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运动营养学(第二版)》主要面向体育专业学生、运动员、教练员及体育运动工作者,通过对健身人群和运动员营养需求、膳食要求等内容的介绍,指导人们针对不同的要求,合理地安排膳食、调理身心,以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运动成绩。
全书共分为十章,在全面介绍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和健身运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不同健身需求人群的膳食营养,儿童少年、中老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常见慢性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以及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同时介绍了常见的运动营养补充剂、运动锻炼和常用药膳、运动营养补充的误区和违禁药物以及营养评价和食品安全等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这些内容将有助于读者了解运动营养学的理论和应用的专业知识,又对本领域的发展方向有所了解,使体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体育事业作出贡献。全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简明,反映了当前运动营养学的新知识和研究进展。
《运动营养学(第二版)》可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的旨在普及运动营养学知识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营养学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以及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教材和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运动营养学基础
第一节 运动与营养素
一、营养素概述
二、运动与宏量营养素
三、运动与微量营养素
四、运动与水
第二节 运动与能量平衡
一、能量平衡的基本原理
二、运动与能量平衡的关系
第二章 健身运动的合理营养
第一节 合理营养的一般要求
一、食物的分类及其营养成分
二、平衡膳食宝塔
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第二节 健身运动者的合理膳食营养
一、健身运动者合理膳食营养的基本原则
二、健身运动者的膳食营养需求
三、健身运动者合理膳食营养的总体安排
第三节 常见健身项目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一、跑步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二、操类项目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三、大球类项目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四、小球类项目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五、水上项目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六、冰雪类项目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七、棋牌类项目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八、射击类项目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第三章 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第一节 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一、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二、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三、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策略及误区
第二节 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一、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二、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三、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误区
第三节 增加体重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一、增加体重健身人群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二、增加体重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第四节 亚健康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一、亚健康的原因与临床表现
二、亚健康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第四章 ni少年、中老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第一节 儿童少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一、儿童少年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二、儿童少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三、常用的儿童少年保健食谱
第二节 中老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一、中老年人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二、中老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三、常用的中老年人保健食谱
第五章 常见慢性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第一节 高血压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一、营养与高血压
二、高血压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安排
三、高血压患者常用的保健食谱
第二节 高脂血症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一、营养与高脂血症
二、高脂血症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安排
……
第六章 运动员膳食营养
第七章 常见的运动营养补充剂
第八章 运动锻炼与常用药膳
第九章 运动营养补充的误区与违禁药物
第十章 营养评价和食品安全
前言/序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健康已成为人类的第一需求。营养与运动作为健康促进的两大基本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为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运用运动营养学的知识,指导人们在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中进行合理膳食营养,对提高健身运动促进健康的效果、提高运动能力及运动成绩有显著的作用。本书的编写以实用性和创新性为宗旨,力求在教材的体系、内容等方面有所突破。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突出了实用性和创新性,第二版增加了健身运动的合理膳食、不同健身需求人群的膳食营养、运动锻炼与常用药膳,以及营养评价和食品安全等内容。在具体内容方面,增加了常用的膳食举例,以突出本书的可操作性。
本书的主要特色如下。
(1)体现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本书介绍了健身运动的合理膳食,不同健身需求人群的膳食营养,儿童少年、中老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常见慢性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运动锻炼与常用药膳等大众健身中的热点问题。
(2)反映当代运动健身科学的特点,树立正确的营养观,揭示运动营养学在促进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3)突出运动营养学在体育专业中的地位,阐述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营养需要及其与运动能力、功能适应和恢复之间的关系。其内容既包括普通人在健身锻炼中的营养问题,也包括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与干预措施。
(4)强调实用性和可读性,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同人群常用的膳食食谱。
(5)重视学科新进展,引入健身人群运动、慢性病患者锻炼和运动员营养方面的研究新成果。
本书每章配有“学习目标”、“本章提要”、“关键术语”、“讨论与思考”、“参考文献”和“推荐读物和网站”,有村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拓展性学习的能力。
《运动营养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张钧教授和张蕴琨教授任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及具体分工如下:闫守扶(首都体育学院)负责编写第一章运动营养学基础,徐波(华东师范大学)负责编写第二章健身运动的合理营养,田振军(陕西师范大学)负责编写第三章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张蕴琨(南京体育学院)和王斌(南京体育学院)负责编写第四章儿童少年、中老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张钧(扬州大学)负责编写第五章常见慢性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王健(浙江大学)负责编写第六章运动员膳食营养,曹建民(北京体育大学)和王斌(南京体育学院)负责编写第七章常见的运动营养补充剂,施洪飞(扬州大学)负责编写第八章运动锻炼与常用药膳,曹建民和王正珍(北京体育大学)负责编写第九章运动营养补充的误区与违禁药物,林华(辽宁师范大学)负责编写第十章营养评价和膳食安全。本书最后由张钧统稿。
运动营养学(第二版)—— 提升表现,重塑健康 运动营养学(第二版) 是一部权威且全面的著作,旨在为广大运动爱好者、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学研究者以及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读者,提供深入、科学且实用的运动营养学知识。本书不仅是对第一版内容的精炼与升华,更融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成为您在运动与营养领域不可或缺的指南。 本书内容梗概: 本书的核心目标在于揭示营养物质如何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运动表现以及健康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为不同类型、不同强度、不同目标的运动人群提供量身定制的营养策略。我们从基础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水分平衡等关键环节,详细阐述了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在运动中的独特作用。 第一部分:运动营养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运动与人体代谢 我们将从细胞层面解读运动是如何激活身体的能量生产机制,详细介绍ATP的生成与利用,以及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关键代谢途径。 深入探讨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对不同能量系统的激活程度和贡献比例的影响,例如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与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在能量供应上的差异。 理解无氧与有氧代谢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满足运动中不断变化的能量需求。 介绍运动对血糖、血脂等体内环境的影响,以及机体如何通过调节来维持稳态。 第二章:宏量营养素在运动中的角色 碳水化合物: 深入分析碳水化合物作为运动能量首要来源的重要性,详细讲解单糖、寡糖和多糖的不同消化吸收速率及其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我们将探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时机、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糖原储存、恢复和能量供应。 脂肪: 阐述脂肪作为长期运动和休息状态下重要能量储备的生理意义,并解释其在运动中的分解与利用过程。本书将讨论不同脂肪酸(饱和、不饱和、必需脂肪酸)对健康和运动表现的潜在影响,以及它们在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和激素合成中的作用。 蛋白质: 详细解析蛋白质在肌肉修复、生长、酶合成以及免疫功能中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将深入研究运动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包括分解与合成的动态平衡,以及不同氨基酸(尤其是支链氨基酸)在运动后恢复和肌肉适应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运动类型和训练目标,精确计算和分配蛋白质的摄入量。 第三章:微量营养素与运动表现 维生素: 逐一介绍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在能量代谢、抗氧化、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统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分析运动可能增加的某些维生素需求,以及缺乏症对运动能力和恢复的影响。 矿物质: 深入探讨钙、铁、镁、锌、钾、钠等关键矿物质在骨骼健康、氧气运输、肌肉收缩、神经传导以及体液平衡中的核心地位。本书将重点关注运动过程中矿物质的流失与补充,以及它们对运动疲劳、抽筋和运动性贫血等问题的潜在关联。 第四章:水分、电解质与体温调节 强调水分在运动中的极端重要性,详细解释脱水对运动能力、认知功能以及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 深入讲解汗液中电解质(如钠、钾、氯)的流失,以及它们对神经肌肉功能和体液平衡的关键作用。 提供科学的补水策略,包括不同运动强度、环境条件下的液体摄入量和时机,以及电解质补充的重要性。 探讨运动过程中的体温调节机制,以及水分和电解质在维持体温稳定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运动营养策略与实践 第五章:运动前、中、后营养策略 运动前营养: 详细指导如何在运动前3-4小时进行能量充沛的餐食,以及在运动前1-2小时进行易消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加餐,以最大化糖原储备,延缓疲劳。我们将分析不同运动类型的最佳运动前营养方案。 运动中营养: 探讨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中及时补充能量和水分的重要性,介绍运动饮料、能量棒等产品的功能和选择原则。我们将根据运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提供个性化的运动中营养补给建议。 运动后营养: 聚焦于运动后恢复的关键窗口期,详细讲解补充碳水化合物以快速恢复糖原储备,以及补充蛋白质以促进肌肉修复和合成的重要性。我们将提供科学的运动后营养搭配方案,以加速身体恢复,为下一次训练做好准备。 第六章:特殊人群的运动营养 青少年运动员: 关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讨论其特殊的能量、蛋白质、钙、铁等营养需求,以及如何平衡训练、学业与营养。 女性运动员: 探讨女性生理特点(如月经周期、孕期)对营养需求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运动性贫血、骨质疏松等问题。 老年运动员: 关注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产生的生理变化,如肌肉量减少、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并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建议。 素食与纯素运动员: 详细分析素食者可能面临的营养挑战,如维生素B12、铁、钙、蛋白质等,并提供科学的补充策略。 第七章:运动补充剂的科学评估 本书将以批判性的视角,科学评估各类常见的运动补充剂,包括肌酸、蛋白质粉、支链氨基酸、咖啡因、β-丙氨酸等。 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补充剂的有效性、安全性、作用机制,以及是否适合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和训练目标。 强调科学、理性地选择和使用补充剂,避免盲目跟风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第八章:体重管理与运动营养 提供科学的减重和增肌营养策略,分析能量平衡、宏量营养素比例在体重管理中的关键作用。 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训练计划,在不牺牲运动表现和健康的前提下,有效管理体重。 分析不同运动类型(如耐力运动、力量训练)在体重管理中的营养需求差异。 第三部分:运动营养的进阶与应用 第九章:运动营养研究方法与解读 为体育科学研究者和有志深入了解运动营养领域的读者,介绍当前主流的研究方法,如能量代谢测定、生物化学指标分析、运动表现评估等。 指导读者如何科学地解读和批判性地分析运动营养相关的研究文献,辨别信息真伪,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第十章:运动营养的未来趋势 展望运动营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精准营养、基因营养、肠道微生物与运动表现的关联、个性化营养技术等前沿领域。 探讨科技发展如何进一步推动运动营养学的进步,为提升运动表现和促进全民健康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本书的特点: 内容权威且前沿: 汇集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行业实践,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结构清晰且逻辑严谨: 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层层递进,易于理解和掌握。 案例丰富且具指导性: 结合实际运动场景,提供具体可行的营养方案,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 语言通俗易懂: 尽管内容专业,但语言力求简洁明了,避免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方便各类读者阅读。 图表精美且辅助理解: 大量使用图表、插图等视觉化元素,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 适合读者: 各类运动爱好者: 跑步、健身、球类运动、骑行、游泳等各类运动爱好者,希望通过科学的营养提升运动表现,享受运动的乐趣。 专业运动员与教练员: 为运动员制定科学训练和比赛的营养计划,优化训练效果,加速身体恢复。 体育院校学生与研究者: 作为运动营养学领域的权威教材和参考书。 健康管理从业者: 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运动营养指导。 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通读者: 学习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与运动相结合,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运动营养学(第二版)》 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您通往卓越运动表现和健康生活之路的忠实伙伴。我们相信,掌握科学的运动营养知识,将为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