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世经典古帖,硬笔学书必修教材
2)原帖原字等比例缩小,保持纯正的原帖原汁原味
3)“大道至简”抓住学书法核心的要点,那就是“练”
4)单字精临精练、原帖通篇临习、原帖放大版欣赏
5)系统深入的描摹临写训练,辅以传统经典的米字格,精准定位点画,同步提高结构
对于有一定的硬笔书法书写基础的爱好者和书法培训机构的学员来说,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事实上,当代硬笔书法高手也都是学习经典毛笔字帖而成。我们在掌握一些硬笔书写技巧和能力后,完全可以直接取法古代的毛笔字帖。然而,我们所见到的毛笔字帖,大多不适合用硬笔来临习。缘于此,我们特意编写了这套以经典毛笔字帖为范本、在九宫格中用硬笔临写的练习册,帮助大家系统深入的进行临古训练,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提升作品格调,强化笔法训练,加强笔锋表达,丰富作品的内涵。
卢中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馆员,军博美术书法创作中心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第十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至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思想理论工程部秘书长,解放军美术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
金日发
曾任《书法报·硬笔书法》编辑部主任,现为《书法报》书法艺术网执行主编、书法报视频执行主编。
李波
中国教育界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编委会成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暨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
使用建议:
如何有序地使用本套字帖,我们给出的建议如下:
第一步,临习王羲之这是王羲之传世经典小楷,也是硬笔书法爱好者提高硬笔楷书的必修课。
《乐毅论》是王羲之楷书中颇负盛誉的名帖,历代名家对此赞不绝口:外标冲蔼之容,内含清刚之气;遒劲之中不失婉媚,端庄之中不失姿态;精淳粹美,清雄雅正,静气迎人,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空灵淡荡,高怀绝俗,真大雅不群之作也,是学习小楷的上乘法帖,从其学起,定能获益匪浅。
《曹娥碑》结字扁平,用笔多不藏锋,有隶书笔意。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第二步,通过系统的临写学习《乐毅论》和《孝女曹娥碑》,能初步具备晋人楷书的平正、清雅的风格,此时可以继续向上追溯,学习钟繇的《宣示表》,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此帖所具备的点画法则、结体规律等影响和促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
钟繇《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如赵孟頫、文徵明、王宠、黄道周等。魏晋钟王书风仍然是在为当今硬笔书坛的主流。
第三步,有了扎实的魏晋楷书的功底,就可以广设博览,兼而临习其他的经典法帖,其首推赵孟頫的《胆巴碑》和《湖州妙严寺记》。赵孟頫是“二王”书法风格忠实的传承者,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可见其楷书技法之高超娴熟。
学习了上述几种经典碑帖之后,楷书的功底就能写的很扎实了,这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一步的临习其他不同风格的经典碑帖,喜欢法度森严险峻峭拔的,可以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喜欢挺拔俊秀灵动的,可以选择明代文征明的经典小楷《草堂十志》,喜欢丰腴肥美而又飘动隽逸的,可以选择智永《真书千字文》,各具特色,各得其妙。
我们系统地临写了以上的经典碑帖以后,硬笔楷书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了,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又能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学习硬笔行书《兰亭序》《王羲之行书集字圣教序》,就能很快上手,临写时更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
这本《兰亭序/王羲之 硬笔书法临古描摹练习系列》简直是我的书法启蒙神器!我一直对王羲之的行书心向往之,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入门教材。市面上很多字帖要么是临摹本,要么是字帖本身就太“精美”,让人下笔时瞻前顾后,生怕一笔下去就毁了“原作”。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精准,它主打的是“硬笔”练习,这对我这种习惯用中性笔或者钢笔练字的人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首先,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厚实但不吸墨,即使用速干的签字笔书写,也不会出现洇墨的现象,这极大地提升了书写过程中的流畅度和愉悦感。更关键的是,它的描摹设计非常人性化。它不像传统的描红那样只是简单的轮廓填充,而是巧妙地将原帖的结构、笔意通过虚线和实线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初学者可以先描摹,感受笔画的起承转合,然后过渡到半摹半临,最后完全独立书写。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很快就抓住了《兰亭序》那种“飘逸中见沉稳,灵动而不失法度”的韵味。我已经连续用了两周,感觉自己的握笔姿势和行笔速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那份久违的书写热情又被重新点燃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系列”的书籍一向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是为了凑数量而出的,内容深度可能不足。但这本书的编排,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只是简单地把《兰亭序》的每个字拆开来让你描,而是非常注重章法的教学。比如,它在某些关键的换气停顿处做了标注,这对于体会古人行书的“气韵生动”至关重要。我之前临帖,总觉得自己的字像是一盘散沙,缺乏整体的连贯感。这本书里有一部分是专门针对连笔和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的解析,虽然篇幅不大,但点到了核心。而且,它对王羲之那标志性的“之”字的写法,给出了好几种不同形态的分析,让我明白,书法学习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在遵循法度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理解。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设计上留出的空白区域,我习惯在旁边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比如哪个字写得好,哪个笔画力度没到位,这让这本练习册真正成为了我的“学习笔记”,而不仅仅是一本临摹工具。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书法爱好者,我一直追求的是“用日常工具写出古韵”。这本《兰亭序/王羲之 硬笔书法临古描摹练习系列》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媒介来实现这个目标。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字帖的选取和处理”。《兰亭序》的版本繁多,各有侧重,而这本书选择了一个相对稳定且结构清晰的版本进行拆解,这确保了学习者不会因为版本差异而产生困惑。它的排版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填鸭式”,而是有大量的留白,让你在练习完一组字之后,可以停下来,对比一下自己写出来的效果和原帖之间的差距。这种留白也为我们这些成年学习者提供了自我纠错的空间。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在书页边缘印制的一些关于“笔法要领”的提示,这些提示非常简短精炼,比如“侧锋入笔处需含蓄”之类的,不长篇大论,却直击要害。它成功地将古代的书法精髓,通过现代的硬笔工具,进行了有效的转化和传承,让人感觉到书法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庙堂之乐”,而是可以融入日常书写的美学实践。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多年书法基础,但近几年因工作忙碌而荒废的“老油条”,我这次重新拾起硬笔来练《兰亭序》,主要是想找回指尖的触感和对线条的控制力。坦率地说,市面上很多硬笔帖为了追求“现代感”或者“易学性”,往往牺牲了对原作精微之处的还原。然而,这套练习册在处理“蚕头燕尾”和“提按顿挫”这些行书的关键技巧时,做得相当到位。它没有过度地美化或简化笔画,而是尽可能地贴近原帖的笔法结构,只是用硬笔的媒介来呈现出来。我发现,通过硬笔来练习王羲之的草稿(可以看作是行书的雏形),反而能让我更清晰地感知到笔锋的转向,因为钢笔或中性笔的尖锐感会放大任何力度上的不均匀。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结构,如“之”、“之”、“乐”等字,这本书的描摹线条细致入微,让我可以清晰地看到笔画的起笔是“藏锋”还是“露锋”。这对精进书法技巧非常有帮助,它不是让你“写出漂亮字”,而是让你“写出正确笔法”。
评分我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给我的外甥女做暑假练习。她刚上小学高年级,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但又觉得毛笔字太麻烦,而且家里空间有限。这套硬笔临古描摹系列简直是完美的折中方案。我试着帮她描了两页,感受了一下它的难度设置。对于一个从未系统学习过行书的孩子来说,这本书的难度控制得非常好。它的字号适中,不会因为字太小而显得拘谨,也不会因为字太大而难以把握整体结构。更重要的是,它在基础部分用了大量的“空心”描摹,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控笔感”至关重要,避免了初学者直接下死力气导致线条僵硬。另外,这本书的装订方式也非常实用,它采用了便于摊平的设计,即便是小孩子使用,也不会因为用力过猛导致书本卷曲。从家长的角度看,这本书不仅仅是练字,更是一种艺术熏陶,让她在轻松愉快的描摹过程中,提前领略到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为将来的毛笔学习打下坚实的“形态基础”。
评分挺好的,临摹王体!
评分挺好的,临摹王体!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挺好的,临摹王体!
评分挺好的,临摹王体!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