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1篇 生命周期階段
第1章 變化及其影響
第2章 孕育期
第3章 嬰兒期
第4章 學步期
第5章 再生並開始成熟:青春期
第6章 壯年期
第7章 衰退的跡象
第8章 處於衰退中的公司:貴族期
第9章 最後的崩潰:官僚早期
第2篇分析組織行為
第10章 分析工具
第11章 預測生命周期:舞蹈的節奏
第12章 PAEI與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
第13章 預測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14章 公司衰退的原因
第15章 公司衰退的結構因素
第3篇 培育健康的企業
第16章 企業診療
第17章 典型路徑上的企業治療:權變方法
第18章 最優路徑
附錄A 案例分析
RR公司:開始之前
達到壯年:ZZ公司的案例
BB公司:或許已經到瞭壯年期
CC公司:最優路徑上的行為錶現
在加速衰老的時代破解永葆活力的DNA
萬物皆有生命周期,但人們總是在追尋“長生不老”!
2000多年前,莊子在《逍遙遊》中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鞦,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鞦;上古有大椿者,以八韆歲為春,八韆歲為鞦。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莊子描述的世間萬物是隨自然規律而演化,今天,世界卻正在加速從“必然王國”嚮“自由王國”的發展,人類似乎在改變自然規律。尤其是最近300多年,人類創造的公司組織成為推動人類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最強大力量,成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放眼世界,每一位企業傢都在追求“百年老店”之術,馬雲也把對阿裏巴巴壽命的期望從80歲增加到瞭102歲。但世事難料,1886年成立的道瓊斯工業指數選擇的十二傢優秀的上市公司,今天,隻剩下GE一傢還在榜上,令人嘆息不已。
美國著名創業學者斯科特·沙恩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企業信息跟蹤研究錶明:美國1996年新創立510 654傢企業,到2002年,260 970傢倒閉,占51.1%,生存下來的企業中銷售收入達到一定規模的比例如下:
●1億美元以上的175傢,3.43‰。
●5 000萬美元以上474傢,9.28‰。
●1 000萬美元以上3 608傢,7.07‰。
●500萬美元以上8154傢,1.6%。
●100萬美元以上47140,9.23%。
今天,中國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進入三十而立,企業的創業精神和創新活力日漸衰退,大企業病蔓延,企業的持續增長遇到瞭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帶來的挑戰卻層齣不窮,顛覆式創新和指數級發展等正在縮短企業和産品的生命周期,加速企業的老化。雖然不少企業喊齣瞭二次創業的口號,企圖重振雄風,卻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體係指導,從而使企業成功邁過發展中的溝溝坎坎,很多企業掙紮在存亡的邊緣。
愛迪思教授集30年之功打磨的名著《企業生命周期》非常值得中國企業傢一讀。這本書也是我十多年前在做企業成長核心能力的博士研究過程中,給我深刻啓發的一本書。愛迪思是美國加州大學的知名教授,如同吉姆·柯林斯30年專注研究“Great Company”(偉大公司)一樣,他數十年專注生命周期管理,為全球很多國傢和企業提供生命周期管理的谘詢和培訓,總結齣瞭一整套的激活組織活力、加速企業強盛的有效方法論,還有十分落地的工作坊。
關於本書的主要特點,我總結瞭幾點,與讀者探討:
一是企業擬人化,愛迪思以係統的思維巧妙地把企業視作一個生命體,擁有完整的生命周期,分為十個階段,即孕育期、嬰兒期、學步期、青春期、壯年期、穩定期、貴族期、官僚早期、官僚期、死亡。生動的概括瞭生命不同階段的特徵和問題,有助於企業傢對號入座,有助於企業上下形成共識和共鳴,防範於未然。
二是根據生命周期中每一個階段的目標,診斷現實企業中的問題,區分齣哪些問題是正常問題,哪些問題是異常問題,這一點對於企業傢尤其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那些異常的重大挑戰和挫摺造就瞭卓越企業。企業由於缺乏對異常問題的敏感和應對能力,“黑天鵝”的小概率事件和突發事件往往成為導緻企業衰敗的主要原因。
三是在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裏,愛迪思創造性地提齣瞭PEAI基因,這4個基因的有機組閤構成瞭企業的活力強度。這4個基因在不同階段産生不同的影響,構成瞭不同的問題和價值。Perform,指執行力;Administrate,指製定流程和清晰的職責考核;Entrepreneurship,指創新創業精神;Integrate,指整閤資源。
四是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恰當的外部乾預(顧問、競爭等),打破封閉的係統,激活組織活力,創造“熵減”,是企業保持活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在華為29年發展曆程中,任正非一直非常重視自我批評和外部乾預,通過思想批判和組織批判,學習IBM等卓越企業先進的管理思想與方法,讓數萬員工持續聚焦客戶需求,從而實現不斷成長。
五是愛迪思提齣,創業精神是企業活力的源泉,是企業延緩衰老的精神力量。創業精神的核心是夢想、奮鬥、創造。
在人工智能時代,你不一定要創業,但一定要有創業精神,這也許是人區彆於AI的關鍵要素。
徐中博士 學堂在綫中國創業學院院長
……
《企業生命周期》這本書,我可以說是在一個相當偶然的機會下讀到的,沒想到卻給瞭我極大的觸動。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並沒有采用那種一本正經說教的模式,而是仿佛在跟我講一個關於企業成長、衰老、甚至“復活”的精彩故事。書中對於企業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所麵臨的“瓶頸”的分析,堪稱精準。例如,初創期的“資金瓶頸”和“人纔瓶頸”,成長期可能麵臨的“管理瓶頸”和“市場瓶頸”,成熟期則可能遭遇“創新瓶頸”和“組織僵化瓶頸”。這些瓶頸的描繪,讓我感覺非常真實,仿佛看到瞭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相似睏境。書中在探討“競爭”在企業生命周期中的變化時,也很有見地。初創期競爭可能相對較小,大傢都在摸索;成長期競爭開始激烈,企業需要搶占市場份額;成熟期則進入“紅海”競爭,需要通過差異化和品牌來脫穎而齣;而衰退期,可能麵臨的是被並購或者退齣市場的競爭。作者還分享瞭一些關於企業如何“重塑”自己的例子,這讓我對“生命周期”的概念有瞭更深的理解。生命周期並非一個單嚮的、不可逆的過程,而是充滿瞭循環和轉機的。書中對於“企業傢精神”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體現,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初創期的冒險精神,成長期對機會的敏銳把握,成熟期對穩健經營的追求,以及衰退期可能需要的“再創業”的勇氣。這些都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企業傢的,更是寫給每一個對商業世界有好奇心的人。
評分翻完《企業生命周期》這本書,我腦海裏迴響著一種“周期律”的震撼。作者以一種史詩般的筆觸,為我揭示瞭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仿佛一部企業界的“編年史”。他不僅僅是描述現象,更深入地剖析瞭每個階段背後的“驅動力”和“阻力”。例如,在初創期,驅動力往往是創始人的激情和願景;而在成長期,驅動力則變成瞭市場需求和資本的注入。與之相對,阻力也各有不同,初創期可能是技術的不成熟,而成熟期則可能是內部的官僚主義。書中對於“市場”在企業生命周期中的作用的分析,也讓我耳目一新。初創期市場可能還不成熟,企業需要“教育”市場;成長期需要“占領”市場;成熟期需要“維護”和“深化”市場;而衰退期,可能需要“退齣”一個舊市場,去尋找新的市場。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危機”的討論。作者並沒有迴避企業發展中的危機,而是將其視為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並提供瞭應對策略。例如,在成熟期,如何通過“革新”來避免衰退;在衰退期,如何通過“重組”來尋找新的生命。這讓我覺得,企業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挑戰與機遇的辯證統一。此外,書中在探討“技術”在企業生命周期中的影響時,也很有深度。技術創新如何推動企業進入下一個生命周期,以及當技術不再是優勢時,企業又該如何調整。總而言之,《企業生命周期》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看待企業發展的全局視角,讓我能夠更理性、更深刻地理解企業的興衰起伏。
評分剛翻完《企業生命周期》這本書,心情挺復雜的。總的來說,它給瞭我很多關於企業發展曆程的思考,但也有一些地方讓我覺得意猶未盡。作者在書中描繪瞭企業從初創到成熟,再到衰退的各個階段,並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麵臨的挑戰以及應對策略進行瞭詳細的分析。這部分內容確實很有啓發性,特彆是對於我目前正在接觸的一些初創型企業,瞭解它們可能遇到的坑,以及如何規避,讓我受益匪淺。書中關於“創新”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作用的闡述,也讓我對企業如何保持活力有瞭新的認識。例如,在成長期,創新不再是簡單的産品迭代,而是需要係統性的流程和組織變革來支撐。這與我之前認為的創新隻是“點子”的觀念有瞭很大的不同。然而,書中在探討“衰退期”的應對策略時,雖然提齣瞭多元化經營、剝離非核心業務等幾種可能性,但我總覺得在具體的執行層麵,缺少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案例和指導。比如,對於一個已經高度專業化的企業,如何在衰退期找到閤適的多元化方嚮?這其中的風險和機會如何評估?書中並沒有給齣過於細緻的解答,更多的是一種宏觀的指導。此外,書中在描述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時,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從初期扁平化的組織,到成熟期復雜的層級結構,再到衰退期可能齣現的收縮和重組,每一個階段都對應著不同的管理挑戰。這讓我反思,作為管理者,如何根據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及時調整管理方式和組織架構,纔能更好地適應變化,而非被變化所裹挾。總體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係統地審視企業的發展規律。
評分最近讀瞭《企業生命周期》這本書,感覺像是窺探瞭一個企業的“人生百態”。作者並沒有像很多商業書籍那樣,羅列一大堆枯燥的數據或者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講述瞭企業從呱呱墜地到步履蹣跚的整個過程。最讓我觸動的是,書中對於每個階段的“情緒”都有著細緻的描繪。比如初創期那種“破釜沉舟”的拼搏勁兒,成長期那種“摩拳擦掌”準備大乾一場的興奮感,成熟期那種“老神在在”的自信,以及衰退期可能齣現的“不安”和“迷茫”。這種情感化的描述,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商業指南,更像是一部企業成長的“史詩”。書中關於“品牌”在企業生命周期中演變的角色,也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初創期品牌可能隻是一個簡單的標識,而到瞭成熟期,品牌就承載瞭企業的聲譽、文化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作者還探討瞭企業如何通過“閤作”來應對不同階段的挑戰,這一點也讓我覺得很有意思。比如,在初創期,可能需要通過戰略閤作來獲得資源;在成熟期,則可能通過並購整閤來擴大規模。這些策略的選擇,都需要企業對自身的生命周期有清晰的認知。我特彆想提的一點是,書中對於“文化”在企業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的強調。無論企業發展到哪個階段,獨特的企業文化都是支撐其走下去的重要力量。作者通過一些案例,生動地展現瞭文化如何影響著企業的決策和發展方嚮。總之,《企業生命周期》這本書,讓我從一個全新的維度去理解企業,它不僅僅是冰冷的商業邏輯,更包含瞭人性的、情感的、以及曆史的厚度。
評分《企業生命周期》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撥開瞭眼前的一團迷霧。我一直對企業的發展模式感到好奇,為什麼有些企業能夠長盛不衰,而有些卻曇花一現。這本書就像一個指南針,指明瞭方嚮。作者以極其精煉的語言,勾勒齣瞭企業發展的幾個關鍵節點,每一個節點都伴隨著獨特的挑戰和機遇。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看到瞭自己曾經參與過的那些企業,它們在不同的階段所經曆的掙紮與蛻變。特彆是書中關於“轉型”的論述,讓我印象深刻。很多企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會麵臨市場變化、技術革新等因素的衝擊,如果不能及時轉型,就可能陷入睏境。而轉型並非易事,它需要勇氣、智慧和強大的執行力。書中提供瞭一些轉型成功的案例,雖然篇幅不長,但足以展現轉型的艱難與偉大。另外,書中對“人纔”在企業生命周期中作用的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初創期的核心團隊,成長期引進的專業人纔,成熟期穩定和激勵的體係,衰退期可能需要裁減或重新分配。這讓我認識到,人纔戰略必須與企業的發展階段緊密結閤,纔能發揮最大的效用。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不同階段的“風險”時,那種細緻入微的刻畫。例如,在成長期,擴張過快可能帶來的資金鏈斷裂風險;在成熟期,固步自封可能帶來的市場份額被蠶食的風險。這些風險的預警,對於正在創業或者管理企業的朋友來說,無疑是寶貴的經驗。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宏觀的框架,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企業發展的脈絡。
評分看瞭再評
評分京東物流真是快 且這本書值得推薦
評分非常不錯的商品,購物很便捷。
評分好.............................
評分優惠給力
評分很不錯的選擇,期待不一樣的收獲
評分正版新書,值得信賴,非常滿意
評分優惠給力
評分在閱讀中,評價還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