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小叢書:詩境淺說

語文教師小叢書:詩境淺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俞陛雲 著
圖書標籤:
  • 語文教學
  • 詩歌鑒賞
  • 教師發展
  • 教學方法
  • 文化素養
  • 經典詩詞
  • 詩歌解讀
  • 語文教師
  • 教學資源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2992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25904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語文教師小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俞氏傢族重視傢學傳承,自設傢塾,自編啓濛教材,《詩境淺說》即為俞陛雲為教育兒孫而精心編寫,是啓濛瞭俞平伯的詩學讀物。該書以《唐詩三百首》為基礎選詩,專講唐朝律詩和絕句的作法,尤其側重於分析每首詩、每副名聯的“聲調、格律、意義及句法、字法”以及“詩境之妙”。全書收錄瞭王勃、駱賓王、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盧綸、柳宗元、劉禹锡、李商隱等人的名篇名句數百首(聯),意淺韻純,品評精到,是一部久負盛名的詩歌啓濛讀本。


作者簡介

俞陛雲(1868—l950),字階青,號樂靜,祖籍浙江德清縣,近代知名學者、詩人。祖父俞樾,為晚清著名學者,樸學大師,子俞平伯,為著名的文學傢、紅學傢。俞陛雲在文學、書畫等方麵均有很高的造詣,尤精於古詩詞,著有《蜀<車酋>詩記》《絢華室詩憶》《樂靜詞》《小竹裏館吟草》《詩境淺說》《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等。


內頁插圖

目錄



詩境淺說甲編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
在獄詠蟬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題破山寺後禪院
渡荊門送彆
聽蜀僧溶彈琴
牛渚夜泊
春望
月夜憶捨弟
旅夜書懷
登嶽陽樓
過香積寺
酬張少甫
終南彆業
與諸子登峴山
過故人莊
留彆王維
早寒有懷
鞦日登吳公颱上寺遠眺,寺即陳將吳明徹戰場
送李中丞歸漢陽彆業
餞彆王十一南遊
尋南溪常道士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賦得暮雨送李曹
缺題
送李端
喜外弟盧綸見宿
沒蕃故人

鞦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送人東遊
楚江懷古
灞上鞦居
書邊事
孤雁
……

精彩書摘

  《語文教師小叢書:詩境淺說》:
  江雪
  柳宗元
  韆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空江風雪中,遠望則鳥飛不到,近觀則四無人蹤。而獨有扁舟漁父,一竿在手,悠然於嚴風盛雪間。其天懷之淡定,風趣之靜峭,子厚以短歌,為之寫照。子和《漁父詞》所未道之境也。(按:此處當指唐代詩人張誌和之《漁父詞》o張誌和,字子同,肅宗曾賜名“誌和”。子和之稱,殆誤)
  罷和州遊建康
  劉禹锡
  鞦水清無力,寒山暮多思。
  官閑不計程,遍上南朝寺。
  首句“無力”二字,狀鞦水殊精。唐人詩中,善用“無力”二字者,如“柳條無力魏王堤”“侍兒扶起嬌無力”,為其能狀弱柳及浴後倦態也。夢得由集賢學士齣宦江左,適罷和州,遂遍賞南朝山寺之樓颱煙雨。鏇官蘇州刺史,以報最,內擢京職,未嘗以遨遊廢政。此詩作於遊建康時。夢得有《金陵懷古》詩,白樂天推為探驪得珠,或亦在建康時作也。
  淮陰行
  劉禹锡
  隔浦望行船,頭昂尾幰幰。
  無奈挑菜時,清淮春浪軟。
  首句“望行船”,周益公詩話作“隔浦望郎船”。此詩為思婦送郎口吻,則從詩話作“望郎船”,意較明顯。首二句言郎船已過彆浦,但遠見船之首尾低昂,可見其臨波凝望之久。後二句言,問其時則挑菜良辰,覽其景則清波春軟,芳時惜彆,尤情所難堪。宜黃山榖謂“淮陰行,情調殊麗也”。
  ……

前言/序言

  丙子夏日,孫兒女自學堂暑假歸,欲學為詩。餘就習誦之《唐詩三百首》,先取五言律,為日講一詩。凡聲調格律意義及句法字法,剖析言之,俾略知徑途,經月積成一捲。老友章君式之見之,喜其便於初學,為署端曰“詩境淺說”。憶弱冠學詩,先祖麯園公訓之曰:學古人詩,宜求其意義,勿獵其浮詞,徒作門麵語。餘銘座勿諼。若雲尚論古人,則餘未敢也。德清俞陛雲識。
《詩境淺說》:在字裏行間,觸摸詩的靈魂 詩,是人類情感與思想的結晶,是語言的藝術,更是心靈的觸動。韆百年來,無數詩篇穿越時空,滋養著我們的精神世界。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詩歌似乎離我們漸行漸遠,它的深邃與韻味,常常被淹沒在日常的喧囂之中。《語文教師小叢書:詩境淺說》的誕生,正是為瞭挽迴這份失落,帶領讀者重新走進詩的殿堂,感受詩歌的溫度與力量。 本書並非枯燥的學術論著,也不是堆砌名人名句的語錄集,而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淺說”。它以親切自然的語言,深入淺齣地剖析詩歌的精髓,旨在讓每一個熱愛生活、渴望錶達情感的讀者,都能撥開迷霧,領略詩歌的無限風光。本書的每一個篇章,都如同一次精心設計的旅行,帶領我們探索詩歌的起源、發展、形式,以及那些觸動人心的情感與哲思。 第一篇:詩的源起與演進——溯流而上,探尋古韻 我們從何而來?詩歌又從何而來?本書的開篇,將帶領讀者穿越迴遙遠的古代,探尋詩歌最原始的形態。從遠古的歌謠,到《詩經》的質樸,再到楚辭的浪漫,我們將一起見證詩歌如何從勞動號子、祭祀頌歌中萌芽,如何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演變,如何承載不同時代的文化基因。 在這一部分,我們不會羅列密密麻麻的年代劃分和文人譜係,而是著重於描繪那些早期詩歌的時代背景與精神風貌。我們會探討《詩經》中反映的農耕生活、愛情婚姻、政治憂患,體會那種樸實無華卻深情款款的敘述方式。我們會走進屈原的楚辭世界,感受那份雄渾壯麗、瑰麗奇絕的想象力,以及傢國情懷與個人遭際的交織。通過對這些早期詩歌的解讀,讀者將初步建立起對中國詩歌源頭活水的認知,理解詩歌為何能夠根植於中華民族的土壤,並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第二篇:詩的形式與技巧——解構與重塑,領悟匠心 詩歌之所以為詩歌,不僅在於其內容,更在於其形式。格律、對仗、用韻,這些看似古闆的術語,實則是詩人手中精巧的工具,是構建詩歌意境的磚石。本書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詩歌中最常見的幾種形式,如古體詩、近體詩,以及詞、麯等。 我們將詳細講解“平仄”與“對仗”的奧秘,但不是為瞭讓讀者去背誦規則,而是為瞭讓大傢理解,這些規則是如何幫助詩人提煉語言,增強詩句的音樂性和錶現力。例如,我們會通過對比分析,展示對仗如何創造齣意味深長的意象疊加,平仄如何營造齣抑揚頓挫的節奏美感。 同時,我們還會深入探討詩歌的“意象”與“象徵”。什麼是意象?它為何如此重要?我們將通過生動的例子,說明詩人如何通過具象的意象來傳達抽象的情感與思想。例如,為何“明月”常常與思念、孤獨相關聯,“落花”又常常喚起傷春、流逝之感。我們會引導讀者去思考,這些意象背後的文化積澱與情感共鳴。 此外,我們還會觸及“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這些手法在詩歌中的運用,往往是點睛之筆,能夠使詩句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我們會選取經典詩句,分析這些手法是如何巧妙地被運用,從而達到齣人意料的藝術效果。通過對詩歌形式與技巧的解讀,讀者將不再將詩歌視為一種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能欣賞到其中蘊含的精妙匠心。 第三篇:詩的情感與哲思——撥開心靈,與古人對話 詩歌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能夠直抵人心,觸碰我們最柔軟的情感。本書的這一部分,將聚焦於詩歌所承載的豐富情感與深刻哲思。 我們將從“愛”這個永恒的主題齣發,解讀古往今來那些歌頌愛情、親情、友情的詩篇。從《關雎》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李白“桃花潭水深韆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再到蘇軾“但願人長久,韆裏共嬋娟”,我們會探究不同時代、不同境遇下的詩人,是如何用文字錶達他們的愛戀、思念、感激與祝福。 “愁”是詩歌中另一個重要的情感維度。我們會分析李煜的亡國之痛,杜甫的憂國憂民,李清照的國破傢亡,以及那些因離彆、失意、年華老去而産生的淡淡哀愁。我們將深入理解,為何詩人們的愁緒能夠引起我們強烈的共鳴,以及愁緒背後所摺射的人生況味。 除瞭情感,詩歌更是哲思的載體。我們會探討詩歌中蘊含的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對自然奧秘的探索,對社會現實的批判,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及時行樂,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歸隱情懷,再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情懷,我們會引導讀者去品味詩歌中蘊含的多種人生哲學,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平衡與意義。 第四篇:詩的意境與美學——營造氛圍,感受詩情畫意 “意境”是詩歌的靈魂,是詩人通過語言,在讀者心中勾勒齣的獨特氛圍與心境。本書將帶領讀者走進詩歌的意境世界,感受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美學魅力。 我們會分析詩人如何通過景物描寫來烘托情感,例如,柳宗元筆下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寥寥數筆,便勾勒齣一幅清冷孤寂的畫麵,也傳達齣詩人高潔傲岸的品格。我們會探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理解為何“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傢,古道西風瘦馬”這樣的意象組閤,能夠瞬間喚起讀者內心深處的蒼涼與愁緒。 同時,我們也會關注詩歌的“韻味”。什麼是詩歌的韻味?它如何産生?它為何如此令人迴味無窮?我們會分析那些看似平淡卻意蘊深長的詩句,以及那些寥寥數語卻能引發無限遐想的詩篇。我們將理解,詩歌的美,並非隻在於錶麵的華麗辭藻,更在於其內在的含蓄蘊藉,引人入味。 第五篇:詩與生活——迴歸當下,用詩意點亮日常 詩歌並非隻屬於書齋與課堂,它更應該融入我們的生活。本書的最後一篇,將探討詩歌與當下生活的聯係,鼓勵讀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用詩歌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們會分享如何將詩歌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如何在閱讀中獲得慰藉與啓迪,如何在寫作中錶達自己的情感與思考。我們會給齣一些具體的建議,例如,如何通過品讀一首詩來舒緩壓力,如何從自然景物中捕捉詩意靈感,如何用詩歌的語言來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感動。 本書的目的是希望通過這些“淺說”,能夠喚醒讀者內心深處對詩歌的熱愛,讓詩歌不再是束之高閣的擺設,而是能夠成為滋養心靈、啓迪智慧、點亮生活的夥伴。我們相信,在字裏行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詩意,都能在詩歌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傢園。 《語文教師小叢書:詩境淺說》是一次真誠的邀請,邀請你放下浮躁,慢下來,用一顆敏感的心去感受詩歌的溫度,用一雙慧眼去發現詩歌的美麗,用一份詩意去點亮屬於你的生活。讓我們一起,在詩歌的海洋中,盡情遨遊,感受那份穿越古今的永恒魅力。

用戶評價

評分

讀這本書的體驗,就像在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友傢中做客,他沏上一壺好茶,然後娓娓道來,將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詩歌世界,用一種極其親切和易懂的方式展現在你麵前。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過程中所使用的那些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它們打破瞭我對詩歌“高冷”的刻闆印象,讓我覺得詩歌原來可以離我們這麼近,原來我們身邊處處都有詩意的痕跡。那種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沉浸其中,跟隨作者的筆觸,一同去感受詩人筆下的山川河流,一同去體味他們內心的悲歡離閤。即使是對於一些相對復雜的詩歌意象,作者也能化繁為簡,用最樸素的語言勾勒齣其精髓,仿佛在你腦海中繪製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讓你能真切地“看到”和“聽到”詩中的世界。

評分

從這本書中,我獲得瞭對詩歌理解的全新維度。過去,我讀詩往往停留在字麵意思,或是依葫蘆畫瓢地去分析一些傳統的解讀,總覺得隔靴搔癢,無法真正觸及詩歌的靈魂。而這本書,卻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詩歌深層意蘊的窗戶。作者沒有簡單地堆砌術語,也沒有故弄玄虛,而是真正地從讀者的角度齣發,去引導我們如何去“進入”一首詩,如何去體會其中的情感張力,如何去品味那些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這種“引路人”式的講解方式,讓我學會瞭如何帶著自己的感受去閱讀,如何將個人的生活經驗與詩歌進行連接,從而産生更深刻的共鳴。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讀懂”詩歌的秘籍,這對於我未來對詩歌的學習和欣賞,無疑具有長遠的意義。

評分

整本書讀下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成長。它不像某些培訓課程那樣,立竿見影地告訴你“怎麼做”,而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深入剖析和生動講解,潛移默化地改變瞭我對詩歌的認知和理解方式。我不再害怕那些看起來晦澀難懂的古詩,也不再局限於死記硬背的模式。我開始能夠嘗試著去“感受”詩歌,去“對話”詩人,去在字裏行間發現屬於自己的詩意。這種成長是內在的,是發自心底的喜悅。感覺自己仿佛經過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對文學,特彆是詩歌,有瞭更深的敬畏和熱愛。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教授詩歌知識的書,更是一本能夠點燃和滋養讀者內心深處對美和人文的渴望的書。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就像清晨的露珠,晶瑩剔透,又帶著一絲絲沁人心脾的涼意。作者的文字非常考究,但又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靈動和韻味。他能用最簡潔的筆觸勾勒齣復雜的意境,又能用最樸素的語言傳遞最深刻的情感。我常常會在閱讀中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個詞語,或是某一個句子,體會其中蘊含的深意。有時候,我會覺得作者的文筆本身就如同一首小詩,讀起來就能感受到文字的音樂性和畫麵感。這種文字的魅力,讓我越來越期待下一頁的內容,也讓我對作者的纔華和學養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用一種優美的語言,嚮我展示詩歌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封麵選用的淡雅水墨風格,如同打開一本古老的手捲,頗有幾分文人雅士的氣質。書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摸上去有種溫潤的觸感,翻閱時沒有刺耳的嘩啦聲,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感受到一種寜靜和舒適。裝幀的細節處理也非常到位,無論是書脊的壓痕還是裁邊的光滑度,都顯示齣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這種精美的外觀,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不少分數,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識讀物,更像是一件可以細細品味的手工藝品。我一直覺得,一本好的書,從拿到手的第一刻起,就應該能傳遞齣一種獨特的韻味,而這本《詩境淺說》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讓我對手中的這本書充滿期待,仿佛它裏麵蘊藏著無數等待被揭開的詩意秘密。

評分

不錯,繼續購買

評分

好書,淺顯易懂。

評分

內容豐富,喜歡。。。。

評分

東西不錯,送貨的速度也很快,是正版開捲有益,大傢應該都多讀書,讀這類,讀這書很好很好。

評分

個人覺得這款商品不錯,比較喜歡。

評分

這一套書內容有點虛瞭。

評分

東西不錯,送貨的速度也很快,是正版開捲有益,大傢應該都多讀書,讀這類,讀這書很好很好。

評分

速度不錯,書也不錯的。。

評分

書很好,女兒很喜歡,快遞也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