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清新活泼甚至有些幽默的语言风格,叙述古老汉字走过的曲折历程,讲述汉字背后蕴藏的传奇故事,特别是将近些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趣汉字故事收入其中,为读者平添了许多茶余饭后的话题。本书力求告诉我们汉字来自哪里、现在过得咋样、未来会走向何方,能帮助我们写准汉字、读准汉字、理解并使用好汉字。
吴永亮,1962年1月27日生,江苏溧水人,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考入济南陆军步兵指挥学校,1998年就读山东省干部函授大学,现就职于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多年来从事报刊、图书出版管理工作,在《青年记者》开辟“读报札记”“话说部首”“我读《现汉》”,在《中学生读写》杂志开辟“字说字画”“扑朔迷你”“形似神非”,在《祝你幸福》杂志开辟“字里情怀”等专栏。获得《中国青年报》第一届金牌读者,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代序 《中国汉字的故事》后面的故事/ 1
文字与世界/ 1
文字地带/ 3
文字代表/ 9
楔形文字/ 10
古埃及圣书字/ 11
古印度哈拉巴文字/ 12
甲骨文/ 14
汉字与中国/ 15
八卦中真能占卜出汉字吗/ 20
绳结里的汉字情结/ 25
木刻里镶嵌着文字密码/ 27
岩画藏着汉字许多玄机/ 28
仓颉造字/ 32
汉字与甲骨/ 37
骨刻文/ 42
话说龙骨/ 45
美国发现甲骨文: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裔?/ 51
汉字与六书/ 55
指事字/ 59
象形字/ 60
形声字/ 63
会意字/ 68
转注字/ 72
假借字/ 73
汉字与字体/ 77
金文/ 80
篆文/ 89
隶书/ 96
楷书/ 98
行书/ 102
草书/ 106
话说宋体和黑体字/ 109
汉字与读音/ 115
古代注音法/ 118
现代注音方法/ 123
儿化音/ 136
不可念错的地名/ 137
不可念错的姓名/ 140
汉字与部首/ 143
部首历史回顾/ 145
偏旁与部首/ 153
跟着部首去认字/ 155
汉字与避讳/ 159
避讳由来/ 161
国讳/ 164
家讳/ 177
圣讳/ 182
官讳/ 184
恶名讳/ 187
生活讳/ 189
避讳技巧/ 193
汉字与文字狱/ 197
重庆“彭水诗案”/ 199
名字惹祸/ 200
《南山集》案/ 201
维民所止案/ 202
《字贯》案/ 205
明朝文字狱/ 206
乌台诗案/ 207
崔杼弑其君/ 209
赵盾弑否?/ 210
汉字的繁简/ 211
中华民国之前的汉字简化/ 214
中华民国时期的汉字简化/ 216
新中国汉字简化/ 220
第一次汉字简化/ 221
第二次汉字简化/ 224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简介/ 229
《通用规范汉字表》简介/ 230
台湾繁简之争/ 237
香港繁简之争/ 239
周边国家汉字简化/ 240
汉字繁简之未来/ 241
汉字的未来/ 244
新中国汉字字表一览表/ 246
名人与造字/ 247
秦始皇造“秦”字/ 250
秦始皇改“辠”为“罪”/ 250
吴国皇帝为儿造字/ 251
南汉皇帝造“?”/ 260
武则天造字上瘾/ 260
朱元璋改字惩腐/ 264
隋文帝改“隨”为“隋”/ 265
六个有造字记录的字/ 265
洪秀全用“囯”代“國”/ 268
王安石拼出“囍”字/ 268
陆羽与“茶”/ 269
刘半农与“她”/ 269
鲁迅与“猹”/ 271
齐白石与“烤”/ 271
夏衍与“搞垮”/ 272
重庆大足石刻“怪字”成谜/ 272
腾冲怪字联等你来解/ 274
蚂蚁造字/ 276
错字与别字/ 279
第五版人民币有错字/ 285
故宫旌旗上的字错了/ 287
故宫日历也错了/ 289
著名景区内著名错字/ 291
天下第一错字——避暑山庄/ 292
花港观鱼/ 293
“虫二”与风月无边/ 294
眀乎?明乎!/ 295
多一点少一点之风流宛在/ 298
富不出头,文章通天/ 299
“碑”上一撇去哪了/ 301
一横“亘”五台/ 302
报恩院报不完的恩/ 303
天下第一关/ 304
全聚德中“德”少了一横/ 305
汉字与艺术/ 307
书法中的汉字艺术/ 310
汉字合体艺术/ 313
汉字借同共生/ 314
汉字字谜艺术/ 315
标志中的汉字艺术/ 318
邮票中的汉字艺术/ 324
报纸版式中的汉字艺术/ 326
书籍名称的汉字艺术/ 330
雕塑中的汉字艺术/ 332
实物汉字艺术/ 333
油菜花海游“龍”字/ 333
植树造出“毛主席万岁”/ 334
烟花盛开大羊字/ 335
乔家大院组成囍字/ 335
光线折射出汉字艺术/ 336
主要参考资料/ 338
读完此书,我感到自己的“阅读”习惯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以前看到陌生的字词,可能只关注其含义,现在则会不自觉地去想象它最初的样子,去推测它与其他字的关联。这本书成功地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汉字考古学家”的种子。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就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而是那种会让你时不时地想翻阅、想查证的工具书兼文学作品。它的价值在于,它将一个庞大且看似遥远的文化体系,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有温度的故事,重新拉回到了读者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中国文化的全新的视角——从最基础的“符号”切入,去理解整个文明的运行逻辑和审美情趣。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文化传承、符号学、或者仅仅是对“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感到好奇的人。这本书的厚度,恰到好处地平衡了知识的密度与阅读的愉悦感,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文化投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严格的年代顺序,而是像一个优秀的导游,带着读者在历史的各个关键节点上停留、驻足、深入观察。有时候,它会聚焦于某一个特定部首的家族史,比如“水”部,从“水、川、江、河”的演变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代先民对水系的认知和敬畏。这种微观层面的剖析,反而比宏观的历史梳理更能让人产生代入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敢于对一些流传已久的“字源传说”进行审慎的批判性审视,不盲目附和,而是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考证,提出更具说服力的解释。这种严谨与批判性思维的结合,使得全书的权威性得到了保障,让读者在享受故事性的同时,也能获得知识的准确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假借”和“转注”的讨论,这些看似抽象的古代语言学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成了古代文人在信息传递受限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智慧来“变通”文字的生动案例,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光是“中国汉字的故事”这几个字,就仿佛能触摸到中华文明深处那古老而坚韧的脉络。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期待,它承诺要讲述的,绝不仅仅是枯燥的字形演变,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我希望看到的是,每一个横竖撇捺背后,都蕴含着先民们观察世界、记录生活的智慧结晶。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深入探讨汉字如何从象形图画逐渐抽象化、规范化,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比如,甲骨文时期的占卜记录,金文中的礼器铭刻,乃至隶书的兴起对书写效率的提升,这些都应该被赋予生动的叙事。一个好的汉字故事,应该能让我感受到,手中的每一个方块字,都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活着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我期待作者能够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汉字这一独特的表意文字体系,在世界文字之林中傲然挺立的姿态,以及它如何承载起数千年诗词歌赋、哲学思想的重量。如果书中能辅以大量高清的图例和有趣的考据,那就更完美了,让文字的魅力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文化体验。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震撼,它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博学的长者,坐在温暖的灯光下,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他似乎深谙如何将那些复杂的文字学概念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的故事片段。我尤其欣赏他对“错别字”背后文化心态的探讨,这绝非简单的语法纠错,而是牵扯到古人对“正音”“正形”的执着,反映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对文化纯粹性的维护。读到某些字词的“身世之谜”时,那种恍然大悟的愉悦感是难以言喻的。比如,某个看似普通的字,其最初的形态竟然与某项古代的生产工具息息相关,这种关联性揭示了汉字与早期社会生活实践的紧密捆绑。我发现,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其实是在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交流方式。它提醒着我们,我们今天使用的每一个汉字,都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辛的“蜕变”,每一次笔画的增减、结构的调整,都对应着社会形态、哲学思潮的巨大变迁。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探源,让人对汉字产生一种近乎虔诚的敬畏之心。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类主题的书籍往往抱持着一种谨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流于表面,变成简单的字源小品集。然而,这本书明显避开了这两个陷阱。它的学术根基极其扎实,但行文却保持着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流畅和优雅。最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汉字“审美”层面的挖掘,这往往是其他同类书籍所忽略的。它不仅仅讨论“字是什么意思”,更进一步探讨了“这个字看起来美不美”,以及这种美学观念是如何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而演变的。比如,魏晋时期对“骨力”的追求,与唐代楷书的“法度森严”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描绘得入木三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书法大家们在案前沉思,如何将情感注入到墨与纸的接触之中。这种对技术与艺术交织点的洞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它让我意识到,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造型艺术载体,这拓展了我对汉字的理解维度,从符号学转向了艺术史的范畴。
评分还不错
评分历史结合紧密,值得期待!
评分质量很好,正版,物流快。好。
评分历史结合紧密,值得期待!
评分书写的很好,开本也大,值得推荐!
评分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
评分历史结合紧密,值得期待!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给家里人买的。好好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