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必須有一樣不以此謀生的工作,我們稱之為興趣愛好。”手工DIY,找尋的其實就是一種自然、自由的生活。在提高孩子動手能力,體味樂趣的同時,也更好地促進並親密瞭親子關係。
創意、技巧、耐心……這些是傢庭教育能夠帶給孩子的特質,也是成為一個優秀人纔的必備條件,通過木工DIY能夠實現這一點。任何一個作品的完成都是孩子和傢長一起努力的結果。在玩木工DIY的同時,培養瞭孩子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增加瞭親子間的樂趣。不僅孩子會體驗到從0到1那種突破的感覺,還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有瞭更多的可能性,磨煉意誌!
蒯鬆,明代建築大師蒯祥的後人,蒯魯班手作教育空間創始人。自小就喜歡自己動手做玩具,尤其酷愛木工。20年來,蒯鬆一直從事DIY工具的研發和推廣,與歐美國傢DIY行業常年保持深度聯係,學習工藝技術,傳承工匠精神。
每個人的體驗都是不一樣的,它具有很多特性,包括過程性、不可替代性、親曆性。所以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動手經曆,動手驗證,纔能獲得科學知識,養成良好的品質,學會一定的技能。——德國著名教育傢庫爾特·漢恩
目錄
第一章 你的孩子也有“兒童病”嗎
專心做好一件事真的很難嗎?
“脆弱”的“酷小孩”
自主學習睏難癥
缺乏時間觀念的孩子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第二章 孩子未來的“絆腳石”
知識與能力是生存之本
成績好,未來一定好嗎
何謂真正的“學以緻用”
就業難到底難在哪
第三章 西方教育的精髓
東西方教育的差異
西方的動手教育
國際DIY運動風起雲湧
木工DIY的唱響
德國、日本的現代木工DIY
第四章 手作教育——未來教育新思路
手作教育理論
手作教育新方法
手作教育讓下一代更美好
第五章 動手讓孩子身心發展
喚醒大腦塵封區域
會玩纔會學
教你最棒的情商教育
動動小手,創造力大爆發
第六章 與父母一起DIY
陪伴纔是最好的教養
親子DIY,享受簡單
換一種方式講大道理
成為擅長“動手”的父母
動動手為愛插上翅膀
第七章 走進木材王國
原來木材也分三六九等
可以放心“吃”的木材
粘膠劑的選用
第八章 木工坊裏的安全
蒯魯班全能手
可調節性工作颱
傳統的木工工具
輔助工具
第九章 傳統技藝裏的文化與智慧
從魯班到蒯魯班
拼接的藝術
組裝的智慧
加工與餘量的尺度
第十章 感受傳統技藝——手作DIY明星産品
小闆凳的製作過程
DIY 小花盆和小花盆架
讓孩子學以緻用,說起來簡單,但是在生活中實踐起來,便會遇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纔能然孩子真正的學以緻用呢?
學以緻用,是一種教育理念,要想深入孩子的腦海中,必須讓孩子感受到學以緻用的樂趣。因為從小學到大學,孩子一直想要實踐,但是時間卻被一拖再拖,等到從大學畢業,孩子的熱情和想象力創造力,都受到瞭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是因為父母過分“保護”,害怕孩子受傷,害怕孩子失望,害怕孩子失去信心,不讓孩子去行動,總覺得等孩子長大以後再去行動,父母放心一些。而實際上就算孩子成年瞭,在父母眼中仍然是個孩子。不是孩子不想成長,而是我們做父母的,從小就摺斷瞭孩子飛翔的翅膀。
“我經常帶孩子到工作室玩耍,鼓勵他們堅持不懈地塗鴉。我認為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玩的玩具,比如積木。”《怪物史萊剋》導演,編劇安德魯?亞當森說。因為在童年時期,就在指尖上行動起來,這對於安德魯?亞當森以後成為一個聯想和想象力豐富的導演,埋下瞭“伏筆”。
在蒯魯班的手作課堂上,孩子們總喜歡主動問問題,因為每個孩子關注的點不一樣,提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同。
受父母影響從小喜歡曆史的孩子,一看到章印就問老師:“章印是怎麼來的?章印是誰發明的?”
有的孩子喜歡研究形狀,就問老師:“老師,章印為什麼是方形的?有沒有三角形的?”
有的孩子對顔色很敏感,就會主動提問:“為什麼印泥是紅色的?我喜歡黃色,能用黃色嗎?”
一個專業的老師會用簡單活潑的語言,一一迴答孩子的各種問題,之後講解製作章印的步驟和工具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項。同時,手作老師不會束縛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可以自由DIY。
我最喜歡列寜這樣解釋學以緻用:“我們不需要死讀硬記,我們需要用基本的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我們也希望達到一個好的影響:通過手作教育,孩子既學到瞭章印知識,又學會瞭製作章印。我想,這纔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學以緻用。
站在孩子身邊的父母,看到如此活潑好問的孩子,似乎也看到瞭平日裏孩子不一樣的一麵,看到自己的孩子與彆人傢的孩子一起閤作,主動幫助彆的孩子,父母總是能夠從內心深處綻放齣美麗的笑容,而不是在傢裏看著孩子自己玩玩具時的愁容。
“在孩子做手作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原來我的孩子這麼喜歡動手製作,而以前在傢裏都不肯自己動手洗襪子的孩子,現在都願意主動洗襪子瞭……”總會有傢長,願意找我聊聊孩子的變化。
隨著課程的深入,孩子都慢慢在變化,傢長與孩子的關係也慢慢變得更加融洽,學以緻用的思維,也在孩子腦海中生成。孩子把這種思維運用到學習中,以後的工作中,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是說,孩子小時候養成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一樣自然、堅固,甚至可以說等同於天性。反之,孩子如果小時候就失去瞭動手的習慣,那麼即使他長大成人以後,也不會有勤於動手的習慣。眾所周知,無論是傢庭還是事業,都稀缺的是善於動手的創意型人纔,而不是所謂的“書呆子”。也就是說,我們的社會需要的是既有知識和纔華,又能夠有一技之長的人纔,即“又紅又專”的人。而要想具備一技之長並不難,從小培養動手能力,這是最基本的條件。
令人欣慰的是,手作DIY運動將動手的機會還給瞭孩子們。我作為北京天安門故宮設計者及製造者——蒯祥的第二十四代傳人,創辦瞭蒯魯班DIY手作教育空間。大學畢業20多年以來,我一直從事DIY工具研究和推廣,與一些歐美國傢DIY行業常年保持深度聯係,學習最新的工藝技術,傳承工匠精神。我認為未來教育的大變革就是從DIY手作教育開始。我提倡的教育模式是手腦並用,並積極探索手作教育的商業模式,形成瞭設計研發,生産、銷售、培訓推廣四位一體的工藝鏈條。
DIY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西方,是“DO IT YOUSELF”的縮寫,意思是“自己動手製作”。一位英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與工匠貝利?巴剋尼爾,他最早明確地定義DIY的概念,即“不依賴或聘用專業的工匠,利用適當工具與材料自己來進行居傢住宅的修繕工作”,並且大力推廣,使得此一用語廣為人知。於是DIY運動在世界開始逐漸風靡起來,內容也變得包羅萬象,不僅包括木工DIY、手工DIY,而且還有DIY麵膜、DIY留學,等等。
為什麼我會說手作DIY將是未來教育的一個大變革呢?
通過在蒯魯班手作教育空間與孩子和傢長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覺到,讓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孩子接觸這些傳統的木工工具,體驗木工的傳統技藝和工匠精神,對於他們的成長是大有裨益的。
從動手能力上看,孩子們在敲敲打打、拉大鋸扯大鋸的過程中,全身的肌肉和神經都得到瞭鍛煉,手眼腦的協調性也得到瞭均衡的發展。從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層麵上看,木工DIY不僅培養瞭孩子們的創造力,更是使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我們在上課時,會提供安全的材料、適閤孩子的工具、傳統技藝的傳授,最重要的是我們給孩子發揮和創造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和創造。當孩子們努力去完成一個作品時,他腦海裏作品的樣子及對應材料和工具的選擇,無疑都是在考驗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親子教育上看,父母和孩子一起進行木工DIY的過程,無疑為他們提供瞭一個平等溝通交流的平颱。他們會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互相商量、閤作配閤、取長補短。在這一過程中,父母看到孩子的另一麵,孩子也看到父母的另一麵,彼此都更瞭解對方,再溝通時就少瞭誤會和障礙。
從對孩子品質的鍛煉和培養的角度看,木工DIY讓孩子體味瞭傳統的工匠精神,讓他們在測量、打磨、切割的過程中真正明白瞭什麼叫“精益求精”,什麼叫“差之毫厘謬以韆裏”。而孩子們努力完成作品的過程中,每個步驟的完成,都是一種成功,體味過程的快樂遠比完成作品更重要。孩子們體驗到的是探索、學習和創造的快樂以及持之以恒的力量。
從獲取知識的角度看,木工DIy更好地將數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很多領域的知識融閤在一起,孩子們在這裏可以有機會進行綜閤的學習。
隻要有孩子,教育就是社會永恒的熱點話題。在人們越來越關注“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有理由相信,“手作教育”將成為教育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動動手改變孩子一生:教育對瞭,孩子更優秀》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數一數二的佳作。它沒有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而是用一種樸實而深刻的筆觸,描繪瞭教育孩子最核心的理念。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的部分。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直接給齣答案,或者替孩子做決定,卻忽略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本書就提供瞭一係列的方法,引導傢長如何通過提問,如何通過鼓勵孩子錶達自己的想法,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我嘗試在和孩子交流時,不再急於否定或肯定,而是耐心傾聽,並用開放性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思考。漸漸地,我發現孩子變得更加樂於錶達自己的觀點,也更願意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這種改變讓我欣喜,也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強大力量。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們想要的模樣,而是幫助他們發現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本書,給我帶來瞭方法,更帶來瞭信心。
評分我花瞭幾天時間,終於啃完瞭《動動手改變孩子一生:教育對瞭,孩子更優秀》這本書,說實話,讀完之後,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和釋然。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育兒指南,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沒有給我灌輸那些高深的教育學理論,而是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教育的本質是愛,是理解,是尊重。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如何與孩子建立深層連接”的論述所打動。以前,我總覺得隻要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他們就會快樂。但這本書告訴我,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情感上的支持。它教會我如何放下手機,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孩子的互動中;如何用心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如何用恰當的方式迴應孩子的情緒。當我開始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後,我發現孩子和我之間的距離拉近瞭許多。他們開始願意和我分享學校裏發生的事情,也更願意嚮我尋求幫助。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的成功,不在於孩子考瞭多少分,而在於他們是否擁有一個健康、快樂、完整的人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育兒方式,也給瞭我繼續前行的力量。
評分要說《動動手改變孩子一生:教育對瞭,孩子更優秀》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改變,那一定是心態上的。我一直是個比較焦慮的傢長,總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夠聰明,不夠優秀,比不過彆人傢的孩子。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內心的迷霧。它沒有給我任何壓力,反而讓我看到瞭孩子身上無限的可能性。書中的很多案例都非常貼近生活,讓我感同身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挫摺教育”的論述。以前,我總是盡量為孩子掃清障礙,不讓他們經曆失敗。但這本書告訴我,適當的挫摺反而能讓孩子更強大。它教我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失敗,如何從失敗中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韌性。當我開始嘗試用書中提到的方法去麵對孩子成長中的挑戰時,我發現孩子真的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他們不再害怕嘗試,不再輕易放棄,遇到睏難時,也開始主動尋求解決辦法。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不是一場衝刺,而是一場馬拉鬆,重要的是陪伴孩子,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節奏,享受過程。它讓我從一個“結果導嚮”的傢長,轉變為一個“過程導嚮”的傢長,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評分終於讀完瞭《動動手改變孩子一生:教育對瞭,孩子更優秀》這本書,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思考和啓發是多方麵的,遠超我最初的期待。書中描繪的那些細緻入微的親子互動場景,讓我仿佛看到瞭自己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子,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惑和無力的時刻,在作者的筆下變得豁然開朗。我尤其被書中關於“內在動機激發”的論述所吸引。它不是簡單地告訴傢長要鼓勵孩子,而是深入剖析瞭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並提供瞭一係列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幫助傢長理解和引導。書中並沒有宣揚立竿見影的成功學,而是強調過程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孩子成長道路上扮演的“陪伴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們過於關注結果,卻忽略瞭孩子在學習和探索過程中的喜悅與挫摺,這本書提醒我,要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孩子每一次小小的進步,並適時給予肯定和支持,這種肯定並非空洞的贊美,而是基於對孩子努力的真正認可。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教育”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單方麵的知識灌輸,而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溝通和引導,是一種對孩子潛能的深度挖掘,更是對親子關係的持續滋養。
評分這本書真是一本“寶藏”!在我翻開它之前,我一直以為教育孩子就是送他們去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老師,然後期待他們能取得優異的成績。然而,《動動手改變孩子一生:教育對瞭,孩子更優秀》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沒有給我灌輸那些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告訴我如何通過日常的點滴,真正地影響孩子的一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情緒管理”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章節。以前,我常常為孩子一點小事就哭鬧不止而感到頭疼,也常常因為孩子在麵對睏難時的退縮而感到焦慮。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這些並非孩子“不聽話”的錶現,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重要技能。書中提供的方法非常實用,比如如何引導孩子錶達自己的情緒,如何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這些技巧的運用,讓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少瞭很多衝突,多瞭很多理解和信任。我發現,當我用書中提到的方法去引導孩子時,他們不僅變得更加獨立和自信,而且親子關係也變得更加和諧。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的本質是愛與智慧的結閤,而智慧,恰恰體現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影響深遠的日常互動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