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川俊太郎不仅是当代日本诗坛家喻户晓的诗人,而且在国际文坛上也是被公认的*生动和*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七十余部诗集,六十余部散文集与电影电视剧本,译著童话集二百余部……他是《铁臂阿童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主题曲的作词人,还为荒木经惟写真集配诗,他的诗被选入日本各种版本的大中小学教材,诗选集不断重印,单本累积销量可达八十余万册。他的诗扎根于日本文化土壤,一边又深得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精髓;他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呈现出人类精神生活的共同困惑,并体现出精湛的文学品质。
《春的临终》收录了谷川俊太郎五十余首作品,精选自诗人1952年到2009年出版的数十部诗集和诗选集。全书日语与汉语对照,并附有译者田原的译序、诗人简介和创作年表。
【作者简介】
谷川俊太郎,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翻译家。二十一岁时以处女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登上日本诗坛,之后相继出版《62首十四行诗》《忧郁顺流而下》等七十余部诗集、理论专著《以语言为中心》、散文集《爱的思考》,以及话剧、电影电视剧本六十余部,并译有西方的童谣和绘本二百多部,是国际文坛公认的*生动和*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译者简介】
田原,旅日诗人,文学博士,翻译家。1990年代初赴日留学,现任教于城西国际大学。先后出版过《田原诗选》等五部诗集。在日本出版有日语诗集《岸的诞生》和《石头的记忆》,后者获日本2010年度第60届“H氏诗歌大奖”。主编有日文版《谷川俊太郎诗选集》。
阅读谷川俊太郎的作品,其实是我们经受一场灵魂的洗礼,是在与这位跨越世纪的天才对话,也是在感受掩藏在诗人内心的巨大沉默。他诗歌中的感伤就是我们自身的感伤,他诗歌中的亢奋就是我们自身的亢奋。
——田原
跨越世纪的天才
春天
活着
鸟
关于爱
接吻
无题
天空
黄昏
牧歌
手
礼物
悲伤……
恳求
致女人
胡子
河流
世界
死去的男人遗留下的东西
旅4
旅7
anonym 7
anonym 8
春的临终
看
大海
嫉妒
在窗户的旁边
然后日子
树
活着
河童
我歌唱的理由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关于灰之我见
梨树
颜色的气息
胡萝卜的光荣
火
树
海的比喻
地球的客人
悲伤的天使
房间
静物
正午
脸
泥土
歌唱
我的心太小
自我介绍
我是我
二×十
诗人的亡灵
谷川俊太郎创作年表简编
谷川俊太郎简介
春天
在可爱的郊外电车沿线
有一幢幢乐陶陶的白房子
有一条诱人散步的小路
无人乘坐,也无人下车的
田间小站
在可爱的郊外电车沿线
然而
我还看见了养老院的烟囱
三月多云的天空下
电车放慢了速度
我让瞬间的宿命论
换上梅花的馨香
在可爱的郊外电车沿线
除了春天禁止入内
春的临终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先去睡吧小鸟们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因为远处有呼唤我的东西
我把悲伤喜欢过了
可以睡觉了喔孩子们
我把悲伤喜欢过了
我把笑喜欢过了
像穿破的旧鞋子
我把等待也喜欢过了
像过去的偶人
给我打开窗!然后
让我听听是谁在怒吼
是的
因为我把恼怒喜欢过了
晚安小鸟儿们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早晨 我把洗脸也喜欢过了 我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 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大海汹涌的波涛是枉然的呻吟
鱼在大海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修建港口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镜中丛书”总序
自2010年起,由我主持的“国际诗人在香港”项目,每年邀请一两位著名的国际诗人,分别与优秀的译者合作,除了举办诗歌工作坊、朗诵会等一系列诗歌活动,更重要的是,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双语对照诗集的丛书。到目前为止,已有八位应邀的国际诗人和译者合作出版了八本诗集,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传统。这套丛书再从香港到内地,从繁体版到简体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取名为“镜中丛书”。按原出版时间顺序,包括谷川俊太郎、迈克?帕尔玛、德拉戈莫申科、盖瑞?施耐德、阿多尼斯和特朗斯特罗默的六本诗集。
与此并行的是“香港国际诗歌之夜”——自2009年起创办的香港国际诗歌节,每两年一届。这两个诗歌项目交织互补,为香港提供独特的文化平台,进一步形成汉语诗歌与国际诗歌的双重推动力。
这套丛书的设想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在国际诗人与汉语译者的文本互动之中,跨越语言的边界;其二,对多语种的译者提出挑战,为丰富现代汉语提供新的品质及方向;其三,在国际诗人、译者和读者之间,在文本对应与参照中,构成某种内在张力,激活一连串语言内外的连锁反应。这套丛书首先面对的是院校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初学或精通外语的读者,当然也包括学者、译者和诗人同行。
“镜中丛书”是我和同行合作编辑出版的中英、中法等一系列双语对照诗集丛书的“兄弟姐妹”,共同组成了一个国际诗歌的“大家庭”。诗歌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保证,也是一个民族苦难中的幸运。
北岛
初读《春的临终》,以为它会是一部描绘春日残景的散文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场关于生命哲学意义的深度探索。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意象和场景,将读者带入一种沉思的境地。我看到了繁花似锦的背后,是即将枯萎的必然;我看到了生生不息的循环,也看到了每一个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这种对“临终”的细致描绘,并非为了渲染悲伤,而是为了凸显生命在消逝前的那份独特而耀眼的光芒。它让我重新审视生命中的“结束”,认为结束并非是虚无,而是孕育新生的前奏,是另一种形式的圆满。这本书,给予了我一种看待生命,看待时间,看待告别的全新视角,让我更加珍视当下,也更加理解生命的本质。
评分读完《春的临终》这本书,我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情绪包裹着,久久不能释怀。它不是那种能让你在阅读时哈哈大笑,或是让你心跳加速的类型,恰恰相反,它以一种近乎呢喃的语调,缓缓地渗透进你的意识,然后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在你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涟漪。作者的笔触细腻得如同最精巧的丝线,勾勒出的意象却又如此宏大,涵盖了时间的无情、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那些在短暂存在中闪烁的,转瞬即逝的美丽。我仿佛看到,那些在春天最盛放时节,也预示着衰败的蓓蕾,它们在阳光下努力伸展,在风雨中倔强挺立,它们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却依然用尽全力绽放,将最耀眼的光芒留给世界。这种搏斗与奉献,这种明知终结却依然绚烂的姿态,深深地打动了我。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初次映入眼帘时,便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忧伤与诗意。春,本该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象征,然而“临终”二字却像是为这本应灿烂的季节蒙上了一层薄雾,引人遐思。我好奇,作者究竟想描绘怎样的“春”?是那些即将凋零的花朵,是生命在最绚烂之后回归宁静的姿态,还是某种关于时间流逝、生命轮回的哲思?书名本身就蕴含了一种强烈的张力,既有对生命力的赞美,又不乏对不可避免的衰败的感叹。我想,这必定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深处,引发对生命、对时光深刻反思的作品。它或许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有足以撼动灵魂的细腻情感;它或许没有宏大的叙事,却能在细微之处捕捉到生命最动人的瞬间。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份既凄美又蕴含力量的“春的临终”。
评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春的临终》是一本关于告别的书。它不仅仅是自然界春天走向夏天的告别,更是生命个体,甚至是一段情感,一种心境的告别。作者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记录那些在消逝前的最后时刻,所展现出的独特光芒。我能够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一种深沉的,但并不悲伤的情绪。它更像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一种对不可避免的衰败的坦然接受,甚至是一种积极的拥抱。书中的某些段落,让我联想到人生的某些阶段,那些曾经辉煌,如今却已渐渐远去的时光。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过去和解,与不完美和解,与生命本身的短暂和解。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生命终结的新视角,一种平静而充满力量的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打破了我对“春”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春就是无尽的生命力,就是蓬勃的希望。然而《春的临终》却告诉我,春的生命力,同样孕育着衰亡的种子。那种在最繁盛时悄然滋生的枯萎感,那种在最明媚的阳光下也无法掩盖的,属于万物终将走向寂灭的预兆,才是它真正想要表达的。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细微之处的描绘,比如一瓣花瓣在微风中飘落的轨迹,比如一片叶子在悄然变黄时,叶脉里流淌的,是否也带着一丝不舍。这种对生命终结的审视,并没有带来绝望,反而升华出一种更加深刻的,对生命存在本身的敬畏。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追求的“永恒”,或许恰恰存在于这短暂而绚烂的“临终”之中。
评分诗是极好的,翻译也超级棒,非常值得一读
评分北岛主编,五十首作品,英语与汉语对照,附有译者黄运特的译序和诗人创作年表。好书!
评分质量很好速度很快很好支持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希望大家看看
评分性价比很高,非常满意,速度也快
评分可以。。。。。。
评分好好哦!!!!!!!!!!!!
评分价格很高,只是为了支持一下大陆版
评分唐力:食指怼余秀华,这就能拯救白话诗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