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概論(翻譯版·原書第2版)

力學概論(翻譯版·原書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丹尼爾·剋萊普納 著,劉樹新 譯
圖書標籤:
  • 力學
  • 經典力學
  • 物理學
  • 教材
  • 大學教材
  • 翻譯
  • 工程力學
  • 基礎物理
  • 牛頓力學
  • 理論力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64997
版次:2
商品編碼:12288229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三五”國傢重點齣版物齣版規劃項目 世界名校名傢基礎教育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1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物理學、應用物理學相關專業大一本科生

本書對每個知識點的介紹都深入淺齣, 對難點的處理更是一唱三嘆, 麯盡其意。與國內教材相比, 本書更重視物理學傢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並貫穿全書, 這是本書的一大特色。本書所選題材從實際應用到物理學前沿, 非常廣泛。全書對問題難度的把握也很到位, 開始時比較容易, 學生很快可以上手, 到後麵則很難, 頗具挑戰性。本書對純教學性的問題也能靈活變通, 彆具新意。

內容簡介

全書包括矢量、牛頓定律、力和運動方程、動量、能量、角動量、剛體、非綫性係統、圓周運動、諧振子、狹義相對論等。本書英文版為MIT等世界高校的教材,本中譯本可作為國內物理、應用物理等專業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目錄

目錄前言
緻教師
例題列錶
1 矢量與運動學 1
 1. 1 簡介 2
 1. 2 矢量 2
 1. 3 矢量代數 3
 1. 4 矢量乘法 4
 1. 5 矢量的分量 8
 1. 6 基矢量 11
 1. 7 位置矢量r 和位移 12
 1. 8 速度和加速度 14
 1. 9 運動方程的形式解 18
 1. 10 再論矢量對時間的導數 22
 1. 11 平麵極坐標中的運動 26
 注釋1. 1 近似法 36
 注釋1. 2 泰勒級數 37
 注釋1. 3 一些常見函數的級數展開 38
 注釋1. 4 微分 39
 注釋1. 5 有效數字與實驗不確定度 41
 習題 41
2 牛頓定律 47
 2. 1 簡介 48
 2. 2 牛頓力學與近代物理 48
 2. 3 牛頓定律 49
 2. 4 牛頓第一定律與慣性係統 51
 2. 5 牛頓第二定律 51
 2. 6 牛頓第三定律 55
 2. 7 基本單位和物理標準 59
 2. 8 量綱代數 63
 2. 9 牛頓定律的應用 64
 2. 10 采用極坐標的動力學 72
 習題 77
3 力和運動方程 81
 3. 1 簡介 82
 3. 2 物理的基本力 82
 3. 3 引力 83
 3. 4 一些唯象力 89
 3. 5 漫談微分方程 95
 3. 6 黏性力 98
 3. 7 鬍剋定律與簡諧運動 102
 注釋3. 1 球殼的引力 107
 習題 110
4 動量 115
 4. 1 簡介 116
 4. 2 質點係動力學 116
 4. 3 質心 119
 4. 4 質心坐標係 124
 4. 5 動量守恒 130
 4. 6 動量關係再述和衝量 131
 4. 7 動量和質量流 136
 4. 8 火箭運動 138
 4. 9 動量流與力 143
 4. 10 動量通量 145
 注釋4. 1 二維與三維物體的質心 151
 習題 155
5 能量 161
 5. 1 簡介 162
 5. 2 積分一維運動方程 162
 5. 3 功與能量 166
 5. 4 機械能守恒 179
 5. 5 勢能 182
 5. 6 勢能可以告訴我們的力 185
 5. 7 能量圖 185
 5. 8 非保守力 187
 5. 9 能量守恒與理想氣體定律 189
 5. 10 守恒定律 192
 5. 11 全球能量的使用 194
 注釋5. 1 擺周期的修正 199
 注釋5. 2 力、勢能和矢量算符Δ 200
 習題 205
6 動力學專題 211
目  錄Ⅶ
 6. 1 簡介 212
 6. 2 束縛係統的小振動 212
 6. 3 穩定性 217
 6. 4 簡正模 219
 6. 5 碰撞與守恒律 225
 習題 233
7 角動量和定軸轉動 239
 7. 1 簡介 240
 7. 2 質點的角動量 241
 7. 3 定軸轉動 245
 7. 4 力矩 250
 7. 5 力矩和角動量 252
 7. 6 定軸轉動的動力學 260
 7. 7 擺動和定軸轉動 262
 7. 8 含有平動和轉動的運動 267
 7. 9 動能定理與轉動 273
 7. 10 玻爾原子 277
 注釋7. 1 沙勒定理 280
 注釋7. 2 定軸轉動的動力學小結 282
 習題 282
8 剛體運動 291
 8. 1 簡介 292
 8. 2 角速度和角動量的矢量性質 292
 8. 3 迴轉儀 300
 8. 4 剛體運動示例 304
 8. 5 角動量守恒 310
 8. 6 剛體轉動與慣量張量 312
 8. 7 剛體動力學專題 320
 注釋8. 1 有限與無限小轉動 329
 注釋8. 2 再論迴轉儀 331
 習題 337
9 非慣性係和慣性力 341
 9. 1 簡介 342
 9. 2 伽利略變換 342
 9. 3 勻加速係 344
 9. 4 等效原理 347
 9. 5 轉動坐標係中的物理 356
 注釋9. 1 等效原理與引力紅移 368
Ⅷ 目  錄
 習題 370
10 有心力運動 373
 10. 1 簡介 374
 10. 2 作為單體問題的有心力運動 374
 10. 3 有心力運動的普遍特徵 376
 10. 4 能量方程與能量圖 379
 10. 5 行星運動 386
 10. 6 關於行星運動的一些結論 402
 注釋10. 1 軌道積分的計算 403
 注釋10. 2 橢圓的性質 405
 習題 407
11 諧振子 411
 11. 1 簡介 412
 11. 2 簡諧運動: 迴顧 412
 11. 3 阻尼諧振子 414
 11. 4 受迫諧振子 421
 11. 5 暫態行為 425
 11. 6 時間響應與頻率響應 427
 注釋11. 1 復數 430
 注釋11. 2 求解阻尼諧振子的運動方程 431
 注釋11. 3 求解受迫諧振子的運動方程 434
 習題 435
12 狹義相對論 439
 12. 1 簡介 440
 12. 2 牛頓物理可能的缺陷 440
 12. 3 邁剋耳孫.莫雷實驗 442
 12. 4 狹義相對論 445

前言/序言

這本《力學概論》源於麻省理工學院針對希望更深入瞭解前言物理的大一新生而開設的一學期課程———物理8.. 012。在本書麵世後的四十多年中, 物理在許多方麵都飛速發展, 但力學依然是慣性、動量和能量這些概念的基礎; 作為本書的主鏇律———物理學傢解決問題的嫻熟技巧還是那麼寶貴。有些已在工作崗位上大顯身手的學生、MIT 的教員以及其他人的好評使作者確信, 本書的方法是非常奏效的。我們還收到同事的很多建議, 藉此機會在教材中整閤瞭他們的想法, 並更新瞭一些討論。
我們假定讀者熟悉關於多項式和三角函數的微積分知識,但不必熟悉微分方程。我們覺得大多數學生的難處不在於理解數學概念, 而在於如何將它們應用於物理問題。這隻能來自練習, 解決難題沒有捷徑可走。因此, 解題放在瞭優先位置。我們提供瞭大量例題用來指導學生。所選例題盡可能與有趣的物理現象相關, 但也不避諱純教學的問題。物塊滑下斜麵是一個刻闆的典型問題, 但是若讓斜麵加速, 係統就會彆具新意。
第1 版的習題曾經激勵、指導、並偶爾“挫敗” 瞭幾代物理學傢。勇於解決這些問題的學生在他們以後的科學生涯中贏得瞭自信。第1 版的大多數問題在第2 版中保留瞭下來,並增加瞭一些新問題。我們始終推崇皮特·海因的格言:
值得挑戰的問題, 攻堅剋難中顯價值。
除瞭這一鼓勵, 我們再給學生幾個實用的建議: 問題是用紙和筆來做的。一般會得到一個錶達式: 需要時最後會有數值。隻有查看錶達式纔能確定答案是否閤理。圖非常有用。
某些問題給齣瞭提示和答案。但書中沒有解題過程, 避免大傢在思考問題時抵擋不住誘惑, 沒有付齣最大努力就看解答。
小組討論對所有人都有指導性。
第1 版後物理學的兩個革命性進展值得一提。一是1970年發現瞭, 更準確地說是再發現瞭混沌, 而此後陸續齣現的混沌理論成瞭動力學的一個活躍分支。由於在有限的篇幅裏不能說清楚混沌, 本書沒有包含它。另外, 隻論證開普勒定律的驚人準確性也是不全麵的, 實際上太陽係也是混沌的,盡管時間尺度太大不便於觀測, 所以我們適當地介紹瞭混沌的存在性。二是計算機。計算物理是一個很成熟的分支, 一定程度上的計算機技術也是物理學傢的必備工具。然而, 我們還是沒有包含這類計算問題, 因為它們對理解本書的概念不是必需的, 且相當耗時。
第2 版的小結: 第1 章是矢量和運動學的數學準備。矢量錶示在本書及整個物理學中都很普遍, 所以我們解釋得很詳細。平動用熟悉的笛卡兒坐標來描述很自然。轉動同樣重要, 但用來描述它的坐標幾乎是完全陌生的, 因此我們特彆強化瞭運動的極坐標描述。從第2 章開始, 我們引入慣性係這一重要概念來介紹牛頓定律。牛頓定律的介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第2 章) 討論原理, 第二部分(第3 章) 緻力於介紹這些原理的各種應用。第4 章介紹動量、動量通量和動量守恒的概念。第5 章介紹動能、勢能和能量守恒的概念,其中包含熱和其他形式的能量。第6 章將前麵的知識應用於力學中有趣的現象: 小振動、穩定性、耦閤振子和簡正模,以及碰撞。第7 章則推廣到轉動, 介紹定軸轉動, 緊接著在第8 章介紹瞭剛體運動更一般的情形。第9 章迴到慣性係的主題, 著重強調如何理解非慣性係中的觀測。第10 章和11章分彆介紹物理學中有廣泛興趣的兩個題目: 有心力運動和阻尼與受迫諧振子。第12 ~ 14 章介紹非牛頓物理: 狹義相對論。
我們當初開設物理8.. 012 課程時, MIT 的學期比現在長,所以如今課上時間通常不可能包含本書所有材料。第1~9 章是本書的核心。第9~14 章依教師的興趣而定。
我們感謝多年來MIT 的同事們對本書的貢獻。他們是R..Aggarwal, G..B..Benedek, A..Burgasser, S..Burles, D..Chakrabarty,L.. Dreher, T.. J.. Greytak, H.. T.. Imai, H.. J.. Kendall ( 已故),W..Ketterle, S..Mochrie, D..E..Pritchard, P..Rebusco, S..W..Stahler,J.. W.. Whitaker, F.. A.. Wilczek 和M.. Zwierlein。我們還要特彆感謝P.. Dourmashkin 的幫助。
丹尼爾·剋萊普納羅伯特·科連科


《力學概論:概念、原理與應用》 這本《力學概論》是一本旨在為讀者係統性地構建對經典力學宏大圖景的深刻理解而編寫的入門讀物。全書秉持嚴謹的科學態度,以清晰的邏輯脈絡,將力學這一物理學最基礎、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從其核心概念、基本原理,逐步深入到廣泛的應用領域,為不同背景的讀者提供一座堅實的知識橋梁。 第一部分:靜力學——力的平衡與結構分析 本部分將從靜力學這一最直觀的力學分支開始,深入探討物體在靜止狀態下所遵循的規律。我們將首先引入“力”這一核心概念,詳細闡述其性質、錶示方法以及力的閤成與分解的原理。讀者將學習到如何通過嚮量運算來準確描述和分析多個力共同作用於物體的情形。 接著,我們將重點講解“力矩”的概念,這是理解物體能否發生轉動運動的關鍵。通過對力矩的分析,我們將掌握判斷物體是否處於力矩平衡狀態的方法,並進而學習到如何應用“力的平衡條件”和“力矩的平衡條件”來解決一係列靜力學問題。 本部分還將深入探討“重心”的概念,理解其物理意義以及如何計算不同形狀物體的重心。這對於分析物體的穩定性和平衡至關重要。 在理論鋪墊之後,我們將聚焦於靜力學的實際應用。讀者將學習到如何利用靜力學原理來分析簡單機械,如杠杆、滑輪、斜麵等,理解它們是如何通過改變力的方嚮或大小來省力或省時。同時,本部分還將觸及結構力學的初步概念,例如桁架、梁等結構的受力分析,為理解橋梁、建築物等宏大工程的穩定性打下基礎。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讀者將能夠將抽象的力學原理與身邊所見的工程結構聯係起來,體會力學在工程領域的強大生命力。 第二部分:運動學——描述物體的運動 在理解瞭靜止物體的受力情況後,我們將進入運動學,開始關注物體本身的運動狀態。本部分的核心任務是“描述”運動,而不涉及引起運動的原因。我們將從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如“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置與位移: 我們將學習如何使用坐標係來精確描述物體的位置,並理解位移作為描述物體位置變化量的矢量性質。 速度: 讀者將學習區分“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理解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嚮的重要物理量,並掌握如何通過位移與時間的關係來計算速度。 加速度: 作為速度變化率的度量,加速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將深入探討勻速直綫運動、勻變速直綫運動等基本運動形式,並通過數學公式和圖象來直觀地展示和分析這些運動。 本部分還將特彆關注“麯綫運動”的描述。我們將學習如何分解運動,例如將二維平麵內的麯綫運動分解為兩個相互垂直方嚮上的直綫運動,然後分彆分析它們的運動規律。例如,拋體運動將是本部分一個重要的經典案例,我們將通過運動的分解來準確預測拋射體的運動軌跡和落地時間。 此外,我們還將引入“圓周運動”的描述。讀者將學習到“角位置”、“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並理解綫速度與角速度之間的關係。嚮心加速度作為維持物體做圓周運動的關鍵,也將被詳細闡述。 本部分旨在培養讀者準確描述和分析各種運動狀態的能力,為後續理解運動産生的原因——動力學奠定堅實基礎。 第三部分:動力學——探究運動的原因 如果說運動學是“怎麼動”,那麼動力學就是“為什麼動”。本部分將是整本書的重中之重,我們將深入探討産生運動的根本原因——力。 牛頓運動定律: 毫無疑問,牛頓運動定律是經典動力學的基石。我們將逐一深入解析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牛頓第二定律(F=ma)和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牛頓第一定律: 解釋瞭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綫運動狀態的慣性本質,引齣“慣性質量”的概念。 牛頓第二定律: 是動力學的核心方程,我們將通過大量的算例來展示如何利用它來計算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或者在已知運動情況下來推斷所受的閤外力。我們將強調閤外力的概念,並分析各種常見力,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張力等的性質和應用。 牛頓第三定律: 闡述瞭力的相互性,即任何一個力都必然伴隨著一個大小相等、方嚮相反的反作用力。這將幫助我們理解力的傳遞和相互作用。 功、能與功率: 在理解瞭力的作用後,我們將進一步引入“功”和“能”的概念。 功: 將嚴格定義力和位移的乘積(在特定方嚮上的投影),並分析恒力和變力做功的區彆。 動能: 引入描述物體因運動而具有的能量,並推導齣“動能定理”,即閤外力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量。 勢能: 介紹與物體位置或狀態相關的能量,如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機械能守恒定律: 在隻有保守力做功的情況下,我們將推導齣機械能守恒這一重要的物理規律,並分析其在各種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功率: 作為做功快慢的度量,功率的概念將被清晰闡述,幫助讀者理解能量轉換的效率。 動量與衝量: 除瞭能量的觀點,我們還可以從“動量”的角度來分析運動。 動量: 定義為質量與速度的乘積,是描述物體運動狀態的另一個重要物理量。 衝量: 定義為力與作用時間的乘積,我們將推導齣“動量定理”,即衝量等於物體動量的變化量。 動量守恒定律: 在沒有外力或外力閤力為零的係統中,我們將推導齣動量守恒這一極其重要的物理規律,並探討其在碰撞、爆炸等問題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鏇轉運動的動力學 在前麵部分,我們已經學習瞭如何描述和分析直綫運動。本部分將進一步將動力學的思想推廣到鏇轉運動。 轉動慣量: 類似於直綫運動中的質量,轉動慣量是物體抵抗轉動慣性大小的度量。我們將學習不同形狀和質量分布的物體如何具有不同的轉動慣量,並理解它與物體的質量分布和轉軸位置的關係。 力矩與角加速度: 類比於力和綫加速度的關係,我們將引入“力矩”的概念(再次提及,但在此部分更側重於産生轉動的效果),並推導齣“轉動定律”,即力矩等於轉動慣量與角加速度的乘積。 角動量守恒: 類似動量守恒,我們將介紹“角動量”的概念,並推導齣在閤外力矩為零時,係統的總角動量守恒。我們將通過有趣的例子,如花樣滑冰運動員的鏇轉速度變化,來生動展示角動量守恒的威力。 第五部分:振動與波——周期性運動的探索 周期性運動在自然界和工程領域無處不在。本部分將帶讀者探索兩種重要的周期性現象:振動和波。 簡諧運動: 作為最基本、最普遍的振動形式,簡諧運動(SHM)將被詳細介紹。我們將深入理解迴復力與位移成正比的條件,並學習描述簡諧運動的關鍵參數,如振幅、周期、頻率和相位。我們將通過彈簧振子和單擺等典型模型來具體分析簡諧運動的特點,並介紹其在時域和頻域的數學錶示。 阻尼振動與受迫振動: 我們將進一步探討實際情況中的振動,包括由於能量損耗而衰減的阻尼振動,以及外部周期性力作用下的受迫振動。我們將重點關注“共振”現象,理解當驅動頻率接近物體的固有頻率時,振幅會急劇增大的原因及其潛在的破壞性或有用性。 機械波: 在掌握瞭振動的基本原理後,我們將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波”的概念。我們將區分橫波和縱波,並學習描述波的關鍵參數,如波長、頻率、周期、波速和振幅。我們將探討波的疊加原理,並簡單介紹乾涉和衍射等重要的波動現象。 第六部分:引力——萬物間的相互作用 引力是宇宙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力量之一。本部分將從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齣發,深入探索引力的本質和影響。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我們將學習萬有引力定律的數學錶達式,理解引力的大小與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我們將通過計算行星的軌道運動、地球的重力等實例,來體會萬有引力定律的普適性。 引力在天體運動中的應用: 我們將利用牛頓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來解釋行星繞太陽的運動,以及月球繞地球的運動。我們將簡要介紹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並展示如何從牛頓的理論中推導齣這些定律。 結語 《力學概論》力求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讀者從最基礎的力學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復雜的動力學分析和周期性運動的研究。書中不僅注重理論的嚴謹性,更強調原理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啓發式的問題,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和獨立思考能力。希望本書能夠成為讀者在探索物理世界奧秘過程中的得力助手,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更高級的物理學分支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力學概論》(翻譯版·原書第2版)這本教材,我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的理論深度和教學方法的創新上。我瞭解到這本書的原版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尤其是在第二版中,作者很可能對內容進行瞭更新和擴展,加入瞭新的研究成果或者以更現代的方式闡述瞭力學原理。我比較喜歡那種能夠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的書,而不是僅僅告訴“是什麼”。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見,或者通過巧妙的設計來激發讀者對力學的探索欲,那將是極大的驚喜。我尤其希望它能在某些復雜的力學概念上,提供不同於我之前接觸過的教材的視角,也許是一些新的類比,或者更直觀的解釋方式。我一直認為,優秀的教材不僅能傳授知識,更能塑造思維。希望這本《力學概論》能夠帶給我這樣的體驗。

評分

說實話,我之所以關注這本《力學概論》(翻譯版·原書第2版),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原書第2版”這個標簽。我一直認為,經典的教材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經過瞭時間的檢驗和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反饋。原版更新到第二版,說明其內容一定經過瞭不斷的完善和優化,理論的深度和廣度也肯定得到瞭極大的提升。而翻譯版的齣現,更是解決瞭語言上的障礙,讓我們可以直接接觸到作者的原意和思想。我個人對物理學的學習,總有一種“不求甚解,但求通透”的理念。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教材,能夠真正地理解力學背後的基本原理,而不是死記硬背公式。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足夠詳細的推導過程,以及清晰的圖示和例子,來幫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一直認為,好的教材能夠引導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而不是簡單地灌輸知識。

評分

我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我物理學知識的教材,特彆是力學部分,感覺自己在這方麵的基礎有些薄弱,很多零散的知識點總是連接不起來。偶然間聽說瞭這本《力學概論》(翻譯版·原書第2版),而且評價普遍都很高,說它是力學入門的經典之作。拿到書後,我第一眼就被它那種嚴謹而又富有條理的排版所吸引。感覺內容邏輯性非常強,從基礎概念的引入,到深入的理論推導,再到具體的應用分析,層層遞進,讓人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我當時就覺得,這本書的編寫者一定是花費瞭大量的心血,纔能將如此龐大的力學體係梳理得如此清晰。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瀏覽目錄和章節標題,我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我比較看重教材的實用性,希望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還能結閤一些實際的物理現象或者工程問題進行講解,這樣學習起來會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激發我的興趣。從目前的初步印象來看,這本書似乎能夠滿足我的這一期待。

評分

我之前在網上看到有人強烈推薦這本《力學概論》(翻譯版·原書第2版),說它是學習力學的“必讀書目”。當時就對它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雖然我目前還不是一名專業的物理係學生,但我對物理學,特彆是力學,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希望能夠通過一本權威的教材,建立起一個紮實的力學知識體係。拿到這本翻譯版後,我翻閱瞭幾頁,發現它的語言風格非常清晰流暢,並沒有因為是翻譯作品而顯得生硬或晦澀。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信心。我非常看重教材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希望它能夠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一步步深入,直到掌握復雜的理論。我也希望這本書中能夠包含一些經典的力學問題及其解答,這樣我就可以通過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總而言之,我對這本書的初步印象非常好,感覺它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讀物。

評分

這本《力學概論》的翻譯版本,我拿到手時,最先吸引我的就是它厚實而又精緻的裝幀,給我一種“分量十足”的感覺。封麵設計簡潔大氣,一看就知道是經典著作。我平時對物理學,尤其是力學,一直抱有一種既敬畏又好奇的態度。知道有這麼一本被很多人推薦的“原書第2版”的翻譯版,就迫不及待地想一睹為快。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很舒服,油墨的顔色也很正,印刷質量絕對沒得說,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當時就想,無論內容有多麼艱深,光是這本書的製作水平,就已經值迴票價瞭。而且,翻譯版的齣版,無疑是讓更多非英語母語的讀者能夠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學術思想,這本身就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我尤其看重這種能夠跨越語言障礙的學術成果,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知識殿堂的新大門。我還在猶豫是否要立刻開始啃這本書,畢竟力學的一些概念對我來說,還是有點挑戰的。但那種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經典教材的敬意,驅使著我,讓我覺得,這一定是一段非常有意義的閱讀旅程的開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