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旨在為提升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推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數據支撐、學術支持及政策建議。本書係統構建瞭以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公共住房、基礎教育、社保就業、醫療衛生、城市環境、文化體育、公職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指標體係。
● 本書通過24643份調查問捲,對全國38個主要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力進行全麵評價和深入研究,發布瞭2017年全國38個主要城市滿意度評價情況及排行榜。選取群眾關心的交通擁堵、共享單車、食品安全監管、傳銷詐騙現象、房價調控、中小學生課外補習、大眾創業政策的社會評價、霧霾治理、戶籍製度的社會評價、校園欺淩、機票超售等11個核心問題進行瞭深入調研。
● 本書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提齣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著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以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為依據,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政策建議。
本書係統構建瞭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指標體係,通過24643份調查問捲,對全國38個主要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力進行全麵評價和深入研究,發布瞭2017年全國38個主要城市滿意度評價情況及排行榜。選取群眾關心的交通擁堵、共享單車、食品安全監管、傳銷詐騙現象、房價調控、中小學生課外補習、大眾創業政策的社會評價、霧霾治理、戶籍製度的社會評價、校園欺淩、機票超售等11個核心問題進行瞭深入調研。
鍾君,法學博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辦公廳副主任、信息化管理辦公室主任。
劉誌昌,政治學博士,副研究員,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剋思主義研究院經濟與社會建設研究室副主任。
吳正杲,華圖資本總裁,加拿大注冊會計師協會北京分會董事,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
Ⅰ 總報告
1 2017年中國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評估與發展報告/001
一 2017年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的評價指標體係/003
二 2017年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評價基本情況/005
三 基於評估工具的深入分析/016
四 研究結論/022
五 政策建議/034
Ⅱ 評價報告
2 2017年主要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評價報告/040
一 38個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評估概要/041
二 城市分類視域中的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評估情況對比分析/085
3 2017年公共服務基本要素滿意度單項評價報告/115
一 公共交通篇/115
二 公共安全篇/124
三 公共住房篇/134
四 基礎教育篇/144
五 社保就業篇/154
六 醫療衛生篇/164
七 城市環境篇/174
八 文化體育篇/184
九 公職服務篇/194
Ⅲ 調查報告
4 城市基本公共服務熱點問題調查報告/204
熱點問題一 交通擁堵/205
熱點問題二 共享單車/211
熱點問題三 食品安全監管/218
熱點問題四 傳銷詐騙現象/223
熱點問題五 房價調控/229
熱點問題六 中小學生課外補習/234
熱點問題七 大眾創業政策的社會評價/239
熱點問題八 霧霾治理/245
熱點問題九 戶籍製度的社會評價/250
熱點問題十 校園欺淩/256
熱點問題十一 機票超售/260
Ⅳ 深度調研
5 基本公共服務優秀城市深度調研/268
大連市公共服務調研報告/269
濟南市公共服務調研報告/283
拉薩市公共服務調研報告/301
Ⅴ 專題研究
6 基本公共服務專題研究/316
專題一 基本公共服務製度體係現代化研究/316
專題二 新時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的調查與思考/326
專題三 銅仁市全力打造風清氣正淨地的實踐與成效/334
Ⅵ 附錄
7 附錄/357
一 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力評價指標體係/357
二 滿意度計算方法/363
三 樣本數量及分布/364
四 參評城市分類一覽錶/367
五 2017年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調查問捲/368
六 “公共服務藍皮書”媒體影響力/378
閱讀這類強調“評價”的專業著作,往往會伴隨著一種既期待又略帶批判的審視目光。期待它提供清晰的路綫圖,批判性地看它是否可能過度依賴某些容易獲取但可能失真的數據源。例如,關於環境治理的數據,是采用官方監測站的固定點位數據,還是結閤瞭更廣泛的居民感知數據?在醫療資源配置上,是看床位數和醫務人員數量,還是更關注人均門診量和疑難病癥的轉診率?真正高質量的藍皮書,應當能預見並主動說明其方法論上的局限性,並引導讀者關注數據的動態變化趨勢。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提供瞭一張靜止的2017年的快照,而是提供瞭一個可供未來藉鑒的分析框架,一個能夠適應未來技術進步和社會結構變遷的評估工具,這樣它纔能真正稱得上是一份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智力産品。
評分翻開目錄,就能感覺到編纂團隊在試圖構建一個全景式的城市畫像,但真正引人入勝的,恰恰是那些被忽略的細微之處。我注意到書中對不同層級城市,比如特大城市和二三綫城市,在服務供給上的差異化處理,這往往是宏觀報告中一帶而過的地方。例如,在“最後一公裏”的服務觸達性上,比如社區層級的養老服務點覆蓋率,或者垃圾分類設施的普及程度,這些具體到居民日常生活細節的指標,往往最能體現政策的實際效力。我尤其好奇他們如何處理那些難以量化的“軟性服務”,比如市民對政務服務效率的主觀滿意度,或者應急響應機製的彈性。如果能在這方麵提供紮實的調查數據,而非僅僅是基礎設施的硬指標,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將遠超一般的統計年鑒,它將真正觸及城市治理的溫度和韌性。我希望看到的是,那些在統計數據中顯得平平無奇的城市,在細分領域會不會爆發齣令人驚喜的亮點,反之亦然。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敘事結構似乎采用瞭層層遞進的方式,從宏觀的全國概覽,逐步聚焦到具體的服務領域,最後可能會落腳到案例分析或者政策建議上。這種結構非常有利於不同背景的讀者獲取信息。對於政策製定者而言,他們可能最關注最後的政策建議部分,看哪些領域亟需財政傾斜或體製改革;而對於普通關注者來說,他們可能更熱衷於對比自己所在城市的排名,看看自己享有的服務在全國處於何種位置。我個人則對其中可能涉及的“服務供給的公平性”議題非常感興趣。在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新城區與老城區、中心城區與郊區的服務差距是長期存在的頑疾。這本書是否敢於揭示這些內部結構性的不平等?如果它能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持,證明擴大服務覆蓋麵可以有效平抑社會矛盾,那麼這本書的社會意義就不亞於任何一份經濟報告。
評分從一個城市規劃研究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貢獻可能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動態的參照係。我們總是談論“城市群”的發展,但如果核心城市和服務能力與周邊衛星城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那麼這種協同效應就無從談起。這本書的評價結果,無疑會揭示齣城市群內部的短闆和瓶頸。我希望能看到,那些在GDP總量上領先的城市,其在公共服務投入的效率上是否同步領先?是單純的財政投入堆砌齣瞭錶麵的繁榮,還是真正通過精細化管理,實現瞭資源的優化配置?更深層次的疑問是,這些評價結果是否能驅動地方政府之間的“良性競爭”?畢竟,當“服務力”成為一種可以量化的競爭要素時,它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體係,無疑會産生一種強力的導嚮作用。如果這本書能促使決策者從“麵子工程”轉嚮“裏子建設”,那它的社會價值就達到瞭最大化。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給人一種沉甸甸的、嚴肅的學術氣息,光是“藍皮書”這三個字,就暗示瞭它背後必定是經過大量數據收集、嚴謹模型構建和深度分析的成果。我初次拿到這本書時,最深的感受是它所承載的責任感——試圖用量化的方式去描摹一個宏大而復雜的命題: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我特彆關注那種指標體係的構建過程,到底是如何平衡教育、醫療、交通、環境衛生等多個維度,如何剋服不同城市間數據可比性的巨大障礙,這絕不是拍腦袋就能決定的。我期待看到的是,它如何將抽象的“服務水平”轉化為可以橫嚮比較、縱嚮追蹤的清晰刻度。這種評價體係的設計本身,就可能成為未來城市治理研究的一個重要參考範本,即便我們不完全認同其權重分配,光是看其邏輯推演,也足以讓人受益匪淺。它更像是一張精密的體檢報告,而非籠統的印象筆記,這種基於證據的呈現方式,纔是一個真正有價值的政策參考工具所應具備的品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