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欧洲历史、英国历史及玫瑰战争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有研究补充需求的相关专业读者。 1.《玫瑰战争简史》是“新视角全球简史”系列战争史的重磅组成。“新视角全球简史”系列图书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呈现了不同视角下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将事件本身的意义和影响进行了延伸,区别于市场同类简史类图书脱颖而出。
2.本书在介绍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之间30年血雨腥风的争斗的同时,也刻画了性格鲜明的战争重要人物:神秘且充满魅力的理查三世,立王者”沃里克成为王位之争的幕后黑手,而诸如伊丽莎白·伍德维尔这样美貌而诡计多端的女人们,也曾一度统治着当时的王朝。
3.在作者风格独具的叙事手法中,这段极富感染力的历史也着实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有助于读者对玫瑰战争本身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事件有更明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于引发这段引人入胜的历史背后的政治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作者大卫 ·格拉米特是英国坎特伯雷基督教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历史学家,曾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任职,并担任过担任BBC2的纪录片《真实的白皇后》和BBC广播电台(Radio 4)In Our Time的点评嘉宾,在书中将玫瑰战争置于社会个体经历和共鸣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很多关于13世纪末至14世纪见证了英国社会发展进程的鲜明观点,并且评估了战争对个体及社会的影响,这在国内历史书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革命性。
内容简介
1450~1485年间的玫瑰战争被认为是英国错综复杂的历史之一。
兰开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之间30年血雨腥风的争斗,充斥着大量的区域性仇杀,强大的人格魅力成为这个时期的主导力量:神秘且充满魅力的理查三世,“立王者”沃里克成为王位之争的幕后黑手,其野心却最终在巴内特战役中灰飞烟灭。而诸如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以及安茹的玛格丽特这些美貌而诡计多端的女人们,也曾一度统治着当时的王朝。作者将这一复杂时期的种种史实置于15世纪英国政治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大背景下,既没有忽略战争对那些手无寸铁的民众的影响,也没有无视那些饱受战争之苦的人。在作者风格独具的叙事手法中,这段极富感染力的历史也着实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本书主要分为三部分:起因,讲述兰开斯特王朝的遗赠、理查二世的下台以及亨利四世的统治;进程,包括战争的三大阶段;战后影响,尤其在政治文化方面多所着墨。大卫·格拉米特对诸如亨利六世、爱德华四世和理查三世等重要人物,以及王朝的覆灭的点评非常生动,且观点鲜活,有助于读者对于引发这段引人入胜的历史背后的政治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者简介
大卫·格拉米特(David Grummitt):英国坎特伯雷基督教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专业主攻方向为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政治、战争、军事和文化史。曾先后在肯特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经学院、坎特伯雷基督教会大学任职。
曾担任BBC2的纪录片《真实的白皇后》(The Real White Queen)和BBC广播电台(Radio 4)《我们的时代》(In Our Time)的点评嘉宾。代表作品有《加来驻军:英国战争与军事服务,1436—1558》(2008)、《亨利七世》(2015)等。
目录
大事年表 Ⅸ
重要人物 ⅩⅢ
族 谱 ⅩⅩⅢ
序 ⅩⅩⅤⅡ
导 言 历史中的玫瑰战争 001
第一部分 玫瑰战争的起因
第1章 兰开斯特家族的遗产:1399~1449年的英格兰 017
1399~1413:王权合法性问题 018
1413~1437:稳定的假象 023
1437~1449:危机升级 029
第2章 玫瑰战争前奏(1449~1455) 036
战败、指责与叛乱 036
顾问之争:萨默塞特公爵与约克公爵 041
走向战火:亨利六世下台与约克公爵监国 045
第二部分 玫瑰战争的进程
第3章 第一滴血:1455年圣奥尔本斯战役及之后 055
圣奥尔本斯战役与约克公爵第二次摄政 056
玛格丽特王后与兰开斯特家族 060
约克派的恐惧与失败 065
第4章 约克的胜利:第一次战争(1459~1464) 072
从考文垂到韦克菲尔德 072
约克的胜利 079
约克派胜利的原因 085
约克派政权的建立 089
第5章 叛乱及复辟:第二次战争(1469~1471) 095
爱德华四世、沃里克伯爵与伍德维尔家族 096
叛乱与废黜 102
爱德华四世的复辟 107
第6章 命运的齿轮:第三次战争(1483~1487) 115
爱德华四世的“第二个统治阶段” 116
理查三世篡位 123
白金汉公爵的叛乱与亨利·都铎 128
都铎政权的确立 138
第三部分 玫瑰战争的影响
第7章 战争与社会:战争的苦果 147
15世纪英格兰的战争 148
战争带来的影响:贵族阶层 153
战争带来的影响:平民阶层 157
战争带来的影响:城镇 162
第8章 战争与政治文化 170
普通民众地位的沉浮 170
玫瑰战争与中世纪英格兰的财政文化 177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与玫瑰战争 186
后 记 都铎王朝早期的英格兰 196
注 释 200
参考书目 212
精彩书摘
顾问之争:萨默塞特公爵与约克公爵
约克公爵理查是当时最为显赫的贵族,他的父母双方都是爱德华三世的后裔。15世纪中期他收入颇丰——每年大约5000英镑,在贵族之中无人与之可比。一直以来,理查都是维护兰开斯特政权,特别是维护其在法国统治的中流砥柱。而且,他对自己的地位和血统有着很敏锐的认识。更重要的是,15世纪50年代期间爆发的权势之争让旁人也意识到了约克公爵的王位继承权。在凯德领导的起义中,他充当着“高贵英勇的王子”,宣称要联合其他“真正的贵族”一同革除弊政。
1450年4月,亨利六世在前往莱斯特召开议会的途中遇袭,袭击者名叫约翰·哈里斯(John harries),是约克郡的一名水手。被捕后的哈里斯一面摆弄手里的连枷,一面振振有词地说道:“现在在爱尔兰的约克公爵应该像我这样,在莱斯特议会上和叛徒较量,把他们打倒,就像他先前在郡里打泥巴块那样。”哈里斯未经考虑,愤然指责,为此他被绞死并被四马分尸。但是他的言论彰显了在百姓间广为流传的看法:约克公爵是改革的拥护者。1450年,约克公爵自认为最初是有些不情愿地被推到公众利益救世主的位置,为矫正亨利六世糟糕的统治而冲锋陷阵。
至少在1449年6月约克公爵启程去担任爱尔兰总督之前,他对兰开斯特王朝忠心耿耿,从未想过要分裂国家。理查打一出生就与王位近在咫尺,早在1433年,他就被赐予嘉德勋位(order of Garter),高官显爵指日可待。1436年,他被国王任命为代理官员并被派往法国,这是他首次理政,在政策择取和具体执行方面,还要依靠他的姐夫索尔兹伯里伯爵理查·内维尔和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塔波特爵士约翰(1442年成为什鲁斯伯里伯爵),但是他首次理政还算成功。理查第二次理政(从1441年到1445年)期间虽吃了几次败仗,却向众人证明了自己是一名有能力的管理者和外交官。1444年,理查在图尔为休战进行谈判,全心参与其中。次年莫林斯主教指控理查犯贪污罪,追随理查的贵族都站在他这一方支持他。从1446年开始,理查成为政府的领导人物之一。从理查所拥有的土地和爵位来看,他从格洛斯特公爵汉弗莱去世的事件中获得了不少好处。
......
《铁与火的年代:中世纪晚期欧洲的权力更迭与社会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世纪晚期(约公元1300年至1500年)这一剧烈动荡与转型时期的欧洲历史。它不仅仅是一部对特定战争或王朝斗争的叙事,更是一幅宏大、多维度的历史画卷,旨在揭示塑造现代欧洲格局的关键力量——政治重构、社会结构调整、技术革命以及文化思想的深刻转变。 第一部分:危机的总爆发与旧秩序的瓦解 (c. 1300-1400) 本部分聚焦于十四世纪初,欧洲社会所面临的系统性危机。我们首先探讨了“大饥荒”(1315-1317年)对人口结构和农业生产造成的毁灭性打击,它暴露了中世纪人口增长与资源承载力之间的脆弱平衡。随后,全书详细描绘了“黑死病”(1347-1351年)的恐怖降临。我们不仅仅记录了其人口学上的灾难性后果(估计欧洲三分之一到一半人口的死亡),更深入分析了瘟疫如何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领主与佃农之间的传统契约关系。劳动力短缺导致农奴地位的提高,工资上涨,并催生了诸如英国的“瓦特·泰勒起义”等大规模的农民反抗运动,预示着封建制度的结构性裂痕的扩大。 在政治层面,这一时期见证了国家权力的初步集中与民族意识的萌芽。教权与王权的冲突达到了白热化,尤其体现在“阿维尼翁之囚”和随后的大分裂(Western Schism)上。教廷权威的衰落,为世俗君主利用民族情绪巩固自身统治提供了历史机遇。我们分析了法国“百年战争”早期阶段(如克雷西战役和普瓦捷战役)对军事技术和贵族阶层认同的冲击,展示了远程弓箭和火药武器的出现如何开始挑战传统骑士的军事霸权。 第二部分:权力的新版图与民族国家的雏形 (c. 1400-1480) 进入十五世纪,欧洲进入了权力重组的关键阶段。本部分着重考察了几个核心区域的政治演化。 在英格兰,经历了“玫瑰战争”之前的混乱时期,我们重点分析了王室财政的压力、地方贵族势力的膨胀以及对强大中央集权的渴求。我们审视了“亨利六世”统治下王室权威的真空如何为后来的继承人争夺提供了土壤,但请注意,本书的焦点在于这些政治动荡的根源和对国家行政体系的影响,而非简单记录战争的胜负。 在法兰西,我们分析了查理七世在“百年战争”后期如何利用常备军和新的税收体系(如“什一税”的常态化)重建中央集权,以及圣女贞德现象背后的宗教狂热与民族情感的交织。 东欧和德意志地区也经历了显著的转型。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及其对拜占庭帝国的持续压力,迫使中欧诸国重新思考防御战略。我们分析了“匈奴王”瓦拉几斯卡和波兰立陶宛联邦在东欧权力格局中的作用,以及条顿骑士团在波兰的衰落,这些事件直接影响了未来数百年波罗的海地区的势力平衡。 第三部分:经济复苏、商业革命与思想的萌动 结构性的危机过后,中世纪晚期也孕育着现代经济的萌芽。本部分探讨了重商主义思潮的早期形态,以及行会制度的僵化与新兴的商业阶层(如富有的佛罗伦萨银行家家族)的崛起。我们详细考察了汉萨同盟在北欧贸易网络中的垄断地位,以及地中海城邦(威尼斯、热那亚)在香料和丝绸贸易中的关键角色。资本的积累和财富分配的不均,为后来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文化与思想领域,本书考察了人文主义思潮的早期发展。它并非简单地从希腊古典中汲取灵感,而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僵化体系的一种“实用性”回应,强调了现世生活、公民美德和个人成就的价值。同时,我们分析了谷登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如何革命性地改变了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为宗教改革的爆发埋下了技术伏笔。 第四部分:军事革命与绝对王权的构建 最后一部分将注意力集中于军事技术的飞跃及其对国家形态的决定性影响。火炮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城堡防御体系的终结,迫使君主们投入巨额资金来建设新的、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攻城和野战力量。这催生了“军事革命”(Military Revolution),它要求国家具备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能力来维持一支常备的、专业的军队和复杂的后勤系统。 本书的结论部分认为,中世纪晚期并非一个简单的衰退期,而是一个“过渡的熔炉”。一系列的瘟疫、战争和经济冲击,在痛苦中摧毁了旧的封建碎片化结构,为新兴的、更加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以法国和英格兰为代表)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对权力的重新定义、对新商业模式的适应以及对知识传播的加速,共同构成了通往近代欧洲的复杂而曲折的路径。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观且细致的框架,理解这个动荡时代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欧洲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