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

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長徵 著
圖書標籤:
  • 皮膚病學
  • 性病學
  • 醫學
  • 中英文對照
  • 臨床醫學
  • 醫學教材
  • 皮膚科
  • 性病科
  • 醫學參考書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8025720
版次:2
商品編碼:1225856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461
字數:9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研究生
  本書為高等醫藥院校精品教材《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本次修訂保持瞭本教材第1版的總體特色,即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皮膚性病學的基本知識,第二部分為各論,介紹皮膚科常見多發病,並根據學科的發展需要和疾病病種發病率的改變對部分章節及內容進行瞭增補和刪減,對部分疾病進行瞭更閤理和科學的章節歸類及采用瞭更科學的命名。全書共有圖片405幅,其中彩色照片396幅,彩色示意圖6幅,黑白照片3幅。

內容簡介

  本書為高等醫藥院校精品教材《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共4章,為皮膚病性病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技術和方法,包括皮膚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皮膚病的癥狀、體徵和基本診斷方法,皮膚組織病理及皮膚性病治療學的基本知識;第二部分共23章,介紹皮膚科常見病和多發病、部分少見疑難性皮膚病、性傳播疾病,包括病因、發病機製、臨床錶現、診斷與鑒彆診斷、預防和治療。全書共有圖片405幅,其中彩色照片396幅,彩色示意圖6幅,黑白照片3幅。
  本書為華中科技大學立項精品課程教材,適閤五年製、六年製和八年製醫學生以及來華留學生英文教學使用,也適閤中文教學和皮膚科專科醫師及規培生使用。

精彩書評

  本書為高等醫藥院校精品教材《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全書彩印,圖文並茂。本次修訂保持瞭本教材第1版的總體特色,即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皮膚性病學的基本知識,第二部分為各論,介紹皮膚科常見多發病,並根據學科的發展需要和疾病病種發病率的改變對部分章節及內容進行瞭增補和刪減,對部分疾病進行瞭更閤理和科學的章節歸類及采用瞭更科學的命名。

目錄

Part One第一部分

Chapter OneBas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Skin皮膚的基本結構和功能(1)
Section OneBasic Structure of the Skin皮膚的基本結構(1)
Section TwoFunction of the Skin皮膚的功能(36)
Chapter TwoBasic Knowledge of Dermatopathology皮膚組織病理學的基本知識(46)
Section OneThe Role of Derma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and Skin Biopsy Techniques
皮膚病理檢查的作用和皮膚組織活檢技術(46)
Section TwoDermatopathology Glossary of Terms皮膚組織病理學基本術語(47)
Chapter ThreeSymptoms,Signs and Basic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Dermatoses
皮膚病的癥狀、體徵和基本診斷方法(61)
Chapter FourTopical and Physical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皮膚病的外用藥治療和物理治療(72)
Section OneTopical Treatment of Skin Diseases皮膚病的外用藥治療(72)
Section TwoPhysical Treatment for Skin Diseases皮膚病的物理治療(75)

Part Two第二部分

Chapter FiveDermatoses Caused by Viral Infection病毒感染性皮膚病(80)
Section OneHerpes Simplex單純皰疹(80)
Section TwoVaricella and Herpes Zoster水痘和帶狀皰疹(83)
Section ThreeWarts疣(88)
Section FourMolluscum Contagiosum傳染性軟疣(90)
Section FiveHand�睩oot�睲outh Disease手足口病(92)
Chapter SixDermatoses Caused by Bacterial Infections細菌感染性皮膚病(94)
Section OneImpetigo膿皰瘡(94)
Section Two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閤徵(97)
Section ThreeFolliculitis毛囊炎(98)
Section FourErysipelas丹毒(100)
Section FiveTuberculosis Cutis皮膚結核(101)
Section SixLeprosy麻風(105)
Section SevenDermatoses Caused by Atypical mycobacteria非典型分枝杆菌所緻的皮膚病(109)
Chapter SevenDermatoses Caused by Fungi真菌感染性皮膚病(113)
Section OneTinea Capitis頭癬(113)
Section TwoTinea Corporis and Tinea Cruris體癬和股癬(116)
Section ThreeTinea Manus and Tinea Pedis手癬和足癬(118)
Section FourOnychomycosis甲真菌病(120)
Section FivePityriasis Versicolor花斑糠疹(122)
Section SixMalassezia Folliculitis馬拉色菌毛囊炎(124)
Section SevenCandidiasis念珠菌病(125)
Section EightSporotrichosis孢子絲菌病(130)
Section NineChromoblastomycosis著色芽生菌病(132)
Chapter EightDermatoses Caused by Arthropods and Aquatic Organisms
節肢動物和水生生物性皮膚病(135)
Section OneScabies疥瘡(135)
Section TwoPaederus Dermatitis隱翅蟲皮炎(137)
Section ThreePediculosis虱病(139)
Section FourBee and Wasp Sting蜂蜇傷(141)
Section FiveMicrobasic Dermatitis刺胞皮炎(142)
Section SixPapular Urticaria丘疹性蕁麻疹(144)
Chapter NineDermatitis and Eczema皮炎和濕疹(146)
Section OneContact Dermatitis接觸性皮炎(146)
Section TwoEczema濕疹(148)
Section ThreeAtopic Dermatitis特應性皮炎(150)
Section FourPerioral Dermatitis口周皮炎(154)
Chapter TenUrticaria蕁麻疹(156)
Chapter ElevenAdverse Cutaneous Reactions to Drugs藥物的皮膚不良反應(160)
Chapter TwelvePruritic and Neurogenic Dermatoses瘙癢性和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173)
Section OnePsychogenic Pruritus精神性瘙癢癥(173)
Section TwoPrurigo癢疹(174)
Section ThreeFactitious Dermatitis人工皮炎(178)
Section FourLichen Simplex Chronicus慢性單純性苔蘚(179)
Chapter ThirteenErythematous,Papular and Squamous Dermatoses紅斑、丘疹及鱗屑性皮膚病(181)
Section OneErythema Multiforme多形紅斑(181)
Section TwoPsoriasis銀屑病(184)
Section ThreeParapsoriasis副銀屑病(192)
Section FourPityriasis Rosea玫瑰糠疹(194)
Section FivePityriasis Alba白色糠疹(196)
Section SixLichen Planus扁平苔蘚(197)
Section SevenPityriasis Rubra Pilaris毛發紅糠疹(199)
Section EightLichen Nitidus光澤苔蘚(201)
Section NineLichen Striatus綫狀苔蘚(202)
Section TenErythroderma紅皮病(203)
Chapter FourteenDermatoses Resulting from Physical Factors物理因素引起的皮膚病(206)
Section OneSunburn日曬傷(206)
Section TwoPolymorphous Light Eruption多形性日光疹(207)
Section Three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慢性光化性皮炎(208)
Section FourMiliaria痱(209)
Section FiveChilblains (Perniosis)凍瘡(210)
Section SixErythema Ab Igne熱激紅斑(211)
Section SevenClavus (Corns)and Callus雞眼和胼胝(212)
Section EightRadiodermatitis放射性皮炎(213)
Section NineRhagadia Manus and Pedis手足皸裂(214)
Chapter FifteenCongenital and Hereditary Dermatoses and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orders
先天性和遺傳性皮膚病及原發性免疫缺陷病(216)
Section OneIchthyosis魚鱗病(216)
Section TwoKeratosis Pilaris毛發角化病(220)
Section ThreeKeratosis Follicularis (Darier’s disease)毛囊角化病(Darier病)(221)
Section FourKeratosis Palmaris et Plantaris掌蹠角化病(222)
Section FiveInherited Epidermolysis Bullosa遺傳性大皰性錶皮鬆解癥(224)
Section SixFamilial Benign Chronic Pemphigus(Hailey�睭ailey Disease)
傢族性良性慢性天皰瘡(Hailey�睭ailey病)(230)
Section SevenNeurofibromatosis神經縴維瘤病(231)
Section EightIncontinentia Pigmenti色素失禁癥(234)
Section NineTuberous Sclerosis結節性硬化癥(236)
Section Ten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原發性免疫缺陷病(239)
Chapter SixteenCutaneous Vascular Diseases皮膚血管性疾病(246)
Section OneAllergic Purpura過敏性紫癜(246)
Section TwoAllergic Cutaneous Vasculitis變應性皮膚血管炎(247)
Section ThreeNodular Vasculitis結節性血管炎(249)
Section FourBeh�揺t’s Disease白塞病(251)
Section FivePigmentary Purpuric Dermatoses色素性紫癜性皮病(254)
Section SixPolyarteritis Nodosa結節性多動脈炎(257)
Section SevenLivedoid Vasculopathy青斑樣血管病(259)
Chapter SeventeenNutritional Diseases營養性疾病(261)
Section OneNiacin Deficiency (Pellagra)煙酸缺乏癥 (糙皮病)(261)
Section TwoZinc Deficiency and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鋅缺乏癥與腸病性肢端皮炎(265)
Chapter EighteenMetabolic Disorders and Endocrine Diseases代謝障礙與內分泌性疾病(269)
Section OneXanthomatosis黃瘤病(269)
Section Two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271)
Section ThreeGout痛風(273)
Section FourCalcinosis Cutis皮膚鈣質沉著癥(275)
Section FiveMyxedema黏液性水腫(277)
Section SixAcanthosis Nigricans黑棘皮病(282)
Chapter NineteenDermatoses Caused by Disturbances of Pigmentation色素障礙性皮膚病(286)
Section OneVitiligo白癜風(286)
Section TwoMelasma黃褐斑(288)
Section ThreeFreckles雀斑(289)
Section FourRiehl MelanosisRiehl黑變病(291)
Section FivePeutz�睯eghers SyndromePeutz�睯eghers綜閤徵(292)
Chapter Twenty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結締組織疾病(294)
Section OneLupus Erythematosus紅斑狼瘡(294)
Section TwoDermatomyositis皮肌炎(305)
Section ThreeScleroderma硬皮病(309)
Section FourOverlap Syndrome重疊綜閤徵(315)
Section Five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混閤性結締組織病(316)
Section SixSj�塯ren’s SyndromeSj�塯ren綜閤徵(318)
Section Seven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未分化結締組織病(321)
Chapter Twenty�瞣neAutoimmune Bullous Dermatoses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323)
Section OnePemphigus天皰瘡(323)
Section TwoBullous Pemphigoid大皰性類天皰瘡(329)
Section ThreeDermatitis Herpetiformis皰疹樣皮炎(332)
Section Four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綫狀IgA大皰性皮病(334)
Section Five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獲得性大皰性錶皮鬆解癥(336)
Chapter Twenty�瞭woDisorders of the Mucous Membrane黏膜疾病(340)
Section One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復發性阿弗他口腔炎(340)
Section TwoLichen Sclerosus硬化性苔蘚(343)
Section ThreeContact Cheilitis接觸性唇炎(345)
Section FourActinic Cheilitis光綫性唇炎(346)
Section FiveExfoliative Cheilitis剝脫性唇炎(347)
Section SixFordyce DiseaseFordyce病(348)
Section SevenPearly Penile Papules珍珠狀陰莖丘疹(349)
Section EightBalanoposthitis包皮龜頭炎(350)
Chapter Twenty�瞭hreeDiseases of the Appendages附屬器疾病(354)
Section OneSeborrheic Dermatitis脂溢性皮炎(354)
Section TwoAcne痤瘡(356)
Section ThreeRosacea酒渣鼻(359)
Section FourAlopecia Areata斑禿(362)
Section FiveAndrogenetic Alopecia雄激素源性脫發(364)
Section SixHyperhidrosis多汗癥(366)
Section SevenBromhidrosis臭汗癥(367)
Chapter Twenty�瞗ourDiseases of Subcutaneous Fat皮下脂肪組織疾病(369)
Section OneErythema Nodosum結節性紅斑(369)
Section TwoCold Panniculitis寒冷性脂膜炎(371)
Chapter Twenty�瞗iveNon�瞚nfectious granulomas非感染性肉芽腫(373)
Section OneSarcoidosis結節病(373)
Section TwoGranuloma Annulare環狀肉芽腫(376)
Section ThreeNecrobiosis lipoidica類脂質漸進性壞死(378)
Chapter Twenty�瞫ixNeoplasms of the Skin皮膚腫瘤(380)
Section OneEpidermal Nevi錶皮痣(380)
Section TwoSeborrheic Keratosis脂溢性角化病(381)
Section ThreeActinic Keratosis光化性角化病(383)
Section FourEpidermal Cysts錶皮囊腫(385)
Section FiveBowen’s Disease鮑溫病(386)
Section SixSquamous Cell Carcinoma鱗狀細胞癌(388)
Section SevenBasal Cell Carcinoma基底細胞癌(390)
Section EightPaget’s DiseasePaget病(392)
Section NineSebaceous Nevus皮脂腺痣(393)
Section TenSyringoma汗管瘤(395)
Section ElevenDermatofibroma皮膚縴維瘤(396)
Section TwelveKeloid瘢痕疙瘩(397)
Section ThirteenCongenit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nd Hemangiomas
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399)
Section FourteenLipoma脂肪瘤(402)
Section FifteenNevocytic Nevi痣細胞痣(404)
Section SixteenMalignant Melanoma惡性黑素瘤(406)
Section SeventeenGranuloma Fungoides蕈樣肉芽腫(410)
Chapter Twenty�瞫even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性傳播疾病(414)
Section OneSyphilis梅毒(414)
Section TwoGonorrhea淋病(426)
Section ThreeChlamydial Urogenital Infection衣原體泌尿生殖道感染(431)
Section FourCondyloma Acuminatum尖銳濕疣(433)
Section FiveGenital Herpes生殖器皰疹(435)
Section Six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閤徵(艾滋病)(438)
English�睠hinese Index英漢對照索引(442)
References參考文獻(447)

前言/序言

近幾年來,專業英文教學在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中普遍開展,很多院校有全英文班或開展瞭全英文教學以及來華留學生專業英文教學,專業英文教學日益受到重視。2008年我們組織瞭國內13個單位的專傢編寫瞭《英漢皮膚性病學》教材第1版,於2009年正式齣版,第1版齣版後得到瞭廣大讀者的肯定和好評,同時也指齣瞭其中的不足並提齣瞭寶貴的意見,在此,嚮各位讀者錶示衷心的感謝!第1版全體編委及編寫人員為本教材的齣版付齣瞭艱辛的勞動,特彆是美國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微生物和免疫係的李鼕梅教授作為本教材的英文主審所做齣的巨大努力是難以想象的,在此嚮她深錶謝意!
7年過去瞭,皮膚性病學領域在學科理論、疾病分類、實驗技術、臨床診治方麵都有瞭新的進展,為適應學科的發展和新世紀醫學人纔培養的需要,特對本教材進行修訂。本次修訂保持瞭本教材第1版的總體特色,即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皮膚性病學的基本知識,第二部分為各論,介紹皮膚科常見多發病,並根據學科的發展需要和疾病病種發病率的改變對部分章節及內容進行瞭增補和刪減,對部分疾病進行瞭更閤理和科學的章節歸類及采用瞭更科學的命名:第一章更名為“皮膚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第三章增加瞭“皮膚鏡檢查”等新的診斷方法;增加瞭第四章“皮膚病的外用藥治療和物理治療”;第五章中將“鮑溫樣丘疹病”刪除,其內容移入尖銳濕疣鑒彆診斷中;第六章細菌感染性皮膚病增加瞭“非典型分枝杆菌所緻的皮膚病”;第九章中將“化妝品皮炎”並入“接觸性皮炎”一節中;第十五章新增瞭“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第十六章增加瞭“青斑樣血管病”;第十八章中的“類脂質漸進性壞死”移至“非感染性肉芽腫”章節;新增第二十五章“非感染性肉芽腫”等。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新的疾病分類、診斷標準及鑒彆診斷和治療的進展將體現在各章節中。同時對第1版中的絕大部分照片進行瞭更換或調整,多數為近幾年來新拍攝的質量較好和典型的照片,如此種種讀者從中可以瞭解。
參加第2版編寫的編委及編寫人員基本上都參加瞭第1版的編寫,他們具有第1版的寫作經驗,並曾在國外學習或工作1年以上,具有較好的英文基礎及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加強寫作力量,我們新增瞭7位編委: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駱丹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蔡綏勍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耿鬆梅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陳宏翔教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施為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汪暘教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紀超教授。
同時,我們再次邀請瞭美國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微生物和免疫係的李鼕梅教授及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皮膚科的Youwen Zhou教授作為本教材的英文主審、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藥學院的Jia�瞴ing Zhou作為英文副主審,並請Ernest Allen先生對英文用詞進行把關,以保證本教材的質量,我們希望第2版能比第1版編寫得更齣色。
教材中的圖標2位數字分彆錶示章、圖序號。示意圖圖1��1、圖1��2、圖1��7、圖1��10、圖1��11和圖1��24由我院影像科的魯永康女士製作;圖17��1、圖24��2由第四軍醫大學皮膚科提供;圖2��24、圖21��3、圖21��5、圖21��11和圖21��12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陳喜雪教授提供,其他照片由本人及各參編單位提供。在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兩位英文主審特彆是李鼕梅教授、英文副主審、各位副主編、編委以及編寫者付齣瞭大量的心血和辛勤勞動;同時得到華中科技大學及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皮膚科陶娟主任、前任主任塗亞庭教授及全體同仁給予瞭熱情鼓勵和幫助,本科室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趙夢潔、冉藝、賴艇、孫艷虹、謝濛、安湘傑、吳士迪以及Abdul�瞗attah Bilal,Al�睲uriesh Maher,Nabatanzi Amelia Hageb Omar等在教材的資料整理及校對工作中也付齣瞭艱辛的勞動,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雖然我們盡力而為之,但是,畢竟對所有作者而言,英文都不是我們的母語,疏漏謬誤之處難以避免,敬請各位同道和讀者指正和諒解!
皮膚與性傳播疾病的精密診斷與治療 本書旨在為臨床醫生、研究人員及醫學生提供一份全麵、深入且實用的皮膚病學與性傳播疾病學指南。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本書力求涵蓋該領域最新的科研進展、診斷方法及治療策略,幫助讀者建立係統性的知識體係,提升診療水平。 第一部分:皮膚的奧秘與基本病理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皮膚的結構與功能,解析其作為人體最大器官在抵禦外來侵襲、維持體溫、感覺外界刺激及參與新陳代謝等方麵的重要作用。我們將詳細介紹皮膚的組成,包括錶皮、真皮、皮下組織及其附屬器的精細結構,並闡述各層組織在生理病理過程中的動態變化。 皮膚生理學基礎: 詳細介紹皮膚屏障功能、角質形成、黑色素生成、汗液與皮脂分泌、免疫監視以及皮膚再生與修復等關鍵生理過程。理解這些基礎,是認識皮膚疾病發生發展的基石。 皮膚病理學原理: 剖析炎癥、感染、免疫介導、腫瘤發生、遺傳異常等不同病因在皮膚上的病理學錶現。我們將係統梳理常見的組織病理學改變,如棘層增厚、海綿水腫、淋巴細胞浸潤、基底細胞液化、角化過度、異型增生等,並結閤圖譜進行直觀展示,幫助讀者建立病理診斷的圖像記憶。 皮膚病學常用診斷技術: 詳述各種診斷方法的原理、適應癥、操作要點及結果判讀。這包括但不限於: 臨床視診與觸診: 掌握不同皮損形態(斑、疹、丘疹、結節、腫塊、囊腫、糜爛、潰瘍、萎縮、增生等)的辨識,以及皮溫、質地、邊界、壓痛等觸診特徵的評估。 皮膚鏡(Dermoscopy): 介紹皮膚鏡在色素性病變、非色素性腫瘤、感染性疾病等診斷中的應用,掌握關鍵的診斷模式與鑒彆要點。 伍德燈檢查: 闡述伍德燈在真菌感染、色素減退或增加、卟啉病等疾病診斷中的價值,以及不同病變在伍德燈下的熒光錶現。 皮膚颳片與塗片檢查: 詳細講解真菌鏡檢、細菌塗片(革蘭染色、抗酸染色)、蟲卵檢查(如疥蟲、虱卵)等操作流程與結果解讀。 皮膚活檢技術: 覆蓋淺層活檢、 Punch 活檢、切除活檢等不同方法的適應癥、操作細節、標本處理及病理報告解讀。強調取材部位選擇對診斷的重要性。 免疫熒光技術: 介紹直接免疫熒光(DIF)與間接免疫熒光(IIF)在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疾病(如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皮肌炎、紅斑狼瘡等疾病中的應用。 過敏原皮膚試驗: 講解斑貼試驗、皮膚點刺試驗等在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藥物過敏等診斷中的應用。 影像學檢查: 適時介紹超聲、CT、MRI等在評估深部皮膚感染、腫瘤侵犯範圍等方麵的作用。 微生物學檢測: 涵蓋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的培養、藥敏試驗、PCR檢測等,為精準抗感染治療提供依據。 第二部分:常見皮膚病學的診斷與治療 本部分將係統梳理各類常見皮膚病的臨床錶現、發病機製、診斷要點及個體化治療方案。本書強調基於循證醫學證據的治療決策,並納入最新的藥物指南和治療進展。 炎癥性皮膚病: 濕疹與皮炎: 深入分析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刺激性與過敏性)、錢幣狀皮炎、脂溢性皮炎、淤積性皮炎等的病因、臨床特點、診斷鑒彆及階梯治療。重點闡述外用激素、鈣調神經磷酸酶抑製劑、口服抗組胺藥、免疫抑製劑及生物製劑的應用。 銀屑病: 詳細介紹尋常型銀屑病、關節病型銀屑病、膿皰型銀屑病、紅皮病型銀屑病等不同亞型的臨床特徵、病理生理機製及治療進展。重點講解光療(UVB、PUVA)、係統性藥物(如甲氨蝶呤、環孢素、阿維A)及新型生物製劑(如TNF-α抑製劑、IL-17、IL-23抑製劑)的應用。 蕁麻疹: 區分急性與慢性蕁麻疹,討論物理性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等。強調診斷性評估,治療上以口服抗組胺藥為主,必要時聯閤其他藥物。 紅斑鱗屑性疾病: 包括玫瑰糠疹、盤狀紅斑狼瘡、扁平苔蘚等,分析其特徵性皮損、好發部位及治療策略。 感染性皮膚病: 細菌感染: 深入探討膿皰病、毛囊炎、癤、癰、丹毒、蜂窩織炎、麻風、結核性皮膚病等。強調細菌培養與藥敏,閤理使用抗菌藥物。 真菌感染: 涵蓋足癬、體癬、股癬、頭癬、甲癬、念珠菌病、馬拉色菌病等。重點介紹不同真菌的緻病特點、診斷方法(颳片、培養)及抗真菌藥物(外用與口服)的選擇。 病毒感染: 詳述單純皰疹、帶狀皰疹、水痘、蹠疣、尋常疣、尖銳濕疣、傳染性軟疣等。關注抗病毒治療的時機與藥物選擇,以及物理治療(如液氮冷凍、激光)的應用。 寄生蟲感染: 重點介紹疥瘡、頭虱、陰虱的診斷與驅蟲治療。 腫瘤性皮膚病: 良性腫瘤: 覆蓋色素痣、脂溢性角化、血管瘤、脂肪瘤、神經縴維瘤等常見良性皮膚腫瘤的臨床識彆、生長特點與處理原則。 惡性腫瘤: 基底細胞癌: 詳述不同亞型(結節型、淺錶型、色素型、硬斑病樣型、潰瘍型)的臨床錶現,強調早期診斷與手術切除。 鱗狀細胞癌: 講解其癌前病變(如日光角化病、白斑)及不同類型鱗狀細胞癌的臨床特徵、侵襲性與治療。 黑色素瘤: 詳細介紹黑色素瘤的危險信號(ABCDE法則)、不同類型(淺錶擴散型、肢端雀斑樣型、結節型、 lentigo maligna 黑色素瘤)的特點、診斷流程(皮膚鏡、活檢)及治療(手術、化療、靶嚮治療、免疫治療)。 皮膚淋巴瘤與肉瘤: 簡述其罕見性,但強調早期識彆的重要性。 癌前病變: 重點介紹日光角化病、白斑、粘膜白斑等的診治。 大皰性皮膚病: 自身免疫性大皰病: 深入探討天皰瘡(尋常型、增殖型、落葉型)與大皰性類天皰瘡的病理生理機製、臨床錶現、診斷(直接免疫熒光、血清學檢查)及治療(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劑、生物製劑)。 其他大皰性疾病: 簡述遺傳性大皰性錶皮鬆解癥、獲得性大皰性錶皮鬆解癥等。 色素障礙性疾病: 色素減退性疾病: 詳細闡述白癜風的病因、分型、診斷(伍德燈、皮膚鏡)及治療(藥物、光療、手術)。 色素增加性疾病: 討論黃褐斑、雀斑、炎癥後色素沉著等的診治。 毛發與指甲疾病: 毛發疾病: 涵蓋脫發(雄激素性脫發、斑禿、休止期脫發)、多毛癥等的診斷與治療。 指甲疾病: 介紹甲癬、銀屑病性甲病、甲溝炎、甲母痣等的診斷與處理。 第三部分:性傳播疾病的綜閤管理 本部分聚焦於性傳播疾病(STIs)的最新診療進展,強調預防、早期診斷、規範治療、接觸者追蹤及患者教育。 性傳播感染的病原學與流行病學: 細菌性STIs: 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宮頸炎(衣原體、支原體)、軟下疳、腹股溝肉芽腫、性病淋巴肉芽腫。詳細介紹其病原體、傳播途徑、潛伏期、臨床錶現、實驗室診斷方法(培養、核酸檢測、血清學)及耐藥性監測。 病毒性STIs: 生殖器皰疹(HSV)、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尖銳濕疣、癌變)、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重點關注病毒載量檢測、抗體檢測、核酸檢測等,以及抗病毒治療的方案選擇。 寄生蟲性STIs: 陰虱、滴蟲性陰道炎。 性傳播疾病的診斷策略: 病史采集: 強調性行為史、伴侶史、高危行為的詳細詢問。 體格檢查: 關注生殖器、肛門、口腔等部位的病變。 實驗室診斷: 詳細介紹微生物培養、抗原檢測、核酸擴增試驗(NAAT)、血清學檢測、快速檢測試劑等的臨床應用。 性傳播疾病的治療原則與方案: 抗生素與抗病毒藥物的選擇: 依據病原體、耐藥性、患者情況製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聯閤治療與強化治療: 針對特定疾病(如梅毒、淋病)的治療策略。 治療效果評估: 強調定期復查與療效監測。 高危人群的篩查與預防: 孕婦篩查: 重點關注梅毒、乙肝、HIV、淋病、衣原體等。 性工作者、男男性行為者等高危人群的篩查與乾預。 性傳播感染的疫苗接種: 如HPV疫苗、乙肝疫苗。 性傳播疾病的谘詢與教育: 安全套的使用指導。 性健康知識普及。 感染者心理支持與社會融入。 接觸者追蹤與管理。 第四部分:皮膚性病學的特殊人群與前沿進展 本部分將探討特殊人群(如兒童、老年人、孕婦、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皮膚性病學特點,並介紹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方嚮與技術進展。 兒童皮膚性病學: 胎兒期、嬰兒期、兒童期常見的皮膚病(如新生兒痤瘡、尿布皮炎、兒童濕疹、病毒性丘疹、川崎病等)及其診治要點。 老年人皮膚病學: 老年人皮膚生理變化及其易發的疾病(如老年性瘙癢、日光性角化、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皮膚腫瘤等)。 孕期皮膚病學: 妊娠期特有的皮膚病(如妊娠瘙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PUPPP)、妊娠皰疹)及其安全用藥。 免疫功能低下者的皮膚感染與腫瘤: 如HIV感染者的機會性感染、卡波西肉瘤等。 皮膚性病學前沿技術: 基因組學與精準醫學在皮膚病學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AI)在皮膚病診斷與預後評估中的潛力。 新型治療方法的探索: 如光動力療法、基因療法、乾細胞療法等。 皮膚微生物組學研究。 本書的編寫力求內容嚴謹、結構清晰、圖文並茂,旨在成為皮膚性病學領域從業者和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更準確地診斷疾病,更有效地治療患者,並為皮膚性病學的進步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剛剛步入皮膚性病學領域的年輕醫生,我深感知識的更新換代速度之快,仿佛每天都有新的研究成果湧現,新的治療手段問世。在學習過程中,我常常被海量的英文文獻和復雜的專業術語所淹沒,感到力不從心,學習效率大打摺扣。幸好,我發現瞭《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這樣渴望學習的年輕人量身定製的。它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將枯燥的英文文獻轉化為易於理解的中文內容,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書中對各種皮膚性病的發病機製、臨床錶現、診斷方法以及治療策略都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介紹,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實踐的方方麵麵。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不同病種的分類和描述,清晰明瞭,邏輯性強,這幫助我構建起瞭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而且,書中還融入瞭大量最新的研究進展和臨床指南,讓我能夠及時瞭解行業內的前沿動態,學習最先進的診療技術。這本書不僅讓我剋服瞭語言障礙,更重要的是,它為我打下瞭堅實的專業基礎,讓我對皮膚性病學産生瞭更濃厚的興趣,也讓我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充滿瞭信心。

評分

我一直認為,醫學的進步離不開跨文化的交流與學習。《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詞典式翻譯,而是在字裏行間,傳達著一種對醫學知識的敬畏和對學術嚴謹性的追求。我在閱讀過程中,驚喜地發現,書中對於一些細微的臨床錶現差異,以及不同國傢、不同地區在特定性病治療上的觀點差異,都進行瞭細緻的闡述。這讓我意識到,醫學並非是鐵闆一塊,而是充滿著多樣性和地域性。這本書幫助我拓寬瞭視野,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皮膚性病學在全球範圍內的發展脈絡和研究熱點。我尤其欣賞書中在介紹一些特定性病時,不僅僅停留在癥狀和治療,而是深入探討瞭其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個層麵的影響因素,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視角更加宏大和深刻。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疾病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類健康和生命尊嚴的書。我深信,這本書的齣版,必將對國內皮膚性病學領域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産生深遠的影響。

評分

對於臨床經驗豐富的我來說,獲取和消化最新的醫學信息是保持專業水準的關鍵。《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口。我尤其看重書中在循證醫學證據和臨床指南更新方麵的體現。過去,很多前沿的治療方案和診斷標準,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追蹤國際權威期刊的發布,並進行自我消化和整閤。而這本書,就像是將這些寶貴的信息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提煉,並以一種權威、精準的中文形式呈現齣來。我隨意翻閱瞭關於幾個重點性病的章節,書中引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國際公認的診療指南,都得到瞭詳實的介紹和分析,並輔以精闢的點評。這種“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提高瞭我的信息獲取效率,也幫助我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係,避免陷入過時的診療模式。更重要的是,書中對於不同病種的鑒彆診斷和復雜病例的管理,也給齣瞭許多啓發性的思路和建議,這對於我們解決臨床上的難題,提高治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本書,不愧為皮膚性病學領域的一部重量級著作。

評分

說實話,以前一提到皮膚性病學,腦海裏就浮現齣厚重的英文原版教材,那泛黃的紙張和密密麻麻的英文單詞,總讓人望而卻步。即使是閱讀一些國內的專業期刊,也常常會發現很多概念和術語的引入,仍然帶著濃厚的“洋味兒”,理解起來總覺得隔瞭一層。但《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的問世,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與其說是英漢對照,不如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翻譯”和“文化融閤”。它不僅把英文的原文意思傳達清楚,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復雜的概念和理論,用中文讀者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進行瞭闡釋。我翻閱瞭其中關於一些罕見性病的章節,過去在英文文獻中難以查閱和理解的部分,在這本書裏都得到瞭清晰的解釋,甚至還結閤瞭國內的臨床實踐經驗,提供瞭更具參考價值的建議。這種“接地氣”的翻譯風格,讓我感覺仿佛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中國專傢交流,而不是在硬啃一本陌生的外文書。這本書的齣版,不僅豐富瞭國內的專業文獻庫,更重要的是,它促進瞭中外學術交流的深度融閤,為我們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學習和研究平颱。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簡直是醫學界的一大福音,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在臨床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皮膚科醫生來說。過去,麵對日益復雜的皮膚性病病例,英文文獻的閱讀始終是個繞不過去的坎。雖然我個人也算科班齣身,英文基礎尚可,但專業術語的精準翻譯、不同學派的觀點差異、以及國外最新研究的細微之處,常常讓我感覺力不從心,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辨析。而《英漢皮膚性病學(第2版)》的齣現,就像是在浩瀚的學術海洋中為我點亮瞭一盞指路明燈。它不僅提供瞭大量前沿的皮膚性病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種極其專業、嚴謹且易於理解的方式,將這些知識用中文呈現齣來。從目錄的設計到內容的編排,再到術語的翻譯,都顯示齣編者團隊的深厚功底和對臨床需求的深刻洞察。那些睏擾我們多年的疑難雜癥,那些在國際期刊上晦澀難懂的論述,在這本書裏都得到瞭清晰、詳盡的解讀。我尤其欣賞書中在某些關鍵性病診斷和治療方麵的詳細闡述,結閤瞭大量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這對於我們更新知識體係、優化診療方案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博學多纔的良師益友,時刻陪伴在我們身邊,給予我們最堅實的學術支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