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奬無數的文藝經典,鮑勃·迪倫女友蘇西·羅托洛迴憶錄。
◆海明威《流動的盛宴》寫的是1920年代的巴黎左岸,蘇西·羅托洛《放任自流的時光》寫的則是1960年代的紐約格林威治村。這是20世紀兩段耀眼的黃金年代。
◆國內著名翻譯傢陳震全新增補修訂版本。
◆精裝,草絮封麵,濃濃復古懷舊感;內文采用60g瑞典輕型紙,輕盈柔和。
20世紀六十年代前期,蘇西和男友鮑勃·迪倫一起居住在紐約格林威治村。那是特彆的年代和特彆的地點。冷戰陰影、核危機下,作為反文化運動的東海岸誕生地和大本營,格林威治村匯聚瞭時代的精神。民謠復興運動,民權、女權、同性戀權益等各種運動在格林威治村風起雲湧,激情澎湃的反叛時代和置身其中的絢爛人物互相塑造,創造著曆史。
與其說本書娓娓道來的是蘇西和迪倫共度的時光,不如說它是美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藝術的全記錄。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悉數登場,一件件生動活潑的軼事躍然紙上。
"我講述的是自己的20世紀60年代,以及當時的格林威治村--我在那個大時代從皇後區移居到格林威治村,村裏的那段經曆塑造瞭我,改變瞭我的一生。"
"那是個令人驚嘆的時代,一個充滿瞭抗議和反叛的多事之鞦。整整一代人在18歲時被允許喝酒、戰死,卻要等到21歲纔能擁有選舉權。動亂在所難免。言論製造瞭音樂,音樂又製造瞭言論,鼓舞著我們走上街頭,要民權、反核彈、反越戰。與此同時,1950年代保守僵化的道德觀也在1960年代黯然退場。'垮掉的一代'已經砸破瞭它虛僞的外錶,而他們的下一代--我們,將它徹底衝破。"
蘇西·羅托洛(1943-2011),美國藝術傢,鮑勃·迪倫一九六〇年代格林威治村成長期的女友,經典專輯《放任自流的鮑勃·迪倫》封套上的女主角。少年時代起就投身民權運動的蘇西是迪倫多首動人情歌背後的繆斯女神,亦深遠地影響瞭迪倫的創作方式,被認為在迪倫蛻變為"時代代言人"的過程中扮演瞭重要角色。與迪倫分手後,蘇西專注於藝術創作,繼續打造屬於她自己的藝術天空。曾長期任教於帕森斯設計學院(全美排名*一的藝術與設計學院)。2011年2月,罹患肺癌的蘇西離開瞭這個世界。、
陳震,1976年齣生於江蘇靖江,從事過多種職業,現為自由譯者,譯有《我是你的男人》《猶太警察工會》《布魯斯往事》《搖滾不死》《搖滾狂人》《天堂十字路口》《誰願永生》《我是誰人》等。
聖物匣(自序)
第一章
鮑比畫像
格迪斯民歌城
紅色傢庭
父親之死
紅尿布嬰兒
紅色迷惘
美國往事
逃過瞭死神,逃不掉那愛
爭取種族平等大會
河濱教堂
以愛之名
珍貴時光
布裏剋街
村民
采集火種的人
詞與麯
摯友
LSD初體驗
酗酒的男人·蹭書的女孩
幾乎成名
你想要的是什麼?
處女唱片
南方之旅
第二章
答案在風中飄
天各一方
鮑勃的信
畢加索啓示錄
伊特魯裏亞拱門
暴雨將至
久彆重逢
藝術·戲劇·電影
時代在變
放任自流的鮑勃·迪倫
罷唱埃德·沙利文秀
哈濛德的蠢貨
溫暖的日子
山雨欲來
布萊希特
白色恐怖
民謠的叛徒
一切不過是命運
捉迷藏
女人的煩惱
被遺忘的時光
左翼的希望
天還未暗
盛名之下
她們恨他
麯終人散
重返61號公路
再迴首
盡在歌中
煙癮
第三章
從頭再來
古巴之旅
劍橋時光
遠離新左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貧民窟女神
夏天
彆迴首
尾聲
後記
譯後記
自序/聖物匣(蘇西·羅托洛)
1961年,我邂逅瞭鮑勃·迪倫,當時我年僅17歲,他也不過20歲而已。這本書是我的迴憶錄,它記錄下瞭我們曾經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纏,還有那個深深影響瞭我們各自生命的大時代。
對於1960年代和鮑勃·迪倫,我曾一直不願談論與追憶,這是因為我曾離他太近,而他又定義並塑造瞭那個時代的文化。人們對他的吹捧和審視也令我對這類話題感到局促不安。他成瞭我人生中"房間裏的大象"(意指所有觸目驚心地存在卻被自己故意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實或感受。--譯注)。我生性內斂,總是本能地去保護自己的隱私,對他的隱私亦是如此。
在我們相遇之前,我就一直在寫詩歌、小故事、短評等等,和他在一起後,我依然筆耕不輟。對我而言,寫作和畫畫一樣,都是進行錶達和交流的方式。
《記憶》
寶貝,那不是你,是我和我的幽靈
和你那神聖的魂靈
有種說法是一個人的過去會趕上他們
我的不僅如此,還超越瞭現在
所以,當未來到來時
我會同超現實主義者一起,在幕後安坐
雖然再也無法憶起是什麼觸發瞭我在1963年1月寫下這段詩歌,但在今天讀來,我卻為自己的先見之明感到惶恐。從很多方麵來說,我和鮑勃一起走過的日子從未離我遠去,它們一直與我的生活交織著,不管我身在何方,所遇何人,在做何事。
鮑勃是公眾偶像,他的歌迷和追隨者用自己的想象塑造著他,把他解讀成自己期望的模樣。僅僅是迪倫這個名字就已讓人感到神秘,同時也會引齣無數的追尋,追尋他所說、所寫、所唱的每一個字眼的涵義。
隨著鮑勃的聲名日益顯赫,我覺得有必要保守住我們之間的秘密。雖然我始終緘口不語,但我並沒有從看守這些秘密中獲得樂趣。時光流轉,秘密也越來越無足輕重。關於鮑勃的文章無處不在,關於他的傳記大量齣版,但它們同我所知道的真相相去甚遠。這些文章和傳記不僅平淡無味,而且充斥著作者的主觀臆斷。我隻能盡力去寫下真相,因為記憶是一頭無常的野獸,它們進進齣齣我的腦海,有些留下瞭痕跡,有些已無蹤可尋。
還有些秘密沒有在書中吐露,它們埋藏在更深的地方,恕我直言,它們將永遠被埋藏。關於本書,我唯一需要闡明的是,它或許不是事實,但卻足夠真實。
多年來,每當看到鮑勃的作品、生平以及與他親近的人齣現在紀錄片、大銀幕、博物館、紀念活動中時,我都會強烈地感覺到還有另一個自己。看到自己的形象被搬上屏幕,放進櫥窗,寫入書中,就那麼永遠地躺在鮑勃的神龕旁受人供奉,那種感覺真是怪異。
當我翻看照片,聆聽歌麯時,我會再次看到、聽到它們背後的故事。一幀傢庭錄像中的寜靜圖像,幾行簡陋紙張上的潦草筆跡,都會喚醒昔日的場景--在房間裏,在大街上--我仿佛又聽到瞭笑聲,從某處飄來……
在櫥窗裏的我們與真實的我們之間,永遠都有差異的縫隙,那是靈魂的安息之所,沒有人能把它放進櫥窗。我用瞭很多年纔讓櫥窗內外的自己交匯在一起。隨著時光的流逝,我漸漸能適應人們對他的狂熱膜拜。
無論是一首歌、一句詩、一本書、一部電影還是一場展齣,都無非是對某個時代、某處地點及某個人的描繪。我的這本書也不例外。同時,這本書也權當是我的一次懷舊。生活在繼續,懷舊或許廉價,或許永遠奢侈。
在我看來,曆史是一個用來盛放、展示舊物以啓發人們思索的聖物匣。關於20世紀60年代的書可以說是汗牛充棟,而隨著那個年代漸行漸遠,當年的故事愈發顯得神秘。真相和數據易被扭麯,真實性和準確性會陷入羅生門。事件當事人都覺得自己說瞭真話,但他們會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進行錶述。猶豫再三,我還是決定將自己的舊物也放入聖物匣。迴憶畢竟是事後諸葛,在書寫那些經年往事時,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盡力讓它們易於識彆。
總的來說,我講述的是自己的20世紀60年代,以及20世紀60年代的格林威治村--我在那個大時代從皇後區移居到格林威治村,村裏的那段經曆塑造瞭我,改變瞭我的一生。這就需要提到一些相關背景:我的傢族曆史、傢人情況,以及把我拼接完整的所有零星碎片……
無數人來到紐約尋找(或迷失)自己,不過我就齣生在這裏,這個概念對我並不適用。直到來到格林威治村,我纔有瞭這樣的強烈感覺:那裏有與我一樣知曉自己的靈魂並不屬於故鄉的人們;那裏有吸引我的波西米亞曆史;那裏有我喜愛的作傢、藝術傢和音樂傢,他們或在此居留,或匆匆路過。他們的精神引領著方嚮,為我開闢瞭道路,也定義瞭格林威治村。
20世紀60年代是個令人驚嘆的時代,一個充滿瞭抗議和反叛的多事之鞦。整整一代人在18歲時被允許喝酒、戰死,卻要等到21歲纔能擁有選舉權。動亂在所難免。言論製造瞭音樂,音樂又製造瞭言論,鼓舞著我們走上街頭,要民權、反核彈、反越戰。與此同時,1950年代保守僵化的道德觀也在1960年代黯然退場。"垮掉的一代"已經砸破瞭它虛僞的外錶,而他們的下一代--我們,將它徹底衝破。
我們與烙刻在身體內的過去同行,我們做好瞭準備邁進未來。如今,1960年代已經被許多私人故事、歌麯和報道塑造成瞭極具曆史意義的時代。有好多聖物匣來自那個時代。這本書便是我的聖物匣。
“放任自流的時光(修訂增補完整版)” 剛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厚度和精美的封麵所吸引。我一嚮喜歡那些能帶來沉思的書籍,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總覺得需要一些東西來提醒我慢下來,去感受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本質。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仿佛邀請讀者進入一個不受束縛、自由自在的時空維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那些“放任自流”的時光的。是那些隨風而逝的青春記憶,還是中年以後纔領悟到的豁達與從容?亦或是生命盡頭迴首往事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閃耀著光芒的瞬間?這本書似乎承載瞭太多可能性,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邀約,邀請我去探索那些被遺忘、被忽略,卻又深深烙印在我們生命裏的時光碎片。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友,用溫柔而深刻的筆觸,與我一同漫步在迴憶的長廊,重拾那些被時間衝淡的感動與哲思。
評分“放任自流的時光(修訂增補完整版)”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溫度。在翻閱的最初幾頁,我就被作者的文字所打動。它沒有那種刻意的煽情,也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用一種樸實而真摯的語言,娓娓道來。讀著讀著,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在某個午後,沐浴著陽光,在書桌前靜靜地寫下這些文字。那些記錄的時光,有的是關於童年的嬉鬧,有的是關於青澀的愛戀,也有的是關於人生中的某個轉摺點。我感覺作者並不是在講述彆人的故事,而是將自己的生命體驗,那些最真實、最柔軟的部分,毫無保留地展現齣來。這種坦誠讓我感到一種親近,仿佛置身於一個溫暖的庇護所,可以卸下所有僞裝,安心地去感受那些被時光打磨過的,純粹的情感。
評分讀到“放任自流的時光(修訂增補完整版)”的目錄,我便被它豐富的章節標題所吸引,感覺作者在文字的編織上花瞭許多心思。那些標題,有的像是詩意的低語,有的則帶著一種哲學式的探討,讓我好奇它們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故事和見解。我尤其對那些“修訂增補”的部分充滿瞭期待,這意味著在原有的基礎上,作者注入瞭更多的新鮮思考和更深邃的感悟。我猜想,這不僅僅是對過往文字的簡單復述,而更像是在生命的長河中,作者又捕捉到瞭新的浪花,並將它們巧妙地融入到原有的畫捲中,使得整本書的意境更加飽滿和立體。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閱讀體驗,不強求我立刻頓悟什麼,而是像涓涓細流一樣,慢慢滋養我的心靈,讓我在不經意間,對生活、對時間,産生新的理解和體悟。
評分拿到“放任自流的時光(修訂增補完整版)”的時候,我被它的內斂和深沉所吸引。它不像一些暢銷書那樣,用醒目的標題和誇張的宣傳來吸引眼球,而是散發齣一種沉靜而有力量的氣質。我總覺得,真正有價值的書,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去包裝,它的內容本身就是最好的證明。我期待在這本書裏,能找到一些關於人生智慧的啓示,那些經過時間沉澱,越發顯得珍貴的道理。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更好地去理解生活,如何去擁抱那些無法掌控的變數,以及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裏,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從容。這本書,或許不是那種能讓你瞬間感到興奮的書,但它一定會是一本,能在你的人生旅途中,在你感到迷茫和睏頓時,給予你力量和方嚮的書。
評分關於“放任自流的時光(修訂增補完整版)”,我一直對這類探討時間與人生主題的書籍情有獨鍾。我常常在思考,我們生命中那些“放任自流”的時光,究竟意味著什麼?它們是虛度的年華,還是蘊藏著無限可能性的萌芽?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齣瞭我內心的睏惑與渴望。我期待作者能在書中給齣自己的答案,或者至少,能引導我踏上自我探索的旅程。我想象著,這本書可能包含著許多關於“慢生活”的理念,關於如何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找到屬於自己的寜靜角落。它或許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以及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發現那些不經意間的美好。我希望讀完這本書,能讓我對“放任自流”這個詞,有一個全新的、更積極的解讀。
評分書很好,物流很快,很滿意~~~~~~
評分原創作品!值得收藏!
評分書很好,物流很快,很滿意~~~~~~
評分還好,內容詳實,價格適中,裝幀較為精美。
評分內容不錯!
評分再版,還可以。
評分漂亮。!!!!!!!!!!!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