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笔:纪念版》
▲光影纪念,典藏之选:内文特别附录史铁生先生亲摄照片,诠释信仰与爱,精美四色印刷,用纸考究。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亲自审定,精细校订隆重出版。
▲史铁生充满灵性光辉的生命笔记。读史铁生,不可不读《病隙碎笔》,这是史铁生的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也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当代哲思散文经典。读史铁生,如读我们自己,走失的心会安定下来;在深刻的困境中,重新寻获信心与爱。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散文《病隙碎笔》,是他从身患尿毒症、接受透析开始,以四年时间写成,被誉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为重要的收获,是“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
▲《病隙碎笔》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病隙碎笔》(之六)荣获首届老舍文学奖,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作家作品。
▲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〇〇二年度中国文学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我想,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与爱情。
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在神的字典里,行与路共用一种解释。
皈依无处。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分割的消息要重新联通,隔离的心魂要重
新聚合,这样的路上才有天堂。这样的天堂有一个好处:不能争抢。
当代文学大家史铁生的长篇哲思散文《病隙碎笔》,是他为经典的作品之一,是一部充满了深刻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这部作品是他从身患尿毒症、接受透析开始,以四年时间写成,被誉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为重要的收获”,是“在深刻的困境中,对神性和人生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追问与眺望”。
在书中,史铁生从生命的困惑与痛苦出发,对所处的世界和时代进行审视,对人生意义和精神寄托不断追问。全书分为六个部分,243则,用生动优美而通俗的语言,探索我们都要面对的人生命题:命运、爱情、金钱、人性、信仰、健康的心灵、向上的精神……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在史铁生幽默旷达的行文中,他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启迪人们重新寻获爱与信心。
史铁生,生于1951年1月4日,北京人,当代小说家、文学家。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至透析。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2010年12月31日凌晨,史铁生因突发脑出血去世。其作品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莫言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〇〇二年度中国文学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铁生是中国当代有灵魂的作家。无论见其人,还是读其文,我相信人们都会有一个感觉:铁生的生命真是太健康了。健康的生命,一元气充沛,富有活力,单纯,开朗,第二善于同感,富有同情心,平等,善良。铁生就是这样,身体的疾患没有给他的生命带来一丝悲苦和阴郁。
他是中国当代一可以称作伟大的作家,他代表了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倘若没有铁生,中国当代文学将是另一种面貌,会有重大缺陷。在这个灵魂缺席的时代,我们有铁生,我们真幸运!
——周国平
在一个缺乏宗教传统的国度,一个连宗教也大多的投资着来世福乐的世俗化国度,铁生有价值的饥渴却没有特别的神学崇拜。他的思考仍然充满着活泼知识而没有偏执迷信,他的言说仍然平易近人而从不故作虚玄,但他的理性足迹总是通向人生信仰的地平线,总是融入一片感动和神圣的金色光辉。在这个意义上,《病隙碎笔》几乎是一个爱好科普知识的耶稣,一篇可以在教堂管风琴乐声中阅读的童话,是一种在尘世中重建天国的艰巨努力。
——韩少功
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
——贾平凹
史铁生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当得起“伟大”这个词。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
史铁生的去世,就像我们中国文学界的某一根支柱倒了。他已经拿了中国的精神诺贝尔奖。
——许纪霖
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陈村
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蒋子丹
对他,死亡就是临近的,问题是他怎么度过每一天,而且每一天并不是愉快的。生命、灵魂,对我们是闲聊,对他就是生命必须面对的问题。
——王安忆
病隙碎笔1 001
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做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
病隙碎笔2 055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着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病隙碎笔3 105
我们太看重了白昼,又太忽视着黑夜。生命,至少有一半是在黑夜中呀——夜深人静,心神仍在奔突和浪游。更因为,一个明确走在晴天朗照中的人,很可能正在心魂的黑暗与迷茫中挣扎,黑夜与白昼之比因而更其悬殊。
病隙碎笔4 143
看见苦难的永恒,实在是神的垂怜——唯此才能真正断除迷执,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这爱,不单是友善、慈悲、助人为乐,它根本是你自己的福。这爱,非居高的施舍,乃谦恭的仰望,接受苦难,从而走向精神的超越。
病隙碎笔5 155
一棵树上落着一群鸟儿,把树砍了,鸟儿也就没了吗?不,树上的鸟儿没了,但它们在别处。同样,此一肉身,栖居过一些思想、情感和心绪,这肉身火化了,那思想、情感和心绪也就没了吗?不,他们在别处。倘人间的困苦从未消失,人间的消息从未减损,人间的爱愿从未放弃,他们就必定还在。
病隙碎笔6 211
尴尬是一种可贵的能力。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初萌。要是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这不值得惊慌,也最好不要逃避,莫如由着它日日夜夜惊扰你的良知,质问你的信仰,激活你的思想;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这差不多能算规律。
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
写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
写剧本的时候明白,之后常常糊涂,常会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其实谁也有“我怎么这么走运”的时候,只是这样的时候不嫌多,所以也忘得快。但是,若非“我怎么这么”和“我怎么那么”,我就是我了吗?我就是我。我是一种限制。比如我现在要去法国看“世界杯”,一般来说是坐飞机去,但那架飞机上天之后要是忽然不听话,发动机或起落架谋反,我也没办法再跳上另一架飞机了,一切只好看命运的安排,看那一幕戏剧中有没有飞机坠毁的情节,有的话,多么美妙的足球也只好由别人去看。
二
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有时候我设想我的墓志铭,并不是说我多么喜欢那路东西,只是想,如果要的话最好要什么?要的话,最好由我自己来选择。我看好《再别康桥》中的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在徐志摩先生,那未必是指生死,但在我看来,那真是最好的对生死的态度,最恰当不过,用作墓志铭再好也没有。我轻轻地走,正如我轻轻地来,扫尽尘嚣。
但既然这样,又何必弄一块石头来做证?还是什么都不要吧,墓地、墓碑、花圈、挽联,以及各种方式的追悼,什么都不要才好,让寂静,甚至让遗忘,去读那诗句。我希望“机长”走到我面前时,我能镇静地把这样的遗言交给他。但也可能并不如愿,也可能“筛糠”。就算“筛糠”吧,讲好的遗言也不要再变。
三
有一回记者问到我的职业,我说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这不是调侃,我这四十八年大约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我这身体是一处乐园。或许“铁生”二字暗合了某种意思,至今竟也不死。但按照某种说法,这样的不死其实是惩罚,原因是前世必没有太好的记录。我有时想,可否据此也去做一回演讲,把今生的惩罚与前生的恶迹一样样对照着摆给——比如说,正在腐败着的官吏们去做警告?但想想也就作罢,料必他们也是无动于衷。
四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五
坐上轮椅那年,大夫们总担心我的视神经会不会也随之作乱,隔三岔五推我去眼科检查,并不声张,事后才告诉我已经逃过了怎样的凶险。人有一种坏习惯,记得住倒霉,记不住走运,这实在有失厚道,是对神明的不公。那次摆脱了眼科的纠缠,常让我想想后怕,不由得瞑揖默谢。
不过,当有人劝我去佛堂烧炷高香,求佛不断送来好运,或许能还给我各项健康时,我总犹豫。不是不愿去朝拜(更不是不愿意忽然站起来),佛法博大精深,但我确实不认为满腹功利是对佛法的尊敬。便去烧香,也不该有那样的要求,不该以为命运欠了你什么。莫非是佛一时疏忽错有安排,倒要你这凡夫俗子去提醒一二?唯当去求一份智慧,以醒贪迷。为求实惠去烧香磕头念颂词,总让人摆脱不掉阿谀、行贿的感觉。就算是求人办事吧,也最好不是这样的逻辑。实在碰上贪官非送财礼不可,也是鬼鬼祟祟的才对,怎么竟敢大张旗鼓去佛门徇私舞弊?佛门清静,凭一肚子委屈和一沓账单还算什么朝拜?
六
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做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但上帝仍然没有给他福乐的许诺,而是谴责约伯和他的朋友不懂得苦难的意义。上帝把他伟大的创造指给约伯看,意思是说: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约伯于是醒悟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体验。它不像其他书籍那样,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抛出问题,引导你去思考,去探索。它让我意识到,原来很多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如何去面对。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那些尘封已久的思绪,让我得以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这个世界。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陷入沉思,回想自己的过往,思考人生的意义。它让我觉得,阅读不应该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应该是一种自我发现的过程,一种自我超越的契机。我感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有机会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与这个世界对话。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它所呈现出的那种极致的真诚。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作者最纯粹的思考和最真实的感受。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愿被触碰的情感,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个知己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它触碰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唤醒了我沉睡已久的某种意识。我常常会因为书中的某句话而潸然泪下,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那种被理解的温暖,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它让我觉得,原来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承受着某些困惑,原来有人和我一样,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这个世界。这种深刻的连接感,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温柔的朋友,在默默地陪伴着我。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语言上的独到之处。作者的文字,既有诗意的韵律,又有哲学的深度,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却又显得毫不费力。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你的思想,改变着你对世界的看法。我常常会因为作者对某些事物的细腻描绘而惊叹,那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仿佛拥有了上帝的视角,能够看到事物最本质的形态。同时,书中也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那些看似平凡的片段,在他的笔下却焕发出别样的光彩,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这种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思想的升华,是情感的凝结。我期待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不断被这种语言的魅力所打动,能从中汲取更多表达自己的力量。
评分这本《病隙碎笔:2017年纪念版》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复古的质感,仿佛自带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我一直对那种能触及灵魂深处,引发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而“病隙碎笔”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暗示着作者在某种特殊的状态下,以一种近乎本能的、碎片化的方式记录下的心绪与观察。我尤其好奇,在“2017年纪念版”这个标签下,会承载着怎样的重量与解读,是作者对过往的回溯,还是对当下深刻的凝视?我设想着,翻开书页,就像打开了一个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宝盒,里面或许有我对生活、对人性的困惑的解答,也或许有我从未涉足过的思想领域。这种期待,让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它,生怕惊扰了其中蕴含的某种宁静的力量。我期待着,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找到与我内心共鸣的片段,能激荡出新的火花,让我得以更深地理解自己,也更深地理解这个世界。
评分我喜欢这本书最开始给我的感觉,那种不拘泥于常规叙事的自由感,似乎作者只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真诚的对话,时而跳跃,时而深入,却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节奏。那些看似随意的笔触,却在不经意间勾勒出深刻的意象,让我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思绪,一同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有时候,我会因为某个句子而停下来,反复品味其中的深意,仿佛那句话背后隐藏着整个世界。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和终点,而是像一条蜿蜒的河流,引导着我去发现沿途的风景。我享受这种探索的过程,那种在未知中寻觅意义的乐趣。这本书让我觉得,阅读不应该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参与,一种与作者共同创造的体验。我期待着,在这场思想的旅程中,能遇见更多让我惊喜的风景,能获得更多启迪,让我看到生活更广阔的可能性。
评分当代作家中最喜欢史铁生和王小波!史铁生的文字温暖而真挚,还很有哲理,看到这本《病隙碎笔》很清新马上下单买了。
评分好
评分人生意义,各有感悟吧,慢慢品味
评分还不错,喜欢史铁生写的文章,富有诗意的哲理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对于一天到晚忙作业默写背书等被学习占满时间的高一学生来说,这书不仅能够缓解你内心的迷茫与焦躁,给以人生感慨的抚慰,而且每晚读一两节更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处事与个人心态。病隙碎笔,我终于找到你了!
评分史铁生的著作绝不会让人失望
评分语文老师推荐阅读《病隙碎笔》,结果凑单把可怕的科学之经典数学凑齐了。太开心了。昨晚下单,今天送到,赞?
评分儿子要买的,还没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