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介绍,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情况;
2. 采用新华社通稿,以主流媒体的视角,解读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3. 为读者准确把握相关方针政策提供正确的指引。
本书作者主要为新华社记者,收录了新华社播发的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通稿,新华社总社和国内分社记者采写的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报道。
搭建改革四梁八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就综述
第一章 解码经济新常态
改革纵览
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密码”
201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调查报告
深度解读
中国经济七大信号:从中央政治局会议看中国经济走向
2017—2020经济结构性改革的30条建议
背景链接
中国破解西方经济理论的一大谜题
中国制造业现状调查:处于历史低谷还是爆发前夜?
第二章 新的伟大工程
改革纵览
彰显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成就综述
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就综述
深度解读
不忘初心,担当职责使命——新的伟大工程之思想建设篇
固本强基,锻造先锋队伍——新的伟大工程之组织建设篇
涵养正气,凝聚党心民心——新的伟大工程之作风建设篇
正风肃纪,净化政治生态——新的伟大工程之反腐倡廉建设篇
强化监督,夯实制度体系——新的伟大工程之制度建设篇
背景链接
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中央纪委秘书长、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杨晓超就学习贯彻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第三章 “中国式民主”的特质
改革纵览
信有长风破浪时——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述评
深度解读
中国式民主的本质、特质、品质
从全国两会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从基层人大代表履职看“中国式民主”活力
背景链接
鉴往知来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专访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
第四章 破解“司法之难”
改革纵览
敞开公正便民之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司法机关以改革促公开综述
深度解读
司法为民:破解“司法之难”你有几多获得感
司法为民让公平正义深入人心
司法改革决战之年看公检法“大动作”
背景链接
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石——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解读民法总则重要意义
等。。。。。。。。。。。。。。。。。。。。。。。。
中国制造业现状调查:处于历史低谷还是爆发前夜?
今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一些城市房价涨势明显,不少制造业企业融资难、负担重,有人担心中国经济正在“脱实向虚”,制造业正处于历史低谷。
与此同时,在全国多地,智能制造、共享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亮点频现,一些新的产业集群悄然崛起,不少高精尖产品的研发成功,使“中国制造”增加了“高端气质”。
如何判断“中国制造”的真实态势——正处于历史低谷还是爆发前夜?2017年下半年乃至未来更长的时间,中国制造业何去何从?
企业运营压力加大,
对智能手机制造企业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振纲而言,尽管发展势头较好,但外部压力并没有减轻。对企业来说,赚钱需要创新,可创新首先需要钱。
“融资的要求越来越高,成本也在攀升,做实业想干出点名堂越来越难。”葛振纲说,和龙旗同期成立的两家业内企业,一家已转入房地产,另一家则结业出售,彻底脱离了实体领域,只有我们坚持了下来。
葛振纲的压力并非个案。我们走访发现,筹钱、挣钱,是上半年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两大难题。
——融资难。与近年来火热的房地产市场、部分金融领域投资的高回报相对应的,是民间投资不旺。虚拟经济见效快,人们不愿意花大把钱在实业上。在去产能、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调整信贷政策,一些企业现金流的压力陡增。
——收益难。一边是能源、劳动力、物流、管理等综合成本上升,一边是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多,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较弱,运营压力加大。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显示,我国工业与房地产、金融业等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加大,一些资金抽离实体部门。据测算,目前工业行业平均利润率在6%左右,银行业营业利润率是工业行业的7倍。
“我是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同学中现在很多转行去了金融,留在制造业的已经不多。”天津一家从事磁悬浮轴承研发的企业总工程师告诉记者,太辛苦、回报低是很多实体经济从业人员的共同感受。赚不到钱,就留不住人。没有人才,创新和发展则难以持续。“脱实向虚”趋势下,人们开始担忧会由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认为,“脱实向虚”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含金量”不高的问题。越是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越不能忽视结构性失衡风险。
在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看来,要充分认识到“脱实向虚”苗头带来的警醒,看到“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科技含量、清洁环保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以及转型的急迫性。但他同时指出,也不要夸大问题和风险,唱衰制造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制造业投资增长5.5%,比1至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增速回升。
辛国斌说,“脱实向虚”并没有波及基本面,众多制造业企业正在化成本压力为转型动力,沿着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创新。
这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我之前也阅读过一些关于国家发展和政策解读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它一样,让我感受到如此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了解基层情况的人,他能够将高层的政策意图,与基层实际的执行过程和效果,进行非常精准的对接。书中的一些案例,让我看到了改革是如何触及到具体的利益链条,如何打破旧有的体制机制,并最终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例如,书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描写,让我了解到了在推进过程中,是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如何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更令我赞赏的是,作者在评价改革的成效时,保持了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他既肯定了取得的成就,也清醒地指出了存在的挑战和需要关注的问题。这种不回避、不粉饰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它不是简单的宣传册,而是一份真诚的思考和深入的探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能理解那些宏观政策背后的逻辑和考量。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堪称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以一种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方式,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当前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阐释。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性改革的“前世今生”的梳理,能够让我清晰地看到,每一个进步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酝酿、探索和实践。书中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述,让我对现代经济运行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看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和方向。而且,作者在分析问题时,非常注重历史的传承和现实的结合,既有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也有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这种宏观的视野和严谨的逻辑,让整本书充满了智慧和洞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些知识,更是提升了对国家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取的中国,一个正在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的国家。
评分这本著作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认知冲击。它以一种极其深刻和全面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改革看作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将其置于全球视角和历史纵深之中进行解读。这使得我对一些改革举措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国内的政策文件,而是能够看到其更广阔的战略意义和国际影响。书中对某个关键改革领域,如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的阐述,让我看到了中国如何从一个追赶者,逐渐走向引领者,这其中蕴含着多少的探索、试错和突破。作者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但又不失温度。他能够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和政治学概念解释清楚,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改革的韧性和决心。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不断释放新的发展动能。这种强大的定力,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国奇迹”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维度,不再是简单的惊叹,而是多了份对深层原因的洞察。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令人振奋了!每次读完,都感觉自己对国家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强的信心。作者的视角非常宏大,但又落脚到具体政策和现实层面,让那些看似复杂深奥的改革,变得生动而有血有肉。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重大改革举措背后逻辑的剖析,能够帮助我跳出事件本身,去思考其深远意义。比如,书中对某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的阐述,不仅仅是列举了哪些东西被放开了,更是深入分析了这样做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预期达成的目标,让我看到了改革的决心和智慧。此外,书中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声音的呈现,也极其真实。它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面现实,展现了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这反而让我更加敬佩那些推动改革的人。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一本政策解读,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关于国家未来的深度对话。它激发了我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思考,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议题,试图从更理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判断。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理解中国的发展逻辑,真心推荐给所有关心国家命运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启发性。作者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和鲜活的人物,将抽象的改革概念具象化,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改革的洪流之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改革成果的细致描绘,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数字,而是通过采访、调研等方式,展现了改革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真实改变。例如,书中关于某个区域营商环境优化的篇章,让我看到了曾经困扰企业发展的种种难题是如何被一一破解的,也感受到了政府部门在服务企业、激发市场活力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而且,作者在叙述中展现出的那种审慎而客观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信服。它并没有过度拔高,而是承认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反而让整本书的论述更加可信。读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和期待。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伟大目标。这本书就是最好的证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