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應急管理概論》以應急管理理論作為研究對象,對應急管理基礎和體係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其中基礎研究以應急管理基本概念及其發展曆程為主;體係研究以“一案三製”為研究主綫,分彆闡述瞭應急預案、應急法製、應急體製和應急機製的相關理論,並在此基礎上總結瞭“一案三製”之間的相互關係。由於地震災害的難以預測性、突發性、復雜性及損失嚴重性等特點,《應急管理概論》在應急管理理論基礎上又對地震應急管理作瞭相應的研究。
《應急管理概論》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關專業的師生使用,也可供有關應急管理、公共産業管理相關的研究人員參考,同時也可作為各級政府部門學習應急管理基礎知識的入門教材。
作者簡介
楊月巧,1972年生,山西人,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博士,防災科技學院副教授。具有多年應急管理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主持多項省部級及廳局級課題,近年來發錶教學科研論文幾十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部分 應急管理基礎
第1章 應急管理基本概念
1.1 突發事件
1.1.1 突發事件概念
1.1.2 突發事件分類
1.1.3 突發事件原理
1.1.4 突發事件分級
1.2 應急管理及相關概念
1.2.1 應急管理
1.2.2 危機管理
1.2.3 風險管理
1.2.4 公共安全管理
1.2.5 緊急狀態管理
1.2.6 常態管理
1.3 應急管理生命周期理論
1.3.1 管理研究
1.3.2 過程研究
1.4 應急管理工作原則
1.5 突發事件:地震
1.5.1 地震成因
1.5 2地震相關概念
1.5.3 地震分類
1.6 地震災害
1.6.1 地震災害及相關概念
1.6.2 地震災害分級指標
1.6.3 地震災害鏈
1.6.4 我國地震災害的特點
1.7 地震應急管理
1.7.1 地震應急管理
1.7.2 地震應急管理內容
1.7.3 地震應急管理事件分類
1.7.4 地震應急救援
習題
第2章 應急管理發展曆程
2.1 我國應急管理的發展曆程及發展趨勢
2.1.1 我國應急管理的發展曆程
2.1.2 我國應急管理的模式
2.1.3 我國應急管理的發展趨勢
2.2 美國應急管理的發展曆程及發展趨勢
2.2.1 美國應急管理發展曆程及重要階段
2.2.2 美國應急預案建設
2.2.3 應急管理體製
2.2.4 應急管理機製
2.2.5 應急管理法製
2.2.6 應急保障係統
2.2.7 案例:卡特裏娜颶風
2.3 日本應急管理的發展曆程及發展趨勢
2.3.1 日本應急管理發展曆程
2.3.2 預案編製體係
2.3.3 法製
2.3.4 日本應急管理體製
2.3.5 日本應急管理機製
2.3.6 案例:東日本大地震
2.4 地震應急管理的發展曆程及發展趨勢
2.4.1 從地震中學習
2.4.2 從地震中反思
2.4.3 地震應急管理法製化
2.4.4 應急管理工作深入開展
2.4.5 地震應急管理工作新挑戰
2.4.6 地震應急管理工作新發展
習題
第2部分 應急管理體係
第3章 應急預案
3.1 概述
3.1.1 應急預案與預案管理
3.1.2 應急預案發展曆程
3.1.3 應急預案管理範圍
3.1.4 應急預案管理基本原則
3.2 應急預案體係構成
3.2.1 按突發事件性質劃分
3.2.2 按應急預案功能劃分
3.2.3 按行政區域劃分
3.3 應急預案編製
3.3.1 應急預案影響因素
3.3.2 應急預案基本內容
3.3.3 預案核心要素
3.3.4 預案編製過程
3.3.5 應急預案文件體係
3.4 應急預案批準、備案與發布
3.4.1 應急預案批準
3.4.2 應急預案備案
3.4.3 應急預案發布
3.5 應急預案更新與修訂
3.5.1 應急預案動態更新
3.5.2 應急預案修訂
3.6 應急預案宣傳、培訓和演練
3.6.1 應急預案宣傳和培訓
3.6.2 應急預案演練
3.7 國傢地震應急預案
3.7.1 國傢地震應急預案修訂過程
3.7.2 國傢地震應急預案分析
3.7.3 地震應急預案規定的應急期關鍵業務
習題
第4章 應急管理法製
4.1 法製
4.2 應急管理法製概述
4.2.1 應急管理法律定義
4.2 應急管理法律特點
4.2.3 應急管理法製框架
4.2.4 應急管理法製構成
4.3 《突發事件應對法》
4.3.1 《突發事件應對法》總體思路
4.3.2 《突發事件應對法》內容解析
4.4 地震應急管理法製
4.4.1 地震應急管理法規體係
4.4.2 《防震減災法》
習題
第5章 應急管理體製
5.1 體製
5.2 應急體製
5.2.1 應急管理體製定義及特徵
5.2.2 中國應急管理體製建設的背景
5.3 我國應急管理體製發展曆程
5.3.1 第一階段:單一災種應急管理體製
5.3.2 第二階段:共同參與的應急管理體製
5.3.3 第三階段:綜閤性應急管理體製
5.4 應急管理體製基本內容
5.4.1 統一領導
5.4.2 綜閤協調
5.4.3 分類管理
5.4.4 分級負責
5.4.5 屬地管理為主
5.5 應急管理機構
5.5.1 應急管理工作機構
5.5.2 應急管理組織機構
5.6 我國現行的應急管理體製優勢和存在問題分析
5.6.1 我國應急管理體製優勢
5.6.2 應急體製現存問題分析
5.7 地震應急管理體製
習題
……
第6章 應急管理機製
第7章 一案三製
附錄A 法律
附錄B 預案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受國內外諸多因素影響,中國各類突發事件多發、頻發、高發,從錶麵看,這些突發事件的發生都具有偶然性,但是深入探討事件的發生背景和成因,往往又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僅把應急管理的研究領域局限於應對研究或者應急救援研究是片麵的,隻有從突發事件的全周期、全過程來研究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纔能更好地降低風險,減少經濟和社會損失,纔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我國的應急管理以“一案三製”建設為中心,在應急預案、應急法製、體製和機製方麵取得瞭卓有成效的進步。但是,現有的應急管理的研究體係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沿襲美國的應急管理研究體係,第二種以四大類突發事件作為研究體係,第三種是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過程進行研究。這些研究思路與我國的應急管理“一案三製”的建設體係不一緻,本教材以“一案三製”為研究體係,在對應急管理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對應急預案、應急管理法製、體製和機製進行係統的介紹。
在各類突發事件中,地震災害具有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的特點,在多次應對重大地震災害的過程中,我國已形成一套有效的應急救援經驗,與地震應急救援實踐相比,地震應急管理理論研究遠遠落後。現有地震應急管理理論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應急救援方麵,而不是全周期的管理。本書從全周期的角度,專門在各章對地震應急管理進行分析,明晰地震應急管理的體係內容。
本教材的特點是:
(1)將應急管理與地震應急管理相結閤,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普遍性到地震應急管理的特殊性兩方麵論述應急管理的基礎和體係。
(2)以“一案三製”建設作為研究體係,與我國的應急管理實踐相統一。
(3)理清應急管理及其相關概念,對應急管理的法製、體製和機製等基本問題進行係統的總結和歸納。
《城市生命綫:看不見的守護者》 內容梗概 《城市生命綫:看不見的守護者》是一部深度剖析現代城市運轉核心——生命綫工程的非虛構作品。本書不聚焦於宏大的災難敘事,而是將目光投嚮瞭那些構成瞭城市正常運行基石的龐大而復雜的地下係統和後颱服務,它們如同城市的血管、神經與呼吸係統,默默支撐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卻常常被公眾所忽視。 本書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切入,旨在喚醒讀者對城市生命綫工程的認知,並展現其在日常防災減災、危機應對以及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作者通過深入的田野調查、權威專傢的訪談、珍貴的曆史檔案以及詳實的案例分析,層層剝繭,揭示瞭城市生命綫工程的奧秘,以及背後無數普通建設者、維護者和管理者所付齣的艱辛努力與智慧。 第一部分:城市的脈搏——水、電、氣、訊的奧秘 引子:一個尋常的日子 本書以一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清晨為開端,描繪瞭城市在黎明破曉後如何逐步蘇醒:燈光亮起,水龍頭流齣潔淨的水,煤氣竈點燃爐火,手機信號恢復,互聯網重新連接。這些在常人看來理所當然的便利,背後是怎樣一套精密的、不間斷運作的係統? 第一章:生命的源泉——飲用水的旅程 我們將跟隨一股清澈的飲用水,從它在大自然的源頭開始,經曆漫長的淨化、加壓、輸送過程。本書將詳細介紹供水管網的構成,包括水庫、淨水廠、泵站、主管道、配水管網以及末端用戶的連接。我們將探討管網的設計理念、材料選擇、施工技術,以及如何應對管道老化、漏損、二次汙染等挑戰。同時,還將深入瞭解水質監測體係,以及在極端天氣或突發事件下,如何保障居民飲用水的安全供應。 第二章:不竭的動力——電力係統的神經網絡 電力是現代城市跳動的血液。本章將帶領讀者瞭解發電廠的運作原理,無論是傳統的火電、水電,還是新興的核電、新能源發電。我們將詳細解析輸電網的層層結構,從高壓輸電綫路到城市變電站,再到居民樓內的電路。本書將重點介紹電網的穩定性控製,負荷分配,以及如何通過智能電網技術實現供需的實時匹配。在麵對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時,電力係統的脆弱性及其恢復機製將是重要的探討內容。 第三章:溫暖的承諾——燃氣輸送的挑戰 燃氣,為城市帶來瞭溫暖與便利。本章將聚焦城市燃氣輸送係統的運作。從天然氣井口或液化氣儲罐齣發,通過管道網絡,將安全的能源輸送到韆傢萬戶。我們將探討管道的防腐蝕技術,壓力調節,以及如何有效監測和預防燃氣泄漏。城市燃氣管網的風險評估與應急預案,例如在地震或地質災害發生時,如何迅速切斷氣源,保障居民安全,將是本章的重點。 第四章:信息之翼——通信網絡的速度與韌性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通信網絡已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神經係統。本章將深入剖析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通信、互聯網光縴網絡等在內的通信基礎設施。我們將瞭解基站的建設與維護,數據中心的運作,以及如何確保在海量數據傳輸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災難發生時,通信中斷的後果及其恢復策略,以及如何利用通信技術進行信息傳遞和協調指揮,將是本書關注的焦點。 第二部分:看不見的守護者——維護、監測與應急 第五章:生命的守護者——管網的巡檢與維護 任何復雜的工程都需要精心的嗬護。本章將介紹城市生命綫工程的日常巡檢與維護工作。我們將跟隨巡檢員,瞭解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探測設備,如聲波探測儀、熱成像儀、氣體泄漏探測器等,來發現地下管網的微小問題。本書還將探討管道的定期檢修、更換,以及現代化維護技術,如非開挖修復技術,如何在不影響城市正常交通的情況下完成管網的升級改造。 第六章:城市的“醫生”——監測預警與風險評估 城市的生命綫並非無懈可擊。本章將聚焦於城市生命綫工程的監測預警體係。我們將瞭解各類傳感器如何實時監測管網的壓力、流量、溫度、泄漏等關鍵參數。本書還將深入探討風險評估的方法論,如何識彆潛在的危險源,如地質沉降、腐蝕、人為破壞等,並在此基礎上製定有效的防範措施。智能化的城市運行管理平颱,如何整閤各類數據,實現對城市生命綫的“透視”,將是本章的亮點。 第七章:危機時刻的脊梁——應急響應與恢復 當危機來臨,城市生命綫的韌性將受到嚴峻考驗。本章將詳細闡述在突發事件,如地震、洪水、極端天氣、恐怖襲擊等情況發生後,城市生命綫工程的應急響應機製。我們將瞭解應急搶險隊伍的組建與訓練,物資儲備,以及如何快速有效地修復受損的管網,恢復供水、供電、供氣和通信。本書還將探討跨部門的協同作戰,信息共享,以及在危機中如何保障關鍵基礎設施的持續運行,並逐步恢復城市的正常秩序。 第八章:綠色脈絡——可持續發展與未來展望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城市生命綫工程正麵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本章將探討如何將綠色理念融入生命綫工程的設計、建設和維護中。例如,如何推廣節水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汙染排放。本書還將展望未來城市生命綫工程的發展趨勢,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以及如何構建更具韌性、更智能、更環保的城市基礎設施體係。 結語:緻敬城市中的無名英雄 《城市生命綫:看不見的守護者》並非一本技術手冊,而是一次對城市默默奉獻的守護者們的緻敬。通過本書,讀者將重新審視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理解那些隱藏在地麵之下的復雜係統,以及背後無數普通人的智慧與汗水。它將激發我們對城市運行的思考,對公共安全的關注,以及對科學技術在保障民生福祉方麵巨大作用的認知。這本書,是為瞭讓更多人看到那些“看不見的守護者”,理解他們的工作,並從中獲得對城市、對生活更深層次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