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以治理和管理相统一的系统论观点,强调战略管理及执行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衔接作用及实现方式;既介绍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也介绍前沿性问题;既介绍代表性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形成、运作、优缺点及演化趋势,又专门分析我国公司治理的完善和规范及可能形成的模式;既从管理学和法学视角分析公司治理,也从经济学特别是企业理论角度分析公司治理。
作者简介
李维安,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全国首批管理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天津财经大学校长、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南开管理评论》主编,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工商管理)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联职理事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副会长、天津市管理学会会长等学术职务。率领团队在国内较早从事公司治理、网络组织与企业集团治理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多项国家或省部级课题和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并先后承担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分获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第二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优秀著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等奖项,并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于2007年入选“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公司治理学:新兴学科的诞生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企业制度的演进与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第二节 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
第三节 公司治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美国IBM公司的兴衰:公司治理的影响
第二章 公司治理: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公司科层契约与公司治理体系
第二节 公司治理边界及其原理
第三节 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设计原则和企业竞争力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帕玛拉特与安然:欧美模式的失败?
第二篇 内部治理
第三章 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股东权益及其特征
第二节 股东大会及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第三节 公司治理主体的选择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只有董事长一人参加的股东大会
第四章 董事会和监事会:设置与运作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董事会的设置与运作
第二节 监事会的设置与运作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花旗银行与德意志银行的内部治理机制比较
第五章 独立董事:实质重于形式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第三节 独立董事作用及其决策参与机制的设计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伊利风波”与尴尬的独立董事
第六章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
第二节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第三节 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新59岁现象”:国有企业老总改制情结与新心病
第三篇 外部治理
第七章 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走向成熟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股票价格、资本市场与控制权配置
第二节 公司并购与公司剥离
第三节 证券市场监管与信息披露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股权分置改革:三一重工VS清华同方
第八章 银行治理:从治理者到被治理者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商业银行与公司治理
第二节 商业银行治理的一般性分析
第三节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及其改进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德意志银行:适应银行战略的治理调整
第九章 机构投资者治理:从幕后到台前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机构投资者的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机理分析
第三节 我国机构投资者:不再沉默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美国机构投资者“炮打司令部”
第四篇 新兴治理
第十章 集团治理:揭开法人的面纱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集团治理概述
第二节 母公司的行为:控制、合作与利益转移
第三节 保护子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原则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集团母公司掏空上市子公司:“猴王”变空壳
第十一章 跨国公司治理:文化对接的瓶颈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跨国公司治理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内部治理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外部治理
第四节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公司治理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雀巢婴儿奶粉事件
第十二章 网络治理:公司治理的延伸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从传统治理到网络治理
第二节 共同治理:网络治理的特征
第三节 治理机制:网络治理的核心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某些网络组织治理现状的分析
第五篇 治理模式与评价
第十三章 治理模式:是否趋同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第二节 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第三节 家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第四节 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化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日本索尼的公司治理改革
第十四章 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路在何方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内部人控制”:转轨经济中的治理症结
第二节 中国案例:“内部人控制”还是“行政控制”
第三节 路在何方:转轨经济条件下成功治理模式的探讨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中美董事会,差异在哪里?
第十五章 公司治理原则与评价:没有规矩何能方圆
学习目的
关键词
第一节 公司治理原则:治理实务的指引
第二节 公司治理评价:治理实践的呼唤
第三节 中国公司治理评价原则与方法
小结
复习思考题
案例讨论题2007年中国某能源类上市公司治理状况的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已确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治理改革开端的公司治理改革也随之进一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治理改革历经结构建立、机制完善、有效性提升等阶段,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已经渗透到管理的各个职能环节,如营销治理、供应链治理、财务治理,等等。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意味着经济治理的讨论得到了主流经济学界的认可,现代公司治理研究的范围得到拓展。2013年世界进入“大数据元年”,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对治理成本、治理风险、治理手段、治理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推动着公司治理创新,强化传统公司治理向网络治理发展。因而,公司治理研究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学术领域和改革前沿,公司治理学科也逐渐从单一或某一方面的理论问题研究转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研究,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公司治理学》与现代治理改革相伴而生,系统详述了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框架体系及运作机制,已于2005年推出第一版,2009年推出第二版。作为传播现代公司治理理念的重要平台,普及公司治理学科前沿知识的主要教材,《公司治理学》已被国内诸多高校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专业的教学。《公司治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公司治理”教学体系的主要依托教材,在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颇受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好评。但我们也逐渐认识到,技术实践的创新已经领先于管理创新,更领先于公司治理创新。为适应现代公司治理改革的发展,培育出一批既懂得公司治理理念,又能紧跟公司治理创新实践步伐的现代公司治理人才,《公司治理学》的修订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为此,编写组结合近年来公司治理创新实践的相关内容,并在征求使用者意见、充分吸收各方面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与调整。
‘
参与修订的执笔人及分工如下(按章节顺序):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薛有志(第一章),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建标(第二章),复旦大学商学院教授吕长江(第三章),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世权(第四章),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何卫东(第五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系教授叶陈刚(第六章),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李亚(第七章),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廷求(第八章),中国银河证券总公司研究员田书华与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牛建波(第九章),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武立东(第十章),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吴先明与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周建(第十一章),山西财经大学教授孙国强(第十二章),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高明华(第十三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梁正(第十四章),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永珍(第十五章)。
我们衷心地希望《公司治理学》能够为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公司治理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在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著作、教材和相关资料,在此我们特向这些作者和大力支持修订工作的高等教育出版社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本版的修订工作,但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我们欢迎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教,以便使本教材更加完善。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 导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与演进 在一个日益复杂和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公司的成功运营早已不再仅仅依赖于卓越的产品、精湛的营销策略或高效的生产流程。更为深层地,一种能够确保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其对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负责的制度安排,正变得至关重要。这种制度安排,便是公司治理。它如同现代企业制度的心脏,驱动着企业的健康运转,抵御着潜在的风险,并引领着企业走向可持续的繁荣。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深入探索了这一核心概念,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与时俱进的公司治理知识体系。本书不仅勾勒了公司治理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追溯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体中的演变轨迹,更着力于剖析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构成要素、关键参与者及其相互作用。我们理解,公司治理并非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期望的有机体。因此,本书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既能引导读者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原理,又能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洞察真实世界中公司治理的实践挑战与创新。 本书的编写,是以“赋能读者,提升企业价值”为导向。我们深信,无论是初涉商业领域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抑或是关注资本市场动态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深刻理解,都是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优化企业决策、规避潜在风险、实现长期价值创造的关键。因此,我们力求以清晰的逻辑、严谨的论证、生动的语言,将公司治理的复杂议题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第一章: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历史演进 公司治理并非凭空而生,它的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崛起密不可分。本章将带领读者回顾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石,深入探讨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核心理论视角,解析为何需要公司治理机制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我们将追溯公司治理思想的萌芽,从早期合伙制的简单结构,到股份制的诞生,再到现代大型公众公司的出现,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公司治理模式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第二章: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股权结构与所有权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起点,也是决定公司控制权和决策权分配的关键。本章将详细分析不同类型的股权结构(如一股一票、一股多票、同股不同权等)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我们将探讨股权集中与分散的利弊,分析控股股东、中小股东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股权质押、交叉持股等特殊股权安排可能带来的治理风险与机遇。理解股权结构,是理解公司权力分配和利益博弈的基础。 第三章:董事会:公司治理的“大脑”与“心脏”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中最核心的权力机构之一,肩负着战略决策、监督管理层、保护股东权益的重任。本章将深入剖析董事会的构成、职能与运作。我们将探讨董事的选聘机制、独立董事制度的重要性、董事会的委员会设置(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其专业作用。同时,本书还将关注董事会效率、信息披露、决策质量等影响董事会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如何通过优化董事会治理来提升公司业绩。 第四章:经理层与激励机制:驱动企业发展的“引擎” 经理层是公司日常运营的执行者,他们的能力、诚信和激励程度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经营绩效。本章将探讨经理层的权责划分、职业道德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我们将深入分析股权激励、期权激励、绩效奖金等多元化的薪酬激励模式,以及它们在激发经理层积极性、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方面的作用。同时,本章还将讨论如何防范经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确保经理层的决策符合公司整体利益。 第五章:股东大会与股东权利:公司治理的“民意代表” 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代表全体股东的意愿。本章将详细介绍股东大会的职能、议事规则以及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权利。我们将探讨如何保障股东的知情权、参与权、质询权、表决权等基本权利,以及如何防范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占。本书还将关注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分析其对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第六章:审计与内部控制:防范风险的“安全阀” 健全的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是公司有效运行和风险防范的基石。本章将深入解析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职责划分,以及财务报表的透明度与可信度。我们将详细阐述内部控制的设计原则、关键环节和评价标准,分析如何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识别和管理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合规风险等。 第七章: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建立信任的“桥梁” 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环节,它能够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做出明智的决策,并对公司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本章将深入探讨信息披露的原则、内容、形式和时机。我们将分析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如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披露不充分或虚假披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本书还将关注信息技术在提升信息披露效率和透明度方面的作用。 第八章:公司社会责任(CSR)与ESG: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全球对可持续发展日益关注的背景下,公司社会责任(CSR)和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章将深入探讨CSR的内涵、演进及其与公司治理的内在联系。我们将详细解析ESG的三个维度(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及其评估指标,分析企业如何将ESG理念融入公司战略和日常运营,以及ESG表现对公司长期价值创造和品牌声誉的影响。 第九章:外部治理机制:市场、法律与监管的约束 除了公司内部的治理机制,外部的监管、法律法规、资本市场压力以及社会舆论等,共同构成了公司治理的外部约束力量。本章将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框架如何规制公司治理,包括证券法、公司法等。我们将探讨监管机构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的作用,并分析资本市场的竞争压力、并购活动、机构投资者的监督等如何影响公司的治理行为。 第十章:公司治理的困境与挑战:现实中的难题 尽管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困境。本章将聚焦公司治理中的现实难题,如“穿透式监管”的难点、关联交易的风险、大股东操纵、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我们将分析导致这些困境的深层原因,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与改进方向。 第十一章:公司治理的创新与发展趋势:面向未来 公司治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新的理论、模式和实践层出不穷。本章将展望公司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转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人工智能在风险控制和决策支持中的应用、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治理模式创新、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公司治理的协同与冲突等。我们将探讨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构建更具韧性和前瞻性的公司治理体系。 第十二章: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本书将穿插大量的经典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既包括公司治理成功的典范,也包括因公司治理不善而遭受重创的警示。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读者将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公司治理原则的实际应用,以及理论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结语:迈向卓越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学》(第三版)的编写,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关于公司治理的权威、全面且实用的指南。我们期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 深刻理解公司治理的核心价值:认识到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长期价值创造的基石。 掌握公司治理的关键要素:能够识别和分析公司治理的各个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升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能够洞察公司治理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防范和应对策略。 培养理性决策与价值判断:能够从公司治理的视角,更全面地审视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选择。 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无论是作为投资者、管理者还是研究者,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实践指导。 我们相信,对公司治理的深入探索,不仅是对现代企业运作规律的认知,更是对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的践行。本书的价值,将体现在读者能否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坚实的基石,为股东创造更长远的价值,也为社会贡献更多正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