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理论与实践

结核病理论与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玲 著
图书标签:
  • 结核病
  • 肺结核
  • 传染病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疾病预防
  • 诊断治疗
  • 结核控制
  • 公共卫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47125
版次:31
商品编码:1225122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页数:288
字数:3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结核病理论与实践》汇结核病的基础、诊断、治疗及防护知识为一体,集国内外近10年结核病研究文献之精华并加以梳理、分析,以一线结核病临床工作者的视角,阐述了结核病临床研究的新观点和新技术。《结核病理论与实践》详尽介绍了耐药结核病的规范化诊疗、超声电导透药靶位技术在治疗肺外结核病,包括浅表淋巴结结核、皮肤结核及骨关节结核中的应用,还总结了心理干预治疗在结核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管理中应用的经验和体会,以及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知识,以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与环境安全。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结核病病原学 2
一、形态与染色 2
二、培养特性 2
三、生物化学反应 3
四、抵抗力 3
五、变异性 3
六、顽固性 4
七、条件性 4
八、懒惰性 4
九、耐药性 4
十、致病性 5
十一、免疫性 6
十二、超敏反应 6
第三节 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 7
一、结核病流行现状 7
二、结核病传播生物学环节 7
三、影响结核病传播的因素 8
第四节 耐药结核病的定义与分类 12
第五节 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 12
一、耐药突变菌株的出现 13
二、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 13
三、耐药危险因素 16
第六节 结核病的国际流行状况 17
第七节 结核病的国内流行状况 18
参考文献 27
第二章 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机制 31
第一节 概述 31
第二节 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耐药机制 32
一、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 32
二、异烟肼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 33
三、利福平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 36
四、乙胺丁醇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 39
五、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 41
第三节 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耐药机制 43
第四节 喹诺酮类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耐药机制 44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抗结核作用 44
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制 44
第五节 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耐药机制 45
一、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 45
二、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 45
三、环丝氨酸药物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 46
四、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 48
参考文献 48
第三章 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 57
第一节 概述 57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方法 58
一、插入序列 59
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方法 60
三、MLVA基因分型方法 63
四、SNP和MLST基因分型法 65
五、长片段多态性 65
第三节 分子流行病学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 66
一、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的应用 66
二、MLVA分型技术的应用 66
三、基因分型技术在遵义地区的研究应用 70
参考文献 75
第四章 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 78
第一节 测序技术的发展过程 78
一、第一代DNA测序技术 78
二、第二代DNA测序技术 79
三、第三代DNA测序技术 80
第二节 结核病的现状与比较基因组学的意义 81
一、结核病的现状 81
二、比较基因组学 82
三、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序列比较 83
第三节 全基因组测序的意义 84
第四节 全基因组比对分析寻找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毒力因子 85
第五节 全基因组比对分析找寻耐药相关基因 86
第六节 全基因组测序在潜伏感染耐药机制中的研究 87
参考文献 88
第五章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90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90
一、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90
二、金胺O 荧光染色 91
三、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 92
四、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 94
五、噬菌体药敏法 96
六、流式细胞术 97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 98
一、Gene-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 98
二、聚合酶链反应 100
三、基因芯片技术 103
四、DNA 序列测定 103
五、焦磷酸测序技术 104
六、RNA 扩增技术 104
第三节 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105
一、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 105
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 105
参考文献 105
第六章 结核病的诊断 108
第一节 病史、症状和体征 108
一、病史 108
二、症状 108
第二节 影像诊断 111
一、肺结核常见CT征象与病理学基础 111
二、不同类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120
第三节 结核菌素试验的诊断价值 131
第四节 IFN-释放试验 132
一、IGRA-TB 133
二、结核感染T 细胞检测试剂盒(T-SPOT) 135
第五节 支气管镜检查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 138
一、支气管镜检查 138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 148
第六节 内科胸腔镜检查 156
第七节 儿童肺结核 161
一、儿童结核病的诊断 161
二、儿童结核病的登记和报告分类 163
第八节 结核病的鉴别诊断 163
一、感染性疾病 163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164
三、淋巴结肿大疾病164
四、支气管扩张症 165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66
参考文献 166
第七章 结核病的治疗 170
第一节 概述 170
一、国际结核病分类(ICD-10WHO,2007年修订版)结核病(A15~A19) 170
二、我国结核病分类标准(WS196—2001) 171
三、结核病分类的相关概念 174
第二节 结核病的一般治疗 175
一、进行营养评估与建议 175
二、针对严重急性营养不良患者的管理 175
三、针对中度营养不良患者的管理 176
四、微量元素的补充 176
第三节 结核病的化学药物治疗 176
一、敏感结核病的治疗方案 177
二、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 178
三、特殊人群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及调整 183
第四节 结核病的外科治疗 189
一、需要手术治疗的肺部结核性疾病 189
二、需要手术治疗的肺外结核病 190
第五节 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技术 191
一、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结核病的原理与作用 191
二、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技术质控要求 192
三、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93
四、超声电导靶位药物透入治疗准备事项 194
五、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技术操作规程 195
六、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196
七、透药过程中患者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200
第六节 免疫治疗 201
一、结核病的免疫特点 201
二、免疫治疗药物 201
第七节 心理干预 204
一、心理概述 204
二、心理对健康的影响 205
三、结核病患者常见负面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5
四、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207
五、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法 208
六、心理干预的阶段性 208
第八节 其他治疗 213
一、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213
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脏器损害 213
三、改善微循环和抑制纤维增生 213
参考文献 214
第八章 新药的研究进展 220
第一节 bedaquiline 222
一、分子结构 222
二、作用机制 222
三、药物研究 222
四、临床疗效 223
五、不良反应 224
六、发展进程 224
第二节 delamanid 224
一、分子结构 225
二、作用机制 225
三、药物研究 225
四、临床疗效 225
五、不良反应 226
六、发展进程 226
第三节 pretomanid(PA-824) 226
一、分子结构 227
二、作用机制 227
三、药物研究 227
四、临床疗效 228
五、不良反应 228
六、发展进程 228
第四节 其他新药的研究进展 228
一、含哌嗪苯并噻唑酮类药物(PBTZ169) 228
二、咪唑并吡啶氨基化合物(Q203) 229
三、唑烷酮类(利奈唑胺、PNU-100480 与AZD5847) 229
四、二胺类衍生物 230
五、吡咯衍生物类(BM 212 与LL 3858) 231
六、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DC-159a) 231
七、开普拉霉素类药(SQ641) 231
八、TBA-354 232
九、恩他卡朋、甲硫哒嗪、肽脱甲酰酶等新药 232
参考文献 233
第九章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236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236
第二节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237
一、超敏反应 239
二、毒性反应 243
三、副作用 249
四、特异质反应 249
五、继发反应 250
六、后遗效应 250
七、药物依赖性 250
第三节 毒性反应-肝脏损害 250
一、肝脏损伤的概念及分级 250
二、常见保肝药物在治疗由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中的应用 252
第四节 毒性反应——肾脏损害 254
第五节 再用药原则及步骤 256
第六节 药物脱敏疗法 257
第七节 应用抗结核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预防 258
一、注意事项 258
二、预防原则 259
参考文献 260
第十章 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262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 262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262
一、结核分枝杆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262
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 263
第三节 常用术语 263
第四节 实验室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264
一、生物危害程度分级 264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265
三、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实验室的分级 265
第五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65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266
二、实验室建筑结构的保障 266
三、实验室装备的保障 267
四、技术保障 267
五、安全采集和运送标本的要求 268
六、安全操作的要求 268
七、容易出现气溶胶的操作要求 269
八、意外事故处理要求 269
九、废弃物处理的要求 269
十、消毒、灭菌的要求 270
第六节 结核病感染的控制 272
一、潜在的感染源 272
二、结核病的传播方式 272
三、环境控制 273
参考文献 274
《呼吸的低语:解密肺部健康奥秘》 序言 呼吸,是我们生命中最本能、最不假思索的生理活动,也是维系我们存在的最基本条件。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到步履蹒跚的每一次喘息,再到夕阳红霞下的悠长吐纳,肺部都在默默地、不知疲倦地为我们输送着生命的能量。然而,有多少人真正关注过这双承载着我们生命之气的“双翼”?又有多少人了解它们悄无声息的呼唤,或者在它们发出警报时的复杂信号? 《呼吸的低语》并非一本枯燥的医学教科书,也不是一本充斥着专业术语的学术论文。它更像是你一位睿智而亲切的朋友,引导你走进肺部这个奇妙而脆弱的世界。通过生动形象的叙述,严谨而易懂的阐释,这本书试图揭开肺部健康的神秘面纱,让你从心底里认识到呼吸的重要性,理解肺部如何工作,以及它们可能面临的种种挑战。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唤醒公众对肺部健康的重视,提升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知,最终达到预防、早期发现和有效管理的目的,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畅快呼吸的自由与美好。 第一章:生命之气,从肺部开始——认识我们的呼吸系统 我们每天都在呼吸,但你是否曾停下来思考过,这看似简单的过程是如何在我们体内实现的?这一章将带你踏上一次奇妙的解剖学之旅,深入探索呼吸系统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从鼻腔的温湿过滤,到咽喉的通道作用,再到喉部的声音产生,然后是气管的坚韧管道,以及那如同一棵倒置大树般分岔的支气管和细小的支气管末梢,直至最终的肺泡——那个微小却至关重要的气体交换站。 我们将以最直观的方式,让你了解空气是如何被吸入,经过一系列精密的管道输送,最终到达肺泡,与血液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你会惊叹于肺泡那海量的表面积,以及它们与毛细血管之间薄如蝉翼的屏障,正是这层薄膜,成就了生命不可或缺的气体交换。我们还将探讨与呼吸紧密相关的肌肉群,如膈肌和肋间肌,了解它们如何协同工作,驱动我们的每一次吸气和呼气。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你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呼吸系统蓝图,让你对这个“生命之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第二章:无形的敌人,潜伏的危机——肺部疾病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呼吸系统是人体最容易受到外界侵袭的系统之一,空气中的污染物、病原体、过敏原,甚至我们自身的某些生理异常,都可能成为肺部的“敌人”。本章将为你呈现肺部疾病的广阔图景,让你了解那些隐藏在呼吸深处、可能影响我们生命质量的各种疾病。 我们将从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开始,例如感冒和流感,了解它们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以及对普通人和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的影响。接着,我们会深入探讨那些更为复杂和慢性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解析它们与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逐渐侵蚀肺功能,剥夺患者的呼吸能力。 此外,本章还将触及一些影响广泛的疾病,如哮喘,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梗阻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及肺炎,一种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可能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其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我们会简单介绍这些疾病的典型症状、诊断方法以及基本的治疗理念,旨在提高读者对这些疾病的警惕性,并鼓励大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第三章:看不见的威胁,无声的破坏——环境因素与肺部健康 我们生活的环境,对我们的肺部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们吸入的空气是否洁净,是否含有对肺部有害的物质。本章将聚焦于环境因素对肺部健康的威胁,让你认识到我们身边的“无形杀手”。 我们将详细阐述空气污染的组成及其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PM2.5、PM10),到可吸入的有机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这些污染物是如何进入肺部,引起炎症反应,损害气道和肺泡,甚至可能诱发或加重哮喘、COPD等疾病。你还将了解到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如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二手烟、厨房油烟以及不当的通风等,它们同样不容忽视。 吸烟,作为一种可控的危险因素,对肺部健康的破坏力毋庸置疑。本章将专门辟出一部分,深入剖析吸烟(包括主动吸烟和二手烟)是如何损害肺部结构和功能的,导致肺癌、COPD等严重疾病的发生。同时,我们也会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除此之外,本章还将简要提及季节性因素(如花粉过敏)、极端天气(如雾霾)以及职业暴露(如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对肺部健康的影响,帮助你建立更全面的环境健康意识,并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第四章:拥抱健康呼吸,从生活点滴做起——预防与自我保健 认识到肺部的重要性,了解潜在的威胁,我们更应该将目光聚焦于如何保护我们的肺部,如何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来维护呼吸健康。《呼吸的低语》并非只阐述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解决方案。本章将为你提供一系列科学、实用的肺部自我保健策略。 我们将强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均衡的饮食,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侵袭。适度的体育锻炼,特别是那些能够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能够有效地锻炼肺活量,提高肺部的工作效率。充足的睡眠,保证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章还将重点介绍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学习如何正确识别和应对空气污染,例如在空气质量差的日子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口罩。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学会识别过敏原,并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掌握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技巧,帮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风险。 此外,我们还将鼓励大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在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长时间逗留,从而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对于有过慢性肺部疾病史的人群,本章将强调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生活质量。 第五章:倾听身体的呼唤,及时寻求帮助——疾病的早期识别与就医指导 尽管我们努力预防,但肺部疾病的发生仍有其必然性。及时识别疾病的早期信号,并采取正确的就医途径,对于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呼吸的低语》希望成为你身体健康最忠实的“倾听者”。 本章将列举一些肺部疾病常见的早期预警信号,例如持续的咳嗽、咳痰,特别是痰液颜色或性质的改变;不明原因的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气短,尤其是活动后加重;以及反复出现的呼吸道感染等。我们会鼓励你不要忽视这些“低语”,而是要认真对待,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 我们将引导你如何向医生准确地描述你的症状,提供相关的病史信息,这将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本章还将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肺部疾病诊断方法,如肺功能测试、胸部X光片、CT扫描等,让你对这些检查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消除对未知的恐惧。 最后,本章将强调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主动地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在疾病尚不严重时,就得到有效的干预,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最终达到保护生命、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结语 呼吸,是生命的源泉,是活着的证明。而肺部,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勤恳的守护者。《呼吸的低语》希望成为你认识、理解和守护自己肺部健康的起点。我们深信,通过了解、警惕和积极的行动,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更健康的呼吸,更充盈的人生。愿本书能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肺部健康的重要性,并激发你持续关注和呵护这份宝贵的生命馈赠。让我们一起,倾听来自肺部的低语,用智慧和行动,守护生命的每一次舒畅呼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来说,更像是一本“宝典”。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用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的指导。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特殊人群结核病防治的章节。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普通成年患者,但对于儿童、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其结核病的诊疗特点和难点是截然不同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非常详实,为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例如,在儿童结核病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儿童诊断的特殊性,如痰液标本的获取困难,以及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并提供了多种辅助诊断的方法,如胃液涂片、淋巴结穿刺等。这对于我们临床医生在面对复杂的儿童病例时,能够更准确地做出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样,书中对HIV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策略、药物相互作用的规避,以及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预防性治疗等方面的论述,都极具临床指导意义。这些内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高风险人群的结核病问题,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自己拥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随时可以从中汲取知识和灵感,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评分

作为一名对结核病研究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前沿理论和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献。《结核病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而且在某些方面,它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发的部分。我们都知道,现有的一些抗结核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疗效受到耐药性的挑战,同时,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这本书详细梳理了当前正在研发中的新型化合物,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药物名称,而是深入地剖析了这些药物是如何克服现有药物的局限性,例如,如何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定靶点进行设计,如何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如何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组合疗法和序贯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感到兴奋。将不同的药物按照特定的方案进行组合或序贯使用,可以有效地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并提高治愈率。这本书对这些前沿研究的系统性梳理,为我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极大的启发,让我对结核病治疗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让我能够快速地了解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所有关心结核病防治的人来说,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我个人是被它在疾病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的深度所吸引。以往我们对结核病数据的解读,往往停留在一些基础性的统计层面,但这本书却提供了更精细、更科学的分析方法。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大数据和先进的统计模型来分析结核病的传播趋势,预测疫情的走向,以及评估不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的介绍,还结合了大量的案例研究,让我看到这些方法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例如,书中讨论了如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来绘制结核病疫情地图,识别高风险区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分配。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具有启发性,因为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而这本书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具前瞻性和动态性的视角。另外,书中关于结核病耐药性监测网络建设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于早期发现耐药性爆发、及时调整防控策略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疾病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的深入探讨,不仅提升了我对此领域的理论认知,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强大、更精密的工具,来理解和应对结核病这一复杂多变的疾病。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对结核病这个领域算不上是完全的门外汉,但阅读过程中还是不断有新的认知和启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新诊断技术的部分印象深刻。以往的诊断方法,虽然经典,但在效率和准确性上总觉得还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对于一些早期或者非典型病例,诊断起来确实比较棘手。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那些最新的分子诊断技术,比如各种基于核酸扩增的检测方法,以及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名称,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这些技术的原理,以及它们如何能够更快速、更灵敏地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甚至是在痰液样本量很少的情况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技术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比较分析,这对于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选择最适合的诊断工具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关于耐药性检测的新进展,这一点尤为重要。耐药结核病的出现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的巨大挑战,而精准的耐药性检测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这本书在这方面的阐述,让我对如何应对这一难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指南,帮助我梳理了结核病诊断领域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这对于我这样希望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寻找关于结核病治疗新策略的资料。这本书的内容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在患者管理和社区干预方面,给予了我全新的视角。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结核病的治疗不仅仅是简单的药物处方,更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而这本书恰恰深入探讨了这一点。它详细地阐述了如何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对患者社会经济背景、营养状况、合并症等因素的考量,这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依从性管理策略的论述,这部分内容非常实用。书中不仅仅指出了依从性差的风险,更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比如简化用药方案、提供健康教育、利用社区卫生工作者支持等。这些方法都非常贴近临床实际,而且经过了实践的验证,这让我看到了解决依从性这一顽疾的希望。此外,这本书在社区层面的干预措施上也着墨颇多,比如主动筛查、密切接触者追踪、以及如何利用社区力量来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要真正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必须将目光从个体患者转移到整个社区,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防控网络。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宏大,它让我看到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也激发了我对如何在我的工作中更好地融入社区元素,提高整体防治效果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