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茂元生逢世变,不改风雅,于五十年代初选唐诗,真诚考虑时代之阅读需求。后历时三十年,反复斟酌增订,直到去世,接近完成,复经其受业门人刘初棠、赵昌平等依循师意,缀补完成,至1999年出版以来,备受读者欢迎。本书优点,一是选诗500多首,吸取清编《唐诗三百首》之成就,削除少数不适应今日读者的篇什,照顾唐诗各时期各流派作者的成就,遴选之精当,眼光之独到,远在前书之上。二是选诗兼顾思想艺术成就,要以造诣精妙、意境优美之篇章为主,将唐诗中较优秀的作品,向一般读者作负责任的介绍。三是注释准确充分,既避免掉书袋式地堆砌,又注意适合中等文化程度读者阅读之需要,因其旧学根柢深厚,解读字斟句酌,深入浅出,达到很高解说水平。四是积极吸取当代唐诗研究的前沿成就,书中诗人小传、诗歌本事、系年总评,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更值得称道的是,本书最后定稿于马先生缠绵病榻之时,其学生赵昌平亲承遗意,投入很大精力完成遗著的写定,最后出版时退逊而不署名,又撰唐五代诗概述附于书后。本书可以视为两代唐诗学者的学术结晶,也可以见到老辈学统和道德的继承发扬。
马茂元《唐诗选》选录诗人一百二十余家、诗作近六百首,繁简适中,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脉络;选目曾经马茂元反复思索,具有内在系统性,体现了他对唐诗的基本认识。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题解、注释、总评四部分。马茂元唐诗研究的个性特征,是在他对唐诗大量记诵的基础上感发而来的。正因如此,《唐诗选》之点评尤能指示诗作的艺术性;又因马茂元对古典文学的独特认知,故能从艺术性中归结出唐诗发展的脉络。《唐诗选》注释除通常的释义外,还对全诗关节与疑难处作提挈点拨,点明诗艺上的继承关系。通过注释,读者不仅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以此为阶梯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作品。
马茂元(1918-1989),字懋园,安徽桐城人,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之孙。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享有崇高威望。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1938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上海第1师范学院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于唐诗、楚辞研究。著有《古诗十九首初探》、《晚照楼论文集》,编有《楚辞选》、《唐诗选》等。是我国著名的楚辞、唐诗研究专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目 录
序 ………………………………………………………… 赵昌平1
魏 徵 (一首)………………………………………………… 1
述 怀………………………………………………………………2
王 绩 (三首)………………………………………………… 5
春 日………………………………………………………………6
野 望………………………………………………………………6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 8
王 勃 (三首) ……………………………………………… 11
采莲曲 …………………………………………………………… 12
滕王阁 …………………………………………………………… 1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15
杨 炯 (一首) ……………………………………………… 17
从军行 …………………………………………………………… 18
卢照邻 (一首) ……………………………………………… 21
长安古意 ………………………………………………………… 22
骆宾王 (二首) …………………………………………………29
在狱咏蝉 ………………………………………………………… 30
于易水送人 ……………………………………………………… 31
苏味道 (一首) …………………………………………………33
正月十五日夜 …………………………………………………… 34
李 峤 (二首) ……………………………………………… 37
中秋月 (二首)………………………………………………… 38
陈子昂 (七首) ……………………………………………… 39
感 遇 (三十八首选五)……………………………………… 40
登幽州台歌 ……………………………………………………… 46
送魏大从军 ……………………………………………………… 47
杜审言 (五首) ……………………………………………… 49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50
登襄阳城 ………………………………………………………… 51
夏日过郑七山斋 ………………………………………………… 52
春日京中有怀 …………………………………………………… 53
赠苏绾书记 ……………………………………………………… 54
沈佺期 (三首) ……………………………………………… 55
杂 诗 (三首选一) ………………………………………… 56
夜宿七盘岭 ……………………………………………………… 57
独不见 …………………………………………………………… 58
宋之问 (二首) …………………………………………………61
度大庾岭 ………………………………………………………… 62
渡汉江 …………………………………………………………… 63
张若虚 (一首) …………………………………………………65
春江花月夜 ……………………………………………………… 66
郭 震 (一首) …………………………………………………69
塞 上 …………………………………………………………… 70
金昌绪 (一首) …………………………………………………71
春 怨 …………………………………………………………… 72
张九龄 (四首) …………………………………………………73
感 遇 (十二首选二) …………………………………………74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 76
望月怀远 ………………………………………………………… 77
王 翰 (一首) …………………………………………………79
凉州词 (二首选一) ……………………………………………80
王 湾 (一首) …………………………………………………81
江南意 …………………………………………………………… 82
孙 逖 (一首) …………………………………………………83
宿云门寺阁 ……………………………………………………… 84
贺知章 (二首) …………………………………………………85
咏 柳 …………………………………………………………… 86
回乡偶书 (二首选一) …………………………………………86
张 旭 (一首) …………………………………………………87
桃花溪 …………………………………………………………… 88
孟浩然 (九首) ……………………………………………… 89
夏日南亭怀辛大 ………………………………………………… 90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 90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 91
广陵别薛八 ……………………………………………………… 93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94
过故人庄 ………………………………………………………… 95
岁暮归南山 ……………………………………………………… 95
舟中晓望 ………………………………………………………… 96
春 晓 …………………………………………………………… 97
王 维 (二十七首)…………………………………………… 99
渭川田家………………………………………………………… 101
宿郑州…………………………………………………………… 101
西施咏…………………………………………………………… 103
桃源行…………………………………………………………… 104
[附录]陶潜《桃花源记》 ……………………………………106
陇头吟…………………………………………………………… 107
老将行…………………………………………………………… 108
观 猎…………………………………………………………… 112
使至塞上………………………………………………………… 113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115
汉江临泛………………………………………………………… 116
过香积寺………………………………………………………… 117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 118
山居秋暝………………………………………………………… 119
终南山…………………………………………………………… 120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121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 122
送方尊师归嵩山 ……………………………………………… 124
积雨辋川作 …………………………………………………… 125
鸟鸣涧…………………………………………………………… 126
鹿 柴…………………………………………………………… 127
木兰柴…………………………………………………………… 128
息夫人…………………………………………………………… 129
相 思…………………………………………………………… 130
少年行 (四首选一)……………………………………………13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131
送元二使安西 ………………………………………………… 132
送沈子福归江东 ……………………………………………… 133
储光羲 (五首)…………………………………………………135
牧童词…………………………………………………………… 136
田家杂兴 (八首选三)…………………………………………137
效 古 (二首选一)………………………………………… 139
常 建 (一首)…………………………………………………141
题破山寺后禅院 ……………………………………………… 142
刘眘虚 (一首)…………………………………………………143
阙 题…………………………………………………………… 144
祖 咏 (二首)…………………………………………………145
望蓟门…………………………………………………………… 146
终南望残雪 …………………………………………………… 147
丘 为 (一首)…………………………………………………149
题农父庐舍 …………………………………………………… 150
王昌龄 (十一首)………………………………………………151
塞下曲 (四首选一)……………………………………………152
从军行 (七首选四)……………………………………………153
出 塞 (二首选一)……………………………………………156
西宫春怨………………………………………………………… 157
长信秋词 (五首选一)…………………………………………158
青楼曲…………………………………………………………… 159
闺 怨…………………………………………………………… 159
芙蓉楼送辛渐 (二首选一)……………………………………160
王之涣 (二首)…………………………………………………163
登鹳雀楼………………………………………………………… 164
凉州词 (二首选一)……………………………………………164
李 颀 (四首)…………………………………………………167
古从军行………………………………………………………… 168
别梁锽…………………………………………………………… 169
送刘昱…………………………………………………………… 172
送魏万之京 …………………………………………………… 173
崔 颢 (六首)…………………………………………………175
雁门胡人歌 …………………………………………………… 176
黄鹤楼…………………………………………………………… 176
长干行 (四首)…………………………………………………178
崔国辅 (一首)…………………………………………………181
小长干曲………………………………………………………… 182
民 歌 (二首)…………………………………………………183
哥舒歌…………………………………………………………… 184
神鸡童谣………………………………………………………… 184
李 白 (四十三首)……………………………………………187
古 风 (五十九首选三)………………………………………188
远别离…………………………………………………………… 192
蜀道难…………………………………………………………… 194
乌栖曲…………………………………………………………… 198
将进酒…………………………………………………………… 199
行路难 (三首选一)……………………………………………201
日出入行………………………………………………………… 202
关山月…………………………………………………………… 204
…………
我是一个对书籍的“手感”和“阅读体验”要求比较高的人,而这套《唐诗选》完全满足了我近乎苛刻的标准。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能感受到一种被精心呵护的阅读体验。它的开本适中,便于携带和随时翻阅,但内页的字距和行距却又留出了足够的“呼吸空间”,让人在诵读时不必感到拥挤。更让我觉得贴心的是,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组诗或歌行体,它的分段处理得非常合理,既保持了文本的完整性,又照顾到了阅读节奏的舒缓。在内容呈现上,它最大的特色可能在于对“时代精神”的捕捉。它不仅仅是诗歌的集合,更像是一部微缩的唐代社会风貌史。通过这些诗句,我仿佛看到了大唐的繁华景象,听到了长安城的喧嚣,也感受到了宫廷宴饮的靡靡之音与戍边将士的慷慨悲歌。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唐代意境,让读者在学习格律、赏析意象的同时,也完成了对那个黄金时代的精神朝圣。这是一套值得反复翻阅、常读常新的宝藏。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很多唐诗选本,要么是太侧重于入门普及,选篇过于保守,要么就是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但这套《唐诗选(全二册)》似乎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既有足够的深度去满足有一定鉴赏基础的读者,又不失广度让初学者可以轻松进入。我个人非常赞赏它对“乐府”和“近体诗”的收录平衡,很多选本为了篇幅或追求工整,会牺牲掉一些重要的古体诗或乐府作品,但在这套书中,它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展示。尤其是那些描绘民间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读起来让人心头一紧,深刻体会到诗歌作为“文以载道”的强大力量。此外,编者在排版上做了很巧妙的处理,比如,将同一位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放在相近的位置,这有助于读者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创作风格和心境的演变轨迹。这套书让我体会到,真正的经典是耐得住推敲的,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这得益于它扎实且富有洞察力的选编工作。
评分我必须得说,如果说市面上百分之九十的唐诗选本都是“标准答案”式的罗列,那么这套《唐诗选》绝对是“个性化推荐”的典范。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导读和注释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没有采用那种过于学院派的枯燥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现代读者、又兼具人文关怀的笔触来解读诗歌。比如,对于某些意象的解析,它会结合当时的社会风俗和诗人的个人经历进行阐发,让你明白“柳”不只是植物,更是离别的象征;“月”也不只是天体,更是游子心中永恒的牵挂。这种解读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情怀能够穿透时空与我们对话。我尤其喜欢它在注释中偶尔穿插的一些趣味考据,比如某句诗的某个用词被后世文人如何引用或误解,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而且,它的版本校勘也显得非常严谨,对于一些存在争议的字句,它会给出合理的解释或参考不同的版本,体现了编纂者对文本的敬畏之心。这是一套真正能让你“读进去”、并且“读明白”的诗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读过”的层面。
评分这套《唐诗选(套装全二册)》简直是文学爱好者的福音啊!我拿到书后立刻就被它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那种古典又不失雅致的封面设计,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能感受到编者对唐诗的热爱和敬畏。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字体清晰,排版疏朗有致,读起来眼睛一点都不累。更让我惊喜的是,这套选本的选篇眼光独到,它不仅仅收录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必考诗篇”,更像是带你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文学探险。你会发现很多初读时被忽略的边角之作,它们或许不如“床前明月光”那样光芒万丈,却在细微处流露出盛唐气象的万千风情。比如,那些描绘边塞风光的诗句,读来真有金戈铁马、大漠孤烟的沉浸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笔下那种壮阔与苍凉交织的复杂情感。对于想系统梳理唐代诗歌脉络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不同的章节或卷册似乎暗合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或风格流派,这种体贴的设计,让阅读过程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文化熏陶。总之,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经典,不仅是阅读工具,更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评分拿到这套书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深呼吸”。在这个信息碎片化、阅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能够拥有一套如此厚重、内容精良的纸质书,本身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我试着挑了一个下午,关掉手机,泡上一壶清茶,就这么沉浸在它的世界里。这套书的装帧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无论是铜版纸的质感,还是内封设计的小巧思,都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读唐诗,需要的是心境的沉淀,而这套书的物理形态恰好为这种沉淀提供了绝佳的载体。内容上,它做到了“兼容并包”却又“精准有力”。它不仅收录了李杜白苏这些“顶流”,更不遗余力地展现了如陈子昂的开阔、王维的禅意、孟浩然的恬淡,乃至是中晚唐诗人那些充满转型期焦虑与探索的佳作。这种全面的覆盖,让人看到了唐代诗歌艺术从初唐的萌芽到盛唐的鼎盛,再到中晚唐的多元发展,如同观看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电影,层次感极强,每一层都有新的震撼。
评分最经典的唐诗选集 就是上下册封面色差这么大是几个意思?
评分1、内容与旧版一字未变;
评分宝贝很好 物流非常快 买过很多次书了 非常满意 还会回购的
评分很棒的书,能做这种选本的,都是大手。拜读了
评分很好的唐诗选集本
评分京东每年的大促活动总是买书最疯狂的时候,今年又囤了非常多的书。
评分包子曰:买书不是为了看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还要继续买!
评分包子曰:买书不是为了看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还要继续买!
评分选录诗人一百二十余家、诗作近六百首,繁简适中,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诗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脉络;选目曾经马茂元反复思索,具有内在系统性,体现了他对唐诗的基本认识。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题解、注释、总评四部分。马茂元唐诗研究的个性特征,是在他对唐诗大量记诵的基础上感发而来的。正因如此,《唐诗选》之点评尤能指示诗作的艺术性;又因马茂元对古典文学的独特认知,故能从艺术性中归结出唐诗发展的脉络。《唐诗选》注释除通常的释义外,还对全诗关节与疑难处作提挈点拨,点明诗艺上的继承关系。通过注释,读者不仅能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还能以此为阶梯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