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普通读者的阅读范本:比无限清单更好的阅读,那就是重读。作家余华以多重视角解读经典,为什么读,以及如何读。
2、引导文学经典的启蒙之旅:本书是小说家余华对文学经典的一次深度个人诠释。他细剖详解博尔赫斯、福克纳、马尔克斯、托尔斯泰、海明威、卡夫卡、契诃夫等众多文学史上的巨匠杰作,精心研读叙事技巧,带读者领略文学阅读和文学创作中的乐趣所在。新的时代来临之际,亦是我们对过去时代大师们重新理解的开始。
3、古典发烧友的音乐笔记:作家余华亦是资深古典发烧友,他带领我们聆听柴可夫斯基、马勒、肖斯塔科维奇等音乐大师的作品与心灵,破解文学和音乐的“通感”之美。
4、特别收录余华自序《和声与比翼鸟》。
余华将这部《文学或者音乐》称作他的个人阅读之书,和声之书。所收录的28篇文章,记录了余华三十年的个人阅听史,他对经典巨作的一次次沉潜,一遍遍重读与回响,都被浓缩在330页的字里行间。在这里,他以“写小说者”的敏锐和同感力,反复叩问,领着我们走近博尔赫斯、福克纳、卡夫卡、契诃夫、马尔克斯、肖斯塔科维奇、柴可夫斯基等巨匠大师,条分缕析他们的叙事技巧,抵达他们创作中的秘密所在,而这些经典作品也正是在不懈的阅读和解读中,焕发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无论共鸣也好,反驳也好,这些缤纷时刻的来临,都激荡出阅读和原典之间的应力。打开书,一趟文学与音乐经典的启蒙之旅由此启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文学或者音乐》等。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巴西、以色列、埃及、科威特、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印度和印尼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等。
自序 和声与比翼鸟
我能否相信自己
威廉? 福克纳
胡安? 鲁尔福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博尔赫斯的现实
契诃夫的等待
山鲁佐德的故事
内心之死
卡夫卡和K
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
西? 伦茨的《德语课》
我的阿尔维德? 法尔克式的生活
一个作家的力量
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伊恩? 麦克尤恩后遗症
失忆的个人性和社会性
文学和文学史
回忆和回忆录
两位学者的肖像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音乐的叙述
高潮
否定
灵感
色彩
字与音
重读柴可夫斯基
和声与比翼鸟
余华
作者们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书作序?他们在书里说了那么多话之后难道还没有说完,他们是不是想换个角度再说一下?或者这是编辑的愿望,“给读者说几句吧”,编辑会这样说,希望作者的自我解读可以帮助读者,然而对于读者来说,作者的解读经常是画蛇添足。
总之这份古老的工作至今仍在流行,我也随波逐流。可是对于这本有关文学和音乐的书,我还能说些什么?文学和音乐给予我的,或者说我能够接受到的,已经裸露在此书之中,一丝不挂之后还能脱下什么?没有了,既然如此那就穿上外衣吧,也许比喻的外衣是合身的。
我曾经羡慕音乐叙述里的和声,至今仍然羡慕,不同高度的声音在不同乐器演奏里同时发出,如此美妙,如此高不可攀,而且在作曲家那里各不相同,在舒伯特的和声里,不同高度的声音是在互相欣赏,而在梅西安的和声里,这些声音似乎是在互相争论,无论是欣赏还是争论,它们都是抱成一团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雄心勃勃的小说家也想在语言的叙述里追求和声,试图展现同一时刻叙述的缤纷,排比的句式和排比的段落可能是最为接近的,可是它们仅仅只是接近,它们无法成为和声,即使这些句式这些段落多么精彩多么辉煌,它们也不会属于同一个时间,它们是在接踵而至的一个个时间里一个个呈现出来。
不必气馁,语言叙述作品的开放品质决定了阅读的方式是和声,与演奏出来音符的活泼好动不同,阅读中的文字一行行安静排列,安静到了似乎是睡眠中的文字,如同睡眠里梦的千奇百怪,看似安静的阅读实质动荡澎湃,这就是阅读的和声。每一个读者都会带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阅读,在阅读一个细节、一个情节、一个故事的同时,读者会唤醒自己经历里的细节、情节和故事,或者召回此前阅读其他叙述作品时留在记忆他乡的点点滴滴。这样的阅读会在作品的原意之上同时叠加出一层层的联想,共鸣也好,反驳也好,都是缤纷时刻的来临。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这部个人阅读之书,也是个人和声之书。
我知道自己在这里做了什么,通俗的说法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多年来我讲述自己的故事,也会倾听别人讲述的故事。在这部看着锅里的书里面,我不是一个批评家,只是一个读者或者一个听众,我写下这些文章是觉得锅里的比碗里的诱人。
我想到了《山海经》里的蛮蛮,这个传说中的鸟只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不能独自飞翔,只有与另一只蛮蛮连成一体后才有两只眼睛两个翅膀,然后“相得乃飞”。蛮蛮有一个洋气的名字——比翼鸟。起初这篇序言的题目是“和声与蛮蛮”,可是蛮蛮不能迅速指向只有一翼一目的鸟,像是一个正在屋外玩耍的孩子的小名,因此我选择了词义上一目了然的比翼鸟,在文中我仍然使用蛮蛮,因为这个名字有着让人遐想的亲切。
我想说文本是一只蛮蛮,阅读是另一只蛮蛮,它们没有相得之时,文本是死的,阅读是空的,所以文本的蛮蛮在寻找阅读的蛮蛮,阅读的蛮蛮也在寻找文本的蛮蛮,两只蛮蛮合体之后才能比翼而飞。
这部书可以说是讲述了一只蛮蛮的故事。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里,无数的蛮蛮相得乃飞,这只蛮蛮与另一只蛮蛮合体飞翔几日或者几月后就会分离,跌落下来,不是垂直的跌落,是滑翔的跌落,跌落时总会与另一只刚刚分离的蛮蛮相遇合体比翼而飞,然后再次分离跌落,再次相遇合体,再次比翼而飞,一次次的跌落是为了一次次新的比翼而飞。放心吧,这只蛮蛮不会跌落在地,天空有着足够的高度,相互寻找的蛮蛮已经布满天空。
2017年6月21日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而余华的这部作品,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刻意去营造什么氛围,也没有试图去说教什么道理,而是用最朴实的方式,将人性的深邃,社会的复杂,时代的变迁,一一呈现。那些人物,或卑微,或顽固,或善良,或残忍,都如此真实,仿佛就在你我身边。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无奈与抗争,充满了悲伤与希望。读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被卷入其中,与他们一同感受命运的无常,一同品味人生的苦涩。但更重要的是,你会在这份苦涩中,找到一种超越苦难的力量。他对于现实的洞察,对于人性的剖析,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这部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叩问。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生活,让你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评分这部作品,对我来说,是一次与内心深处的对话。它并没有直接给你答案,而是抛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你在阅读中自行探索,自行寻找。余华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将那些关于人生、关于社会、关于历史的宏大命题,巧妙地融入到每一个人物的故事中。读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似乎不再是那个旁观的读者,而是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成为了那些人物的影子,成为了那些时代的见证者。他所描绘的那些困境,那些无奈,那些微小的希望,都仿佛是你我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这种强烈的代入感,是这部作品最令人震撼的地方。它让你不得不去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对待世界的方式。那些人物的挣扎,并非是虚构的悲剧,而是对现实生活一种赤裸裸的映射。你会在他们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社会普遍存在的困境,看到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最终,你会带着一种更深的理解,一种更沉重的思考,走出书本,回到现实。
评分余华这部作品,如同一面精心打磨的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多棱光谱。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身处命运的洪流中随波逐流的小人物,还是在时代变迁中挣扎前行的个体,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真实感。那种真实,不是粉饰太平的虚假光鲜,而是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的粗粝与疼痛。读他的文字,你会一次次被卷入那些看似平淡却暗流涌动的叙事,感受那些微小的绝望与执着。他仿佛能洞察人心最隐秘的角落,将那些不为人知的苦楚、隐忍、甚至是卑劣,用一种不动声色的笔调呈现出来,却又带着一种超越苦难的悲悯。这种悲悯,并非怜悯,而是一种对生命本身顽强存在方式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作品中对于时间、死亡、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渺小存在的探讨,总是能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那些零散的片段,散落在字里行间,却又奇妙地组合成一幅幅深刻的画面,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人性,关于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那些人物的命运,有时令人唏嘘,有时令人咬牙切齿,但更多的时候,是让你在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感中,体会到生命独有的韧性与温度。
评分这部作品的文字,简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只不过演奏的乐器是人间万象。余华的语言,如同最细致的工匠,勾勒出最生动的画面,捕捉最微妙的情绪。他很少使用华丽的辞藻,却能用最朴素的词语,触及人心最柔软的地方。那些句子,或短促有力,如同一声惊雷;或舒缓绵长,如同一条溪流。他对于节奏的把握,令人拍案叫绝,使得整个故事的推进,既有张力,又不失韵味。读他的文字,仿佛能听到风声在旷野呼啸,能闻到泥土的芬芳,能感受到皮肤上细微的刺痛。人物的对话,不落俗套,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辛酸,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跳跃在纸面之上。他对于细节的描绘,更是炉火纯青,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小的习惯,都能勾勒出人物鲜活的立体感。这种精雕细琢的语言,并非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好地传达那些沉重而又深刻的情感,让读者在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中,与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同感受人生的起伏跌宕。
评分余华的作品,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稻谷,在风雨中孕育,在阳光下成熟,最终带着泥土的芬芳,呈现在你的眼前。他的人物,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也不是一味沉沦的凡夫俗子,而是那些在泥泞中跋涉,在困境中挣扎,却又从未放弃希望的普通人。他们的生活,充满着琐碎的烦恼,也闪烁着人性中最纯粹的光辉。他用一种克制而又充满力量的笔触,描绘出这些人物的生命轨迹,让读者在理解他们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本身的顽强与韧性。作品中,对于时代变迁下个体命运的刻画,尤其令人动容。那些曾经的辉煌,曾经的失落,都在他笔下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故事,串联起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读他的书,你会发现,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生命的光芒也从未熄灭,总会有人在逆境中,以自己的方式,活出尊严,活出意义。
评分好书,一直很喜欢余华的作品,可惜没有好版本,这本书是最漂亮的
评分非常好非常棒非常满意啊
评分经典好书,推荐推荐。。。。。。
评分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京东好书!
评分好
评分好(?▽?)好(?▽?)好(?▽?)好(?▽?)
评分书终于读完了,坚持读到一半的时候好想弃读,总体感觉文采一般,中间好多叙述是跟书本身主题不太有关联的谈话内容,好不容易到后面有点兴趣,可是结尾又那么突兀。失望
评分快递速度太快了,书是正版
评分装帧漂亮猎网库库可我是透过现在和其正?为爱而生与您因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