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少年百科·瞭不起的科學(第1輯) [7-14歲]

博物少年百科·瞭不起的科學(第1輯) [7-14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許鞦漢,郭亦城,董子凡,張瑜,林語塵 編
圖書標籤:
  • 科普
  • 科學
  • 兒童
  • 青少年
  • 博物學
  • 實驗
  • 趣味科學
  • 知識
  • STEM
  • 閱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7653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080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博物少年百科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768
套裝數量: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7-14歲
  

680萬粉絲熱愛的科普雜誌《博物》13年精華內容

《博物》雜誌從2004年創刊至今,積纍瞭18個主題方嚮和欄目,3000多篇原創科普文章,這是一個巨大的“科學寶藏”。“博物少年百科 瞭不起的科學”是博物團隊精心梳理13年雜誌內容,選取孩子感興趣、與學科相關、能提升科學素養的主題,為7~12歲的孩子們編著的專屬百科叢書!


  

國內外科研專傢編寫,科普達人和教師審校推薦!

這套“博物少年百科 瞭不起的科學”是一次由國內本土科學傢、科普達人們帶來的一桌豐盛、成體係的“科學大餐”,符閤國內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特彆適閤親子共讀,和爸爸媽媽們一起漲知識,這將是一段超幸福的童年記憶!


  

擴展孩子視野、提升科學素養!

第一輯6本主題分彆為:恐龍、鳥類、人體知識、身邊的科學、零食奧秘和神奇建築,分彆由古生物學傢、鳥類研究者、醫學專傢、博物學達人、營養師和北京四中教師改編推薦,以獨特視角,用精美的圖片、輕鬆嚴謹的文字,成體係的科學知識,為孩子帶來一次全新的科學之旅。

幫孩子們建立科學思維,擴展孩子知識麵,提升孩子科學素養,為生物、化學、物理、地理等學科學習打好基礎。


  

內容簡介

  

  《博物少年百科叢書 瞭不起的科學(第1輯)》由《博物》雜誌編輯團隊精選話題,由郭亦城、董子凡、張瑜、林語塵任分冊主編,第一輯共包含6本:

  《恐龍,彆走!》

  《零食零食我愛你》

  《身邊的科學原來這麼多!》

  《鳥類生活不簡單》

  《不可思議的人體密碼》

  《神奇建築在哪裏?》

  精選《博物》雜誌13年精華內容,分彆由博物學達人、古生物學傢、鳥類研究學者、醫學專傢、營養美食專傢和建築師們撰寫和改編,以獨特視角,用精美的圖片、輕鬆嚴謹的文字,成體係的科學知識,為孩子帶來一次全新的科學之旅。

  相對於傳統百科知識叢書,《博物少年百科·瞭不起的科學》每本書選取一個孩子感興趣、與學科教學目標相關、能提升科學素養的主題,運用科學的體係架構,趣味化、故事化、體係化呈現科學知識,讓孩子在趣味閱讀的同時,提升科學素養、擴展眼界、充實知識體係。


  

作者簡介

  許鞦漢,畢業於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曾為校園民謠歌手。2006年至今擔任《博物》雜誌主編。《博物》雜誌以青少年為主要讀者對象,內容廣泛,涉獵天文、地理、生物、曆史等諸多領域,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博物》雜誌現已擁有眾多忠實讀者,微博賬號粉絲680萬,微信公眾號粉絲40餘萬。

  郭亦城,中國國傢地理旗下科普雜誌《博物》品牌總監,熱衷深挖美食行業秘密的科普達人,堅持:“吃要吃得明白,貴要知道貴的道理。”策劃並執筆《博物餐桌》專欄,2008年起至今纍計已有40餘篇關於食物的科普文章,內容嚴謹科學性強,文風詼諧有趣。

  董子凡,《博物》雜誌編輯,生物與曆史資深愛好者、寫手,負責“它社會”、“遠古動物園”、“文明外傳”等欄目,博物微信公眾號專欄作者,科學鬆鼠會成員。著有《古獸真相》《冰河世紀——遠古生物大揭秘》等科普書籍,擔任2017年2月刊“嗑瓜子”策劃。

  張瑜,2002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同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讀鳥類學碩士。現為自然類科技繪圖師、生態攝影師、觀鳥導遊,《博物》雜誌插圖編輯。

  林語塵,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博物》雜誌編輯,擅長繪畫等,負責“詩詞演義”、“古史傳說”、“建築文明”、“博物廣知”等欄目。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不可思議的人體密碼》

如何認識我們的身體?

06 眉毛 你是乾啥的?

10 指紋、虹膜 獨一無二的身體標識

14 毛發 麯麯直直,布滿全身

18 皺紋 皮膚的粗紋理

22 黑眼圈與眼袋 眼睛,你“腫”麼瞭

26 指甲 硬皮膚,愛受傷

30 鎖骨 脆弱的“傳感棒”

34 胃 你好嗎?

38 闌尾與扁桃體 被“嫌棄”的免疫器官

身體是如何工作的?

44 視力 眼球自動對焦

48 眼屎、鼻屎、耳屎 退役的五官保護膜

52 耳朵裏的感應儀 體內的平衡器

56 體內電解質 調配人體的“水利工程”

60 神經 就為瞭受刺激

64 腺體 用分泌調節身體

68 免疫係統 智能“衛戍軍”

72 體內脂類 不可或缺的“油”

76 筋 肌肉與骨骼的運動“中介”

80 關節、韌帶 身體的活動軸

84 噴嚏 摳鼻噴齣的氣浪

身體的健康指標有哪些?

90 蛀牙 腐蝕細無聲

94 智齒 無傷智力,隻傷牙齒

98 骨鈣與血鈣 一生所用,一生進補

102 血壓 身體管道的流動力

106 血糖 生命的動力

110 肺活量 呼吸有度,壓強控製

114 青春痘、火癤子 皮膚憋齣來的“包”

118 痣 人各有“痣”,小心癌變

122 傷口愈閤 戰地救護日記


《恐龍,彆走!》

1 注意!遊園須知

06 走進“新”時代 生命史上的“大爆發”

20 末日浩劫 地球生命大滅絕事件

2 快看!各種各樣的恐龍

36 異特龍 侏羅紀追獵者

40 梁龍 恐龍長度冠軍

46 腕龍 恐龍高度冠軍

52 劍龍 恐龍裝甲雙雄(上)

60 甲龍 恐龍裝甲雙雄(下)

66 棘龍 風帆獵手

70 鐮刀龍 利器在身, 體胖不愁

76 鴨嘴龍 白堊紀牛群

82 羽毛恐龍 鳥類的大錶哥

3 還有!其他遠古動物

90 三葉蟲 偉大的史前“小強”

96 石炭紀巨蟲 生活在富氧時代

102 巨型翼龍 白堊紀死亡之翼

110 劍齒虎 大貓中的刀鋒戰士

116 猛獁象 冰川時代的草原之王

122 死於人類 南半球的“三巨鳥”


《零食零食我愛你》

果脯 甜軟適口

06 西梅 皺巴的外錶,美麗的心靈

10 蜜棗和乾棗 能吃飽能“升仙”

14 葡萄乾 風乾水晶明珠

18 冰糖葫蘆 甜蜜包裹串串紅

22“說”齣來的話梅

乾果 鬆脆香酥

28 核桃 砸開是美味,不砸是藝術

32 杏仁 苦盡甘來一縷香

36 開心果 微笑的精力仙果

40 瓜子 樂在“嗑”中

44 花生 剛柔並濟多麵手

甜點 沁甜綿軟

50 蛋糕 雞蛋麵粉演繹奢華風

54 麵包 蓬鬆花哨,永遠新潮

58 蛋撻 小碗弄乾坤

62 餅乾 實用主義大行其道

66 京八件 老北京的過年點心

70 泡芙 大肚甜心

74 奶酪 一塊世界吃

78 果凍 代言時代的水晶公主

82 棉花糖 一場海綿與雲朵的綺夢

肉乾 鹹香耐嚼

88 魚片 烤乾的水中美味

92 牛肉乾 越嚼越牛

96 火腿腸 穿著緊身衣的速食肉

100 肉鬆 扶老攜幼,光宗耀祖

飲品 酸甜爽潤

106 冰棍 一根清涼一夏

110 酸梅湯 祛暑聖品

114 可樂 軟飲料之王

118 奶茶 溫潤最入口

122 橙汁 健康果汁領袖


《鳥類生活不簡單》

1.鳥之生活

06 一身羽衣 各司其職

12 鳥族生活 無羽不行

18 羽毛養護四大法 洗、梳、塗、晾

22 鳥蛋傳奇 多彩的鳥蛋世界

30 孵蛋期間的鳥爸鳥媽們

2.猛禽,威猛的鳥族戰士

40 紅隼 隨風搖曳的獵手

44 鵟 威猛大鳥“愛”小鼠

50 遊隼 高空“墜落”之王

56 鷂 低空低速戰鬥機

3.親水悠遊,水畔之鳥的“私生活”

62 綠頭鴨 誤解纏身的鴨子

66 鴛鴦 “情聖”的隱秘生活

72 潛鴨、鞦沙鴨 專業水下工作者

76 鸕鶿 鳥中魚雷

82 黃葦開鳥 隱身異形捕魚郎

86 小�烚� 一生漂流、隨波浮沉

92 翠鳥 藍寶石通殺四方

4.身邊的那些“普通鳥”

102 喜鵲 黑白大盜橫行城鄉

106 烏鴉 穿夜行衣的智多星

112 麻雀 打不死的鳥中“小強”

118 樓燕 永不落地的閃電俠

122 戴勝 臭臭“花蝴蝶”


《身邊的科學原來這麼多!》

1.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小夥伴”們

06 眼鏡 矯正“世界觀”

10 鉛筆 萬變不離其“芯”

14 橡皮 在字畫上搓澡

18 圓珠筆 小球滾齣字百篇

22 訂書器 鎖定紙間的文明

2.愛衛生,那些背後的默默“功臣”

28 洗浴用品 潔身自好,殊途同歸

32 牙刷與牙膏 潔齒的花樣年華

36 牙簽與牙綫 剔清齒間的死角

40 潤膚品 用“油”鎖住水

44 爽身粉 粉末吸去汗水

48 衛生紙 肌膚之親 從硬到軟

52 剃須刀 越颳越安全

56 創可貼 小方塊,大衛士

3.與人方便,生活中的這些物件

62 電池 隨處放電的“勁量小子”

66 鎖 一邊是難解 一邊是好開

72 毛巾 “毛糙”纔能更吸水

76 剪刀 雙刀分分閤閤

80 掃帚 進化隻為掃凡塵

84 熨鬥 熱力燙齣一馬平川

88 打火機 火種蓄勢待發

4.廚房裏的“十八般兵器”

94 不粘鍋 鍋與菜之間的防粘革命

98 颳削刀具 利刃削外皮

102 砧闆 托起食材,引刀一快

106 筷勺刀叉 代替手,送入口

110 百潔布 颳擦去汙不留痕

114 保鮮膜 “透明衣”防水阻氣

118 保溫容器 “玻璃宮”隔斷熱傳遞

122 開瓶器 三兄弟的“撬”生活


《神奇建築在哪裏?》

古代文明的遺存

06 天壇建築群 中國

14 史前遺跡巨石陣 英國

22 騎士堡 敘利亞

30 聖米歇爾山建築群 法國

38 泰姬陵 印度

現代發展的見證

48 帝國大廈 美國

54 埃菲爾鐵塔 法國

62 悉尼歌劇院 澳大利亞

70 古根海姆博物館 西班牙

78 新天鵝堡 德國

宗教文化的傳承

88 布達拉宮 中國

96 吳哥建築群 柬埔寨

104 阿布辛拜勒神廟 埃及

112 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

120 聖瓦西裏升天教堂 俄羅斯


精彩書摘

  修建韆年的巨石奇觀(《巨石陣》)

  現代科學最終斷定,巨石陣建造的年代,不僅比古羅馬的萬神廟早,也比古希臘的雅典衛城早,甚至比古埃及金字塔還要早。公元前3000~公元前1500年,在這漫長的一韆多年歲月裏,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歐洲居民,用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修建瞭巨石奇觀。

  一開始的“陣”隻是地上的一圈簡易的土堤,土堤內側挖瞭許多環形排列的圓洞。到瞭新石器的中晚期,場地上竪起許多木樁。這個時代屹立此地的是一座“巨木陣”。

  公元前2500年,不列顛島的居民開始使用金屬,這使岩石的深加工成為可能。石器時代的歐洲人將威爾士群山上特有的砂岩——“藍石”加工成型,沿著英格蘭南部奔流不息的埃文河,用木筏將它們運到索爾茲伯裏的草原上來。除瞭“藍石”,他們更從40 韆米外搬來更為巨大的砂岩,這些石頭甚至一塊就有40噸重。

  將這些巨石竪立起來是一項真正的工程考驗。考古學傢推測,這些古代歐洲人很可能是先在地上挖齣凹坑,再用繩索將岩石上端紮好,慢慢竪立在坑裏的。將近10噸重的橫楣,則是利用杠杆將岩石抬起,搭接到石柱頂端。無論采用瞭什麼方法,這些4000多年前的工程師搞定瞭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較小的“藍石”與巨大的砂岩排列成圓形和馬蹄形的結構。至此,巨石陣纔算真正成型。公元前1500年之後,它的結構再也沒有被改變過。

  紐約永遠的地標(《帝國大廈》)

  曼哈頓島上屹立著數韆座摩天大樓,但在鱗次櫛比的龐大建築群中,耄耋之年的帝國大廈依然鶴立雞群。帝國大廈巍峨高聳,是曼哈頓島上一座雄偉的人工景觀,是紐約永遠的地標;另一方麵,它也象徵著美國工商業文化,甚至是美國人心中的“精神圖騰”。

  帝國大廈本身是一座多功能的寫字樓,但也是紐約市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成韆上萬的遊客每天在這裏排隊等候乘坐電梯登頂觀景。觀景平颱位於大樓320米處,從這裏可俯瞰紐約全貌。

  1994年以來,帝國大廈頂層成為紐約人舉行婚禮和慶祝情人節的傳統場所,這當然得感謝經典電影《金玉盟》和《西雅圖夜未眠》。此外,從1978年起,每年人們都要在這裏舉行一次趣味盎然的“ 帝國大廈登樓梯比賽”。參加者登至86層,共需要登1574級颱階。

  大廈上部30層的外錶全部用彩燈裝飾,通宵閃亮。頂端的第一盞燈原是一架1932年安裝的探照燈,當年的初衷是以其強光嚮市民宣布富蘭剋林·羅斯福(曾任紐約州長)競選總統成功。1956年,被稱為“自由之光”的鏇轉燈安裝到大廈頂部。燦爛的燈光夜夜閃耀,昭示著“鍍金時代”美國的揮霍和好客。而紐約本地人,則常稱帝國大廈頂端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



探索未知的奇妙旅程:博物少年百科·瞭不起的科學(第1輯) 這是一套專為充滿好奇心的少年讀者打造的科學啓濛百科全書,它將帶領小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潛入深邃的海洋,攀登巍峨的山峰,在浩瀚的宇宙中遨遊。本書旨在激發青少年對自然世界和科學原理的濃厚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和探索精神。 第一冊:地球的脈動——地質與水文的奧秘 本冊聚焦於我們腳下這顆藍色星球的宏大敘事。從地殼的深處到地錶的壯麗景觀,我們將一同揭開地球的神秘麵紗。 章節一:岩石與礦物的世界 岩石的生命周期: 深入淺齣地介紹岩石的三大類——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的形成過程。通過精美的插圖和生動的描述,讀者將瞭解到火山噴發如何孕育齣堅硬的岩石,沉積物如何層層堆疊形成頁岩和砂岩,以及地殼深處的壓力和高溫如何將普通岩石“煉化”成全新的形態。 晶體的秘密語言: 探索礦物的世界。什麼是晶體?為什麼不同的礦物有著不同的顔色、硬度和光澤?我們將介紹一些標誌性的礦物,如閃閃發光的石英、堅硬的金剛石以及用於冶金的黃鐵礦。通過簡單的實驗指導,孩子們可以嘗試觀察傢中的鹽晶體或糖晶體,理解晶體結構的基本概念。 化石:時間的記錄者: 追蹤地球曆史的足跡。恐龍的骨骼、三葉蟲的印記,這些遠古生物的遺骸如何被保存下來?講解化石的形成過程,以及古生物學傢如何通過化石重建史前生態係統。強調化石在理解地質年代和物種演化中的關鍵作用。 章節二:地球的形塑者——闆塊構造與地貌 漂移的大陸: 深入探討闆塊構造學說。解釋地球內部的熱對流如何驅動著巨大的大陸闆塊相互碰撞、分離和俯衝。清晰描繪大陸漂移的宏偉圖景。 山脈的誕生與海洋的深淵: 詳細介紹山脈、海溝、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當闆塊相撞時,巨大的褶皺和推擠形成瞭喜馬拉雅山脈;當闆塊分離時,新的洋中脊在海底誕生。探討地震波的傳播原理以及人類如何利用地震數據來繪製地球內部的結構圖。 風、水與冰的雕刻: 考察外力對地貌的塑造作用。河流如何切割峽榖,冰川如何犁過大地形成U形榖,風力如何在沙漠中堆積齣沙丘。通過對比不同氣候帶的地貌特徵,讓讀者理解“變化是永恒的”這一自然規律。 章節三:水循環與氣候係統 生命的血液——水文循環: 全麵解析水如何在海洋、大氣、陸地之間循環往復。從蒸發、凝結到降水、徑流,每一步都與生命息息相關。 河流的生命綫: 探究河流的流域、侵蝕作用和沉積作用。不同類型的河流(如蜿蜒的麯流和湍急的山澗)如何影響其周圍的生態環境和人類聚居。 海洋:地球的調節器: 介紹洋流的形成機製(如溫鹽環流)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巨大影響。同時,探索潮汐的奧秘,解釋月球和太陽引力如何協同作用於地球的水體。 第二冊:生命的多樣性與演化 本冊將引導小讀者進入生物學的奇妙領域,探索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命形態,以及它們如何在漫長歲月中相互競爭、適應和演化。 章節一:微觀世界的生命奇跡 細胞:生命的基石: 從宏觀到微觀的飛躍。介紹動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器,形象地比喻細胞的各個部分就像一個微型工廠。 微生物的無形世界: 認識細菌、古菌和原生生物。揭示這些肉眼不可見的生命體在生態係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分解者和固氮者。同時,探討病毒的結構和它們與宿主細胞的關係。 遺傳與DNA的密碼: 簡要介紹遺傳物質DNA的基本概念,解釋基因如何攜帶生命的信息,並指導生物體的性狀錶現。通過有趣的類比,解釋為什麼“我們看起來像我們的父母”。 章節二:植物的智慧與王國 綠色能量工廠: 深入解析光閤作用的過程。解釋植物如何利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製造養分,並釋放齣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 植物的生存策略: 探索不同類型的植物如何適應各自的環境。從熱帶雨林中高聳入雲的喬木,到沙漠中儲存水分的仙人掌,再到水生植物的浮力機製,展現植物適應環境的非凡“智慧”。 花的秘密與種子的旅行: 介紹植物的繁殖方式,特彆是花朵對傳粉者的吸引策略(如顔色、氣味和花蜜)。觀察種子如何通過風、水、動物等方式進行傳播,完成物種的延續。 章節三:動物的奇妙行為與適應 脊椎動物的大傢庭: 分類介紹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典型特徵。對比它們骨骼結構、呼吸係統和生殖方式的差異,理解其各自的進化優勢。 無脊椎動物的驚人多樣性: 探索昆蟲、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等無脊椎動物的迷人世界。重點介紹昆蟲的完全變態發育過程,以及蜘蛛、蠍子等節肢動物的捕食技巧。 動物的社會生活與交流: 觀察群居動物(如螞蟻、蜜蜂、狼群)的閤作行為,探討信息素、聲音和肢體語言在動物交流中的作用。分析動物如何進行覓食、防禦和撫育後代的行為模式。 第三冊:物理世界的規律與應用 本冊將帶領少年讀者進入更抽象但又無處不在的物理學領域,理解支配宇宙運行的基本法則,並看到這些法則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章節一:物質的屬性與變化 物質的三態與轉變: 清晰界定固態、液態和氣態的微觀模型。解釋溫度和壓力的變化如何導緻物質發生相變(如熔化、沸騰、凝華)。 原子與元素: 追溯物質的最小組成單位——原子。介紹元素周期錶的意義,讓讀者初步瞭解不同元素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的數量如何決定瞭元素的性質。 力與運動的法則: 引入牛頓三大運動定律。通過簡單的實例,如推箱子、投擲物體,解釋什麼是力、慣性、加速度。讓概念從抽象轉變為可感知的物理現象。 章節二:能量的轉化與守恒 能量的百變形態: 介紹動能、勢能、熱能、電能、化學能和核能等不同的能量形式。強調能量不能被創造或消滅,隻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 熱與溫度的科學: 區分“熱量”和“溫度”的概念。講解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並解釋為什麼保溫瓶能有效隔熱。 光:速度的極限與奇特的行為: 探討光的直綫傳播、反射和摺射現象。通過棱鏡分光的小實驗,展示白光內部隱藏的七彩光譜。引入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概念,激發對量子世界的初步好奇。 章節三:電與磁的魔力 電流的秘密通道: 介紹電荷、電壓、電流和電阻的基本概念。用自來水管道的比喻,幫助讀者理解電路中各要素的關係。 磁場的無形之手: 解釋磁鐵的南北極以及磁場的概念。展示電與磁之間的緊密聯係——電流可以産生磁場,變化的磁場可以産生電流(電磁感應原理)。 從指南針到發電機: 將抽象的電磁學原理與實際應用連接起來。瞭解指南針如何利用地球的磁場,以及發電機和電動機如何高效地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或反之。 結語:科學精神的傳承 本書的最後,我們邀請小讀者思考:科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探索世界、提齣問題、設計實驗並批判性思考的過程。博物少年百科·瞭不起的科學(第1輯) 是一扇通往廣闊知識海洋的門,它希望點燃的,是孩子們終身學習和探究的熱情。我們期待,今天的少年,能成為明天的科學傢、工程師或僅僅是更具洞察力的世界公民。翻開每一頁,就是嚮未知的世界邁齣勇敢的一步。

用戶評價

評分

與其他麵嚮青少年的科普讀物相比,這套書的語言風格顯得非常真誠和鼓勵人心。它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充滿熱情的同伴在與你分享他發現的奇妙事物。我尤其欣賞它在描述科學傢的奮鬥史時,著重強調瞭他們遇到的挫摺和反復的失敗。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科學研究的艱辛和堅持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地神化科學傢。讀到愛因斯坦或居裏夫人的故事時,我感受到的不是遙不可及的天纔光環,而是普通人通過不懈努力最終實現偉大突破的榜樣力量。這種腳踏實地的敘述方式,讓我覺得科學探索是一條可以努力達成的道路,極大地鼓舞瞭我去嘗試理解和解決那些看似睏難的問題。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我是一個非常注重書籍裝幀和排版的人,這套書完全抓住瞭我的心。紙張的質感很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油墨的印刷質量非常高,色彩的飽和度和細節處理都達到瞭專業水準。特彆是那些需要展現立體感和深度對比的插圖,比如火山爆發或者深海熱泉的場景,那種層次感和光影變化處理得非常到位,讓人仿佛伸手就能觸摸到。排版上,它懂得留白的重要性,不會讓文字和圖片擠在一起讓人感到壓迫,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每隔幾頁就會有一個“科學小實驗”的介紹,雖然是文字描述,但配圖清晰明瞭,我感覺光是看著這些圖文介紹,我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都在悄悄提升。這絕對是那種可以放在客廳書架上,隨時拿齣來翻閱,並且會讓任何朋友驚嘆“哇,你這書真棒”的類型。

評分

這套書的光影效果真是絕瞭!我一直對那些宇宙深處的奇觀和微觀世界的奇妙結構充滿好奇,這套書簡直就是我的秘密基地。光是翻開第一頁,看到那些精美的插圖,我就忍不住想要一直看下去。特彆是那些關於恐龍時代和遠古海洋生物的描繪,簡直栩栩如生,感覺我一下子穿越迴瞭那個時代。書裏對各種科學概念的解釋也非常生動,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教科書語言,而是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和故事來引導我們理解。比如說,它把原子結構比喻成一個忙碌的社區,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分子是如何組閤的。我感覺自己像是跟著一位超級耐心的嚮導,一步步揭開這個世界的神秘麵紗。作者顯然是花瞭大量心思去設計這些內容,讓枯燥的知識點變得有趣起來,這對於我們這些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來說,簡直是寶藏!我特彆喜歡它對科學史的梳理,讓我們知道那些偉大的發現是怎麼一步步實現的,充滿瞭探索精神。

評分

哇,這本書的知識廣度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我原本以為它可能隻專注於某一個領域,比如物理或者生物,沒想到它涵蓋瞭天文、地理、化學、生物的方方麵麵。我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研究彗星的運行軌跡,翻到書裏關於太陽係的章節,裏麵對各種天體的描述,比我在網上搜到的資料還要係統和清晰。而且,它不僅告訴你“是什麼”,更會告訴你“為什麼會這樣”。比如,關於地球磁場如何保護我們免受宇宙射綫侵害的解釋,邏輯性非常強,讓我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化學元素時,那種深入淺齣的方式,把復雜抽象的元素周期錶變得像一個個有個性的角色一樣鮮活起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科學不是孤立的知識點,而是一個相互聯係的巨大網絡,這對我建立跨學科的思維非常有幫助。

評分

我發現這套書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不是簡單地堆砌事實,而是真正培養我們像科學傢一樣思考的能力。它在很多地方都設置瞭“為什麼會這樣?”或者“如果你是科學傢,你會怎麼做?”的引導性問題。比如,在介紹進化論時,它沒有直接給齣結論,而是通過一係列化石證據和基因差異的描述,引導我們自己去推導齣自然選擇的原理。這種互動式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探索欲和批判性思維。我不再滿足於知道答案,而是開始追問答案背後的邏輯和證據鏈。對我來說,這比記住一堆公式和定律重要得多。這本書就像一個優秀的導師,它教我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一種探究世界的方法論,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充滿瞭信心。

評分

東東很不錯,非常值得購買

評分

這個不錯,很喜歡

評分

很好的一套書,質量很好,內容還可以。

評分

??博物少年百科·瞭不起的科學(第1輯)很不錯的內容,期待下一輯

評分

很好的一本書,買得很有價值。

評分

小朋友很喜歡這類型書籍

評分

很好很好,一直想買,這是雜誌的精選本,看完瞭再去訂雜誌。

評分

一直在京東買書,快質量有保證。

評分

??博物少年百科·瞭不起的科學(第1輯)很不錯的內容,期待下一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