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媲美梁实秋、钱钟书的当代散文大家。
2、一本书体悟作家深沉的家国情怀,永远的乡愁情结。
3、著名港台文学研究专家徐学教授编选,收入大师创作几十年精华之作。
4、所受篇目入选海内外多种语文教材。
本书是著名作家余光中数十年散文创作的精华之作,收入作者散文的代表之作,包括《逍遥游》《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等名篇,当代散文大家的名篇,带你感受汉语之美,体悟大师情怀。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 LOWA )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 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 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至今,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辑一根脉年轮
思蜀/003
片瓦渡海/014
失帽记/027
伐桂的前夕/030
思台北,念台北/037
春来半岛/043
辑二汉魂唐魄
地图/049
逍遥游/056
听听那冷雨/063
泰山一宿/069
黄河一掬/079
水乡招魂/083
黄山诧异/091
辑三异域风情
咦呵西部/101
红与黑——巴塞罗那看斗牛/115
圣乔治真要屠龙吗?/126
南太基/146
黄绳系腕——泰国记游之二/155
辑四师友风貌
文章与前额并高/161
另一段城南旧事/168
铜山崩裂——追念亡友吴望尧/174
不朽,是一堆顽石?/186
凡·高的向日葵/198
辑五喜悦温情
山盟/207
牛蛙记/217
我的四个假想敌/225
日不落家/231
不流之星/239
蜀
1
在大型的中国地图册里,你不会找到“悦来场”这个地方,甚至勒敦加大教授许淑贞最近从北京寄赠的巨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普通地图集》,长五十一厘米,宽三十五厘米,足足五公斤之重,上面也找不到这名字。这当然不足为怪:悦来场本来是四川省江北县的一个芥末小镇,若是这一号村镇全上了地图,那岂非芝麻多于烧饼,怎么容纳得下?但反过来说,连地图上都找不到,这地方岂不小得可怜,不,小得可爱,简直有点诗意了。刘长卿劝高僧“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正有此意。抗战岁月,我的少年时代尽在这无图索骥的穷乡度过,可见“入蜀”之深。蜀者,属也。在我少年记忆的深处,我早已是蜀人,而在其最深处,悦来场那一片僻壤全属我一人。
所以有一天在美国麦克奈利版的《最新国际地图册》成渝地区那一页,竟然,哎呀,找到了我的悦来场,真是喜出望外,似乎飘泊了半个世纪,忽然找到了定点可以落锚。小小的悦来场,我的悦来场,在中国地图里无迹可寻,却在外国地图里赫然露面,几乎可说是国际有名了,思之可哂。
2
从一九三八年夏天直到抗战结束,我在悦来场一住就是七年,当然不是去隐居;而是逃难,后来住定了,也就成为学生,几乎在那里度过整个中学时期。抗战的两大惨案,发生时我都靠近现场。南京大屠杀时,母亲正带着九岁的我随族人在苏皖边境的高淳县,也就是在敌军先头部队的前面,惊骇逃亡。重庆大轰炸时,我和母亲也近在二十公里外的悦来场,一片烟火烧艳了南天。
就是为避日机轰炸,重庆政府的机关纷纷迁去附近的乡镇。梁实秋先生任职的国立编译馆就因此疏散到北碚,也就是后来他写《雅舍小品》的现场。父亲服务的机关海外部把档案搬到悦来场;镇上无屋可租,竟在镇北五公里处找到了一座姓朱的祠堂,反正空着,就洽借了下来,当作办公室兼宿舍。八九家人搬了进去,拼凑着住下,居然各就各位,也够用了。
朱家祠堂的规模不小,建筑也不算简陋。整座瓦屋盖在嘉陵江东岸连绵丘陵的一个山顶,俯视江水从万山丛中滚滚南来:上游辞陕甘,穿剑阁,虽然千回百转,不得畅流;但到一合川,果然汇合众川浩荡而下;到了朱家祠堂俯瞰的山脚,一大段河身尽在眼底,流势壮阔可观。那滔滔的水声日夜不停,在空山的深夜尤其动听。遇到雨后水涨,浊浪汹汹,江面就更奔放,像急于去投奔长江的母怀。
祠堂的前面有一大片土坪,面江的一边是一排橘树,旁边还有一棵老黄葛树,盘根错节,矗立有三丈多高,密密的卵形翠叶庇荫着大半个土坪,成为祠堂最壮观的风景。驻守部队的班长削了一根长竹竿,一端钻孔,高高系在树顶,给我和其他顽童手攀脚缠,像猴子一般爬上爬下。
祠堂的厚木大门只能从内用长木闩闩上,进门也得提高脚后跟,才跨得过一尺高的民初门槛。里面是一个四合院子,两庑的厢房都有楼,成了宿舍。里进还有两间,正中则是厅堂,香案对着帷幕深沉、牌位密集的神龛,正是华夏子孙慎终追远的圣殿,长保家族不朽。再进去又是一厅,拾级更上是高台,壁顶悬挂着“彝训增辉”的横匾。
这最内的一进有边门通向厢房,泥土地面,每扫一次就薄了一层,上面放了两张床,大的给父母,小的给我。此外只有一张书桌、两张椅子、一个衣柜。屋顶有一方极小的天窗,半明半昧。靠山坡的墙上总算有窗,要用一截短竹把木条交错的窗棂向上撑起,才能采光。窗外的坡道高几及窗,牧童牵牛而过,常常俯窥我们。
这样的陋室冬冷夏热,可以想见。照明不足,天色很早就暗下来了,所以点灯的时间很长。那是抗战的岁月,正是“非常时期,一切从简”。电线不到的僻壤,江南人所谓的“死乡下”,当然没有电灯。即连蜡烛也贵为奢侈,所以家家户户一灯如豆,灯台里用的都是桐油,而且灯芯难得多条。
半世纪后回顾童年,最难忘的一景就是这么一盏不时抖动的桐油昏灯,勉强拨开周围的夜色,母亲和我就对坐在灯下,一手戴着针箍,另一手握紧针线,向密实难穿的鞋底用力扎刺。我则捧着线装的《古文观止》,吟哦《留侯论》或是《出师表》。此时四野悄悄,但闻风吹虫鸣,尽管一灯如寐,母子脉脉相守之情却与夜同深。
但如此的温馨也并非永久。在朱家祠堂定居的第二年夏天,家人认为我已经十二岁,应该进中学了。正好十里外有一家中学,从南京迁校到“ 大后方”来,叫做南京青年会中学,简称青中。父亲陪我走了十里山路去该校,我以“同等学力”的资格参加入学考试。不久青中通知我已录取,于是独自生平第一次告别双亲,到学校去寄宿上学,开始做起中学生来。
3
从朱家祠堂走路去青中,前半段五里路是沿着嘉陵江走。先是山路盘旋,要绕过几个小丘,才落到江边踏沙而行。不久悦来场出现在坡顶,便要沿着青石板级攀爬上去。
四川那一带的小镇叫什么“场”的很多。附近就有蔡家场、歇马场、石船场、兴隆场等多处:想必都是镇小人稀,为了生意方便,习于月初月中定期市集,好让各行各业的匠人、小贩从乡下赶来,把细品杂货摆摊求售。四川人叫它做“赶场”。
悦来场在休市的日子人口是否过千,很成问题。取名“悦来”,该是《论语》“近者悦,远者来”的意思,满有学问的。镇上只有一条大街,两边少不了茶馆和药铺,加上一些日用必需的杂货店、五金行之类,大概五分钟就走完了。于是街尾就成了路头,背着江边,朝山里蜿蜒而去,再曲折盘旋,上下爬坡,五里路后便到青中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散文集,不仅仅在于文字的优美,更在于它能否引发读者的共鸣,能否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而《余光中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无疑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余光中先生在与我进行一场深情的对话。他用他那富有洞察力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世界,审视着人生,并将他的所思所感,化为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字。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我对故乡的眷恋,看到了我对生命的思考,看到了我对历史的感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穿越了时空,直达我的心灵。尤其是一些描绘亲情、友情、乡愁的篇章,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又仿佛得到了慰藉。那些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能够让我在纷繁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一份力量。而彩插的加入,更是将这种共鸣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再只是文字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具象化,让我更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比如,在读到关于母亲的章节时,一幅温暖的插画,也许是模糊的背影,也许是慈祥的目光,都能瞬间勾起我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这种文字与画面的双重冲击,让情感的传递更加直接和有力。它让我意识到,好的艺术作品,就是要能够跨越语言和时空的界限,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
评分收到《余光中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这本书,简直像是在书海中拾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宝石。我一直对余光中先生的文字情有独钟,他的散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思想与意象的完美融合,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次的彩插版更是让我惊喜不已,那些精美的插画,并非简单的图解,而是与文字浑然一体,如同为余光中先生的文字注入了新的生命。当我翻开书页,墨香与纸香扑鼻而来,目光被那些细腻而富有诗意的插画所吸引,它们或写实,或写意,却都精准地捕捉到了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让原本就已动人的篇章更加立体、生动。比如,在描绘乡愁的篇章中,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寥寥几笔勾勒出远山的轮廓,几抹云雾缠绕,便能瞬间将我拉入那份挥之不去的思念之中。又如,写到对生活的热爱,插画中的色彩便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那种蓬勃的生命力。这样的结合,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作品内涵的深度挖掘和拓展。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体会余光中先生的文字,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世界,与他一同感受山川风物,一同品味人生百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美”的多元性,也让我对文学与艺术的结合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的滋养,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动心灵、启发思想的经典之作。而《余光中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彩插版)》无疑就是这样一本能够滋养灵魂的书。余光中先生的文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导我思考人生,感悟世界。他的笔触细腻而深邃,既有对家国情怀的眷恋,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有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探索。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知识渊博、情感丰富的灵魂,在与我分享他对生活、对艺术、对历史的独到见解。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拓展我的视野,提升我的思想境界。而彩插版的精美设计,更是让我惊喜连连。那些高雅别致的插画,并没有简单地重复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而是以一种更具象征性和启发性的方式,引导我去探索文字背后的深意。它们如同一个个小小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作者内心更为广阔的世界。当我沉浸在文字和画面的交织中时,我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充实。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升华。它让我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视生命,也更加热爱文学和艺术。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平日里就喜欢沉浸在书本世界里的人来说,一本拥有精美插画的散文集,简直就是如获至宝。这本《余光中散文精选》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盛宴,更是视觉的享受。每一幅插画都仿佛是为余光中先生的文字量身定做的,它们并没有喧宾夺主,而是巧妙地融入文本之中,如同为文字披上了一件更加绚丽多彩的外衣。在阅读关于古老文明的篇章时,插画便如同历史画卷般徐徐展开,将那些久远的故事和辉煌的景象呈现在眼前,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那段历史。而在描绘生活琐碎却又充满诗意的段落,插画则以一种写意的方式,捕捉到了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让我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细节之处见真情”的道理。这种图文并茂的阅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想象空间,让我能够更立体、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我常常会在阅读某篇文章时,停下来仔细欣赏插画,然后将画面的意境与文字的表达相结合,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彩插版”的图书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锦上添花,而是真正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设计都非常考究,一看就是用心之作。硬壳精装,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却又不失格调,那种淡淡的质感,握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最让我赞赏的是内页的印刷质量,纸张的厚度适中,触感温润,而且色彩还原度非常高,彩插的细节都清晰可见,没有丝毫模糊或失真。每次翻阅,都感觉像是在阅读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不是一本普通的书籍。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那些穿插在文字之间的彩插,更是点睛之笔,它们的选择和位置都经过了精心考量,恰到好处地呼应了文本的主题,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无数的色彩和想象空间。有些插画甚至比文字更能触动人心,它用视觉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情感和意象具象化,让我更能体会到余光中先生笔下的每一个瞬间。比如,在描写一些自然景色的段落,插画就仿佛是作者亲手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画卷,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那份宁静与壮阔。这本书的整体美学追求,从封面到内页,从文字到插画,都展现出一种高水准的品味,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它让我觉得,购买这样一本图书,不仅仅是对内容的认可,更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对阅读本身的一种仪式感的升华。
评分书是不错的,快递有点慢,总体好评!
评分“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评分还行吧。。。。。。。。
评分质量不错,划算
评分毕淑敏散文精选(名家散文典藏 彩插版)
评分挺棒的 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挺棒的 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挺棒的 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挺棒的 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
评分纸质挺好,包装也不错,还没看
评分不错,关键是便宜,很值
评分挺棒的 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挺棒的 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