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案例的形式对围婚期、未成年期、青壮年期、中老年期、全生命周期的保健及健康管理做了全面阐述,极具指导性。内容针对性强,契合临床,可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
本书为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程之一,以案例的形式,对围婚期、未成年期、青壮年期、中老年期、全生命周期的保健及健康管理做了全面阐述。其案例以患者到社区医院就诊为线索,分别从“情景案例”“开动脑筋”“脑力激荡”“思路拓展”等板块进行叙述,使学习者了解生命周期各时期人群的特点,以及需掌握的相应的诊断、治疗、干预、康复、随访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内涵。
本书可供社区医生、医学生参考使用。
唐红梅,女,医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上海健康医学院副校长。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先后担任医师,历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生辅导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科员、科长、副处长、研究生院副院长,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分管教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陈颖敏,女,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中心医院副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心电生理学专业组主任、院科研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起搏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上海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新加坡起搏电生理学会会员、美国心脏协会(ACC)会员。
第一章 婚育期保健 .................................................001
第一节 概述 ..............................................................001
第二节 婚前保健 ........................................................005
第三节 计划生育 ........................................................011
第四节 妊娠前妇女保健...............................................020
第五节 妊娠期妇女保健...............................................028
第六节 产褥期妇女保健...............................................037
第二章 未成年期保健..............................................046
第一节 概述...............................................................046
第二节 新生儿保健.....................................................053
第三节 婴幼儿保健.....................................................061
第四节 学龄前期保健..................................................072
第五节 学龄期保健.....................................................078
第六节 青春期保健.....................................................085
第三章 青壮年期保健..............................................095
第一节 概述...............................................................095
第二节 胆囊炎的健康管理............................................098
第三节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健康管理...............................107
第四节 颈椎病的健康管理............................................114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的健康管理.....................................122
第六节 食物中毒的健康管理........................................129
第七节 消化性溃疡的健康管理.....................................136
第八节 尿路感染的健康管理........................................146
第九节 代谢综合征的健康管理.....................................154
第十节 消瘦的健康管理...............................................161
第十一节 头晕的健康管理............................................170
第四章 中老年期保健..............................................179
第一节 概述...............................................................179
第二节 围绝经期妇女保健............................................186
第三节 肿瘤的健康管理...............................................196
第四节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203
第五节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212
第六节 冠心病的健康管理............................................226
第七节 脑卒中的健康管理............................................235
第八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管理...........................243
第九节 舒缓疗护.........................................................253
第五章 全生命周期保健...........................................259
第一节 概述...............................................................259
第二节 中医家庭病床..................................................265
第三节 西医家庭病床..................................................274
第四节 健康档案.........................................................282
第五节 膳食管理.........................................................299
第六节 戒烟管理.........................................................308
第七节 严重精神障碍的健康管理..................................318
第八节 艾滋病的健康管理............................................332
第九节 肺结核的健康管理............................................342
第十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349
第十一节 职业病防治..................................................355
第十二节 家庭医生服务制度........................................359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将在全国全面确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这项政策的出台,是解决各级医疗机构资源利用与配置极不均衡、患者负担与医保资金负荷日益加重的一剂良方。然而,这项政策要顺利实施,夯实基层医疗质量是前提,全国90多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才能有效、科学、合理地推行分级诊疗。
全科医生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与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然而,多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社区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
早在2010年,为加强基层全科人才培养,贯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发改社会〔2010〕561号)的精神,上海试行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全科医生开展围绕临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提高的规范化培训。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充分肯定“医教协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上海模式”,并向全国推广。2012年,上海健康医学院(原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选定嘉定区中心医院对原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乡村医生方向)的应届毕业生开展为期两年的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2015年,“3+2”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模式正式在全市推广,并在全国相关教育论坛上进行交流,得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的高度重视。
在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缺乏针对性培训教材,使得学员在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转归等知识点的学习上有一定难度。同时,对于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的教学培训也缺乏系统性;在社区课程培训中,基本侧重公共卫生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更多的联系实际现场的案例教学。因此,亟需为全科医生和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提供教材支撑,要在培训教材中做到临床知识的深入与基层岗位技能的有机结合,从助理全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及执业资格考试需求出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把基层、社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常见公共卫生问题作为教学重点,避免培训仅仅在理论层次上重复。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程——案例精编》是在对上海市7个郊区基层卫生工作中出现的常见病、多发病案例进行3年回顾性整理和筛选的基础上形成的标准案例,包括9个分册,按社区常见病诊治及辅助检查解析、慢性病管理、社区特殊人群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康复等内容进行分类。以案例为引导编写形成的规范化培训教材,可培养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的社区工作思维路径,帮助其熟知社区医疗工作流程,熟悉掌握并规范开展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接诊—诊断—处置—转诊—随访—康复等工作。
本套丛书在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健康医学院和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组织临床一线师资,在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和嘉定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通力合作下编写而成,是在长期的全科医生及助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带教工作中经验积累的一次总结和提炼,也是从无到有的一次创新。第一次编撰,书中难免存在许多不足,恳请广大读者惠予指正,使其更臻完善。
最近工作压力有点大,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扎实,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棘手的基层医疗问题时,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身边也有不少同行推荐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但说实话,看来看去都感觉缺了点什么,好像都不是那种能够直击痛点,又能提供实际操作指导的书籍。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把我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疑难杂症”都给梳理清楚,并且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的参考书。我期待的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罗列疾病名称和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能把一个个真实的病例,像抽丝剥茧一样,一层层地解析开来,让我看到医生是如何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到鉴别诊断,再到最终确诊和制定治疗计划的全过程。而且,最好能包含一些在基层医疗环境中,由于条件限制或者患者接受度等因素,所产生的特殊情况处理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提升临床诊疗水平,少走弯路,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案例解析”这类的书总是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书本上的案例距离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总是有那么一点偏差,或者处理方式过于理想化,不够接地气。我渴望的是那种能够反映真实基层工作场景的书,能够让我看到,在信息不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生是如何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临床思维和丰富的经验,做出最恰当的判断。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绝对是我工作中的“及时雨”。我特别期待它能覆盖到那些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程度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处理家属的质疑和焦虑,如何在紧迫的时间内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等等。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在我遇到困惑时,能够提供一份细致入微、条理清晰的“手术指南”,让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并且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最终提升自己应对复杂病情的信心和能力。
评分每次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病例,我总会反思自己的诊疗过程,希望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我非常渴望能够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出基层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并且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应对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疾病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关于“如何做”的指导。比如,当患者主诉模糊不清,或者存在多种合并症时,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限的检查和体格检查,逐步缩小诊断范围?在与患者沟通时,如何才能让他们理解并配合治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从这些实际工作场景出发,结合最新的医学进展,为我们提供清晰的指导。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样,循循善诱,逐步引导我们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无疑将是对我们工作的一大助力。
评分我一直认为,基层医疗的核心在于“全”和“精”。“全”意味着我们要能够应对各种各样的疾病,“精”则要求我们在面对常见病时,也要有深入的理解和精准的判断。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如何才能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我非常期待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梳理基层全科工作中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思路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局限于疾病的简单介绍,而是能够深入解析每一个案例背后的诊断逻辑、治疗选择的依据,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我特别希望它能涵盖一些在基层环境中,患者依从性不佳、或者家庭支持不足等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技巧。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将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成长,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启蒙手册”,让我能够更有底气地面对每一次临床挑战。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理清思路,提升临床决策能力的工具书。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能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把抽象的医学理论具象化,让我们这些基层医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我特别关注那些在基层医疗中非常普遍,但又容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的疾病,例如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或者多系统受累的情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针对这些情况,提供详实的分析,帮助我们掌握鉴别诊断的要点,以及在有限的检查条件下,如何做出最合理的推断。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关于药物使用、联合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实践经验,以及在基层医疗环境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和最高的依从性。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几个方面做得足够深入和到位,那它将是我的案头必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