影像学报告的书写要点: 在病例分析部分,也会提示如何撰写规范、清晰、具有临床价值的影像学报告。 目标读者与应用价值: 《骨骼肌影像诊断图谱》是一本面向骨科医生、影像科医生、康复科医生、运动医学专家、放射科规培医师、医学院校学生等所有与骨骼肌系统疾病诊疗相关的专业人士的权威参考书。 为影像科医生提供: 一个全面、系统的影像解剖数据库和病变图谱,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漏诊、误诊。 为骨科医生提供: 详细的影像学证据支持,帮助其在术前评估、术中导航、术后随访等方面做出更精准的决策。 为其他临床医生提供: 对骨骼肌疾病影像学表现的深入了解,更好地解读影像报告,理解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为规培医师和学生提供: 一个学习骨骼肌影像诊断的优质平台,从基础到进阶,系统掌握相关知识。 结语: 骨骼肌系统的健康,关乎人体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精准的影像学诊断,是守护骨骼肌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骨骼肌影像诊断图谱》以其内容的权威性、结构的系统性、图谱的丰富性、分析的深度性,必将成为广大临床医生案头必备的参考工具。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每一位读者,更精准地洞悉骨骼肌的细微变化,更高效地诊断各类病变,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最有力的保障。这本图谱,是对医学知识的梳理与沉淀,是对临床实践的有力支撑,更是对患者健康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