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管理(第11版) [New Products Management 11th Edition]

新产品管理(第11版) [New Products Management 11th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C.默尔·克劳福德(C.Merle Crawford),C.安东尼·迪·贝尼迪托(C. Anthony Di Benedetto) 著,刘立 译
图书标签:
  • 产品管理
  • 新产品开发
  • 创新
  • 市场营销
  • 战略
  • 商业
  • 创业
  • 技术管理
  • 项目管理
  • 产品生命周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9906
版次:11
商品编码:1229663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创新与研发管理系列丛书
外文名称:New Products Management 11th Edi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0
字数:712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新产品管理》是国际公认的产品研发与营销整合的经典教材,也是新产品管理领域中论述营销角色与新产品开发的**著作,至今天已更新到第11版。全书以新产品开发的业务过程为主线,介绍了新产品的构思提出、概念筛选、产品开发、市场导入等各阶段的活动,为企业新产品开发需要整合哪些业务活动,哪些方法和工具可以支持这样的整合等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系统的整合思路和有效方法。本书内容全面,不仅可作为学校创新管理的参考教材,同时也是美国PDMA的NPDP证书考试指定参考书中*重要的一本。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默尔.克劳福德(Merle Crawford)是密歇根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名誉教授,他从1965年开始执教,一直到1992年退休。在此之前,他曾任美赞臣公司市场总监。克劳福德教授是1976年成立的PDMA的创始会员,1977―1978年担任会长,并一直担任理事会理事至1994年。他率先编撰了第1版新产品领域教科书《新产品管理》,并于1983年出版。

译者简介:刘立,管理学博士,大连外国语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大连海事大学客座教授、东北大学客座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兼职研究员、大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奖评审专家、“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大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大连市政府智库专家。

目录

第Ⅰ篇 概述、机会识别与选择
第1 章 产品开发的战略要素 3
1.1 引言 3
1.2 新产品的重要性 4
1.3 全球化和新产品开发 6
1.4 新产品开发的特点 7
1.5 新产品的分类和新产品成功的
因素 9
1.6 新产品领域的专业术语 11
1.7 新产品领域的职业生涯发展 12
1.8 产品开发的战略要素 12
1.9 基本的新产品流程 13
1.10 其他战略要素 15
1.11 产品开发行动 16
本章小结 16
应用实践 16
第2 章 新产品流程 18
2.1 引言 18
2.2 宝洁进军化妆品行业的故事 18
2.3 新产品流程的阶段 21
2.4 贯穿新产品流程的评估工作 25
2.5 加速产品进入市场 28
2.6 什么是新服务 31
2.7 什么是新问世产品 34
2.8 连续创新者的作用 35
2.9 螺旋式开发与原型的作用 36
2.10 对新产品流程的最后思考 37
本章小结 38
应用实践 38
案例 乐高 38
案例 Tastykake Sensables 40
案例 Levacor 心脏起搏器 42
第3 章 机会识别与选择:新产品
战略规划 44
3.1 引言 44
3.2 “公司中的公司”产品战略 44
3.3 新产品战略的输入和机会
识别 45
3.4 产品创新章程 51
3.5 产品创新章程的内容 54
3.6 如何制定一个产品创新章程 59
3.7 产品组合分析:新产品的
战略匹配性 61
本章小结 65
应用实践 65
案例 家乐氏公司的新产品战略 66
案例 本田公司的Element 67
第Ⅱ篇 概念生成
第4 章 创造力和产品概念 73
4.1 引言 73
4.2 概念生成的准备 73
4.3 产品概念 79
4.4 两个基本途径 84
4.5 已生成的新产品创意作为重要
来源 84
本章小结 92
应用实践 93
案例 Pillsbury Grands!夹心饼干 93
案例 宝洁公司的地毯清洁刷 94
案例 Aquafresh 美白牙托 96
第5 章 发现并解决顾客问题 98
5.1 引言 98
5.2 内部概念生成的整体系统 98
5.3 收集问题 99
5.4 解决问题 110
5.5 概念生成方法的实际运用 113
本章小结 114
应用实践 114
案例 金宝汤公司的IQ Meals 114
案例 赢得组织的认同 116
第6 章 属性分析方法:概述和
感知图 118
6.1 引言 118
6.2 理解顾客购买产品的动机 118
6.3 缺口分析 120
本章小结 130
应用实践 130
案例 智能手机比较(A) 131
第7 章 属性分析法:权衡分析和
定性方法 133
7.1 引言 133
7.2 权衡分析 133
7.3 定性分析 139
7.4 类比 144
本章小结 145
应用实践 145
案例 乐柏美公司 146
第Ⅲ篇 概念和项目评估
第8 章 概念评估系统 151
8.1 引言 151
8.2 新产品流程中的工作 151
8.3 累计支出曲线 154
8.4 评估系统规划 157
8.5 A-T-A-R 模型 161
本章小结 164
应用实践 165
案例 Chipotle 墨西哥烧烤店 165
案例 概念开发公司 167
第9 章 概念测试 168
9.1 引言 168
9.2 预评估的重要性 168
9.3 产品创新章程 169
9.4 市场分析 169
9.5 初期反应 170
9.6 概念测试及其发展 170
9.7 概念测试研究中需要考虑的
事项 174
9.8 分析研究结果 179
9.9 概念测试中的联合分析 183
9.10 支持概念测试的市场研究 185
9.11 结论 187
本章小结 188
应用实践 188
案例 达美乐比萨 189
案例 智能手机比较(B) 191
第10 章 全面筛选 192
10.1 引言 192
10.2 全面筛选的目的 192
10.3 评分模型 194
10.4 基于NewProd 项目的筛选
模型 200
10.5 层次分析法 202
10.6 其他特殊事项 205
本章小结 205
应用实践 205
案例 罗技公司(A) 206
第11 章 销售预测和财务分析 208
11.1 引言 208
11.2 新产品销售预测 208
11.3 用传统方法预测销售 210
11.4 用购买意愿法预测销售 211
11.5 用A-R-A-R 模型预测销售 212
11.6 预测产品扩散的方法 213
11.7 对预测模型的观察 215
11.8 销售预测存在的问题 215
11.9 管理者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217
11.10 回到产品创新章程 222
本章小结 224
应用实践 225
案例 Bay City 电子公司 225
第12 章 产品协议 231
12.1 引言 231
12.2 产品协议 232
12.3 协议的目的 234
12.4 协议的具体内容 235
12.5 协议与顾客声音 241
12.6 协议与质量功能展开 243
12.7 有关协议流程难题的
注意事项 248
本章小结 249
应用实践 249
案例 费雪派克公司 250
案例 杜邦公司 251
案例 罗技公司(B) 252
第Ⅳ篇 开发
第13 章 设计 258
13.1 引言 258
13.2 什么是设计 258
13.3 设计驱动的创新 259
13.4 新产品流程中设计的作用 260
13.5 产品架构 264
13.6 工业设计和工业设计师 266
13.7 原型开发 267
13.8 设计流程中的接口管理 268
13.9 设计流程中的接口改进 270
13.10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可制造性
设计 271
13.11 设计的持续改进 272
本章小结 273
应用实践 273
案例 宝马公司的Mini 车 273
案例 掌上电脑 275
案例 吉列锋速和吉列锋隐 277
第14 章 开发团队管理 279
14.1 引言 279
14.2 什么是团队 279
14.3 团队的组织结构 280
14.4 组建团队 283
14.5 管理团队 288
14.6 虚拟团队 292
14.7 管理全球性团队 293
本章小结 295
应用实践 296
案例 Provo Craft 公司 296
案例 福特公司的富绅(Fusion) 297
第15 章 产品使用测试 299
15.1 引言 299
15.2 营销在开发阶段的角色 300
15.3 产品使用测试的原因 301
15.4 产品使用测试的必要性 302
15.5 从产品使用测试中获得知识 304
15.6 产品使用测试的有关决策 307
15.7 其他特殊问题 314
本章小结 314
应用实践 315
案例 新的非耐用消费品的产品
使用测试 315
第Ⅴ篇 上市
第16 章 上市战略规划 320
16.1 引言 320
16.2 战略前提 321
16.3 回顾战略目标 322
16.4 战略平台决策 323
16.5 目标市场 326
16.6 产品定位 332
16.7 为选定的目标市场创造独特的
价值 333
16.8 品牌和品牌管理 335
16.9 包装 344
本章小结 345
应用实践 346
案例 Wii 346
案例 铱星系统 347
案例 智能手机比较(C) 348
第17 章 战略规划的执行 350
17.1 引言 350
17.2 上市周期 350
17.3 精益上市与上市时机 353
17.4 上市战术 355
17.5 联盟 358
17.6 A-T-A-R 要求 358
本章小结 364
应用实践 364
案例 Hulu 365
案例 道奇Nitro 366
第18 章 市场测试 369
18.1 引言 369
18.2 市场测试决策 369
18.3 市场测试的方法 374
18.4 虚拟销售方法 375
18.5 受控销售方法 379
18.6 全面销售方法 383
18.7 有关市场测试方法的综合
讨论 390
本章小结 390
应用实践 391
案例 百事公司的Pepsi Kona 和
Pepsi One 391
第19 章 上市管理 393
19.1 引言 393
19.2 什么是上市管理 393
19.3 上市管理系统 394
19.4 有效的创新度量 403
19.5 上市管理计划的范例 405
19.6 上市管理和知识创造 406
19.7 产品失败 407
本章小结 409
应用实践 410
案例 艾力达(Levitra) 410
第20 章 公共政策 412
20.1 引言 412
20.2 公众关注的周期 412
20.3 产品问题的商业态度 414
20.4 应对当前问题 414
20.5 产品责任 415
20.6 为产品召回做好准备 417
20.7 标准化和透明化 418
20.8 环境要求 418
20.9 产品盗版 420
20.10 有价值的产品 421
20.11 道德 422
20.12 为新兴市场设计产品 422
20.13 个人道德 424
20.14 潜在的遗留问题 425
20.15 新产品经理如何应对 425
本章小结 426
应用实践 427
案例 高乐氏公司的Green Works 427
案例 通用汽车公司的混合动力车
和氢能汽车 429
案例 Product(RED)慈善机构 431
附录A 常用的创意来源 433
附录B 概念生成的其他方法 438
附录C 营销计划 447
附录D 新产品项目评估指南 453

前言/序言

推荐序一

陈 劲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成长的根本源泉,是中国企业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根本保障。我们自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以互联网为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以基础设施为驱动的工程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创新的两大亮点。然而,创新的核心还是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新产品的开发及管理是企业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科学论文和专利申请取得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上,产生改变世界的新产品或新服务体系的能力,将成为我国创新工作的重点。我国企业比较重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但是对新产品的管理,还缺乏足够的重视,许多企业缺乏产品的战略规划、新旧产品的战略组合。在高校的理论研究体系中,新产品开发和管理也缺乏相应的学科及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新产品开发的视野过多地从研发的角度而非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给予系统的关注,使得我国的新产品管理工作还十分薄弱,急需引进海外的研究成果加以提升。

本书是密歇根大学名誉教授、著名的营销学教授和新产品开发专家默尔·克劳福德的最新版教材,反映了美国产品创新领域的经典和最新成果。本书从新产品的机会识别与选择、新产品概念生成、新产品概念和项目评估、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新产品上市等环节,系统地论述了新产品创新的系统、新产品创新的管理要点和管理方法,是国际上权威的新产品管理教材,对科学地培养我国商校的产品创新管理人才和系统地提升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产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的译者刘立教授在创新与创业管理、产品管理方面具有深厚的学术积累,是我国产品创新的知名学者,由他负责翻译的第11 版《新产品管理》 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相信本书的出版对推动企业产品创新具有巨大的贡献。


推荐序二

董大海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企业始于产品,产品是企业的基石。每家公司在创业之初,都是围绕一个产品而展开经营活动的,无论是早期苹果公司简陋的Apple I,还是华为公司起家创业的BH03 用户交换机,可以说,没有产品也就没有企业。

产品是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竞争力主要凝聚在产品竞争力上。20 世纪70 年代,苹果公司以其Apple II 产品开辟出PC 蓝海市场,加之风投的支持,苹果公司只用了5 年的时间就从一家车库小作坊成长为美国制造500 强之一,是美国制造业历史上用最短的时间成长为美国制造500 强的公司。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苹果公司如日中天的时候,横下里突然杀出了IBM 公司,通过开源推出了性能更好的产品,苹果公司业绩随之飞转直下,乔布斯也被赶出了公司。12 年后,乔布斯重回苹果公司,相继推出了iPod、iPhone 和iPad,举世欢庆,公司再创辉煌。所以,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甚至资金财力等,最后都要凝聚为产品竞争力。得产品者得天下。

产品是顾客价值的载体,企业以产品体现其社会价值。德鲁克说,企业的使命只有两个:创新和创造顾客。我理解,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也是为了满足顾客。中国高铁是产品,更是满足广大消费者美好出行的载体。腾讯微信是产品,更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热盼联系沟通交往的工具。所以,研发出好产品、经营好好产品,就是企业对社会的服务,就是履行社会责任。

然而,知易行难。我们的创业者、企业家,不是不明白这些浅显的道理,而是难以把这些道理落实到本企业的实践之中。不必说千千万万创业企业的挫折,就是全球最耀眼的企业之星也常常折戟沉沙,如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比比皆是。不创新产品,等死;创新产品则很可能找死。据统计,产品创新的成功率只有1/7,也就是说,占大部分的产品创新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等最后都因为失败而浪费掉了,而且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参与其中的领导与员工们的工作激情,还有我们对产品创新的信念。

正因为产品如此重要,正因为产品创新如此艰难,所以我们需要研究、探索和学习“产品创新之路”。我想,本书可以作为企业走上产品创新光明大道的一盏引路灯。

中国已经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强起来的一个题中之义就是要有越来越多的强产品、强企业、强行业,进而构成中国的强经济;美好生活向往需要更多更加美好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还说,我们要实现三个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创造新产品关乎企业生存,创造新产品关乎企业发展,创造新产品关乎祖国富强,创造新产品关乎美好生活。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本书由两位美国大学教授执笔撰写,由美国产品开发与管理协会倾力推荐,历经30 余年持续更新完善,目前已经是第11 版了,可以说是一本很成熟的新产品创新与管理的教材、工具书和工作指南。但是我也想提请读者注意:“江南为橘,江北为枳。”中国企业管理的文化根基、组织管理机制、思维方式、人口及其社会需求模式有别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同时也要特别注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科技产品的研发特点很大程度上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有形产品研发。笔者期盼,广大中国企业家和学者能够在学习借鉴这本著作精髓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结合中国企业特点的新产品创新与管理之路。

遵好友刘立院长嘱,是为序。


推荐序三

路江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系主任,

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这本由默尔·克劳福德教授和安东尼·贝尼迪托教授合著的《新产品管理》从第版发行的1983 年算起,已经34 年了。1983 年苹果公司推出以CEO 史蒂夫·乔布斯女儿的名字命名的新型电脑Apple Lisa,这是全球首款将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结合起来的个人电脑,是一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脑。实际上,1983 年,苹果公司的设计师还设计了一款苹果电话概念机,上面有一个触摸屏,有应用、虚拟键盘,甚至还有一个在乔布斯眼里很“无聊”的手写笔(见图1)。

图1 苹果公司设计的电话概念机

时间来到2017 年,从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iPhone 算起来,已经有11 年了。11 年间,苹果公司推出了11 个版本的iPhone①,而这本《新产品管理》也已经出到第11 版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苹果公司不再是1983 年的那个苹果电脑公司了,这本《新产品管理》也在1983 年第1 版的基础上经历了无数次的迭代。

读罢刘立教授主持翻译的这本《新产品管理》,不禁为作者严谨缜密的理论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实践案例而感叹,也为刘立教授把这本佳作呈现给中文读者所做的努力而赞赏。我读下来,这本书重点讲了新产品管理中的三个重要方面:一是新产品管理的体系;二是新产品的开发循环;三是新产品的市场路径。

新产品管理的体系这本《新产品管理》的第1 章就开宗明义,讨论了新产品开发的战略要素。新产品管

理涉及的对象包括人和事,涉及的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我们把新产品开发的战略要素按照企业边界(内部和外部)及管理对象(人和事)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得到图2:外部的人是“用户”,内部的人是“团队”;外部的事是“市场”,内部的事是“产品”。新产品开发就是一个从用户需求,到团队创意、再到市场验证、最后到产品上市的过程。

图2 新产品管理的要素体系

新产品管理的起点是用户需求,这一点在本书中论述得非常明确。按照本书的逻辑体系,我们可以把新产品管理的流程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需求调查、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运用图2 中的新产品管理的要素体系,我们看到新产品管理四个步骤对于各个要素有不同的侧重。如图3(a)所示,在需求调查阶段,企业的需求调查团队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供给状况,发现用户需求。接下来,如图3(b)所示,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企业的产品设计团队结合用户需求设计产品。在接下来,如图3(c)所示,企业的产品开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不断通过市场验证,检验设计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最后一步,如图3d 所示,企业的市场推广团队通过市场,让产品和用户之间产生连接。当然,在产品开发的不同步骤中,各个要素之间都会产生互动,但最主要的还是图3 中黑色实心

箭头所标示的关系。

新产品的开发循环

除了给读者展现出完整的新产品开发体系之外,这本书还融合了精益创新的观念,提出了新产品开发循环的概念。在作者阐述的基础上,我把新产品开发循环总结为图4。新产品开发循环中有五个对象和五个行为,换句话说,有五个名词和五个动词。五个对象是市场、机会、概念、项目和产品,五个行为是识别、学习、评估、开发和互动。新产品开发循环的逻辑和精益创业循环的逻辑非常相似,这个图可以顺时针看,也可以逆时针看。

图3 新产品管理的四个步骤

图4 新产品的开发循环

顺时针看的表述如下:企业从市场中识别机会,从机会中学习概念,评估概念以获得项目,开发项目得到产品,通过产品和市场的互动识别新的机会,进而循环往复。逆时针看的表述如下:企业评估创新项目的目的是学习创新概念,学习创新概念的目的是识别创新机会,识别机会的手段是通过产品和市场的互动,而互动所基于的产品是通过项目开发得来的。

新产品的市场路径

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值得创新者学习,这个概念就是A-A-T-R 模型。作者用这个模型描述用户了解、尝试、选择和复购产品的过程,非常具有实操性。书中涉及A-A-T-R的篇幅较多,但如果简要总结,可以得出图5。节分别代表了产品知名度、渠道渗透度、用户好奇度和用户忠诚度等重要指标。

“立地顶天”

这本书从新产品管理的实践出发,总结实践中的规律和方法,为新产品开发者、新产品推广者、创业者和企业家等关心新产品管理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立地顶天”的新产品管理思维和实践框架。

所谓“立地顶天”,说的是这本书下接鲜活的创新实践,上接创新管理的理论前沿。

本书的作者之一默尔·克劳福德教授是产品开发与管理协会(PDMA)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创新管理方面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



《创新产品炼金术:从概念到市场的制胜之道》 在这场瞬息万变的商业赛道中,每一个企业都渴望抓住未来的脉搏,通过推出颠覆性的产品来引领市场潮流。然而,从一个闪耀的灵感到最终的商业成功,这条道路往往布满荆棘,需要精准的策略、科学的方法和对市场深刻的洞察。本书,《创新产品炼金术:从概念到市场的制胜之道》,正是为你精心打造的一本全方位指南,它将带领你穿越产品开发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揭示那些能够将优秀创意转化为市场宠儿的秘诀。 我们深知,产品创新并非仅仅是天赋的火花,而是一门严谨的艺术,更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本书拒绝浮泛的理论空谈,而是着眼于实操性、可执行性和可量化。我们汇聚了行业内顶尖的产品战略家、市场研究专家、设计思维大师以及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者,将他们多年的实践经验、成功案例以及独到的见解,融汇成一套系统而详实的创新产品方法论。我们将从最根本的“为何”出发,探讨产品创新的驱动力,解析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新产品的需求,以及如何将宏观战略与微观产品开发紧密结合。 第一篇:战略之基石——洞察市场,锚定方向 在一切产品开发工作展开之前,最为关键的是对市场进行深度而精准的洞察。本书的第一篇将带你走进一个动态的市场世界,学习如何识别未被满足的需求、洞察潜在的市场机会,以及理解消费者行为的复杂性。 市场趋势与消费者洞察: 我们将深入剖析宏观经济、技术发展、社会文化变迁等因素如何塑造未来的消费需求。你将学习到如何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从定量数据分析到定性访谈,从焦点小组到用户旅程地图,全方位地理解你的目标用户,挖掘他们真实且未被言说的痛点与渴望。我们会强调,真正的洞察并非表面的观察,而是要穿透现象,触及消费者的深层动机和潜在需求。 竞争格局分析与差异化定位: 在一个日益拥挤的市场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本书将指导你如何系统地梳理竞争对手,分析他们的优势、劣势、战略和产品线,从而找到你的产品能够脱颖而出的独特价值主张。我们将探讨“蓝海战略”的精髓,以及如何在现有市场中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产品组合战略与创新机会识别: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产品创新,但创新并非漫无目的。我们将帮助你理解企业产品组合的战略意义,如何评估现有产品线的健康度,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性地识别出最具潜力的创新机会。这包括对现有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开发相关性产品,甚至大胆进入全新的市场领域。 第二篇:创意之萌芽——构思、筛选与验证 有了清晰的市场洞察和战略方向,下一步便是激发创意的火花,并将那些最有潜力的想法转化为可行的产品概念。 激发与捕捉创意: 本篇将为你提供一系列激发团队创造力的工具和方法,包括头脑风暴的高级技巧、设计思维的颠覆性流程、以及如何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和试错的企业文化。我们还会探讨如何从客户反馈、跨界合作、技术趋势中捕捉灵感。 概念开发与原型制作: 优秀的概念需要清晰的描述和具象的呈现。我们将教授你如何将模糊的创意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概念,并利用低保真到高保真的原型制作技术,将抽象的想法可视化。这包括线框图、用户故事板、交互原型等,它们是传递产品核心价值、收集早期反馈的有力工具。 概念测试与市场验证: 在投入大量资源开发之前,对产品概念进行早期测试至关重要。本书将介绍多种概念验证的方法,例如焦点小组、问卷调查、在线概念测试平台等,并指导你如何解读测试结果,判断概念的市场可行性,并根据反馈进行迭代优化。我们将强调,早期验证能显著降低后期开发风险,避免将资源浪费在缺乏市场吸引力的产品上。 第三篇:设计之匠心——用户体验与价值实现 将一个被市场验证过的概念转化为一个真正能够解决用户问题、创造用户价值的产品,需要精益求精的设计和细致入微的用户体验考量。 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本篇将深入探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并教授如何将其贯穿于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将关注用户界面的易用性、信息架构的清晰性、以及整体交互流程的流畅性,确保产品能够轻松地被用户接受和使用。 最小可行产品(MVP)策略: 在快节奏的市场环境中,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并收集真实用户反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将深入阐述最小可行产品(MVP)的定义、价值以及如何有效构建MVP,以便在最小的投入下验证核心假设,并快速迭代。 技术实现与产品规划: 将设计转化为可行的产品,离不开对技术实现路径的深入理解。本书将探讨如何与技术团队紧密协作,评估技术可行性,制定合理的产品开发路线图,并管理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商业模式设计与价值捕获: 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解决用户问题,还要能够为企业创造商业价值。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包括定价策略、盈利模式、分销渠道等,确保产品在市场上的成功能够转化为可观的商业回报。 第四篇:市场之搏击——发布、推广与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从实验室走向消费者,需要周密的市场发布策略、有效的推广活动以及长期的生命周期管理。 产品发布策略与上市计划: 如何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本书将指导你制定详尽的产品发布计划,包括目标市场选择、市场进入策略、发布时间表、以及跨部门协作机制。 营销推广与沟通: 优秀的产品也需要有效的沟通才能被消费者认知和接受。我们将探讨如何构建整合营销传播体系,利用数字营销、内容营销、公关活动、以及传统的广告和促销手段,精准触达目标用户,建立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销售与渠道管理: 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触达消费者,离不开高效的销售和分销体系。本书将探讨如何选择和管理销售渠道,培训销售团队,以及如何与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推动产品销售。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与迭代创新: 产品的生命周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持续的关注和管理。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产品的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采取不同的策略,包括持续的产品优化、功能拓展、价格调整,甚至战略性退出,以最大化产品价值并为未来的创新奠定基础。 《创新产品炼金术:从概念到市场的制胜之道》 不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实践手册。书中穿插了大量真实世界的案例分析,涵盖了科技、消费品、服务等多个行业,让你能够从他人的成功与失败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能够系统地掌握产品创新和管理的完整流程,培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最终能够自信地将一个个卓越的产品从概念带入市场,实现商业上的突破和价值的飞跃。 这是一场关于创造与实现的旅程,而这本书,将是你最可靠的向导。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新产品管理(第11版)》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系统性”和“前瞻性”。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了新产品开发的各个步骤,更重要的是它把这些步骤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严谨而又灵活的体系。作者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这使得书中的内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可操作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讨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产品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套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和工具。比如,在产品引入期,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在成长期,如何加速市场渗透;在成熟期,如何保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甚至在衰退期,如何做出合理的退出决策。这些内容都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进行了生动的阐释,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策略在实际市场中的应用效果。此外,本书的“风险管理”章节也极具价值,它帮助我认识到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无处不在,但通过系统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可以将不确定性降到最低。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产品管理思维框架,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希望在新产品领域有所建树的专业人士。

评分

我对《新产品管理(第11版)》这本书的评价,只能用“惊艳”二字来形容。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新产品开发的指导手册,更是一扇通往未来商业世界的大门。书中对“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产品管理的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我认识到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传统的思维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敏捷开发”和“精益创业”理念的融入,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去验证产品理念,并根据市场反馈进行迭代。书中大量的案例都来自于真实世界的成功和失败经验,这使得书中的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从书中学习到了如何去构建一个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开发流程,如何去识别和规避那些可能导致产品失败的陷阱。而且,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如何做”的层面,更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原因,这使得我对新产品管理的理解更加透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套能够穿越市场迷雾的指南针,对于如何在新产品领域取得成功,我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评分

《新产品管理(第11版)》这本书,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新产品管理的认知。这本书的内容详实且逻辑严谨,作者将新产品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和阐述,并且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我特别被书中关于“产品定位与差异化”的章节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产品,让消费者过目不忘。书中对于“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的结合也让我耳目一新,让我认识到,一款成功的新产品,不仅仅是功能上的卓越,更需要有与之匹配的品牌故事和有效的市场推广。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将产品特性转化为消费者可感知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多渠道的营销手段,将产品的信息精准地传递给目标受众。整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循序渐进,能够让读者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深入了解更复杂的概念。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新产品开发感兴趣,或者希望在产品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它绝对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评分

《新产品产品管理(第11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走向产品创新的光明大道。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案例分析和生动的语言,将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产品创新策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几种策略,而是深入剖析了每种策略背后的逻辑和适用场景。例如,书中对“破坏性创新”的解读,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的产品开发思路,认识到如何在看似成熟的市场中寻找突破口。同时,作者在“组织文化与创新”方面的内容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意识到,一个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对于新产品开发的成功至关重要。我从中学习到如何去营造一个更具创新氛围的工作环境,如何去鼓励团队成员提出大胆的想法,并最终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整本书的篇幅适中,结构清晰,每一章都紧密相连,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新产品管理知识体系。我敢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点燃你心中创新火种的启迪之作,对于渴望在新时代脱颖而出的产品经理们来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读物。

评分

这本《新产品管理(第11版)》简直是一本现象级的宝藏,我简直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我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像我这样一直在产品创新领域摸爬滚打,却又总感觉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人来说,简直如获至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商业愿景,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在新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有全局观和战略性思考。书中关于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的部分,用大量的真实案例和详实的数据佐证,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真正能够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识别潜在的市场机会,如何去挖掘用户深层次的需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痛点挖掘”的章节,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的方法论,让我们不再依赖直觉,而是能够通过科学的工具和流程,精准地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层面,它还深入探讨了如何将这些洞察转化为具体的产品特性和商业模式,并通过清晰的逻辑链条,引导读者一步步构建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整本书的语言风格流畅且富有启发性,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同时又充满了深度,能够让资深从业者获得新的启发。我感觉自己在这本书的引导下,对新产品管理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非常有信心将书中的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喜的产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