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

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长征 著
图书标签:
  • 皮肤病学
  • 性病学
  • 医学
  • 中英文对照
  • 临床医学
  • 医学教材
  • 皮肤科
  • 性病科
  • 医学参考书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25720
版次:2
商品编码:1225856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461
字数:9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研究生
  本书为高等医药院校精品教材《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本次修订保持了本教材第1版的总体特色,即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皮肤性病学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各论,介绍皮肤科常见多发病,并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和疾病病种发病率的改变对部分章节及内容进行了增补和删减,对部分疾病进行了更合理和科学的章节归类及采用了更科学的命名。全书共有图片405幅,其中彩色照片396幅,彩色示意图6幅,黑白照片3幅。

内容简介

  本书为高等医药院校精品教材《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共4章,为皮肤病性病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皮肤病的症状、体征和基本诊断方法,皮肤组织病理及皮肤性病治疗学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共23章,介绍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部分少见疑难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全书共有图片405幅,其中彩色照片396幅,彩色示意图6幅,黑白照片3幅。
  本书为华中科技大学立项精品课程教材,适合五年制、六年制和八年制医学生以及来华留学生英文教学使用,也适合中文教学和皮肤科专科医师及规培生使用。

精彩书评

  本书为高等医药院校精品教材《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全书彩印,图文并茂。本次修订保持了本教材第1版的总体特色,即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皮肤性病学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各论,介绍皮肤科常见多发病,并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和疾病病种发病率的改变对部分章节及内容进行了增补和删减,对部分疾病进行了更合理和科学的章节归类及采用了更科学的命名。

目录

Part One第一部分

Chapter OneBas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kin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Section OneBasic Structure of the Skin皮肤的基本结构(1)
Section TwoFunction of the Skin皮肤的功能(36)
Chapter TwoBasic Knowledge of Dermatopathology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基本知识(46)
Section OneThe Role of Derma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and Skin Biopsy Techniques
皮肤病理检查的作用和皮肤组织活检技术(46)
Section TwoDermatopathology Glossary of Terms皮肤组织病理学基本术语(47)
Chapter ThreeSymptoms,Signs and Basic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Dermatoses
皮肤病的症状、体征和基本诊断方法(61)
Chapter FourTopical and Physical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皮肤病的外用药治疗和物理治疗(72)
Section OneTopical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皮肤病的外用药治疗(72)
Section TwoPhysical Treatment for Skin Diseases皮肤病的物理治疗(75)

Part Two第二部分

Chapter FiveDermatoses Caused by Viral Infection病毒感染性皮肤病(80)
Section OneHerpes Simplex单纯疱疹(80)
Section TwoVaricella and Herpes Zoster水痘和带状疱疹(83)
Section ThreeWarts疣(88)
Section FourMolluscum Contagiosum传染性软疣(90)
Section FiveHand�睩oot�睲outh Disease手足口病(92)
Chapter SixDermatoses Caus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s细菌感染性皮肤病(94)
Section OneImpetigo脓疱疮(94)
Section Two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97)
Section ThreeFolliculitis毛囊炎(98)
Section FourErysipelas丹毒(100)
Section FiveTuberculosis Cutis皮肤结核(101)
Section SixLeprosy麻风(105)
Section SevenDermatoses Caused by Atypical mycobacteria非典型分枝杆菌所致的皮肤病(109)
Chapter SevenDermatoses Caused by Fungi真菌感染性皮肤病(113)
Section OneTinea Capitis头癣(113)
Section TwoTinea Corporis and Tinea Cruris体癣和股癣(116)
Section ThreeTinea Manus and Tinea Pedis手癣和足癣(118)
Section FourOnychomycosis甲真菌病(120)
Section FivePityriasis Versicolor花斑糠疹(122)
Section SixMalassezia Folliculitis马拉色菌毛囊炎(124)
Section SevenCandidiasis念珠菌病(125)
Section EightSporotrichosis孢子丝菌病(130)
Section NineChromoblastomycosis着色芽生菌病(132)
Chapter EightDermatoses Caused by Arthropods and Aquatic Organisms
节肢动物和水生生物性皮肤病(135)
Section OneScabies疥疮(135)
Section TwoPaederus Dermatitis隐翅虫皮炎(137)
Section ThreePediculosis虱病(139)
Section FourBee and Wasp Sting蜂蜇伤(141)
Section FiveMicrobasic Dermatitis刺胞皮炎(142)
Section SixPapular Urticaria丘疹性荨麻疹(144)
Chapter NineDermatitis and Eczema皮炎和湿疹(146)
Section OneContact Dermatitis接触性皮炎(146)
Section TwoEczema湿疹(148)
Section ThreeAtopic Dermatitis特应性皮炎(150)
Section FourPerioral Dermatitis口周皮炎(154)
Chapter TenUrticaria荨麻疹(156)
Chapter ElevenAdverse Cutaneous Reactions to Drugs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160)
Chapter TwelvePruritic and Neurogenic Dermatoses瘙痒性和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173)
Section OnePsychogenic Pruritus精神性瘙痒症(173)
Section TwoPrurigo痒疹(174)
Section ThreeFactitious Dermatitis人工皮炎(178)
Section FourLichen Simplex Chronicus慢性单纯性苔藓(179)
Chapter ThirteenErythematous,Papular and Squamous Dermatoses红斑、丘疹及鳞屑性皮肤病(181)
Section OneErythema Multiforme多形红斑(181)
Section TwoPsoriasis银屑病(184)
Section ThreeParapsoriasis副银屑病(192)
Section FourPityriasis Rosea玫瑰糠疹(194)
Section FivePityriasis Alba白色糠疹(196)
Section SixLichen Planus扁平苔藓(197)
Section SevenPityriasis Rubra Pilaris毛发红糠疹(199)
Section EightLichen Nitidus光泽苔藓(201)
Section NineLichen Striatus线状苔藓(202)
Section TenErythroderma红皮病(203)
Chapter FourteenDermatoses Resulting from Physical Factors物理因素引起的皮肤病(206)
Section OneSunburn日晒伤(206)
Section TwoPolymorphous Light Eruption多形性日光疹(207)
Section Three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慢性光化性皮炎(208)
Section FourMiliaria痱(209)
Section FiveChilblains (Perniosis)冻疮(210)
Section SixErythema Ab Igne热激红斑(211)
Section SevenClavus (Corns)and Callus鸡眼和胼胝(212)
Section EightRadiodermatitis放射性皮炎(213)
Section NineRhagadia Manus and Pedis手足皲裂(214)
Chapter FifteenCongenital and Hereditary Dermatoses and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orders
先天性和遗传性皮肤病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16)
Section OneIchthyosis鱼鳞病(216)
Section TwoKeratosis Pilaris毛发角化病(220)
Section ThreeKeratosis Follicularis (Darier’s disease)毛囊角化病(Darier病)(221)
Section FourKeratosis Palmaris et Plantaris掌跖角化病(222)
Section FiveInherited Epidermolysis Bullosa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224)
Section SixFamilial Benign Chronic Pemphigus(Hailey�睭ailey Disease)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Hailey�睭ailey病)(230)
Section SevenNeurofibromatosis神经纤维瘤病(231)
Section EightIncontinentia Pigmenti色素失禁症(234)
Section NineTuberous Sclerosis结节性硬化症(236)
Section Ten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39)
Chapter SixteenCutaneous Vascular Diseases皮肤血管性疾病(246)
Section OneAllergic Purpura过敏性紫癜(246)
Section TwoAllergic Cutaneous Vasculitis变应性皮肤血管炎(247)
Section ThreeNodular Vasculitis结节性血管炎(249)
Section FourBeh�揺t’s Disease白塞病(251)
Section FivePigmentary Purpuric Dermatoses色素性紫癜性皮病(254)
Section SixPolyarteritis Nodosa结节性多动脉炎(257)
Section SevenLivedoid Vasculopathy青斑样血管病(259)
Chapter SeventeenNutritional Diseases营养性疾病(261)
Section OneNiacin Deficiency (Pellagra)烟酸缺乏症 (糙皮病)(261)
Section TwoZinc Deficiency and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锌缺乏症与肠病性肢端皮炎(265)
Chapter EighteenMetabolic Disorders and Endocrine Diseases代谢障碍与内分泌性疾病(269)
Section OneXanthomatosis黄瘤病(269)
Section Two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271)
Section ThreeGout痛风(273)
Section FourCalcinosis Cutis皮肤钙质沉着症(275)
Section FiveMyxedema黏液性水肿(277)
Section SixAcanthosis Nigricans黑棘皮病(282)
Chapter NineteenDermatoses Caused by Disturbances of Pigmentation色素障碍性皮肤病(286)
Section OneVitiligo白癜风(286)
Section TwoMelasma黄褐斑(288)
Section ThreeFreckles雀斑(289)
Section FourRiehl MelanosisRiehl黑变病(291)
Section FivePeutz�睯eghers SyndromePeutz�睯eghers综合征(292)
Chapter Twenty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结缔组织疾病(294)
Section OneLupus Erythematosus红斑狼疮(294)
Section TwoDermatomyositis皮肌炎(305)
Section ThreeScleroderma硬皮病(309)
Section FourOverlap Syndrome重叠综合征(315)
Section Five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316)
Section SixSj�塯ren’s SyndromeSj�塯ren综合征(318)
Section Seven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未分化结缔组织病(321)
Chapter Twenty�瞣neAutoimmune Bullous Dermatoses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323)
Section OnePemphigus天疱疮(323)
Section TwoBullous Pemphigoid大疱性类天疱疮(329)
Section ThreeDermatitis Herpetiformis疱疹样皮炎(332)
Section Four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线状IgA大疱性皮病(334)
Section Five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36)
Chapter Twenty�瞭woDisorders of the Mucous Membrane黏膜疾病(340)
Section One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复发性阿弗他口腔炎(340)
Section TwoLichen Sclerosus硬化性苔藓(343)
Section ThreeContact Cheilitis接触性唇炎(345)
Section FourActinic Cheilitis光线性唇炎(346)
Section FiveExfoliative Cheilitis剥脱性唇炎(347)
Section SixFordyce DiseaseFordyce病(348)
Section SevenPearly Penile Papules珍珠状阴茎丘疹(349)
Section EightBalanoposthitis包皮龟头炎(350)
Chapter Twenty�瞭hreeDiseases of the Appendages附属器疾病(354)
Section OneSeborrheic Dermatitis脂溢性皮炎(354)
Section TwoAcne痤疮(356)
Section ThreeRosacea酒渣鼻(359)
Section FourAlopecia Areata斑秃(362)
Section FiveAndrogenetic Alopecia雄激素源性脱发(364)
Section SixHyperhidrosis多汗症(366)
Section SevenBromhidrosis臭汗症(367)
Chapter Twenty�瞗ourDiseases of Subcutaneous Fat皮下脂肪组织疾病(369)
Section OneErythema Nodosum结节性红斑(369)
Section TwoCold Panniculitis寒冷性脂膜炎(371)
Chapter Twenty�瞗iveNon�瞚nfectious granulomas非感染性肉芽肿(373)
Section OneSarcoidosis结节病(373)
Section TwoGranuloma Annulare环状肉芽肿(376)
Section ThreeNecrobiosis lipoidica类脂质渐进性坏死(378)
Chapter Twenty�瞫ixNeoplasms of the Skin皮肤肿瘤(380)
Section OneEpidermal Nevi表皮痣(380)
Section TwoSeborrheic Keratosis脂溢性角化病(381)
Section ThreeActinic Keratosis光化性角化病(383)
Section FourEpidermal Cysts表皮囊肿(385)
Section FiveBowen’s Disease鲍温病(386)
Section Six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状细胞癌(388)
Section SevenBasal Cell Carcinoma基底细胞癌(390)
Section EightPaget’s DiseasePaget病(392)
Section NineSebaceous Nevus皮脂腺痣(393)
Section TenSyringoma汗管瘤(395)
Section ElevenDermatofibroma皮肤纤维瘤(396)
Section TwelveKeloid瘢痕疙瘩(397)
Section ThirteenCongenit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nd Hemangiomas
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399)
Section FourteenLipoma脂肪瘤(402)
Section FifteenNevocytic Nevi痣细胞痣(404)
Section SixteenMalignant Melanoma恶性黑素瘤(406)
Section SeventeenGranuloma Fungoides蕈样肉芽肿(410)
Chapter Twenty�瞫even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性传播疾病(414)
Section OneSyphilis梅毒(414)
Section TwoGonorrhea淋病(426)
Section ThreeChlamydial Urogenital Infection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431)
Section FourCondyloma Acuminatum尖锐湿疣(433)
Section FiveGenital Herpes生殖器疱疹(435)
Section Six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438)
English�睠hinese Index英汉对照索引(442)
References参考文献(447)

前言/序言

近几年来,专业英文教学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普遍开展,很多院校有全英文班或开展了全英文教学以及来华留学生专业英文教学,专业英文教学日益受到重视。2008年我们组织了国内13个单位的专家编写了《英汉皮肤性病学》教材第1版,于2009年正式出版,第1版出版后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好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此,向各位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第1版全体编委及编写人员为本教材的出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特别是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城大学微生物和免疫系的李冬梅教授作为本教材的英文主审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是难以想象的,在此向她深表谢意!
7年过去了,皮肤性病学领域在学科理论、疾病分类、实验技术、临床诊治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对本教材进行修订。本次修订保持了本教材第1版的总体特色,即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皮肤性病学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各论,介绍皮肤科常见多发病,并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和疾病病种发病率的改变对部分章节及内容进行了增补和删减,对部分疾病进行了更合理和科学的章节归类及采用了更科学的命名:第一章更名为“皮肤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三章增加了“皮肤镜检查”等新的诊断方法;增加了第四章“皮肤病的外用药治疗和物理治疗”;第五章中将“鲍温样丘疹病”删除,其内容移入尖锐湿疣鉴别诊断中;第六章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增加了“非典型分枝杆菌所致的皮肤病”;第九章中将“化妆品皮炎”并入“接触性皮炎”一节中;第十五章新增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第十六章增加了“青斑样血管病”;第十八章中的“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移至“非感染性肉芽肿”章节;新增第二十五章“非感染性肉芽肿”等。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的疾病分类、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将体现在各章节中。同时对第1版中的绝大部分照片进行了更换或调整,多数为近几年来新拍摄的质量较好和典型的照片,如此种种读者从中可以了解。
参加第2版编写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基本上都参加了第1版的编写,他们具有第1版的写作经验,并曾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具有较好的英文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加强写作力量,我们新增了7位编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骆丹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蔡绥勍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耿松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宏翔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施为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汪旸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纪超教授。
同时,我们再次邀请了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城大学微生物和免疫系的李冬梅教授及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皮肤科的Youwen Zhou教授作为本教材的英文主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药学院的Jia�瞴ing Zhou作为英文副主审,并请Ernest Allen先生对英文用词进行把关,以保证本教材的质量,我们希望第2版能比第1版编写得更出色。
教材中的图标2位数字分别表示章、图序号。示意图图1��1、图1��2、图1��7、图1��10、图1��11和图1��24由我院影像科的鲁永康女士制作;图17��1、图24��2由第四军医大学皮肤科提供;图2��24、图21��3、图21��5、图21��11和图21��12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陈喜雪教授提供,其他照片由本人及各参编单位提供。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两位英文主审特别是李冬梅教授、英文副主审、各位副主编、编委以及编写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辛勤劳动;同时得到华中科技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陶娟主任、前任主任涂亚庭教授及全体同仁给予了热情鼓励和帮助,本科室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赵梦洁、冉艺、赖艇、孙艳虹、谢蒙、安湘杰、吴士迪以及Abdul�瞗attah Bilal,Al�睲uriesh Maher,Nabatanzi Amelia Hageb Omar等在教材的资料整理及校对工作中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虽然我们尽力而为之,但是,毕竟对所有作者而言,英文都不是我们的母语,疏漏谬误之处难以避免,敬请各位同道和读者指正和谅解!
皮肤与性传播疾病的精密诊断与治疗 本书旨在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及医学生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实用的皮肤病学与性传播疾病学指南。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本书力求涵盖该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帮助读者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提升诊疗水平。 第一部分:皮肤的奥秘与基本病理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皮肤的结构与功能,解析其作为人体最大器官在抵御外来侵袭、维持体温、感觉外界刺激及参与新陈代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将详细介绍皮肤的组成,包括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其附属器的精细结构,并阐述各层组织在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皮肤生理学基础: 详细介绍皮肤屏障功能、角质形成、黑色素生成、汗液与皮脂分泌、免疫监视以及皮肤再生与修复等关键生理过程。理解这些基础,是认识皮肤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石。 皮肤病理学原理: 剖析炎症、感染、免疫介导、肿瘤发生、遗传异常等不同病因在皮肤上的病理学表现。我们将系统梳理常见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如棘层增厚、海绵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基底细胞液化、角化过度、异型增生等,并结合图谱进行直观展示,帮助读者建立病理诊断的图像记忆。 皮肤病学常用诊断技术: 详述各种诊断方法的原理、适应症、操作要点及结果判读。这包括但不限于: 临床视诊与触诊: 掌握不同皮损形态(斑、疹、丘疹、结节、肿块、囊肿、糜烂、溃疡、萎缩、增生等)的辨识,以及皮温、质地、边界、压痛等触诊特征的评估。 皮肤镜(Dermoscopy): 介绍皮肤镜在色素性病变、非色素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等诊断中的应用,掌握关键的诊断模式与鉴别要点。 伍德灯检查: 阐述伍德灯在真菌感染、色素减退或增加、卟啉病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不同病变在伍德灯下的荧光表现。 皮肤刮片与涂片检查: 详细讲解真菌镜检、细菌涂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虫卵检查(如疥虫、虱卵)等操作流程与结果解读。 皮肤活检技术: 覆盖浅层活检、 Punch 活检、切除活检等不同方法的适应症、操作细节、标本处理及病理报告解读。强调取材部位选择对诊断的重要性。 免疫荧光技术: 介绍直接免疫荧光(DIF)与间接免疫荧光(IIF)在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如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皮肌炎、红斑狼疮等疾病中的应用。 过敏原皮肤试验: 讲解斑贴试验、皮肤点刺试验等在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药物过敏等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学检查: 适时介绍超声、CT、MRI等在评估深部皮肤感染、肿瘤侵犯范围等方面的作用。 微生物学检测: 涵盖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的培养、药敏试验、PCR检测等,为精准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常见皮肤病学的诊断与治疗 本部分将系统梳理各类常见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要点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本书强调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决策,并纳入最新的药物指南和治疗进展。 炎症性皮肤病: 湿疹与皮炎: 深入分析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刺激性与过敏性)、钱币状皮炎、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等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及阶梯治疗。重点阐述外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的应用。 银屑病: 详细介绍寻常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等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重点讲解光疗(UVB、PUVA)、系统性药物(如甲氨蝶呤、环孢素、阿维A)及新型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IL-17、IL-23抑制剂)的应用。 荨麻疹: 区分急性与慢性荨麻疹,讨论物理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强调诊断性评估,治疗上以口服抗组胺药为主,必要时联合其他药物。 红斑鳞屑性疾病: 包括玫瑰糠疹、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等,分析其特征性皮损、好发部位及治疗策略。 感染性皮肤病: 细菌感染: 深入探讨脓疱病、毛囊炎、疖、痈、丹毒、蜂窝织炎、麻风、结核性皮肤病等。强调细菌培养与药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真菌感染: 涵盖足癣、体癣、股癣、头癣、甲癣、念珠菌病、马拉色菌病等。重点介绍不同真菌的致病特点、诊断方法(刮片、培养)及抗真菌药物(外用与口服)的选择。 病毒感染: 详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跖疣、寻常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等。关注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与药物选择,以及物理治疗(如液氮冷冻、激光)的应用。 寄生虫感染: 重点介绍疥疮、头虱、阴虱的诊断与驱虫治疗。 肿瘤性皮肤病: 良性肿瘤: 覆盖色素痣、脂溢性角化、血管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等常见良性皮肤肿瘤的临床识别、生长特点与处理原则。 恶性肿瘤: 基底细胞癌: 详述不同亚型(结节型、浅表型、色素型、硬斑病样型、溃疡型)的临床表现,强调早期诊断与手术切除。 鳞状细胞癌: 讲解其癌前病变(如日光角化病、白斑)及不同类型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征、侵袭性与治疗。 黑色素瘤: 详细介绍黑色素瘤的危险信号(ABCDE法则)、不同类型(浅表扩散型、肢端雀斑样型、结节型、 lentigo maligna 黑色素瘤)的特点、诊断流程(皮肤镜、活检)及治疗(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皮肤淋巴瘤与肉瘤: 简述其罕见性,但强调早期识别的重要性。 癌前病变: 重点介绍日光角化病、白斑、粘膜白斑等的诊治。 大疱性皮肤病: 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深入探讨天疱疮(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直接免疫荧光、血清学检查)及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 其他大疱性疾病: 简述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 色素障碍性疾病: 色素减退性疾病: 详细阐述白癜风的病因、分型、诊断(伍德灯、皮肤镜)及治疗(药物、光疗、手术)。 色素增加性疾病: 讨论黄褐斑、雀斑、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的诊治。 毛发与指甲疾病: 毛发疾病: 涵盖脱发(雄激素性脱发、斑秃、休止期脱发)、多毛症等的诊断与治疗。 指甲疾病: 介绍甲癣、银屑病性甲病、甲沟炎、甲母痣等的诊断与处理。 第三部分:性传播疾病的综合管理 本部分聚焦于性传播疾病(STIs)的最新诊疗进展,强调预防、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接触者追踪及患者教育。 性传播感染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细菌性STIs: 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衣原体、支原体)、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性病淋巴肉芽肿。详细介绍其病原体、传播途径、潜伏期、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方法(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及耐药性监测。 病毒性STIs: 生殖器疱疹(HSV)、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尖锐湿疣、癌变)、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重点关注病毒载量检测、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以及抗病毒治疗的方案选择。 寄生虫性STIs: 阴虱、滴虫性阴道炎。 性传播疾病的诊断策略: 病史采集: 强调性行为史、伴侣史、高危行为的详细询问。 体格检查: 关注生殖器、肛门、口腔等部位的病变。 实验室诊断: 详细介绍微生物培养、抗原检测、核酸扩增试验(NAAT)、血清学检测、快速检测试剂等的临床应用。 性传播疾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案: 抗生素与抗病毒药物的选择: 依据病原体、耐药性、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与强化治疗: 针对特定疾病(如梅毒、淋病)的治疗策略。 治疗效果评估: 强调定期复查与疗效监测。 高危人群的筛查与预防: 孕妇筛查: 重点关注梅毒、乙肝、HIV、淋病、衣原体等。 性工作者、男男性行为者等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干预。 性传播感染的疫苗接种: 如HPV疫苗、乙肝疫苗。 性传播疾病的咨询与教育: 安全套的使用指导。 性健康知识普及。 感染者心理支持与社会融入。 接触者追踪与管理。 第四部分:皮肤性病学的特殊人群与前沿进展 本部分将探讨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皮肤性病学特点,并介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与技术进展。 儿童皮肤性病学: 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常见的皮肤病(如新生儿痤疮、尿布皮炎、儿童湿疹、病毒性丘疹、川崎病等)及其诊治要点。 老年人皮肤病学: 老年人皮肤生理变化及其易发的疾病(如老年性瘙痒、日光性角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肤肿瘤等)。 孕期皮肤病学: 妊娠期特有的皮肤病(如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样丘疹及斑块(PUPPP)、妊娠疱疹)及其安全用药。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皮肤感染与肿瘤: 如HIV感染者的机会性感染、卡波西肉瘤等。 皮肤性病学前沿技术: 基因组学与精准医学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在皮肤病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潜力。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 如光动力疗法、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等。 皮肤微生物组学研究。 本书的编写力求内容严谨、结构清晰、图文并茂,旨在成为皮肤性病学领域从业者和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更有效地治疗患者,并为皮肤性病学的进步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皮肤性病学领域的年轻医生,我深感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仿佛每天都有新的研究成果涌现,新的治疗手段问世。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被海量的英文文献和复杂的专业术语所淹没,感到力不从心,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幸好,我发现了《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渴望学习的年轻人量身定制的。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枯燥的英文文献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中文内容,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书中对各种皮肤性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都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病种的分类和描述,清晰明了,逻辑性强,这帮助我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且,书中还融入了大量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指南,让我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内的前沿动态,学习最先进的诊疗技术。这本书不仅让我克服了语言障碍,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让我对皮肤性病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福音,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皮肤科医生来说。过去,面对日益复杂的皮肤性病病例,英文文献的阅读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坎。虽然我个人也算科班出身,英文基础尚可,但专业术语的精准翻译、不同学派的观点差异、以及国外最新研究的细微之处,常常让我感觉力不从心,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辨析。而《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的出现,就像是在浩瀚的学术海洋中为我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它不仅提供了大量前沿的皮肤性病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极其专业、严谨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将这些知识用中文呈现出来。从目录的设计到内容的编排,再到术语的翻译,都显示出编者团队的深厚功底和对临床需求的深刻洞察。那些困扰我们多年的疑难杂症,那些在国际期刊上晦涩难懂的论述,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清晰、详尽的解读。我尤其欣赏书中在某些关键性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详细阐述,结合了大量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这对于我们更新知识体系、优化诊疗方案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良师益友,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给予我们最坚实的学术支持。

评分

说实话,以前一提到皮肤性病学,脑海里就浮现出厚重的英文原版教材,那泛黄的纸张和密密麻麻的英文单词,总让人望而却步。即使是阅读一些国内的专业期刊,也常常会发现很多概念和术语的引入,仍然带着浓厚的“洋味儿”,理解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但《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与其说是英汉对照,不如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翻译”和“文化融合”。它不仅把英文的原文意思传达清楚,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用中文读者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了阐释。我翻阅了其中关于一些罕见性病的章节,过去在英文文献中难以查阅和理解的部分,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清晰的解释,甚至还结合了国内的临床实践经验,提供了更具参考价值的建议。这种“接地气”的翻译风格,让我感觉仿佛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国专家交流,而不是在硬啃一本陌生的外文书。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国内的专业文献库,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中外学术交流的深度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评分

我一直认为,医学的进步离不开跨文化的交流与学习。《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词典式翻译,而是在字里行间,传达着一种对医学知识的敬畏和对学术严谨性的追求。我在阅读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一些细微的临床表现差异,以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在特定性病治疗上的观点差异,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医学并非是铁板一块,而是充满着多样性和地域性。这本书帮助我拓宽了视野,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皮肤性病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我尤其欣赏书中在介绍一些特定性病时,不仅仅停留在症状和治疗,而是深入探讨了其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视角更加宏大和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疾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类健康和生命尊严的书。我深信,这本书的出版,必将对国内皮肤性病学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

对于临床经验丰富的我来说,获取和消化最新的医学信息是保持专业水准的关键。《英汉皮肤性病学(第2版)》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我尤其看重书中在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指南更新方面的体现。过去,很多前沿的治疗方案和诊断标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追踪国际权威期刊的发布,并进行自我消化和整合。而这本书,就像是将这些宝贵的信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提炼,并以一种权威、精准的中文形式呈现出来。我随意翻阅了关于几个重点性病的章节,书中引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公认的诊疗指南,都得到了详实的介绍和分析,并辅以精辟的点评。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信息获取效率,也帮助我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避免陷入过时的诊疗模式。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病种的鉴别诊断和复杂病例的管理,也给出了许多启发性的思路和建议,这对于我们解决临床上的难题,提高治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不愧为皮肤性病学领域的一部重量级著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