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在深入學習研究?大報告的基礎上,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由來及曆史淵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及參照分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與階段分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路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界意義等方麵,係統論述瞭新時代我們黨要實現什麼樣的奮鬥目標的問題。本書是全麵學習和準確理解黨的?大精神的輔導讀物。
作者簡介
曾憲奎,1977年齣生於山東省青州市,2007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工業經濟係,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專業從事政治經濟學和産業經濟學研究。已經齣版專著1部,閤作齣版專著若乾部,在國內期刊報紙纍計發錶文章約40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由來及曆史淵源
第一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法的由來
一、孫中山的中華民族復興夢
二、毛澤東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思想
三、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張
四、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思想
第二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曆史淵源
一、中華民族曆史上的強盛時期
二、中華民族在近代史中的衰落及原因分析
三、曆史上幾次關於中華民族復興的探索
第三節 中國共産黨與中華民族的復興
一、中國共産黨與新民主主義革命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二章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及參照分析
第一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
一、國傢富強
二、民族振興
三、人民幸福
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特徵
第二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參照
一、羅馬帝國的興衰
二、英國的崛起
三、美國的崛起
四、德國的興起
五、二戰之後日本的興起
第三節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社會主義
一、蘇東劇變後的全球社會主義發展局勢
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社會主義道路的勝利
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有望改變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格局
第三章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與階段分析
第一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我國當前的狀況分析
一、經濟迅猛發展,整體經濟實力迅速提升
二、創新迅速發展,部分領域取得突齣成效
三、社會建設取得突齣成就
四、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進展
五、文化建設快速推進
第二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性目標分析
一、第一個一百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二、2020-2035: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三、2035一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第四章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路徑
第一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走中國道路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通往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二、我們必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弘揚中國精神
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三、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
第三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凝聚全國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應緊密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
第四節 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一、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産黨必須進行偉大鬥爭
二、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産黨必須進行偉大工程
三、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産黨必須進行偉大事業
第五章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界意義
第一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和平特徵
一、曆史上看中華民族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
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是和平發展的過程
第二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造福各國人民
一、中國的經濟發展通過進齣口的方式産生溢齣效應,帶動全球經濟進步
二、中國企業“走齣去”步伐不斷加快,推動各國經濟發展
三、中國將承擔越來越多力所能及的國際責任,有利於全球人民利益
附錄 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錶大會上的報告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曆史性變革
二、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使命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四、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開啓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新徵程
五、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
六、健全人民當傢作主製度體係,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七、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九、加快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十、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麵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十一、堅持“一國兩製”,推進祖國統一
十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三、堅定不移全麵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目標: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偉大目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重點主題圖書 導言:時代潮頭,使命召喚 本書是一部深入解讀新時代中國共産黨宏偉目標與曆史使命的力作。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曆史節點,中國共産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魄力,擘畫著國傢發展的壯麗藍圖。黨的十九大,作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盛會,為我們指明瞭前進方嚮,吹響瞭奮鬥號角。本書旨在帶領讀者全麵、深刻地理解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彆是其中所闡述的中國共産黨在新時代所肩負的偉大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展開的戰略部署和實踐路徑。 第一篇:新時代的時代坐標與曆史方位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曆史性的轉變與戰略性判斷 新時代判斷的科學依據:基於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判斷不僅是對過去成就的總結,更是對當下挑戰的精準把握。 新時代的核心特徵:國傢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以及中國在國際舞颱上日益提升的影響力。 新時代的曆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並為人類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曆史方位的重要性:理解新時代,是理解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而理解中國共産黨偉大目標的基石。它決定瞭我們所處的曆史起點,以及前進的方嚮和任務。 2. 黨的十九大:中國共産黨新徵程的政治宣言與行動綱領 十九大的曆史地位:中國共産黨曆史上的一次重要會議,確立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十九大的主要成果:深刻闡述瞭中國共産黨未來的發展方嚮、戰略任務、政策措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瞭根本遵循。 十九大報告的精髓:是理解新時代中國共産黨偉大目標的“總鑰匙”。報告中提齣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以及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都集中體現瞭黨的偉大目標。 第二篇: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偉大目標 1.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宏偉的國傢願景 中國夢的深刻內涵:國傢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它不僅僅是經濟的騰飛,更是文化的繁榮、社會的和諧、生態的美好。 中國夢的實現路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維護國傢主權和安全。 中國夢的時代意義: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置於世界大變局的背景下,展現瞭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的堅定決心。 2. “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階段性戰略的接續推進 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2021年):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本書將深入探討“全麵小康”的時代內涵、實現的關鍵指標以及未來的鞏固提升。 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204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本書將詳細解讀這一宏大目標的具體構成,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麵的現代化要求。 目標之間的邏輯關係:第一個一百年是為第二個一百年奠定堅實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階段。 3. 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具體內涵: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文化繁榮、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實現這一目標的重點領域和關鍵舉措:科技創新、産業升級、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深化體製機製改革等。 “基本實現”的戰略考量:預留瞭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升現代化水平的空間,體現瞭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的戰略智慧。 4. 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終的宏偉藍圖 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全麵畫像: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全麵提升,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達到較高水平,成為世界強國。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標誌:不僅僅是經濟總量,更包括創新能力、文化影響力、國際話語權、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實現這一目標的長期性與艱巨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鬥,需要剋服各種風險挑戰。 第三篇:為實現偉大目標而奮鬥的戰略部署與關鍵支撐 1.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的戰略選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符閤中國國情、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科學社會主義。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是實現中國共産黨偉大目標的根本保證。 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係和實踐內涵。 2.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 現代化經濟體係的內涵:包括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重點任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創新型國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 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3. 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社會活力的強大動力 改革開放的重要性: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實現國傢發展目標的“根本動力”。 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的目標:健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製,健全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的體製機製。 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嚮互濟的開放格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製。 4. 堅持全麵依法治國:國傢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全麵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是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麵,是實現國傢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健全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建設高效權威的法治體係,建設公正文明執法的法治環境。 用法治保障實現偉大目標:為改革發展穩定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5. 推進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國傢治理效能 國傢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涵:包括製度的科學性、係統的完備性、運作的有效性。 提升治理能力的關鍵: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傢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 現代化治理的目標:實現國傢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高效化。 6.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國傢文化軟實力 文化強國的戰略意義: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撐。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任務: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提高國傢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關鍵舉措:堅持馬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發展麵嚮現代化、麵嚮世界、麵嚮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7. 建設美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美麗中國”的內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實現美麗中國的路徑: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構建生態文明製度體係,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 8.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一切工作的根本齣發點 人民是國傢發展的根本動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具體體現:在教育、就業、醫療、住房、養老等領域加大投入,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9. 推進國傢安全體係和能力現代化:維護國傢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國傢安全的新形勢:復雜嚴峻的國傢安全環境。 總體國傢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科技、網絡、資源、核安全等為一體的國傢安全體係。 維護國傢安全的根本保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為實現偉大目標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10. 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的根本政治製度和國傢治理體係:政治製度的優勢 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實現國傢發展目標最根本的政治保證。 黨領導的製度優勢: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推動國傢發展不斷嚮前。 完善黨領導的製度體係: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第四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投身偉大事業 1. 深刻領會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義:理論武裝的再升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意義和豐富內涵。 “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麵成就”等關鍵內容。 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2. 堅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思想鑄魂的關鍵 共産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統一。 麵對風險挑戰,保持戰略清醒和政治定力。 3. 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擔當作為的時代要求 “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辯證關係。 在前進道路上,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4. 銳意進取,埋頭苦乾:將藍圖變為現實的實踐路徑 將黨的十九大精神轉化為具體的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和實際行動。 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抓好落實。 5. 加強黨的建設,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執政黨建設的永恒課題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剋思主義執政黨。 結語:偉大徵程,繼往開來 本書通過係統梳理和深入解讀,旨在幫助廣大讀者全麵、準確地把握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偉大目標,深刻理解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也是中國共産黨在新時代肩負起的曆史使命。這是一項前無古人、波瀾壯闊的偉大事業。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埋頭苦乾,為實現黨的宏偉目標、創造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