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训》收入历代文学家、经学家、史学家、哲学家、书画家、科学家等二十余人的家训著作,大体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排。这些家训,有的是专著,也有从名人传记中选录而来的片断。其作者有诙谐滑稽、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有擅长辞赋、教女有方的文学家蔡邕,有刚直不阿、敢于“临义舍生”的嵇康,有形神闲逸、知足乐天的诗人白居易,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改革家、文学家范仲淹,有号称“红杏尚书”的诗人、史学家宋祁,有江西诗派领袖、书法家黄庭坚,有曾经“匹马戍梁州”的爱国诗人陆游,有清初画坛领袖王时敏,有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焦循……他们以切身的体会并结合前人遗训教育子女,读来亲切感人。
夏家善,男,山东省滕州市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南开大学研究员。长期研治中国文学,熟悉古代文化典籍,特别属意于古代家训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主要著作有:《南开话剧运动史料》《世界寓言精品大观》《旧苑撷英》《留学生的足迹》等,并在《南开学报》《天津师
大学报》《曹禺研究集刊》《天津教育》《文谈》等多种报刊、集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序
我国古代文化典籍沽如烟海,品类繁多。其中,各种形式的“家训”“家诫”“家规”“家礼”,在普及传统文化、规范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整齐家风以至维持整个社会的谐调稳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文化遗产很值得重视。
“三代而下,教详于家。”清代学者钱大昕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我国古代具有重视家教的传统。“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人们十分熟悉的诸葛亮的《诫子书》,即产生于汉魏之际;而最早系统编撰成书的家训著作,当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作者撰写该书的直接目的在于“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而其更深远的意义则是为了“轨物范世”“遗泽后昆”。这类著作以家族和家庭中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其“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即利用血亲伦常关系和长辈对晚辈的绝对影响力约束力,达到“助人君,明教化”的目的。各种家训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无非是要求“养亲事君忠孝为本”“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以维持世族的社会地位。这种家教的传统之所以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影响到近现代,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正如梁启超所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周代宗法之制,在今日形式虽废,其精神犹存也。”家族宗法制度的客观存在和历久不衰,就为家教传统的延续和“家训”一类著作的蓄衍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被视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一书问世后,曾辗转流布,反复梓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存其影响示范之下,各种形式的家训、家教、家规、家约、治家格言之类著作层出不穷,无代无之。如若将这类著作加以汇集,恐怕有数百千家之多,显然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文化的视角来审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其内容丰富而芜杂,但总的来说,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文化。受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历代家训也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思想的印记,透过其或典雅精微或通俗易懂的言辞,其着力宣传之要旨大抵不外乎“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立人”“达人”“爱人”“谅人”的“忠恕之道”,以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絜矩之道”。也就是说,儒家所倡导的文化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模式和伦理道德规范,作为历代家训的主要精神支柱,是“儒者宣而明之”欲使其“家至而户说”的基本内容。当然,受释道思想文化的影响,古代家训中也夹杂着若干儒家文化以外的其他思想成分或因素,如道家之“无为”,佛家之心性修养等等,这也完全是事实。家训作为在历史上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现象,它也不可能不带有其所经历的各个时代的烙印,但从实质和总体上来看,它还是以儒家的忠孝仁义为本,吸纳融汇某些佛道思想,不过是作为达到忠孝仁义的手段而已。
显然,就思想内容而言,历代家训并非如前人所夸誉的那样,是“篇篇药石,言言龟鉴”,但它也绝不是一堆粪土,不是一堆完全有害无益的封建糟粕。对于家训这种既包含着糟粕,又包含着许多人生智慧和真、善、美的启示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像对待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一样,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分析和批判继承的态度。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作为完整的结构,都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层面,每一层面又可以分解为若干要素;换言之,文化要素构成文化层面,文化层面构成文化系统。对它们是可以加以分析分解的,也可以根据新时代的需要进行重组或新的综合。我们对待历代家训也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别良莠,批判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改造继承吸收其
这本《名人家训》真让我眼前一亮!我本来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来买的,没想到一口气读了好几章,完全停不下来。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伟人充满好奇,总觉得他们的人生轨迹一定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几句名人说过的话,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话语背后的故事、家庭环境以及对他们人生选择的影响。 比如,我特别喜欢关于一位历史学家的那一部分。他出身贫寒,但他的父亲却从小教育他要“知书达理,慎思明辨”,并且鼓励他多读书,即使家里再困难,也要想方设法为他购置书籍。这位学者回忆起童年时,总是感慨父亲的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不仅是指知识带来的财富,更是指知识带来的开阔视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阐释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让我更加相信,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和持之以恒的付出。
评分《名人家训》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历史长廊,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原本以为会读到许多冰冷、遥远的道理,但出乎意料的是,书中的许多家训都蕴含着温暖的人性光辉和朴实的生活哲理。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家庭场景深深吸引,它们让我看到了成功人士背后,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着父母与子女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 其中,关于一位著名艺术家的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的父亲是一位严谨的工匠,从小就教育他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这位艺术家在回忆童年时,曾提到父亲是如何一笔一划地教他绘画,如何要求他对待每一件作品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父亲的严苛并没有压垮他,反而磨练了他坚韧的毅力和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最终,他凭借着这份“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艺术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本书让我体会到,父母的教导,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也能在孩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指引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评分我最近读的这本《名人家训》,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名人轶事的集合,更像是一堂生动的人生智慧课。我一直觉得,伟人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但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确信,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书中的故事,有的让我捧腹大笑,有的让我潸然泪下,但无一不让我反思和学习。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他的母亲是一位对教育充满热情的老师,她从小就鼓励儿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在她看来,死记硬背不是学习的真谛,而是要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去寻找答案。她常常和儿子一起探讨科学知识,激发他的求知欲。这种开放式的教育方式,培养了这位得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思维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他们。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刚拿到《名人家训》的时候,确实有点犹豫。我对“名人家训”这个题材有些刻板印象,总觉得会是些老生常谈、不接地气的说教。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并且开始阅读其中的一些篇章后,这种顾虑立刻烟消云散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讲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名人,甚至是相对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和人生启示。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一位现代科技领域领军人物的记述所打动。他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妇,但她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她并没有给儿子制定什么宏伟蓝图,而是从小培养他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她常常鼓励儿子去探索,去尝试,即使失败了,也会温柔地告诉他:“没关系,我们从失败中学习,下次会做得更好。” 这种积极乐观、鼓励探索的教育方式,恰恰是那位领军人物能够在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科技领域不断突破的关键。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家训”并非刻板的条条框框,而是父母发自内心的关爱、理解和智慧的传递。
评分刚开始翻阅《名人家训》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觉得可能也就是些泛泛而谈的道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了许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家庭教育中所受到的独特影响,这些影响塑造了他们的品格,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关于一位伟大的政治家的记述,让我深有感触。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有远见的女性,她从小就教育儿子要“心怀天下,担当大任”。这位政治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总是说,母亲的教诲让他从小就明白,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要学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力量。这种家国情怀的教育,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也影响了他一生为国家奉献的政治生涯。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家风的传承,不仅仅是个人品德的培养,更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启蒙。
评分正版图书,很好,值得购买!!!
评分随着狗年春节对“家训”的重视,应景购买,用于学习。
评分随着狗年春节对“家训”的重视,应景购买,用于学习。
评分随着狗年春节对“家训”的重视,应景购买,用于学习。
评分很好
评分正版图书,很好,值得购买!!!
评分ok
评分学习受用,教育子女
评分ok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