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光學基礎教程(第2版)

工程光學基礎教程(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鬱道銀,談恒英 著
圖書標籤:
  • 工程光學
  • 光學基礎
  • 光學教程
  • 物理光學
  • 幾何光學
  • 光電探測
  • 激光原理
  • 光學儀器
  • 現代光學
  • 光學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75733
版次:2
商品編碼:12259904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幾何光學與成像理論,下篇為物理光學。上篇分8章,主要介紹幾何光學的基本定律和成像特性、理想光學係統的光學參數和成像關係、平麵與平麵鏡成像、光學係統中的光闌與光束限製、光度學和色度學的基本原理、光學係統的光路計算和像差理論、典型光學係統的成像特性和設計要求、光學係統的成像質量評價和像差公差。下篇分4章,主要介紹光的電磁性質、光在各嚮同性介質界麵上的傳播規律、光波的疊加與分析、光波的乾涉和典型乾涉裝置與應用、光波的衍射原理與應用(其中融人瞭傅裏葉光學的基本理論與概念)、光的偏振及其在晶體中的傳播等,還涵蓋瞭近場光學、二元光學、光調製、光波導、液晶、光學信息處理和光學全息等現代光學的內容。

目錄

第2 版前言
第1 版前言
上篇 幾何光學與成像理論
第一章 幾何光學基本定律與成像
概念 2
第一節 幾何光學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2
第二節 成像的基本概念與完善成像條件 6
第三節 光路計算與近軸光學係統 8
第四節 球麵光學成像係統 10
習題 14
第二章 理想光學係統 16
第一節 理想光學係統與共綫成像理論 16
第二節 理想光學係統的基點與基麵 18
第三節 理想光學係統的物像關係 21
第四節 理想光學係統的放大率 25
第五節 理想光學係統的組閤 28
第六節 透鏡 34
習題 36
第三章 平麵與平麵係統 38
第一節 平麵鏡成像 38
第二節 平行平闆 40
第三節 反射棱鏡 42
第四節 摺射棱鏡與光楔 48
第五節 光學材料 51
習題 54
第四章 光學係統中的光闌與光束
限製 57
第一節 光闌 57
第二節 照相係統中的光闌 60
第三節 望遠鏡係統中成像光束的選擇 62
第四節 顯微鏡係統中的光束限製與分析 64
第五節 光學係統的景深 66
第六節 數碼照相機鏡頭的景深 69
習題 71
第五章 光度學和色度學基礎 74
第一節 輻射量和光學量及其單位 74
第二節 光傳播過程中光學量的變化規律 77
第三節 成像係統像麵的光照度 80
第四節 顔色的分類及顔色的錶觀特徵 83
第五節 顔色混閤及格拉斯曼顔色混閤
定律 84
第六節 顔色匹配 85
第七節 色度學中的幾個概念 86
第八節 顔色相加原理及光源色和物體色的
三刺激值 89
第九節 CIE 標準色度學係統 90
第十節 均勻顔色空間及色差公式 98
第十一節 顔色測量 100
習題 102
第六章 光綫的光路計算及像差理論 103
第一節 概述 103
第二節 光綫的光路計算 104
第三節 軸上點的球差 109
第四節 正弦差和彗差 112
第五節 場麯和像散 116
第六節 畸變 118
第七節 色差 120
第八節 像差特徵麯綫與分析 123
第九節 波像差 126
習題 127
第七章 典型光學係統 131
第一節 眼睛及其光學係統 131
第二節 放大鏡 136
第三節 顯微鏡係統 138
第四節 望遠鏡係統 143
第五節 目鏡 146
第六節 攝影係統 148
第七節 投影係統 153
第八節 變焦距光學係統 157
第九節 現代光學係統 163
第十節 光學係統的外形尺寸計算 179
習題 183
第八章 光學係統的像質評價 186
第一節 瑞利判斷與波前圖 186
第二節 中心點亮度與能量包容圖 187
第三節 分辨率與點擴散函數 188
第四節 星點檢測法與點列圖 190
第五節 光學傳遞函數評價成像質量 192
第六節 其他像質評價方法 193
第七節 光學係統的像差公差 197
習題 199
上篇習題部分參考答案 200
上篇主要參考文獻 204
下篇 物理光學
第九章 光的電磁理論基礎 206
第一節 光的電磁波性質 206
第二節 光在電介質分界麵上的反射和
摺射 214
第三節 光在金屬錶麵的反射和透射 226
第四節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229
第五節 光波的疊加 235
第六節 光波的傅裏葉分析 242
習題 246
第十章 光的乾涉 249
第一節 光波乾涉的條件 249
第二節 楊氏乾涉實驗 250
第三節 乾涉條紋的可見度 254
第四節 平闆的雙光束乾涉 257
第五節 典型的雙光束乾涉係統及其
應用 262
第六節 平行平闆的多光束乾涉及其
應用 267
習題 279
第十一章 光的衍射 281
第一節 光波的標量衍射理論 282
第二節 菲涅耳衍射 286
第三節 典型孔徑的夫琅和費衍射 293
第四節 夫琅和費衍射和傅裏葉變換 299
第五節 光學成像係統的衍射和分辨
本領 303
第六節 多縫的夫琅和費衍射 306
第七節 衍射光柵 309
第八節 光學信息處理 317
第九節 全息術 324
習題 330
第十二章 光的偏振 334
第一節 偏振光概述 334
第二節 晶體的雙摺射 338
第三節 晶體偏振器件 343
第四節 偏振光和偏振器件的矩陣錶示 349
第五節 偏振光的乾涉 354
第六節 磁光、電光效應 360
第七節 液晶 366
習題 372
下篇附錄 375
附錄A 矢量分析及場論的主要公式 375
附錄B 二維傅裏葉變換關係及其基本
定理 376
附錄C 幾個常用函數的定義及傅裏葉
變換 377
附錄D 捲積和相關 379
附錄E δ 函數 380
附錄F 貝塞爾函數 382
附錄G 矩陣 385
下篇習題部分參考答案 387
下篇主要參考文獻 391

前言/序言

本書是在第1 版的基礎上修訂編寫而成的, 其指導思想仍然堅持既注重描述光學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理論, 又注重理論與工程實際的結閤, 並努力反映現代光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為幾何光學與成像理論, 下篇為物理光學。
上篇主要修訂內容為: 在第三章光學材料一節中, 增加瞭光學塑料和光學晶體的特性。
在第五章中增加瞭第十一節顔色測量。在第七章的第七節投影係統中增加瞭基於空間光調製器的現代投影光學係統, 增加瞭第八節變焦距光學係統, 在第九節現代光學係統中增加瞭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的紅外光學係統, 並刪除瞭傅裏葉變換光學的相關內容。在第八章中增加瞭第六節其他像質評價方法, 包括方均根統計評價方法、光程差麯綫與光綫差麯綫評價光學係統成像質量的方法等。
下篇修訂內容為: 在第九章中對波函數的復數錶示、復振幅、波的疊加原理等內容做瞭補充描述和討論, 對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現象做瞭補充描述, 並增加瞭光在金屬錶麵的反射和透射一節。在第十章中補充瞭白光乾涉及其應用的相關內容, 並增加瞭現代乾涉技術及係統的應用例子。在第十一章中增加瞭二元光學應用的例子和階梯光柵。在第十二章中增加瞭若乾偏振器件的介紹, 補充瞭液晶的雙摺射特性描述, 並引入瞭徑嚮偏振光的概念等。
本書由天津大學鬱道銀(上篇) 和浙江大學談恒英( 下篇) 主編, 上海理工大學莊鬆林院士(上篇) 和廣州大學梁銓廷教授(下篇) 主審。參加編寫的有天津大學鬱道銀、謝洪波(第七章第九節、第八章)、田學飛、葛寶臻( 第五章), 清華大學毛文煒( 第二、四章), 武漢大學何平安(第一、三章), 長春理工大學王文生( 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節至第八節、第十節), 浙江大學談恒英(第九、十二章), 清華大學何慶聲、孫利群(第十一章、附錄), 上海理工大學曹俊卿(第十章)。
本書可作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的教材, 也可作為物理或光學專業的選修教材或參考書, 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希望廣大讀者對書中的不足之處給予指正。
編 者《工程光學基礎教程》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國傢級規劃教材。為適應21 世紀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使工程光學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係更適閤於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的教學要求, 特編寫《工程光學基礎教程》一書。
《工程光學基礎教程》一書是在《工程光學》第2 版(機械工業齣版社齣版) 基礎上編寫而成的, 其指導思想仍然堅持既注重論述光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論, 又注重理論與工程實際相結閤, 並力求反映現代光學的發展和應用。在內容安排上, 既包含傳統的光學理論和光學係統, 又簡要介紹現代光學的理論及其應用, 並側重於光學物理現象的描述, 盡量減少其數學理論的推導。
為滿足不同學校與專業的教學計劃安排, 本書在內容上刪減瞭原《工程光學》第2 版中的相關章節。如上篇刪減瞭“ 光學設計” 一章, 把“ 現代光學係統原理” 一章簡化為“典型光學係統” 中的一節。下篇刪減瞭“ 傅裏葉光學” “ 導波光學基礎” “ 光子學基礎”
三章, 但把傅裏葉光學、近場光學、二元光學和光波導等相關重要內容融入到光的衍射原理等章節中, 使本書既涵蓋較廣的現代光學內容, 又在篇幅上做較大壓縮。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為幾何光學與成像理論, 下篇為物理光學。
上篇共分八章, 主要介紹幾何光學的基本定律和成像特性、理想光學係統的光學參數和成像關係、平麵與平麵鏡成像、光學係統中的光闌與光束限製、光度學和色度學的基本原理、光學係統的光路計算和像差理論、典型光學係統的成像特性和設計要求、光學係統的成像質量評價和像差公差。此外, 在典型光學係統一章中, 還簡要介紹瞭激光光學係統、傅裏葉光學係統、掃描光學係統和光縴光學係統的光束傳輸和光學成像特性。
下篇共分四章, 主要介紹光的電磁性質、光在各嚮同性介質界麵上的傳播規律、光波的疊加與分析、光波的乾涉和典型乾涉裝置與應用、光波的衍射原理與應用( 其中融入瞭傅裏葉光學的基本理論與概念)、光的偏振及其在晶體中的傳播等。此外, 本篇還涵蓋近場光學、二元光學、光調製、光波導、液晶、光學信息處理和光學全息等現代光學的相關內容。
本書由天津大學鬱道銀(上篇) 和浙江大學談恒英( 下篇) 主編, 上海理工大學莊鬆林院士(上篇) 和廣州大學梁銓廷教授(下篇) 主審。參加編寫的有天津大學鬱道銀、謝洪波(第七章第八節、第八章)、田學飛( 第五章), 清華大學毛文煒( 第二、四章), 武漢大學何平安(第一、三章), 長春理工大學王文生(第六章、第七章第一節至第七節、第九節), 浙江大學談恒英(第九、十二章), 清華大學何慶聲、孫利群( 第十一章、附錄),上海理工大學曹俊卿(第十章)。此外, 天津大學陳曉鼕參加瞭書稿的修改與整理工作。
本書可作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醫學工程及其相近專業的教材, 也可作為物理或光學專業的選修教材或參考書, 也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希望廣大讀者對書中的不足給予指正。
編 者
《光與物質的交響:從微觀視角探索光學奧秘》 本書旨在為廣大光學領域的研究者、工程師以及對光現象充滿好奇的讀者,提供一本深入淺齣、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的參考書。我們緻力於打破傳統教材的壁壘,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微觀尺度下的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來闡釋光學現象的本質。全書圍繞著“光子與原子/分子的共振”、“集體效應”以及“量子相乾性”等核心概念展開,逐層剝離光學現象背後的微觀機製。 第一章:光子的誕生與量子躍遷 本章將帶領讀者踏入微觀世界的門檻。我們將從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齣發,深入探討光子的概念。區彆於經典的電磁波理論,本書將重點介紹光子的離散能量包特性,並將其與物質內部的電子能級躍遷緊密聯係起來。 光子的量子化能量: 我們將詳細講解普朗剋常數在光子能量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決定瞭特定頻率光子的能量。不同於連續的能量譜,光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這為理解光譜的離散性奠定瞭基礎。 原子與分子的能級結構: 深入剖析玻爾模型、量子力學中的原子模型以及分子軌道理論,闡明原子和分子內部電子所占據的離散能級。讀者將瞭解到,這些能級結構是物質與光相互作用的關鍵。 吸收與發射的量子過程: 重點講解光子與物質相互作用時發生的吸收和發射過程。當一個光子的能量恰好等於兩個能級之間的能量差時,原子或分子可以吸收這個光子,電子躍遷到更高的能級(吸收);反之,處於激發態的電子迴到較低能級時,會釋放一個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自發發射)。我們將引入愛因斯坦的A、B係數,從概率的角度來描述這些過程。 受激發射的奧秘: 這一節是理解激光的關鍵。我們將詳細介紹受激發射的概念:當一個光子入射到處於激發態的原子或分子時,它會“誘導”該原子或分子釋放齣另一個與之完全相同的光子——能量、方嚮、偏振都一緻。這為實現光的放大提供瞭理論基礎。 第二章:光與物質的共振耦閤:吸收、散射與摺射的微觀解讀 在本章,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對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理解,重點關注共振現象及其引發的宏觀光學效應。 共振吸收與色散: 物質對特定波長光的強烈吸收,即共振吸收,是由光場頻率與物質固有振動頻率(如電子躍遷頻率、分子振動頻率)的匹配引起的。我們將探討這種共振如何導緻材料在不同波長下呈現齣不同的吸收特性,從而形成顔色。同時,我們將引入“色散”的概念,解釋光在介質中傳播速度隨波長的變化,這同樣與光與物質的共振耦閤密切相關。 瑞利散射與米氏散射: 散射現象是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另一種重要錶現。我們將詳細闡述瑞利散射,解釋為什麼天空呈現藍色(短波長的藍光被空氣分子散射得更強烈),以及日齣日落時天空為何呈現紅色。在此基礎上,我們將介紹米氏散射,它適用於散射粒子尺寸與光波長相當或更大的情況,如雲、霧的散射,並解釋其與瑞利散射在理論模型和散射譜上的差異。 摺射率的微觀起源: 傳統的摺射率描述瞭光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在本章,我們將追溯摺射率的微觀根源。光在介質中的傳播,本質上是光場驅動介質中的帶電粒子(主要是電子)産生振蕩,這些振蕩的二次輻射又與入射光疊加,最終影響瞭光的傳播。摺射率的實部反映瞭光與介質的平均相互作用強度,而虛部則與吸收損耗相關。我們將藉助於洛倫茲模型,來定性地解釋摺射率的頻率依賴性。 第三章:集體效應與相乾性:從點光源到激光的光學飛躍 本章將視角從單個光子與單個原子的相互作用,擴展到大量光子與大量物質相互作用的集體效應,並深入探討“相乾性”這一量子光學中的核心概念。 激光的誕生:集體受激發射的宏觀體現: 激光器之所以能夠産生高度定嚮、單色、高強度的光束,正是源於“受激發射”在大量粒子中的集體效應。我們將詳細介紹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泵浦産生粒子數反轉,諧振腔的兩次反射實現光的放大,以及閾值、增益、損耗等關鍵參數。本書將力求揭示激光光束的獨特性質(方嚮性、單色性、相乾性、高亮度)是如何從微觀的受激發射過程中集體湧現齣來的。 相乾性:光的“秩序”: 我們將區分相乾光與非相乾光。相乾性包括時間相乾性和空間相乾性。時間相乾性描述瞭光波在時間上的相關性,決定瞭乾涉條紋的可見度。空間相乾性描述瞭光波在空間上的相關性,決定瞭衍射圖案的清晰度。我們將通過數學模型,展示如何量化相乾性,並解釋為何激光器是高度相乾的光源。 乾涉與衍射的相乾性基礎: 乾涉和衍射是光的波動性的經典證明。在本章,我們將從相乾性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些現象。隻有當兩束或多束光具有足夠的相乾性時,纔能觀察到清晰穩定的乾涉條紋。同樣,衍射現象的産生也依賴於光波在傳播過程中不同部分的相乾疊加。 非綫性光學現象的微觀起源: 隨著光強度的增加,物質的響應不再是綫性的,從而産生一係列非綫性光學現象,如二次諧波産生(SHG)、三次諧波産生(THG)、自聚焦等。我們將從宏觀電極化率的更高階項齣發,解釋這些現象的微觀本質。強光場可以更深入地激發物質的電子雲,産生復雜的響應,從而改變光的頻率、方嚮等屬性。 第四章:光與量子信息:探索光學在未來科技中的新機遇 本章將視野拓展至當代光學研究的前沿領域,聚焦於光在量子信息科學中的關鍵作用,以及新興的光學技術。 量子通信與量子密鑰分發(QKD): 我們將介紹如何利用單光子的量子態(如偏振、相位)來編碼信息。量子不可剋隆定理保證瞭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性,即使竊聽者試圖測量傳輸的量子態,也會破壞其原始狀態,從而被通信雙方發現。 量子計算中的光學實現: 探討不同平颱下利用光子作為量子比特的可能性,例如集成光路、光學腔量子電動力學(Cavity QED)等。我們將介紹如何利用光子的疊加態和糾纏態來實現量子邏輯門和量子算法。 光學傳感與測量的新進展: 介紹基於先進光學原理的新型傳感器,如光學乾涉儀在引力波探測中的應用,錶麵等離激元(SPR)在生物和化學傳感中的應用,以及光學相乾斷層掃描(OCT)在醫學成像中的應用。我們將強調這些技術如何利用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微觀特性來提升測量精度和靈敏度。 納米光學與超材料: 探索在納米尺度下操縱光的技術,包括等離激元納米器件、光子晶體等。介紹超材料的設計原理,它們可以展現齣自然界不存在的負摺射率等奇異光學特性,為光子的“隱形衣”和超分辨成像提供瞭可能。 本書的特色與價值: 微觀視角切入: 區彆於許多側重宏觀現象描述的教材,本書始終強調從光子、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這一微觀層麵去解釋光學現象,力求揭示“為什麼”而不是僅僅描述“是什麼”。 理論與實踐並重: 在深入講解理論概念的同時,本書也將適時穿插實際應用案例和前沿研究動態,幫助讀者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程和科學研究聯係起來。 概念的連貫性: 各章節之間層層遞進,從基本的光子概念到復雜的集體效應和量子信息,構建瞭一個邏輯清晰、體係完整的知識框架。 麵嚮未來: 本書關注當前光學領域的熱點和發展趨勢,為有誌於在光學及相關交叉學科領域深造和工作的讀者提供有價值的指導。 我們相信,《光與物質的交響:從微觀視角探索光學奧秘》將成為您探索光之奧秘、理解現代光學技術背後原理的得力助手。它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次引人入勝的科學之旅,帶領您感受光與物質之間那奇妙而深刻的互動。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對光學領域一直有點懵懵懂懂,感覺各種概念都像是隔著一層紗,模糊不清。但拿到這本《工程光學基礎教程》(第2版)之後,情況就完全不同瞭。作者的講解方式實在是太到位瞭,循序漸進,一點點地把那些復雜的原理掰開瞭揉碎瞭講。尤其是在講到衍射和乾涉的時候,我以前總覺得這些是隻存在於理論中的抽象概念,但書中通過大量的圖示和生動的類比,讓我能清晰地理解光波的疊加以及由此産生的各種現象。比如說,書中對夫琅琅霍衍射的闡述,不僅僅是給齣公式,更重要的是解釋瞭公式背後的物理意義,以及它在實際光學係統中的應用。我甚至能想象齣光波在通過狹縫時是如何“繞”過去的,那種感覺真的很奇妙。而且,書中的例子都很貼近工程實際,讓我能深刻體會到光學知識是如何被應用在各種儀器設備中的,比如望遠鏡、顯微鏡,甚至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光學産品。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打牢瞭我光學的基礎,更激起瞭我對這個領域濃厚的興趣,讓我覺得光學不再是枯燥的物理理論,而是充滿魅力的工程學科。

評分

這本書的現代化視角和前沿性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在閱讀《工程光學基礎教程》(第2版)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經典的光學理論上,而是積極地融入瞭許多當前光學工程領域的新發展和新應用。作者在討論一些基礎概念時,會不時地提及它們在現代技術中的最新進展,例如在介紹激光原理時,就觸及瞭激光的各種高性能應用,以及在生物醫學、通信等領域扮演的關鍵角色。書中關於光子晶體、超材料等新興領域的內容,雖然篇幅可能不算特彆大,但足以勾勒齣這些前沿技術的輪廓,讓我對光學未來的發展方嚮有瞭初步的瞭解。這對於我這種希望跟上技術潮流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而且,這本書在討論光學設計和模擬時,也顯露齣其與時俱進的一麵,提到瞭現代光學設計軟件的應用,讓我覺得這本書的知識體係是能夠支撐起未來工程實踐的。它不僅僅是一本“基礎教程”,更像是一扇通往現代光學工程世界的窗口。

評分

說實話,我當初選擇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它的“基礎教程”這個定位,想著作為入門讀物應該會比較友好。但讀下來之後,我發現它的深度和廣度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停留在概念的介紹,更深入地探討瞭各種光學現象背後的數學模型和物理機製,這對我這種喜歡刨根問底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對於幾何光學部分的處理,讓我對透鏡成像、反射和摺射的原理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死記硬背公式,而是能從光綫的傳播路徑上去理解。特彆是對成像質量的討論,比如像差的産生和校正,書中給齣瞭清晰的解釋和相關的數學推導,雖然有些地方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去消化,但一旦理解瞭,就會覺得豁然開朗。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考究,文字清晰,圖錶規範,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我覺得它非常適閤那些希望在光學領域有所建樹,或者需要將光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程中的讀者。它提供的知識體係非常完整,從基礎的光波性質到復雜的成像係統,都有涉及,而且各個部分之間關聯緊密,邏輯性很強。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和嚴謹性是我在同類書籍中很少見到的。我之前也翻閱過一些光學教材,但很多都流於錶麵,或者過於偏嚮某一個分支。而《工程光學基礎教程》(第2版)給我的感覺是,它在各個層麵都做到瞭恰到好處的深度。它在必要的時候會給齣清晰的數學推導,但又不會讓你覺得被公式淹沒。作者的敘述非常專業,但同時又保持瞭相當的易讀性,這一點很難得。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各種光學現象的物理本質的深入剖析,比如光的偏振,它不僅解釋瞭偏振光的産生方式,還詳細分析瞭不同偏振片的作用以及在偏振光應用中的具體原理,讓我對這種“看不見”的光的特性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對薄膜光學和衍射光學的講解,也顯得格外透徹,讓我對這些更高級的光學現象有瞭紮實的理解。我覺得這本書不僅適閤初學者,對於有一定光學基礎,希望進一步深化理解的讀者,同樣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評分

這本書的實際操作指導性真是讓我印象深刻。我之前在學習光學的時候,總是覺得理論和實踐脫節,看懂瞭書上的公式和原理,但一到實際操作就兩眼一抹黑。然而,《工程光學基礎教程》(第2版)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理論的闡述,更重要的是,書中有很多關於實驗設計、儀器選擇和數據處理的建議。例如,在講到光度學和輻射度學部分時,書中不僅解釋瞭相關的概念和單位,還給齣瞭如何選擇閤適的光源、探測器以及如何進行測量和校準的實際步驟。我感覺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把我拉到瞭他的工作室,一步步地指導我如何去做。書中提到的很多工程案例,都充滿瞭實際的參考價值,讓我能看到理論知識是如何轉化為具體的工程應用的。比如,在介紹光縴通信的時候,它不僅講瞭光縴的傳輸原理,還談到瞭連接、耦閤損耗等實際問題,這些細節對於工程實踐者來說至關重要。這本書讓我覺得,光學工程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可以實實在在去實現和優化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