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管理变革

华为管理变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晓波,[德] 约翰·彼得·穆尔曼,黄灿,郭斌 等 著
图书标签:
  • 华为
  • 管理
  • 变革
  • 战略
  • 领导力
  • 创新
  • 企业管理
  • 数字化转型
  • 中国企业
  • 商业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94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7550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261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部波澜壮阔的华为变革史,
细致还原华为走向高度秩序化与国际化的变革之路,
揭示华为成功背后的科学原理。

关注管理变革或中国企业管理的读者,能够通过本书了解华为变革的细节。世界范围内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快速成长的企业家,或者希望将自己管理的中国公司打造成跨国企业的经理人,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华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为了对不同的读者都有益,本书充分描述和解读了华为管理变革的细节。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系统论述华为管理变革的专著。

四位中澳管理学家率领一批中青年管理学者,历时三年,阅读了国内外大量关于华为的各类资料,包括文件、论文、专著等,并访谈了部分华为前高管和员工,尤其是主导或参与过华为变革的内外部专家,同时又进行了多轮、多种方式的结构梳理和细节讨论,在此基础上才分头动笔。此书虽为标本式的商业案例探究,但其中的细节与故事极具生动性。
华为的30年发展史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变革史。中西杂糅的变革理念、因时因势的变革方略、渐次推进的变革节奏、领导者的变革勇气与谋略,以及以开放为旗帜的自我批判等,使华为从原始积累期的混乱与活力并存逐步走向规范化与秩序化,进而铸就了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

华为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它能够不断进行管理变革,突破自身的组织桎梏,稳步向前发展。更有意义的是,华为用制度化的方式主动地将“变革”融入组织,使其成为所有员工的共识,进而形成华为极其独特的组织文化和“常态”。

作者简介

吴晓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剑桥大学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约翰?彼得?穆尔曼
教授,现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商学院战略管理学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访问教授(2011—2013),美国、法国、英国、芬兰、德国和中国多所大学的访问学者。他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管理与组织学硕士、博士学位。

黄 灿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主任,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所联席所长。

郭 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剑桥大学全球化制造与创新管理联合研究中心中方副主任。

目录

序 一 VII
序 二 恐惧是变革的最大动力 XV
第一章 华为管理变革:概述 001
1.1 引言 003
1.2 华为历史简介 006
1.3 华为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 010
1.4 建立和打破制度 026
1.5 本书的章节结构 037

第二章 高管团队与组织变革:
基于制度化变革视角的解读 041
2.1 引言 043
2.2 变革中的领导力 044
2.2.1 高管团队:变革的催化剂 045
2.2.2 变革循环: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049
2.2.3 将变革基因融入企业文化 052
2.3 高管团队的变革 055
2.3.1 领导力结构的适度分权 056
2.3.2 不同高层管理者之间的战略一致性 063
2.4 小结 066
附录 华为部分高管履历 069
第三章 华为的集成产品开发变革 071
3.1 IPD变革的意义 073
3.2 IPD系统的思想与构架 082
3.2.1 以客户为中心:开发什么 082
3.2.2 跨部门团队:谁来开发 083
3.2.3 流程和模板:怎么开发 086
3.3 IPD变革的实施过程 088
3.3.1 来自CEO的强力支持 088
3.3.2 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089
3.3.3 较长的变革时期 093
3.4 小结 095
第四章 华为供应链管理变革 097
4.1 引言 099
4.2 第一阶段:集成供应链 101
4.2.1 拜师IBM,穿上美国鞋 101
4.2.2 识别变革前的问题 103
4.2.3 提出解决方案 108
4.2.4 结论和讨论 116
4.3 第二阶段:全球供应链 118
4.3.1 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挑战 118
4.3.2 执行海外ERP项目 120
4.3.3 建立集成的全球供应网络 123
4.3.4 定制化当地供应链活动 125
4.3.5 结论和讨论 128
4.4 小结 130
第五章 华为财经管理变革 133
5.1 引言 135
5.2 第一次财经管理变革:“四个统一” 138
5.3 集成财经服务变革的背景 142
5.3.1 电信行业的发展 142
5.3.2 运营风险 143
5.3.3 财务效率 145
5.4 第二次财经管理变革:集成财经服务变革 146
5.4.1 IDSⅠ(2007—2010) 147
5.4.2 IDSⅡ(2010—2013) 152
5.5 集成财经服务变革的推行 154
5.6 集成财经服务变革的效果 157
5.7 华为的财务管理 158
5.7.1 融资 159
5.7.2 投资 160
5.7.3 并购 161
5.8 小结 163
第六章 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变革 165
6.1 引言 167
6.2 第一阶段:人事管理(1987—1991) 168
6.3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开端(1992—1997) 169
6.4 第三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1997—2005) 173
6.5 第四阶段: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2006—2010) 182
6.6 第五阶段:员工赋能管理(2010—2016) 186
6.7 小结 190
第七章 华为研发管理变革 193
7.1 引言 195
7.2 变革管理的过程分析框架 196
7.3 1991年前:研发管理变革的背景 200
7.3.1 代理起家 200
7.3.2 绝处逢生 201
7.4 1991—1994:建立非正式的研发管理系统 203
7.4.1 识别变革需求:混乱的“游击队式”研发 203
7.4.2 发起变革:研发与制造分家 205
7.4.3 基于反馈进行调整:数字机组推动的管理方式改进 207
7.5 1995—1998:建立正式的研发管理系统 209
7.5.1 识别变革需求:如何管理日趋复杂的研发 209
7.5.2 发起变革:组织架构与流程化的同步更新 211
7.5.3 基于反馈进行调整:研发系统趋向正式化 216
7.6 1999—2004:IPD变革 221
7.6.1 识别变革需求:快速扩张的危机 221
7.6.2 发起变革:始于“特区”试验 223
7.6.3 基于反馈进行调整:从怀疑到认可 226
7.6.4 让变革融入管理体系:充分授权、稳步推进 227
7.7 2005年至今:建立全球领导力 229
7.7.1 各地研发机构整合全球资源 229
7.7.2 “诺亚方舟”拥抱未来挑战 231
7.8 小结 232
第八章 华为的国际化之旅 237
8.1 引言 239
8.2 第一阶段:克服外来者劣势 243
8.2.1 把赢得价值敏感型客户作为第一步 244
8.2.2 在目标顾客群体中提升产品形象 246
8.2.3 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 248
8.2.4 像当地企业那样思考和行动 250
8.3 第二阶段:站在全球的视角管理企业所面对的复杂性以
取得协同效应 252
8.3.1 利用全球资源来实现协同 252
8.3.2 有时候“慢”即是“快” 254
8.3.3 平衡效率与响应速度的要求 255
8.3.4 在文化多样性中构建组织一致性 260
8.3.5 积极管理公共形象 261
8.4 第三阶段:战略思维的转变—从追随者到产业领导者 263
8.4.1 遵循共生哲学 263
8.4.2 动态调整市场进入战略 266
8.4.3 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管理理念 268
8.5 小结 269
附录A 华为1987—2016年的员工数和销售
收入明细 275
附录B 本书写作过程中的相关访谈明细 277
附录C 《华为公司基本法》(华为,1998) 279
参考文献 307

前言/序言

恐惧是变革的Z大动力


这是第一本系统论述华为变革的专著。四位中澳管 理学家率领几位中青年管理学者,历时三年,阅读了大 量关于华为的国内外各类素材、文件、论著,并访谈了 部分华为前高管和员工,尤其是主导或参与过华为变革 的内外部专家,同时又进行了多轮、多种方式的结构梳 理和细节讨论,在此基础上才分头动笔。此书具有很强 的学术性,亦不乏细节与故事所带来的生动性。
毫不夸张地说,华为的 30 年发展史即是一部波澜 起伏的变革史。中西杂糅的变革理念、因时因势的变革 方略、渐次推进的变革节奏、领导者的变革勇气与谋


略,以及以开放为旗帜的自我批判等,从整体上带来了华为从原始积
累期的混乱与活力并存走向规范化与秩序化,进而带来华为的全球化 成功。华为在前 30 年的变革探索,其理论与实践对发展中的中国企 业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同样,华为的一系列变革举措对西方语境背 景下的企业也不无启示性,尤其是近 8 年来华为针对大企业病、针对 人性悖论所衍生的组织悖论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尝试。
一切制度的缺陷皆源于人性的缺陷,个体对财富、权力、成就 感的贪婪,对未知的不安全感,追求舒适与惰怠的本能,既在某些方 面构成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动力,又对组织的制度设计、制度运行构成 多元威胁。华为是一个罕见的不断“折腾”自身的组织,正是源于创 始人任正非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异化和组织异化的深刻恐 惧,而恐惧是变革的最大动力。
当组织的领导层普遍缺乏对内外部的警觉意识、缺失对面向未来 的危机感时,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思想和文化麻痹将不可避免地把组 织带向衰落。
时空纠缠,注定了永无完美。华为早期的 10 年,高速增长的背 后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但也充满了混沌与紊乱,“遍地英雄下夕烟”, 遍地是狼烟,主义多元,山头丛立,如果没有《华为公司基本法》这 样的以凝聚共识为主要目的的思想变革,没有“削足适履”式的全面 向西方、向美国企业学习的制度与流程体系的组织变革,华为将会依 然停留在“头扎白毛巾,手持盒子炮”的游击管理时代,很难想象华 为的国际化、全球化扩张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正是“理想主义 + 实用 主义 + 拿来主义”的开放思维,正是对基于理性、基于数据、基于端
到端(客户到客户)的西方科学管理[以学习 IBM(国际商业机器


公司)为核心]的无保留的拥抱,才有了华为在全球通信设备领域的
世界级地位。
然而,时间支配组织,时间是永恒与美好的天然杀手,时间注 定了组织领袖必须承担起“永动机”的角色—永远与自我战斗, 与组织悖论和人性悖论战斗。当华为进入所谓“历史上最好的时 期”—管理日趋完善、经营遍及全球时,一种人类任何组织都逃脱 不了的宿疾也或多或少地困扰着华为:规范化慢慢走向烦琐哲学、浮 夸的形式主义、制度化逐渐衍化成叠床架屋的教条主义、财富增长带 来的富营养症、对客户的傲慢自大、唯上唯书唯流程而非目标导向和 结果导向,以及活力的降低和惰怠现象的滋长……因此,“简化管理” 又成为华为自 2009 年以来的变革主基调。应该说,向大企业病宣战, 简化和优化管理,通过持续的换血与输血以永续组织活力,使组织远 离“舒适区”,将是华为今天和未来变革的长期目标与方向。事实上, 华为的领导层关于这方面的许多认知以及近 8 年来的一系列变革举措 更具系统性、创新性,更值得学术界关注和研究—这其实也是迄今 为止企业界、管理学界尚未完全攻入的“无人区”,华为也仍处于探 索与试验之中。
宇宙在 137 亿年前大爆炸时是高度有序的低熵状态,正是“时间 之矢”将任何事物推向了终极的无序与混乱。理论物理学家所揭示的 这一铁定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组织,但人类并非无可奈何地听任自然 铁律的摆布,自我批判—创新—变革所构成的三位一体的人类思想与 实践的结晶,正代表着几千年来人类群体对宿命的抗拒,对熵增的斗 争,而且不断激扬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华为不过是其中一分子罢了, 但华为总裁任正非强大的自信心与“非此即彼的不安全感”的两极对


冲的特质、理想家的勇气与坚持,华为领导层一以贯之的思想与组织
层面的变革立场、前瞻性、一整套的方式论等,无疑是值得深入探讨 和借鉴的。
“当恒星死亡时,便把种子抛向太空。”同样,人类单个组织的 生命更是有限的,组织领袖的所有努力都是让组织活得更长久些、更 健康些,避免早夭或出现严重的病态。但无形的管理却是有持久的生 命力和传播力的。唯愿华为在持续创造有形的物质价值的同时,也能 在管理思想的创新和实践方面对人类有所贡献。
《华为管理变革》出版之际,是为序。


田 涛
2017 年 2 月 16 日于香港


《华为管理变革》 一部深入剖析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指南 在日新月异的商业浪潮中,任何企业要想保持生命力与竞争力,都必须经历一场又一场的管理变革。这些变革并非仅仅是流程的优化或技术的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思维模式、组织架构与文化基因的重塑。本书《华为管理变革》正是聚焦于这一宏大议题,通过对一家在全球舞台上举足轻重的科技巨头——华为——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的几次关键性管理变革的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了一幅详实而生动的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画卷。 本书并非对华为公司内部管理的“百科全书式”罗列,也非对某一个具体管理工具的孤立介绍。相反,它以战略的视角,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旨在揭示华为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所采取的变革路径、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最终所取得的成就。它探讨的,是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通过一系列审慎而大胆的管理变革,实现企业从初创期到行业领导者的跨越,从本土企业到全球化巨头的蜕变。 第一部分:变革的驱动力与战略先导 任何成功的变革,其背后必然有强大的驱动力。本书的第一部分将重点分析驱动华为进行管理变革的深层原因。这包括但不限于: 技术革新的浪潮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科技行业瞬息万变,领先的技术是生存之本。华为如何在每一次技术浪潮来临之际,通过管理变革来激发创新活力,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全球化视野的拓展与国际化运营的挑战: 当企业从区域市场走向全球,所面临的文化差异、法律法规、运营模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华为又是如何通过管理变革来构建其全球化运营体系,应对跨国经营的复杂性? 组织惯性与规模化扩张的矛盾: 随着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往往会成为发展的瓶颈。华为如何打破组织惯性,实现“大而不倒,小而不散”的管理平衡? 人才的吸引、培养与激励机制的重塑: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华为在不同阶段,如何通过管理变革来优化其人才战略,吸引顶尖人才,并建立一套能够激发团队潜力的激励体系? 在分析驱动力的同时,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华为管理变革的战略先导作用。变革并非盲目跟风,而是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我们将剖析华为是如何将宏观战略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变革任务,并通过这些变革来实现其长期发展愿景的。这其中,对“以客户为中心”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以及如何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是华为变革成功的关键之一。 第二部分:组织架构的重塑与流程的优化 有效的组织架构是企业战略执行的载体,而优化的流程则是企业高效运转的血脉。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华为在组织和流程方面的管理变革实践: 从职能制到矩阵制,再到更灵活的组织形态: 随着业务的复杂化和项目管理的需要,华为的组织架构经历了多次调整。我们将详细解读这些调整背后的逻辑,例如,如何通过矩阵制来整合跨部门资源,如何构建更具活力的项目团队,以及如何避免大企业病。 “小团队”战略的演进与运作: 华为的“小团队”战略是其组织管理的一大特色。本书将深入探讨其“小团队”的定义、组建原则、运作模式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保持组织的灵活性。 流程再造与标准化: 在追求效率和可复制性的过程中,华为在流程的梳理、优化和标准化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努力。我们将分析华为是如何通过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等一系列体系化的流程管理,来提升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和质量。 如何实现跨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 在大型企业中,部门墙往往成为沟通和协作的障碍。本书将探讨华为是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技术平台以及文化塑造,来促进跨部门的有效协同和信息的高效共享,从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第三部分:文化基因的重塑与领导力的塑造 管理变革的深层动力往往植根于企业文化和领导力。本书的第三部分将深入挖掘华为在文化与领导力方面的变革实践: 从“狼性文化”到“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 华为早期以“狼性文化”著称,强调奋斗精神和进攻性。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如何平衡“狼性”与“关怀”,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成为新的挑战。本书将探讨华为在文化理念上的演进与融合。 “奋斗者”精神的内涵与时代变迁: 华为对“奋斗者”精神的推崇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将深入剖析这种精神的内涵,以及它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与调整。 任正非等领导者的变革智慧与决策过程: 任何伟大的变革都离不开卓越的领导者。本书将适度剖析华为核心领导者在推动管理变革过程中的战略洞察、决策智慧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身先士卒来引领变革。 如何构建持续学习与创新的文化氛围: 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学习和创新的竞争。本书将探讨华为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如内部培训、知识管理、鼓励试错等,来营造一种持续学习和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确保企业始终走在时代前沿。 员工赋权与责任共担: 变革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参与。华为是如何通过赋权,让员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第四部分:变革中的挑战、反思与未来展望 管理变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伴随着各种挑战、风险和代价。本书的第四部分将对华为的管理变革进行更为深入的剖析和反思: 变革中的阻力与应对策略: 任何变革都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和员工的抵触。本书将探讨华为是如何识别、分析和克服这些变革阻力的,例如,通过充分的沟通、有力的激励和必要的组织调整。 变革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激进的变革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而过于保守则可能错失良机。我们将分析华为在进行管理变革时,是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和管理风险的。 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与迭代: 绩效考核是连接战略、组织和员工的关键环节。本书将探讨华为是如何通过不断优化其绩效考核体系,来驱动员工行为,实现组织目标。 对失败案例的反思与教训: 任何企业在变革过程中都可能遭遇挫折甚至失败。本书将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度探讨华为在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从中吸取的教训,这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变革的复杂性。 华为管理变革对其他企业的启示: 本书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是对华为进行“案例研究”,而是希望从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为其他寻求管理变革的企业提供宝贵的参考。我们将总结华为管理变革的成功要素,并探讨这些要素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中的适用性。 面向未来的管理变革: 随着技术和商业环境的不断演进,企业管理变革也需要不断迭代。本书将对未来企业管理变革的趋势进行展望,并思考华为式的管理变革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华为管理变革》是一部集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于一体的管理学著作。它以华为这一鲜活的案例为载体,深入探讨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管理难题,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性的、持续性的管理变革来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您是企业管理者、战略研究者,还是对现代企业管理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份深刻的启迪和宝贵的财富。它将帮助您理解,成功的企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远见卓识的战略,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执行,以及永不停止的自我革新。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一: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涌现出无数关于企业战略转型的思考。作者在字里行间所展现的,不仅仅是某个企业成功的案例,更是对整个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适应巨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洞察。从宏观的行业趋势分析,到微观的组织架构调整,再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本书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华为管理变革”这一主题的切入点,它并非简单罗列成功经验,而是深入剖析了变革的动因、阻力、以及克服这些阻力的具体策略。书中引用的大量真实案例和数据,使得观点更具说服力。例如,关于如何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愿景,书中提出的“聚焦客户,持续奋斗”的理念,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中,都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论述也十分精彩,它强调了文化是推动变革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深度思考,并提供 actionable insights 的宝贵著作。它不仅适合企业管理者阅读,也对任何关心企业发展,希望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精髓的人士,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评价二: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变化”这一概念的独特理解。作者并没有将管理变革简单地看作是一系列孤立的事件,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持续演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书中的论述充满了一种前瞻性和系统性,仿佛在描绘一幅宏大的企业发展蓝图。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组织韧性”的讨论所吸引。在如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快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在危机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组织,是每个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书中关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以及流程优化的策略,都为实现这种“韧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读到书中关于“拥抱不确定性,化危为机”的章节时,我深受启发。作者并非回避变革带来的挑战,而是积极地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这些挑战转化为机遇。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背后扎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让这本书充满了力量。它不仅是一本关于管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生存和发展的指南。

评分

评价四: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对话。作者的笔触深刻而富有洞察力,他能够将复杂的管理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并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让读者感同身受。我尤其赞同书中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人的价值和潜力。书中关于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归属感,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例如,书中对于“授权与信任”的论述,让我明白,真正的领导者并非事必躬亲,而是要懂得放手,让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此外,书中对于“战略执行”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再好的战略,如果不能有效地执行,也只是纸上谈兵。作者提出的“目标导向”、“过程控制”以及“结果评估”等方法,为企业实现战略落地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提升管理能力,并对企业发展有更全面认识的佳作。

评分

评价三: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读来让人拍案叫绝。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剖析了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我深以为然的是书中对于“颠覆式创新”的阐述。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我们往往倾向于优化现有的流程和产品,以求得稳步的增长。然而,这本书却提醒我们,真正的突破往往来自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自我,甚至颠覆已有的成功模式。书中关于“从优秀到卓越”的探讨,让我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到“更好”,更是关于如何做到“不一样”。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描述,它强调了知识共享、持续学习对于企业应对变革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新的期待和想象。它不仅提供了一套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变革的渴望和对创新的追求。

评分

评价五: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企业管理的思想洗礼。作者的论述逻辑严谨,层层递进,将“变革”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一系列可操作的实践。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逆向思维”的运用。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习惯于跟随主流,而这本书却鼓励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寻找突破口。书中关于“竞争优势”的分析,也让我茅塞顿开。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自我革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所吸引。它强调了企业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需要与外部环境,包括合作伙伴、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从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管理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哲学著作。它让我看到了变革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

书还行吧,看看再说

评分

信赖京东,比逛超市还方便,有更好的性价比,同时还能够送货到家。

评分

速度非常的快,自营的隔天就到货了,包装一般吧,能看就行,要求不高

评分

这次买了很多很多书,搞活动非常划算,快递站态度特别好啊,给快递点赞,以后买东西首选京东。

评分

价格实惠,值得买,性价比高

评分

物流非常快,塑业非常好,点赞,很棒,真的很棒。

评分

学习华为,增长见识,学习

评分

华为,牛!标杆企业,有其之所以成为标杆的原因所在

评分

给公司买的书,是送客户用的,书的质量不错,版面比较素,在里面也学到一些知识,发货也很快,一天就到了,一共买了三次书,给自己也留了一本,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