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策兰诗全集(第二卷:罂粟与记忆)

保罗·策兰诗全集(第二卷:罂粟与记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保罗·策兰 著,孟明 译
图书标签:
  • 诗歌
  • 保罗·策兰
  • 现代诗
  • 德国文学
  • 犹太文学
  • 二战
  • 记忆
  • 大屠杀
  • 诗集
  • 翻译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6242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470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保罗·策兰诗全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字数:9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奠定保罗·策兰在德语诗坛地位的奠基之作,德汉对照,全译全注!

《罂粟与记忆》一举奠定了保罗·策兰在其母语故乡的地位,尤其长诗《死亡赋格》首次以德文原作与德国公众见面,是战后德语诗坛一个极具震撼力的思想事件。
《保罗·策兰诗全集》的出版,不仅将一飨中文读者获睹策兰诗歌全貌的夙愿,更将引领读者沉潜于此前未见之诗境深处,启迪中国诗艺。第二卷《罂粟与记忆》中引人入胜的节奏、浪漫化的隐喻和热情奔放的魔力使得这本诗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内容简介

这本诗集收有策兰1944年至1952年间写的作品,其中有极具影响的《死亡赋格》,那种神奇的抒情基调,有着法国诗歌的光辉、巴尔干半岛的魅力以及忧郁的转调。其诗作风格中引人入胜的节奏、浪漫化的隐喻和热情奔放的魔力使得这本诗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种无与伦比的创造力,使得诗人能把现代法语抒情诗的某些原则译入了德语,嘲笑了一般逻辑思维的自以为是,调动起梦想的真理塑造现实。

作者简介

作者: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二战以来影响zui大的德语诗人。1952年,其成名作《死亡赋格曲》震撼德国,1960年获德国zui高文学奖——毕希纳奖。作品备受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阿多诺、哈贝马斯等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推重。1970年4月的一个深夜在巴黎投水自尽。
译者:孟明,著有诗集《大记忆书》。另译有梵乐希(Paul Valery)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La jeune Parque)、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长诗《流亡》(Exil)、海德格尔论荷尔德林的论文《回忆》(Andenken)、弗朗索瓦·傅勒(Francois Furet)史学著作《思考法国大革命》(Penser la Revolution francaise)、《保罗·策兰诗选》等。出版个人诗集《细色》。

目录

中译本序 1

罂粟与记忆(1952)

骨灰瓮之沙
荒野歌谣 5
夜里你的肉体 9
你白白把心画在 13
玛利安娜 17
油脂灯 21
满手时间 25
夜半 27
你的头发在海上 29
白杨树 31
灰草 33
蕨的秘密 35
骨灰瓮之沙 37
最后的军旗 39
咯蹬一声 43
盛宴 45
九月里阴沉的眼 47
海石 51
法国之忆 53
阴影中妇人歌 55
夜光 59
岁月从你到我 61
远颂 63
一生 67
晚和深 69
CORONA 75

死亡赋格
死亡赋格 83

逆光
旅途上 91
在埃及 95
走进雾角 97
喝蓝 99
谁要是你 101
火印 103
谁掏出心 105
水晶 107
寿衣 109
茫茫海上 111
孤独一人 117
酒壶 119
夜,当爱的钟摆 121
睡吧 123
你变成这个模样 125
坚固的城垒 127
最白的鸽子 129

夜的芒草
睡眠和饭 133
旅伴 135
眼睛 137
永恒 139
浪花拍岸 141
心和大脑 143
游移的心 149
她给自己梳头 151
瞧你被词语弄花了眼 153
风景 155
安静! 157
水与火 159
数杏仁 163

骨灰瓮之沙(1948年维也纳版)

在门前
那边 171
梦之居有 175
摇篮曲 177
井边 179
雨中丁香 181
一个战士 183
罂粟 185
山里的春天 189
橄榄树 193
墓畔 195
阿耳忒弥斯之箭 199
九月之冠 203
翅膀声 205
孤独者 209
黑雪花 211
梦的门坎 215
在最后一道门 217

罂粟与记忆
口琴 221
落入黑暗 223
唯一的光 227
夜曲 231
至点礼赞 233

同期已刊未结集散作
海之歌 237
陆地 239
黑冠 241
乱 245
沉睡的恋人 247
时间 249

同期遗稿
死亡 253
同在一起 255
夜 257
出自所有的伤 259
啊,世界之蓝 261
詈词 263
一个影子的画像 265
在你相思的黑色边缘 269
所有的道路上 271
以浓烈的药草和死魂灵 275
暮色中的伟大囚徒 277
大黑 279
饮酒歌 283

附录:1948年维也纳版《骨灰瓮之沙》篇目 285
保罗·策兰著作版本缩写 288
本卷策兰诗德文索引 295

精彩书摘

荒野歌谣

阿克拉地方有个黑叶扎成的冠:
我曾在那儿掉转黑骑挥剑刺向死神。
我用木碗喝了阿克拉的井灰,
我戴着脸甲朝天空的废墟冲杀。


如今阿克拉地方天使死了,主也瞎了,
没人替我照应到此安息长眠的人。
月儿,这朵阿克拉的小花,已残:
那些戴着锈指环的手,像荆棘开了花。


最后我该躬身一吻,当人们在阿克拉祈祷……
真不顶用啊,夜的铠甲,血渗透了胸扣!
我本是他们微笑的兄弟,阿克拉的铁基路伯 。
如今我喊出这名字,还感到双颊如火。




夜里你的肉体

夜里你的肉体因神的激情而青紫:
我的嘴在你的双颊摇着烛炬 。
斯人何用摇,不曾有人给他唱催眠曲 。
满手雪花 ,我向你走来,


却又犹豫不决,就像你眼睛变蓝
在时间的圆盘。(从前的月亮更圆啊。)
空空的帐篷里奇迹已泣尽,
一壶梦结冰了——有何不好?
想想吧:一片发黑的叶子悬在接骨木 ——
那可是血杯的好兆头。




你白白把心画在

你白白把心画在窗上:
寂静大公
在下面宫城里招兵买马。
他把旌旗挂到树上:一片叶,秋天来了就变蓝;
他在军中分发忧郁的稻草和时间之花;
他带着头发里的一窝鸟去沉剑。


你白白把心画在窗上:军中有个神明,
披着很久以前从你肩上滑落到台阶的披风 2 ,在那黑夜时代,
那时,城堡大火熊熊,你跟众人一样说话:亲爱的……
他对这件披风一无所知,也没有祈求星象,只是去追赶
那片飘走的叶子。
他仿佛听见:“稻草啊,时间的花。”




玛利安娜

你的头发没有丁香,你的脸浮出镜面。
云从一只眼到另一只眼,如同所多玛至巴别塔 :
它掰了高塔就像剥树叶,还冲着硫磺山林呼啸。


于是一声惊雷闪在你的嘴上——这山谷残琴犹在。
有个人用雪牙拉弓:噢,芦苇声音更悦耳!


爱人,你就是芦苇,我们是雨;
你的身体是绝代美酒,我们十人痛饮;你的心是麦田的一条小船,我们把它划进夜色;
你一壶蓝天在我们头顶轻摇,我们睡着了……


帐篷前开来百人团,我们喝着酒把你抬到墓地。
人世的地板至今响着梦的坚硬塔勒银币 。



油脂灯

修士们用毛茸茸的手指翻开书本:九月 。
伊阿宋 把雪撒向初长的青苗。
森林送你一条手项圈 ,死了你也踩着绳索走。
你的头发分得一抹更暗的蓝,我说的是爱情。
我谈论贝壳,轻渺的云,雨中长出花蕾的一叶小舟。
一匹小牡马奔跑着越过浏览的手指——
门黑魆魆的洞开,我要歌唱:
这里我们曾经怎样生活?

前言/序言

中译本序
1
   “谁敢用眼睛直视美,谁就被托付给死神。 ”1德国 19世纪诗人普拉腾的这个诗句,可以用来作为这篇序文的开场白。千禧年之际,也就是策兰去世整整三十年后,诗人早年的同乡女友伊兰娜·施缪丽在回忆录中引用了这句诗,用来作为一个年代的标记,同时作为她与保罗·策兰最后一次重逢的纪念,因为在那次重逢之后不久,诗人就去世了。在那次重逢期间,他们回顾往事,说到了一种从布科维纳开始的诗歌,以
及战争期间他们在切尔诺维茨犹太隔离区共同度过的苦难岁月。


栗树的那边才是世界。

夜里风驾着云车从那边来
不知这里谁起身…… 风要把他带过栗树林:
“我这里有水龙骨,有红色毛地黄!栗树的那边才是世界……”


  这是策兰早年一首题为《那边》的诗的开头段落。 1948年诗人在维也纳编定他的第一部诗集时,曾将它列为卷首篇 2。不晓得此诗背景个中原委的读者可能会诧异,这首多少有点稚嫩的少作,文笔直白,写一个少年面对一片栗树林憧憬外面的世界,虽然写得飘渺、机智且充满童真,与日后策兰那些大手笔作品相比,算不上一篇精彩的诗作,但对策兰来说,这首诗不是他早年写作中随便落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文字,而是一个起点,带有它诞生时刻的个人印记和时代特征,在他的诗人生涯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先期地为诗人日后的写作调定了一个音色:自由与狂想。准确地说,这首诗作于 1941年作者 20岁时在切尔诺维茨犹太隔离区的岁月。


栗树的那边才是世界……


  这句诗质朴而悠扬的音符,经历漫长的时间之后,依然回响在世界的另一尽头。 1969年岁末,施缪丽决定从耶路撒冷到巴黎来看望策兰,两人在 15区靠近塞纳河的策兰寓所彻夜长谈。据她回忆,谈话中策兰想起过去在犹太隔离区的那段日子。当施缪丽念出 “栗树的那边才是世界 ”这句诗时,策兰不好意思地摆摆手。但二人都沉浸在往事中。


孤独一人,我把灰烬之花
插入盛满成年之暗的瓶。姐妹嘴,
你说出一个词,它在窗前不肯离去,
而我昔日所梦,悄然爬上我身。


  这首题为《孤独一人》的诗,收在《罂粟与记忆》诗集《逆光》之章。这首诗, 1950或 1951年作于巴黎;或者更早,作于 1948年 8月诗人刚从维也纳抵达巴黎的时候。时策兰甫入而立之年,双亲既逝,一人只身流寓西方。 “成年之暗 ”并非说人到懂事的年龄知世事而黯然,也不是说人过早地心境衰老,而是一种生存的伤和愧。奥斯威辛之后,与许多幸存者一样,策兰一直有一个民族几乎灭亡而自己生存下来那种伤悲感。把 “灰烬之花 ”插入 “成年之暗 ”的瓶,说的就是这种伤悲。  
“灰烬之花 ”,如同见于同一部诗集中的那首《灰草》,是死亡之物,焚尸炉的灰渣,父母之尸,亲人之骸。青年时代,并不太远,身在犹太隔离区,虽然预感到某种不祥的事情,但并未想到与天同燔那种大屠杀会发生。诗人 “把灰烬之花/插入盛满成年之暗的瓶 ”——  
关于那次会面,施缪丽在回忆录里写道:“策兰不太自信。但我们都觉得‘栗树的那边才是世界’这句诗很美,并且想起了那时候偷偷到无人的公园里去散步,那是禁止的,因为我们都有个黄色星标 1,我们把它藏到大衣口袋里。那时我们‘不顾一切’要走到有明丽春光的地方,尽管 11月底春光早就不知哪去了。我们想起了那时在积得厚厚的秋叶中发现的小小报春花,我们用蓝色贝雷帽把一束束小花捧回来,放在柳树荫下的桌子上,想起了我们在那万籁俱寂的时刻毫无旁人地大声朗诵诗歌,就像策兰说的,那是我们无所顾忌,天真无知地笑闹……”2


多少个夜晚我听见那风又回过头来:
“我这里燃烧着远方,你那儿太窄迫……”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今天我们读这首诗时竟没有听出一点身在苦难的哀声,只有风自由的吹拂和人对自由的渴望。那时,等待着他们的是流放、死亡营和焚尸炉,而隔离区的孩子们在死神的笼罩下还对着天空朗诵美和自由的诗篇!正如策兰所说,人们——“我们”——曾经以天真无畏的青春克服了苦难和黑暗。诗人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后来到了布加勒斯特,他还在一首诗里写下那个年代看到的白色“栗树花” 。


栗树第二次开花:可怜地燃起
一线希望……1


  据策兰说,栗树在晚秋开二茬花是 “一种致命的疾病 ”。在他那样的生平中,或者说在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中,那种反常的花,反常,但开在天空下,就像一种能够有的美的事物,苍白,白得像滴在烛台上的烛花,不也是一种希望吗?普拉腾那句诗——我相信策兰在隔离区的那些日子里经常诵读它,正好道出诗人性格中自少年时代起就已铸下的一种东西——对美和自由的冲动,哪怕在死亡面前!  
策兰与施缪丽那次彻夜长谈,一夕之间,半身事历历在目,似乎围绕这个话题开始,也以这个话题结束:“谁敢用眼睛直视美,谁就被托付给死神——我们当中说过这话的人,我们希望他别再说了,但又希望说下去。那难以置信的蓝天下栗树的白色烛形花。真美。 ”那次谈话,距诗人投河自尽仅 4个月。

……
书名:保罗·策兰诗全集(第二卷:罂粟与记忆) 导言: 保罗·策兰,二十世纪最深邃、最艰涩也最具革命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犹如在被历史的巨石压碎的土地上顽强生长出的花朵,汲取着苦难的养分,散发着令人心碎却又无法忽视的光芒。他的一生,是流亡、失落、追寻与抵抗的一生;他的诗歌,则是一条在语言的废墟上重建意义、在沉默的边缘唤醒回响的孤独之路。 《保罗·策兰诗全集》的第二卷,题名为《罂粟与记忆》,如同书名的暗示,将我们引向诗人诗歌创作中一个尤其浓烈、尤其沉痛的阶段。这一卷收录的作品,深入挖掘了策兰诗歌的核心主题:战争的创伤、犹太民族的集体记忆、被剥夺的身份、以及在极致的痛苦中对语言本身的探索与救赎。在这里,“罂粟”不仅仅是色彩的隐喻,更是痛苦、死亡、遗忘与生命顽强挣扎的复杂象征;而“记忆”,则是那份无法摆脱、却又不断被重塑与质询的沉重遗产。 策兰的诗,不是易于理解的叙事,也不是抒发个人情感的浅吟低唱。他的语言,如同破碎的玻璃,棱角分明,反射出扭曲的光影,却又在组合中显露出惊人的韧性与张力。他常常打破词语的常规意义,将它们剥离、重组,赋予全新的、往往是令人不安的意涵。在他的诗句中,熟悉的词汇可能会突然变得陌生,陌生的词汇却又可能以某种神秘的方式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感受。这种语言的实验性,并非为了故弄玄虚,而是为了尽可能贴近那些难以言说的、被理性与常识所无法触及的痛苦与存在状态。 《罂粟与记忆》卷中的诗歌,尤为鲜明地体现了策兰对历史罪恶的直面与反思。作为大屠杀的幸存者,他无法,也从未试图逃避那段被铭刻在民族集体意识深处的黑暗。他的诗歌,是对失落亲人的哀悼,是对被消灭文化的祭奠,更是对人类可能达到的最残忍罪行的永恒拷问。然而,策兰的诗并非仅仅停留在控诉与悲伤。在绝望的深渊中,他同样在寻找微弱的希望,在语言的残骸中寻找重建人性尊严的可能。 这卷诗歌的魅力,在于其多层次的解读空间。初读,你可能会被其晦涩的语言和沉重的意象所困扰,感到一种难以把握的疏离。然而,随着反复的阅读与沉思,随着你逐渐沉浸于策兰独特的语境与思考方式,诗歌的内在力量便会逐渐显露。你会开始理解,那些看似破碎的词语,恰恰是对破碎现实最真实的映照;那些令人不安的意象,是诗人对人类灵魂最深刻的洞察。 内容探索: 《罂粟与记忆》这一卷,承载着策兰诗歌创作中几个标志性的主题和诗学特征。 1. 历史创伤与集体记忆的重量: 策兰的诗歌,与他所经历的二战以及大屠杀的背景密不可分。他笔下的“大地”、“土壤”、“灰烬”、“骨骼”等意象,无不渗透着历史的血迹与生命的消逝。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你的眼中”、“我们的夜晚”、“被说出的名字”等,指向一种集体性的失落与追忆。他不是以叙事者的身份去讲述历史,而是将历史的创伤转化为一种存在性的体验,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通过语言的精炼与压缩,将沉重的历史信息内化于诗歌的肌理之中。 例如,诗中对“名字”的反复提及,并非简单的个体识别,而是关乎被抹去、被遗忘、却又渴望被再次呼唤的个体尊严。被剥夺名字,就是被剥夺存在本身。策兰的诗,是对这些“被剥夺者”的记忆的守护,是对他们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的确认。 2. 语言的极限与重建: 策兰深知,传统的语言在面对极端痛苦时显得苍白无力。大屠杀的残酷,让许多诗人在语言面前感到羞耻与无力。“在诗歌之后,什么还能被说出口?”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策兰的回应,是一种对语言的彻底颠覆与重塑。他打破句法结构,将词语的边界模糊化,创造出新的组合,仿佛是在用破碎的词语去拼凑破碎的现实。 他的语言,常常带有“沉默的重量”,即在词语的缝隙中,在停顿与留白处,蕴藏着比直接陈述更强大的力量。这种“沉默”,是对无法言说之物的敬畏,也是一种对语言局限性的深刻体认。然而,这种“沉默”并非虚无,而是等待着被读者重新激活的意义的种子。他的诗,要求读者积极参与到意义的建构过程中,在阅读中重新发现语言的可能性。 3. 象征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罂粟”作为本卷的标题之一,其象征意义尤为丰富。罂粟,在西方文化中常与睡眠、遗忘、甚至是死亡联系在一起,但它同时也是一种鲜艳的花朵,象征着生命在绝望中顽强绽放。在策兰的诗中,罂粟可能代表着创伤留下的灼痛,也可能象征着那些在死亡阴影下依旧闪耀的生命之光。 “记忆”则是另一个核心意象。策兰的记忆,不是线性叙事的历史回忆,而是一种具象化的、情感化的、甚至带有幻觉色彩的感知。记忆中的声音、气味、光影,都化为诗歌中具体的意象,交织成一张网,将诗人与他的过去、他的族群、他的苦难紧密相连。这种记忆,具有摧毁性的力量,但同时也是诗人对抗遗忘、维护存在感的重要方式。 4. 存在的疏离与追寻: 策兰的诗歌,常常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存在性疏离感。他笔下的“我”,常常处于一种漂泊、无根的状态,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这种疏离感,既是对流亡生活体验的反映,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个体存在困境的深刻洞察。 然而,即便在疏离与孤寂中,策兰的诗歌也从未停止对“你”的追寻,对连接的渴望。这种“你”,可能是失落的爱人,可能是已逝的亲人,也可能是那个能够理解并回应他诗歌的陌生人。对“你”的呼唤,是诗歌中一种微弱却坚韧的生命力,是对在孤独中寻找同伴、在沉默中寻求共鸣的永恒努力。 阅读指南: 阅读《保罗·策兰诗全集(第二卷:罂粟与记忆)》并非一次轻松的浏览,而是一场与诗人灵魂的深度对话,一次对语言与存在边界的探索。以下几点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进入策兰的诗意世界: 放慢脚步,反复品读: 策兰的诗歌,如同陈年的佳酿,需要时间去酝酿和体会。不要期望一蹴而就,一次阅读便能完全领会。每一次重读,都可能发现新的层面和意义。 关注意象与象征: 策兰的语言高度凝练,他善于运用具有多重含义的意象。尝试去理解“罂粟”、“灰烬”、“泥土”、“星辰”、“河流”等意象在诗歌中的反复出现与演变,它们往往承载着诗人深刻的情感与哲学思考。 倾听沉默的力量: 策兰的诗歌中,留白与停顿同样重要。注意那些未被填满的空白,它们可能蕴含着比直接陈述更强大的情感冲击力。 接受不确定性: 策兰的诗歌并非提供明确的答案,而是呈现问题。接受其语言的模糊性与多义性,允许自己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在诗歌的张力中去感受。 理解诗人的背景: 了解保罗·策兰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所经历的二战和大屠杀,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其诗歌中沉重的历史底色与深刻的情感根源。 带着情感去阅读: 策兰的诗歌,首先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尽管这种表达方式极为独特。尝试打开你的感知,让诗歌中的情感触动你,即使你一时无法用语言来定义它。 《罂粟与记忆》这一卷,是保罗·策兰诗歌创作中一座不容忽视的高峰。它所呈现的,是人类在经历极端苦难后,依然能够以语言为媒介,去追寻意义、捍卫尊严、并与历史对话的强大生命力。阅读策兰,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语言的重新认知,更是一次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体验。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保罗·策兰诗全集(第二卷:罂粟与记忆)》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震撼。策兰的诗歌,毫不夸张地说,是一种对语言的极限的探索。第二卷的诗歌,尤其让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几乎是物理上的冲击力。那些关于“罂粟”的意象,既有其绚烂的色彩,又暗藏着危险的毒性,这与策兰诗歌中那种在绝望中寻找一丝光明的姿态不谋而合。而“记忆”的主题,更是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伤痕的过去,那些无法被遗忘的、被压抑的、却又无处不在的记忆。策兰的语言,不是为了流畅,而是为了真实。他不在乎词语是否被传统所接受,他只关心它们能否最准确地传达他内心的感受。这是一种极其纯粹的创作,也是一种极其艰辛的表达。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些句子时,感到一阵晕眩,仿佛置身于一个迷雾缭绕的战场,又仿佛听见无数悲伤的低语。它迫使我去审视那些被我忽略的、被我遗忘的,去感受那些我从未真正理解过的痛苦。

评分

《保罗·策兰诗全集(第二卷:罂粟与记忆)》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深刻的沉思。策兰的诗歌,尤其是这一卷的篇章,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语言的本质。他不是用语言去描绘世界,而是用语言去构建世界,一个充满破碎、忧伤,却又异常真实的内在世界。“罂粟”的意象,在我看来,象征着某种美丽而又令人警醒的存在,它们在记忆的土地上绽放,既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实的警示。而“记忆”本身,在策兰的诗中,不再是线性的叙事,而是碎片化的、交织的、不断涌现的。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被历史阴影笼罩的境地,策兰的诗歌就像是黑暗中闪烁的火把,指引着我去看那些最难以直视的真相。他的句子结构常常出人意料,他的词汇组合也常常带来陌生感,但这恰恰是其诗歌的魅力所在。它迫使我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去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理解诗歌,理解痛苦,理解生命。

评分

这本《保罗·策兰诗全集(第二卷:罂粟与记忆)》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挑战性也最令人难忘的一部作品。它的风格极其独特,我很难用现有的文学框架去完全框定它。策兰的诗歌,与其说是艺术品,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探险。他敢于在语言的边缘行走,甚至在语言的废墟之上建造自己的诗歌王国。第二卷中的诗,特别是那些围绕“罂粟”与“记忆”展开的篇章,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熟悉感,又夹杂着难以名状的陌生。我常常会在某一句诗的某个词语上停滞许久,试图去捕捉它背后那庞大的、复杂的情感和历史信息。策兰的诗,就像是一份用血泪书写的密码,需要读者付出极大的耐心和敏感度去解读。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与一个饱经沧桑的灵魂进行对话,他用最简洁、最凝练的语言,诉说着最宏大、最沉痛的悲剧。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战争、对记忆、对人性的脆弱与坚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读完这本《保罗·策兰诗全集(第二卷:罂粟与记忆)》,我内心的触动久久无法平息。策兰的诗歌,如同他自身经历的创伤一样,既有撕裂人心的尖锐,也有在废墟中顽强生长出的寂静之美。第二卷的诗篇,尤其是以“罂粟与记忆”为名的这些作品,仿佛将我拉入了一个被历史洪流反复冲刷过的国度。在那片土地上,语言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被剥离、重塑、再造的生命体。我仿佛能听见那些被沉默压抑的哭喊,看见那些在暗夜中闪烁的微光。策兰的诗句,不是用来阅读的,而是用来感受的,用一种近乎疼痛的方式,去理解生命在极致的苦难中如何挣扎、如何在破碎中寻找意义。那些看似破碎的意象,那些扭曲的语法,恰恰是诗人最诚实的表达,是对那个时代无法言说的伤痛最直接的触碰。读这些诗,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深呼吸,让那些涌动的情绪在胸腔里沉淀。它并非易于消化的读物,但正是这份沉重,让我在阅读后,对生命、对历史、对语言本身,有了更深刻的敬畏。

评分

保罗·策兰的诗,在我看来,是一场关于语言与存在的艰难对话。第二卷的《罂粟与记忆》,更是将这种对话推向了极致。我不得不承认,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我感到有些茫然。那些词语的排列,那些意象的跳跃,仿佛一张张破碎的镜子,映照出的是一个不完整、甚至扭曲的世界。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逐渐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吸引。那是一种在绝望中不肯放弃的生命力,一种在沉默中寻求回响的呐喊。策兰的诗,不是为了提供慰藉,而是为了直面痛苦。他用最纯粹、最原始的语言,去触碰那些最深沉的创伤。我能感受到他对德语的极端审慎,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千锤百炼,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民族的罪责。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欣赏,不如说是一种参与,一种共同承担的体验。那些关于“罂粟”的意象,那种迷幻而又带着致命诱惑的美,与“记忆”的沉重交织,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搏斗。

评分

书已经收到了,保罗策兰的诗写的很好,这个书的质量也不错,翻译的也还好

评分

双11所购的书籍,有待清闲之日慢读。

评分

哈哈哈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

评分

送别人的生日礼物,很精美!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以的。

评分

很好,很不错,非常不错,满意

评分

书已经收到了,保罗策兰的诗写的很好,这个书的质量也不错,翻译的也还好

评分

保罗策兰的诗配这个封面很搭

评分

书已经收到了,保罗策兰的诗写的很好,这个书的质量也不错,翻译的也还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