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尝试融会传统经学、现代儒学、礼制史以及文献学,立足于文本诠释,还原先秦儒学中关于礼的哲学建构,从经学、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古礼制流变做出新的解释。
作者简介
闫宁,男,汉族,1982年出生,北京人。2009年考入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师从著名文献学家杜泽逊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2012年毕业后进入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任教。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先秦礼学、儒学、中古礼制沿革及礼书文献研究。专著:《中古礼制建设概论:仪注学、故事学与礼官系统》。近年主要论文:《〈礼记?檀弓〉“有子与子游立”章新解》(《江汉学术》)、《孔子道论发微》(《国学研究》)、《齐梁五礼仪注研究》(《文史》)、《〈宋书?礼志〉编纂体例初探》(《北方论丛》)、《〈元史?祭祀志〉中华书局本校勘记纠误与献疑》(《内蒙古大学学报》)、《略论〈读易别录〉对〈隋书经籍志〉体例的继承与改造》(《山东大学学报》)。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清人著述总目》的修纂,主要负责其中经部三礼、史部仪注两类,还曾参加山东省重大项目《山东文献集成》编纂工作,现主持江西省社科项目《〈隋书?经籍志〉礼仪类著作整理与研究》。
目录
小引
第一编 《礼记》与先秦儒家礼论研究
孔子道论中的创造性与“实得”概念:从王船山到安乐哲与陈来
一、游夏之争中所见道的内在矛盾:“心行合一”与行道“动力不足”
二、孔荀礼学中的“通道”观:作为规则的道与义
三、实得之道:礼道的两个层次及与“仁”的关系
《礼记》中的“义数之辨”——对《礼运》《礼器》中两处文本的重新解读
一、“义”作为礼之意义:“礼以义起”辨析
一、义“作为忠信之德:《礼器》”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辨析”
三、余论
“忠信为本”还是“义理为文”——《礼记·礼器》篇主旨探微
一、对几处行文属于“忠信为本”或“义理为文”的考辨
一、“远人情者”——“义理为文”的确切涵义与由敬文而言情
先秦儒家礼学中情与文关系试探:从孔子、子游到荀子
一、重仁与情文取中:孔子礼论的两个向度
二、“微情”与“以故兴物”:子游情文礼论的发展
三、情文俱尽——从子游到荀子
第二编 中古郊庙制度考论
魏晋及南朝郊祀礼沿革之经学背景探微
东晋庙制理论及其经学背景
一、刁协、贺循的庙制设计方案
二、华恒与温峤的方案以及东晋庙制的最终确定
三、其他礼学家庙制评说
元代宗庙礼中蒙古因素的重新审视——以“蒙古巫祝”职能为中心
一、蒙古巫祝的两类职能与“割奠、致辞”问题
二、蒙古巫祝作为“司禋监官”之渊源
第三编 中古礼书编 纂体例与成书研究
《宋书·礼志》编 纂体例初探
一、《后汉志》《宋志》分卷体例对比
二、《宋志》收录材料性质分析
三、《宋志》诸礼次序及与《后汉志》比较
齐梁《五礼仪注》修撰考
一、修撰始末
二、齐梁《五礼仪注》在礼制史上的意义
第四编 正史礼志校勘献疑
中华书局本《晋书·礼志》《宋书·礼志》校勘献疑
点校本《南齐书·礼志》献疑
精彩书摘
《古代礼学礼制文献研究丛稿/霁光人文丛书》:
首先,王肃主张冬至、正月两次祭祀昊天上帝。祭祀地点,“于郊筑泰坛,象圆丘之形”。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说王肃反对的是郑玄主张的独立于南郊的圜丘褅祭,而并非不于冬至圜丘祭坛行礼。
史实方面尚有一条材料为研究者们所忽视,《大唐郊祀录》卷四云:“晋初武帝太始二年,尚书令裴秀,尚书何桢、山涛等奏云:‘天地之祀类皆称郊,以魏在郊故也。圆丘太坛义归无异。故王肃据周郊日至,祭天圆丘而谓之郊也,肃义为长。今可二至祀天地于南北郊,圆丘方泽不宜复修。”’这里所记录的正是《晋志》“是月庚寅冬至,帝亲祠圆丘于南郊。”《郊祀录》中所谓“不宜复修”乃指不再独立,与“亲祀圜丘于南郊”合看,更完全是王肃南郊设圜丘坛祭天主张的实现。废弃的则是郑玄学说中独立于南郊的圜丘褅天。
此外,此次改制之后关于西晋祭天的材料还有两条,也很值得研究。
《宋书》卷十六《礼志三》云:“大明二年正月丙午朔……博士王燮之议称:‘泰始二年十一月己卯,始并圜丘方泽二至之祀合于二郊,三年十一月庚寅冬至祠天,郊于圆丘。是犹用圆丘之礼,非专祈谷之祭,故又不得用辛也。’”又云:“晋武帝太康三年正月,帝亲郊祀,皇太子、皇弟、皇子悉侍祠。非前典也。”
从引文看出,西晋泰始三年、太康三年还分别于南郊圜丘进行过两次祭天,但时间则分别在冬至和正月。再加上《晋志》关于泰始二年那次郊祀的记录,似乎仅靠这三次很难判定此期间郊祀时间变动背后的学术背景。但笔者认为从逻辑上讲,可能性似乎并不很多。首先,假设从太康三年后,晋代的郊祀制定者主张实行冬至、正月二次南郊,由于太康三年后郊祀记录不全,这一推测尚难证实。不过考虑到东晋直至南齐均实行正月一次祭天,且东晋用西晋之制可能性大,这一推测似乎难以成立。转而我们发现,如果设想西晋前两次冬至郊天是依王肃之说,但因为某种原因没有采取正月再次祭天,至太康三年,改用正月一次祭天,并准备以此为定制,则似乎更为合理。那么循着这一思路,王肃的二次郊天被先后定在冬至和正月只举行一次,其间是否有某种学术背景的转换呢?笔者认为其中再次出现了郑玄理论的参与。
南朝的礼学家在评论当时行用的正月郊天时往往概括为“报本事兼祈谷”。《宋书》卷十六《礼志三》载宋仪曹郎虞愿议云:“明诏使圆丘报功,三载一享。”《南齐书》卷十九《礼志上》载王俭议云:“中朝省二丘以并二郊,即今之郊礼,义在报天,事兼祈谷。”《隋书》卷六《礼仪志一》载梁初何佟之议云:“今之郊祭,是报昔岁之功,而祈今年之福。故取岁首上辛,不拘立春之先后。周冬至于圆丘,大报天也。夏正又郊,以祈农事,故有启蛰之说。自晋太始二年,并圆丘、方泽同于二郊。是知今之郊禋,礼兼祈报,不得限以一途也。”
在此,假定泰始二年先后两次单独冬至祭天是将王肃两次祭天说合并的结果,那么西晋的冬至祭天倒更适合称为报本兼祈谷。事实上,冬至祭天说源于《礼记·郊特牲》似乎更为重要,以这次祭天为主合并正月祈谷也更容易理解。但是从太康三年起,开始实施正月一次祭天,这一被称为“非前典”的做法,事实上沿用到了南朝。固然可以认为这体现了帝国对农事的某种重视,但还是要指出,这其中有郊祀礼领域郑玄学说复兴的背景。
……
前言/序言
2015年,国家提出高等教育的“双一流”战略。为了对接这一伟大的战略部署,南昌大学实施了“三个一”工程,即建设一批“一流学科”、“一流平台”和“一流团队”。南昌大学人文学科也有幸被列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获得了一定的经费资助。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论著是人文学科学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人文学院的学术水准,经过教授委员会讨论,学院选取了16本质量比较高的学术论著,命名为“霁光人文丛书”,统一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谷霁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虽是湖南人,但却长期在江西工作,对江西的学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学术界提起江西史学研究,必提谷老。他亲手创办的历史系,也成为目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的三个系之一。2017年5月,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在学校支持下,举办了“纪念谷霁光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传统中国军事、经济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目的在于继承谷老精神,弘扬人文学术。因此,我们把这套丛书命名为“霁光人文丛书”,一方面是为了承续谷老所倡导的刻苦、专一和精深的优良学术传统,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霁光”这个名字,隐喻南昌大学人文学科的美好愿景。
古代礼学礼制文献研究丛稿/霁光人文丛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古代礼学礼制文献研究丛稿/霁光人文丛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